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
- 格式:pptx
- 大小:17.86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课题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过程与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地理教育教学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教具教学过程(导入)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学生:略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学生:缩小了10倍(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环节时间5′25′(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1:500000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不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是一节关于地图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认知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地图的构成要素理解不深,阅读地图的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地图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讲解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以及地图的构成要素,如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3.示范地图阅读方法: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地图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评价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课设计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阅读各种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率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率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识方向。
过程与方法经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地图产生和蔼感,进而在此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课重点:比率尺的有关知识、方向的鉴别。
教课难点:1、地图上方向的鉴别。
2、比率尺大小的鉴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学图过程导入新课用一些生活实例引感师: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回答:导游图,世界入新课,受使用过地图吗?比方你想去地图等。
让学生感地动物园观光需要找寻景点,请受地图的图问你会借助什么工具?想了用途广的解世界热门地域的地点,需要泛,这样用参照什么地图?简单激发途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那么什么是地图?如安在地图上获得各样信息呢?下边我们就来商讨阅转读地图的方法吧!1、比率尺学(1)多媒体出示台湾岛地学生回答,联系小学时学过的注从头旧会图出示问题:知识知识的衔阅(1) 地图上的比率尺,表示图接读比率尺的观点地公式上距离比实质距离减小的程图(2)多媒体展现比率尺表示方式主要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
师指引点拨:重申:比率尺其实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分数。
变换时注意单位的一致。
1 千米 =100 000 厘米(3)发问: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4)活动:判断比率尺的大小概括总结:比率尺是一个分式。
分子为 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率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率尺愈小。
度。
(2) 比率尺 =图上距离 / 实质距离经过学生练习:稳固三种形式的比率尺 的解说,能够相互变换。
找同学给大家 加深对照展现比率尺的三种形式的转例尺的理换解,让学生娴熟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判别方向的方法。
4、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技能目标:1、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判别方向。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1、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2、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准备:某某市地区地图、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校园平面图,计算机课件及课本中的各种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先请你们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请打一常见事物。
生:地图师: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二、讲授新课:“某某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师过渡: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上的比例尺出示投影片:校园平面图师提问: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生: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师: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这X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师小结: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学习目标:1.认识地图的基本因素(地图的“语言”),熟习常用的图例。
2.学会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3.初步学会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4.能够依据需要正确地选择地图,养成平时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学习要点:地图三因素的运用。
学习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识。
新知研究:1.地图是运用各样,将地理事物按必定的比率减小此后表示在平面上的。
、和是地图的语言。
2.比率尺是表示比减小的程度。
比率尺=。
比率尺包含、和三种表示方式。
3.图例是对地图上各样和的说明。
4.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识方向。
①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判读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②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依据确立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③除此以外,往常是面向地图“、”。
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再确定出、、和的方向。
5.依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实时、正确地获取实用的信息。
比如,去公园旅游,找寻景点,要借助图。
出门旅游,确立行程,应当参照图。
认识国际时势,确立事件发生地址,应当查阅图。
6.地图种类好多,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自然地图包含、、、等。
社会经济地图包含、、、等。
综合提高:1.察看课本 P22页图 1.31 和图 1.32 思虑: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一幅是北京市地图,一幅是中国地图,比率尺较大的是哪幅?表示内容较详尽的是哪幅?表示范围较大的是哪幅?分子相同,分母大或小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比率尺较大比率尺较小2.识记课本 P17 页图 1.23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并在下面写出来。
3.识记课本 P18 页图 1.25 一些常用图例,并在下面写出四个常用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1.地图的“语言”是()A. 比率尺、方向、色B.大小、方向、例C. 比率尺、方向、例D.大小、方向、色2.同幅的四幅地,比率尺最小的是()A. 新宁区划B.湖南省区划C. 中人民共和国区划D. 世界政区3.在比率尺l : 100000的地上,两地上距离2厘米,地距离是()A.200米B.1千米C.2千米D.3千米4.2013年 6月 11日 17 38分,我国在酒泉星射中心成功射了神舟十号人船。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地图?它的语言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说答案,同时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地图的定义。
【讲解】各种符号在地图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图例”,按一定比例说明地图需要有“比例尺”,既然表示在了平面上,那么毫无疑问,地图还需要一个方向。
(横线标出上述三段关键词)2.以台湾岛为例认知地图比例尺。
【环节2:教师点拨】【比例尺量算距离】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一般包括四步骤。
第一“找”,即在地图上找到两点。
第二“量”,用直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第三“算”,根据比例尺计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第四“换”,我们所计算得到的单位是厘米,这时候应按照题目要求换算单位。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一般判别方法】展示一副校园平面图,如何判断出篮球场在旗杆的什么方向?【经纬网定向】我们知道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的定位地球上任意一点。
判断图中A、B、C三点的相对位置。
【指向标定向】进一步阅读台湾岛地图,上面有一个用来表示方向的符号叫指向标。
指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北方。
相应的其他方向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由此判断钓鱼岛主要在台湾岛的什么方向。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2:教师点拨】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出示台湾省地区,提问师友:请你给大家介绍台湾岛的铁路在哪?引出地图的第三个要素:图例。
出示常见的图例,给师友3分钟时间记忆,看谁是记忆之王。
第三步互助巩固【环节1:教师梳理】第三步互助巩固【环节2:师友巩固】给师友三分钟时间明确答案,并背诵。
1.什么是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2.比例尺的概念是什么?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主要有哪些形式?3.地图上的方向如何判断?(1)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2)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是指向_____方。
(3)一般定向: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和阅读地图。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对地图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阅读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困惑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提高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以及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5.拓展:学生进行地图设计或分析项目,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