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 格式:pptx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40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更新解读张鑫;王利宏【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24(43)1【摘要】《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指南》(下称《2023ESC指南》)更新纳入了自2021版指南之后的众多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
本次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及心衰合并症三大方面。
慢性心衰方面,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出现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带来了重要选择,成为目前唯一被推荐用于治疗全射血分数心衰的药物。
急性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前6周内采取强化策略,早期启动循证药物并快速滴定治疗,以减少心衰再入院和死亡率。
对于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非奈利酮以降低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静脉补铁治疗用于铁缺乏合并心衰患者以改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
《2023 ESC指南》更新对于心衰防治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总页数】6页(P9-14)【作者】张鑫;王利宏【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2013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非外科植入装置治疗部分关于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指南解读3.标准·方案·指南——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更新4.《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解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心衰:规范诊断与全面评估(最全版)心衰的分类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的定义,当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体检闻及双肺湿啰音、见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等体征,同时伴有生物学标志物升高,即B 型利钠肽(BNP)>35 pg/ml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125 pg/ml时,即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
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界值,分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
其中对于HFmrEF的界定,主要是因为这一类心衰的发病特点、病理生理、疾病过程、治疗方案,跟HFrEF有很大的区别,目前还未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
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和一般检查项目图慢性心衰诊断流程病史及查体从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图)中可以看到,对于疑诊心衰的患者,首先需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腹胀、尿少、踝关节水肿,查体见心脏扩大、心脏杂音、肺部湿啰音、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脏肿大、肝颈回流征阳性等。
心电图心衰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表现,如心房和(或)心室增大、肥厚,心律失常等。
胸片胸片是判断心衰最简单易行的影像学检查,通过胸片,可判断心脏大小、肺淤血、肺水肿等,不建议以胸部CT替代胸片。
BNP/NT-proBNPBNP/NT-proBNP是目前常用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心衰的筛查、排除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当BNP<35 pg/ml或NT-proBNP <125 pg/ml时,应考虑患者呼吸困难由心外原因所致。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对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做出直接判断,评估充盈压和心输出量,评价血管外肺水情况,明确心衰病因,根据LVEF 值进行分类。
同时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和随呼吸变化幅度以评估中心静脉压(CVP)和总血容量状态。
2008年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前言表1 指南推荐力度的分类I类: 某状况下,证据和/或专家们一致同意某方案或治疗对患者有益或有效。
II类: 某状况下,某方案或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有矛盾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
IIa类: 证据/意见偏向有用/有效。
IIb类: 有用/有效的证据/意见尚不足够。
III类:某状况下,证据或专家们一致同意该疗法无效/无用,甚至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患者有害。
表2 证据强度的分级A级:数据来源于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B级:数据来源于单个随机试验或大型非随机研究。
C级:专家的一致意见和/或小型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导言心力衰竭指南本文目的是提供实用性的指南,用以诊断,评估和治疗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HF)。
本指南是1995,1997,2001和2005年指南的延续和修订。
这些年许多新的有关治疗HF信息出现,因此有必要修改以前的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是有关的临床实践,流行病学调查,观测研究,临床试验。
特别注意在这次修订中对建议和相关问题的操作给予了简化和明确的解释,其目的是为了对以前有关HF的文献进行合并和修改。
本指南为执业医师和其他医护专业人员提供咨询意见,如何治疗心衰患者,包括转诊建议。
本指南是以有关心衰的诊断,疗效和介入治疗安全性的文献以及已出版的书籍作为主要依据。
如有证据不足或没有解决的临床问题,我们将提出已达成共识一致的意见。
ESC指南源自相关的51个成员国,这些国家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建议避免了费用效益。
国民卫生政策,以及临床判断可能会决定建议操作的执行顺序。
本指南的建议通常应该根据每个国家政策和地方管理的指导意见的不同,来使用任何诊断程序,医药或设备。
这份报告是由一个受ESC指派的实用指南委员会(CPG)起草写作组完成的。
在这个工作队伍,我们收集了ESC办公室中不同的意见。
草案送交CPG和文件审评人。
