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正式制度对少数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土家族聚居区、散杂区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61.06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民主监督中的非正式制度效应探讨张扬金【摘要】制度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制度成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兼容程度。
现实中,农村非正式制度对于农村民主监督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民主监督发展的正效应,也有阻碍民主监督运作的负效应。
消解非正式制度的负效应,需从培育村民现代性理念、强化村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程度、塑造农村民主监督氛围等方面予以努力。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ormal and informal ones.System effectiveness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two.In reality,the rural informal system is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the influence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in rural areas,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and also has a negative effect of hindering democratic supervision operation.To clear up 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for-mal institutions means to cultivate modernity idea of the villagers,to strengthen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villagers and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s,and to shape the atmosphere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5)004【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农村民主监督;非正式制度;效应;农村社会组织【作者】张扬金【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9制度从广义上,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研究作者:史倩茹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1期【摘要】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非正式制度安排必定会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正式制度一、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及内涵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制定和安排的行为规则,包括宪法、规章、以及契约等;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包括道德、伦理、风俗等。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两种制度的区别在于有无明确正规的组织来对其予以制定和监督实施。
非正式制度大多是经过人们长期的适应与选择而形成的,不是依靠强硬的约束机制,违反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惩罚,大多是内在的反省和自觉。
非正式制度不需要花费过多成本来实施,人们在潜意识里觉得应该遵守它,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
非正式制度能够帮助个人对社会中的行为作出道德评判,间接地减少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提高制度绩效。
但与此同时如果一个地区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不合理,非正式制度反而会阻碍正式制度的实施,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封闭的环境使其受外来冲击相对较小,一些非正式制度能够保存完好,对民族地区资源配置和社会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非正式制度作用,理清非正式制度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方式。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2%,同时西部也是贫困人口分布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占全国乡村贫困人口的40%以上。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贫困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少数民族居住地大多为偏远山区,相对封闭,与外界缺乏交流,同时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少数民族居民经常受到天灾侵袭,大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是古典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讨论的重要议题,这种区分对深入认识乡土社会并寻求其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对理解当前乡村社会转型的背景、动力和现实实践过程,从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制度着手解决乡村问题也有重大帮助。
关键词:乡土社会转型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区分本文对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内涵做如下界定:正式制度是以明确形式加以确定,并由行为人所在的组织进行监督和用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成文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
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
非正式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与正式制度比较接近的程序和规范,在正式制度无法规定或不适宜规定的场合起作用;一类是社会认可的惯例、习惯和习俗;一类是自我实施的行为,包括自我行为强制、认知规定、道德、价值观念等(刘少杰,2006)。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这种学理上的区分,不仅在社会学理论的视野中可以找到其根源,在近百年乡土中国的研究及乡土社会转型的困境中都显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社会学理论视野中的两种制度(一)古典社会学理论视野中的两种制度古典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制度是社会事实的形成方式和存在方式,现代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有机团结不仅要有协调分工所必需的个人之间正式的契约关系,而且更要有契约得以形成的普遍道德基础集体意识。
从整体看,契约中的非契约关系,在经济社会中建构社会的道德秩序始终是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议题(吉登斯,2007)。
韦伯从个人的社会行为的角度研究制度,认为社会行为的类型既包括习惯、习俗和惯例等非正式制度,也包括大量的在企业、市场、政党、国家中存在的正式制度。
马克思从“商品”概念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基本概念。
卡尔•波兰尼还指出非资本主义市场是嵌入性的,市场制度与非市场制度的社会与经济目标存在很大不同。
少数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分析范才成1,2,沈再新2(1.来凤县政府办公室,湖北来凤445700;2.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武汉430074)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23期摘要:文章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指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强调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其根源不应只在经济方面去探索,还要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场景。
关键词:散杂居少数民族;农民收入;非正式制度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08)23-0090-03本文试对湖北省土家族农与汉族农户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研究制度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果。
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经济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的问题,探讨民族文化、风俗、道德、伦理等对收入差异的影响;二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探讨民族问题尤其是土家族散杂居分布对其收入的遗留影响。
非正式制度是相对于正式制度而言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并被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包括一系列的道德、伦理行为规范、文化、风俗等。
虽然法律、产权等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规模收入分配和要素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式制度是非正式制度的政治化和制度化,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包括宪法、规章、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等;正式制度只有在与非正式制度兼容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作用。
人们生活的大部分空间仍然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
尤其是散杂居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滞后降低了正式制度的收益率,改革开放削弱了正统意识形态的影响,宗教、习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对农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非正式制度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非正式制度在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中的应用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土地纠纷的问题。
土地对农民来说既是必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土地的纠纷也自然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农村土地纠纷的问题比较严重。
有农民和农民之间引起的土地纠纷,有农民和村等集体组织之间的土地纠纷,也有集体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土地纠纷。
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变动后,实行包产到户,农民土地纠纷就更为普遍,加之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又呈现出不同的现状。
而解决这些纠纷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制度。
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根据制度存在的形式可以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
而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纠纷解决更多的要靠人情关系来实现。
土地纠纷的解决也就与非正式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土地纠纷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一农村土地纠纷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比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构成农村生产关系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客体。
所谓土地纠纷,是指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
具体而言,就是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同时对未经确权的同一块农村土地各据理由主张权属,根据各方理由难以解决的土地权属矛盾。
农村土地纠纷的特点:1·情况复杂。
农村土地纠纷一般不仅仅是土地的问题,通常还包含着许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
2·年代久远。
农村土地纠纷跟城市不一样,城市的土地纠纷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的拆迁问题,多是现代的、短时间的纠纷问题。
而农村土地纠纷很多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根据资料显示,有不少农村土地纠纷是土地改革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3·查证难度大。
由于时间久远等因素,农村土地纠纷的查证难度比较大。
4·政策性强。
我国许多的农村土地纠纷都产生于国家土地政策的变动。
土地改革、集体化、人民公社会运动等政策的变动,产生了很多土地纠纷,而且遗留至今。
土地纠纷的种类:按其争议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类:1·土地确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