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
- 格式:pptx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7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必备知识·基础练】1.(地理与谚语)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
下面四幅降水量柱状图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下表)。
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100mm。
据此,回答2、3题。
本月降水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降水日期5日7日—8日11日15日—27日29日降水量15mm 21mm 25mm 153mm 41mm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A.1 100mmB.255mmC.41mmD.51m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B.该地当月处于旱季C.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D.该地当月第2次降水的强度最大读图,完成4~6题。
4.甲地附近的年降水量约在( )A.2 000毫米以上B.1 000毫米左右C.200毫米以下D.500毫米以上5.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 )A.内陆、沿海都很多B.大陆东岸多于西岸C.大陆内部多于沿海D.大陆内部多于东岸6.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北极地区B.北回归线附近C.北极圈附近D.赤道地区【关键能力·提升练】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随( )A.时间变化的情况B.经度变化的情况C.海拔变化的情况D.纬度变化的情况8.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赤道附近B.南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D.极点附近油橄榄是欧洲某国的国树,该国是世界主要橄榄油出口国之一。
如图为该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气候类型属于( )A.全年多雨B.夏季多雨C.冬季多雨D.全年少雨10.该地有利于油橄榄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夏季光照强,年降水量500mm左右B.气温12℃~37℃,年降水量1 000mm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降水量最多D.冬季多云雾,春季降水量小于夏季(新考法·地理思维)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等;2.通过地球公转的相关视频,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利用示意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的内在联系。
评估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公转动画,说出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结合公转视频和相关示意图,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地球是在自转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那么,公转是怎么样的呢?能够结合自己的常识判断地球的形状。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1.观察公转动画,阅读教材,说出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观看视频,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观察太阳直射点示意图,明确太阳直射点。
4.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辨认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理解记忆北半球的四季月份,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示意图,并自主动手绘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理解记忆不同区域,一年中太阳直射次数。
6.观察二分二至昼夜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
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规律。
出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
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是什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
回想一下,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
追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呢?出示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说明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补充:太阳直射的热量更集中,辐射更强。
1.出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的移动位置。
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第五章居民与文化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知识点及练习知识点: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这些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巧记为“还(汉语)用(英语)我(俄语)发(法语)气(西班牙语)啊(阿拉伯语)2.表格: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和东南亚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英国是英语发源地,因为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国家, 随着国际交往的进一步扩展,英语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4.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广为流传,巴西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其他国家大多讲西班牙语.5.世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信徒称为穆斯林。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西亚)、非洲的北部(北非)。
在中国,伊斯兰教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3)第三大宗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4)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6.小结:西亚和北非的人是白种人,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人是白种人,信仰基督教,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说英语,法国人说法语,俄罗斯人说俄语。
二、不同的文化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形容了文化习俗的多样性。
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经过长期演变而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
1.小雪想去美国留学,她首先应该过的语言关是A.英语B.阿拉伯语C.法语D.西班牙语2.下列对世界人口、宗教、语言、人种说法搭配正确的是A.亚洲西部——白种人——佛教B.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C.欧洲西部——白种人——伊斯兰教D.中国——黄种人——汉语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三节: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 纬度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气候和天气-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 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 降水是指从云层落到地面的水滴或冰晶。
第三节: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是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的。
-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第五章:人类与地球第一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 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包括城市和乡村。
第三节: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人口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和领海。
第二节: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半岛。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附录:练习题- 本章节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