在审议他们的意见后,该文件被更新,审查,然后整个工作队伍批准后出版。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ESC 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前言第一章慢性心衰的诊断第一节绪论方法学第二节流行病学第三节描述心衰的术语(一)急性与慢性心衰(二)收缩性与舒张性心衰(三)心衰的其它描述性术语(四)慢性心衰的定义第四节欧洲心衰的病因识别潜在的可逆转诱因的重要性第五节与诊断相关的心衰症状的病理生理表现第六节临床实践中诊断心衰的可能方法(一)症状和体征在心衰诊断中的作用(二)症状和心衰的严重程度(三)心电图(四)胸部X线检查(五)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六)利钠肽(七)超声心动图(八)其它可考虑的非侵入性检查(九)肺功能检查(十)运动试验(十一)侵入性检查(十二)除利钠肽外评价神经内分泌的检查(十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长时间ECG记录(LTER)(十四)临床实践中心衰诊断的必备条件(十五)预后第二章心衰的治疗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衰的治疗目的第三节心衰的预防第四节慢性心衰的处理第五节非药物治疗(一)一般建议和措施(二)休息、锻炼和锻炼训练第六节药物治疗1(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利尿剂(三)保钾利尿剂(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七)强心甙(八)血管扩张剂(九)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十)抗栓治疗(十一)抗心律失常治疗(十二)氧疗第三章外科手术和相关器械治疗第一节血运重建术、二尖瓣手术和心室重建(一)血运重建术(二)二尖瓣手术(三)左心室重建第二节起搏器治疗第三节心脏替代治疗: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第四节超滤治疗第四章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时机第一节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的治疗第二节老年患者心衰的治疗第三节心律失常的治疗第五章有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治疗第六章护理与随访前言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的目的是把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证据综合起来,帮助医生评价某一特定诊断或治疗措施的益处和风险,帮助其制定临床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20-06-04T17:01:43.5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作者:覃国富[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危重表现,临床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随着时间影响,疾病进展成慢性心力衰竭覃国富(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危重表现,临床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随着时间影响,疾病进展成慢性心力衰竭,所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实施有效的用药方案,才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配合多种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而未来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向是干细胞移植。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比较复杂,而且预后较差,患者5年存活率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临床治疗;进展;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出现障碍,静脉回心血量排出障碍,引起静脉系统的血液淤积,影响了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导致血液灌注不足,而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也会受到不良影响,针对病程急缓程度可以分成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多种原因致心脏重构,功能衰竭,减少了心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是典型症状或体征临床综合征[2]。
随着临床大量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心衰病情进展和治疗较多,对心衰临床治疗不仅要修复心肌,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还要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生活质量[3]。
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我国心衰诊断指南中也不断更新诊疗标准,使心衰实现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综述,阐述如下。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诊断时要针对症状、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对疾病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其中检查基础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收缩期心力衰竭与舒张期心力衰竭的诊断,可以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型和预后诊断指标[4]。
2021欧洲心衰指南【导言】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2021年欧洲心衰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心衰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的新见解。
本文将围绕这份指南,详细阐述心衰的定义、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心衰的定义和病因】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导致心脏功能减退的病症。
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吸烟、肥胖、糖尿病等也是心衰的危险因素。
【心衰的诊断与评估】诊断心衰需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常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欧洲心脏协会(ESC)心衰分类。
【心衰的治疗策略】心衰的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康复、器械治疗等。
新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脑啡肽酶抑制剂(NEP)等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心衰的预防与康复】心衰的预防主要包括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心脏康复项目包括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有助于心衰患者恢复心脏功能。
【特殊人群的心衰管理】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心衰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针对孕妇,需关注孕期高血压、子痫等并发症;儿童心衰的治疗要考虑生长发育需求;老年人则需注意药物剂量调整及多重疾病共存时的治疗平衡。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心衰研究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因不明的心衰、心衰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新型治疗靶点的研究等。
未来研究方向将聚焦于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人工心脏等。
【结论】2021欧洲心衰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心衰诊疗的新视角。
遵循指南,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心衰患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