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专题《鸟》闻雁课件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鸟》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鸟》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曹金春(一)《闻雁》1.:韦应物,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783年,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夏天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2.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3.阅读全诗,思考问题:(1)“故园渺何处?”采用何种修辞?句中“故园”指什么?“渺”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设问。
长安。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
(思乡之情不言而明。
)(2)“归思方悠哉。
”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有何作用?明确:直抒胸臆。
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
(3)“淮南秋雨夜”一句写景有何作用?明确:点明地点和季节。
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秋雨,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衬托诗人的归思之情。
(4)“高斋闻雁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明确: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作用: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
(成语:鹤立鸡群)(2)“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中“丹砂”“白雪”比喻什么?有何作用?明确:“丹砂”比喻“丹顶鹤头顶上朱红色的皮肤”,“白雪”比喻“白色短尾”。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池鹤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色彩美。
(3)“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明确:反衬(对比)。
丹顶鹤和鸬鹚对比,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鹦鹉“语声娇”,声音娇媚,以讨好主人,暗喻邀宠献媚。
“苦嫌”,诗人痛恨这种邀宠献媚的行为。
(4)“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句中“怅”是什么意思?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怅”,惆怅,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