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治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5.34 KB
- 文档页数:2
低血糖昏迷一、定义低血糖昏迷是指当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时(低于2.8mmol/L),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的症状,持续严重的低血糖将导致昏迷,称为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逐年增加,部分患者因就诊早而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因发现晚就诊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脑损伤,甚至死亡。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引起老年人空腹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胰岛B细胞瘤(胰岛素瘤);②胰岛外肿瘤;③外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④严重肝病;⑤乙醇性;⑥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2)引起老年人餐后低血糖的常见原因①胃大部切除后(滋养性低血糖);②乙醇性;③2型糖尿病早期;④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三、临床表现(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此组症状在血糖下降较快、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更为明显,是一种低血糖引起的代偿反应,主要表现为大汗、颤抖、心悸、饥饿、焦虑、紧张、软弱无力以及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
(2)神经性低血糖症状即脑功能障碍症状,此组症状在血糖下降较慢而持久者更为常见。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中枢神经缺氧、缺糖症状群。
主要表现为:①大脑皮质受抑制:精神不集中,头晕,迟钝,视物模糊,步态不稳,也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②波及皮质下中枢、中脑延髓等: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可有阵挛性舞蹈性或幼稚性动作、张力性痉挛,锥体束征阳性,乃至昏迷、呼吸浅弱、血压下降、瞳孔缩小。
(3)混合型表现即指患者既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又有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临床上此型更为多见。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糖低血糖是一种危急病症,首先须迅速准确地测定患者血糖。
对可疑患者不必等待生化分析结果,治疗应在留取标本后立即进行。
有条件时快速测定与生化检测同时进行。
正常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在禁食过夜后,<3.3mmol/L(60mg/dl)则提示低血糖。
低血糖性昏迷的治疗及护理低血糖性昏迷是由于血糖水平过低导致大脑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低血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胰岛素过剩、饮食不当、药物过量以及糖尿病自身调节失衡等。
当血糖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昏迷、抽搐、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
治疗及护理低血糖性昏迷需要迅速而有效地恢复血糖水平,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2.寻找低血糖的原因:低血糖性昏迷往往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如胰岛素过量、饮食不当、药物过量等。
需要仔细调查患者的病史、体检及相关检查,查找低血糖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对其胰岛素使用剂量、饮食及运动等进行调整,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监测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可以通过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或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来实现。
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护理方面,低血糖性昏迷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临床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呼吸道管理:由于低血糖性昏迷患者常常伴有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吞咽物质进入呼吸道,及时翻身和吸痰,以维持呼吸的畅通。
3.平衡营养供给:在恢复血糖水平的同时,要保证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物质。
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营养饮食来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
4.心理支持:低血糖性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需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开展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虑和恐惧。
昏迷病人护理反思总结范文昏迷病人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恢复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昏迷病人护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对昏迷病人护理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了解到昏迷病人的护理需要全程关注和细致观察。
对于昏迷病人,特别是自觉疼痛明显的病人,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同时,昏迷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也需十分重视,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干预措施的采取。
通过仔细观察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昏迷病人的皮肤护理是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由于昏迷病人长时间处于卧床不动的状态,皮肤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并定期翻身翻身、按摩或使用特殊的防压疮垫,以减少皮肤受压的时间和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另外,良好的口腔护理在昏迷病人的护理中也尤为重要。
由于昏迷病人不能自主咀嚼和吞咽,口腔内容易积聚细菌和食物残渣,导致口腔感染和牙龈炎。
因此,护士应定期给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清洁舌面和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和健康。
最后,在昏迷病人护理中,灵活运用护理技巧和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合理使用护理器械和设备,如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使用、静脉通路的管理等,可以确保病人呼吸通畅和输液顺利。
此外,在与医生和家属交流时,要注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昏迷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加对护理的理解和信任。
通过对昏迷病人护理的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昏迷病人的护理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注和周密的计划,要注重细节,并灵活运用护理知识和技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昏迷病人的康复和健康贡献。
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言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
低血糖昏迷的护理过程需要专业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技巧,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血糖、保持通气道畅通、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等。
监测血糖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护理的第一步是监测血糖浓度。
持续监测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血糖浓度过低或过高。
监测血糖的方法包括经典的脈血糖试纸测定法、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浓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保持通气道畅通低血糖昏迷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和通气不畅的情况,因此保持通气道畅通是极为重要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在患者无法自主维持通气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辅助通气方式,如使用面罩通气或行气管插管。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低血糖昏迷患者通常处于食欲不振或无法进食的状态,因此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在饮食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静脉输液或鼻饲等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管理并发症低血糖昏迷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肺炎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低血糖昏迷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如脑水肿、脑损伤等。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并及时干预,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支持与康复护理低血糖昏迷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排解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
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协助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和活动。
结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血糖、保持通气道畅通、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管理并发症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摘要: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所以,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当老年人糖尿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检查血糖,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急症,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表现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67-02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
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上述几个因素均可影响血糖的水平,甚至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均能影响血糖的代谢情况。
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1]。
而低血糖对患者的打击是很严重的,可以出现头晕、饥饿、心悸、跌倒、外伤和昏迷,也可并发骨折和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心脑血管意外。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是要告知病人低血糖的常见表现,以期能够及早地发现,尽量避免严重低血糖反应,临床上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
笔者对本院收治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病例进行分析,将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58例病历资料,男38例,女20例,年龄35-84岁,低血糖症纳入标准: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症状迅速缓解。
1.2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分析。
1.2.1低血糖表现。
精神异常9例,嗜睡6例,昏睡8例,昏迷22例,抽搐6例,偏瘫7例,癫痫样发作5例,口角歪斜3例,尿失禁10例。
1.2.2用药情况。
用磺脲类降糖药18例,磺脲类加双胍类26例,磺脲类加胰岛素6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加胰岛素9例,餐时血糖调节剂加胰岛素5例,单用胰岛素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