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图文
- 格式:pdf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87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要点,并对结尾内容进行完整的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
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024ESC指南首次将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识别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流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此外,心力衰竭的影像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心脏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可以帮助评估心功能和确定病因。
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根据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等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
对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全面的治疗策略。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首要目标是纠正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治疗心肌梗死、控制心律失常等。
同时,应给予卧床休息、使用利尿剂、纠正液体临床状态等对症处理措施。
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是关键,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此外,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辅助等也可以考虑。
最后,在结尾内容方面,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
可以回顾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
此外,可以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同时,结尾部分也可以强调患者的重要性和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提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遵循医嘱。
综上所述,2024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心力衰竭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文末部分,可以通过概述指南的要点和总结内容来强调其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方向和强调患者的角色,以达到完整的结尾要求。
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崔凯军编译)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工作组:W.J.Remme 与K.Swedberg(联合主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心衰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4%-2%,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多,由于目前年龄老化,心衰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与其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同,经过年龄调整后心衰死亡率正在增高。
欧洲心血管协会成员国总人口已超过9亿,心衰人数至少超过1千万。
如果其基本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心衰预后极差。
心衰4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心衰者1年死亡率可高达50%。
最近的研究显示,单独使用临床手段作出心衰诊断的准确性通常是不够的,特别在妇女、老年人和肥胖者更是如此,为了研究其流行病学,了解其预后,以及确定治疗心衰的最佳方案。
首先应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肯定的诊断。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诊断和评价心衰,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提供临床可行的标准。
对医疗和社区工作人员强调了作出心衰诊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为心脏专科医师进一步了解心衰诊断的深层内容提供指导性建议。
描述心衰的术语1.急性与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是心衰的最常见形式,常急性加重。
急性心衰的名词常常用来专门描述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同时它也适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描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少尿和外周循环不良,常需要与肺水肿进行鉴别。
因此建议用更精确的术语: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而不用急性心衰来描述上述综合征。
2.收缩性/舒张性心衰缺血性心脏病是工业化国家心衰的最常见原因,尽管舒张功能受损十分常见,但并非每人都存在舒张功能不全,大多数心衰患者都与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相关。
当存在心衰的症状及体征而静息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可诊断为舒张性心衰。
在年轻人,舒张功能不全为主的心衰相对少见,但在成年人中其比重增大。
高血压、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心衰伴舒张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时也存在着收缩功能受损。
2.心衰中的其它描述性术语右心衰和左心衰:分别是指全身或肺静脉充血导致的综合症状群。
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处理指南》简介作者:胡申江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年第06期2012年8月26日至8月30日欧洲心脏学会的年会(ESC2012)在德国慕尼黑召开,2万7千余位来自世界各地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和专家,参加了此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在此次学术会议期间,公布了新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现将此指南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内容做一简要的介绍。
1新的指南的更新要点1.1增加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适应证:除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外,MRA(如螺内酯)现推荐用于所有的具有持续心力衰竭症状(NYHAII~IV)和射血分数(EF)≤35%的患者,以减少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IA)1.2增加了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的新适应证:根据SHIFT研究的结果,对于应用循证医学确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ACEI和MRA后,仍有持续性心力衰竭症状(NYHAII~IV),EF≤35%和窦性心率≥70次/分的患者,伊伐布雷定可考虑应用,以减少患者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
(IIaB)1.3增加了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新适应证:如果心力衰竭患者是窦性心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QRS≥120ms、EF≤35%,预期的生存1年以上,推荐采用CRT以减少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IA)如果患者没有LBBB,但QRS≥150ms,CRT应用的推荐水平仅仅IIaA。
新的指南也指出,心房颤动伴有EF降低的患者适用于常规的起搏器,应用CRT 的证据不确定,不是CRT的适应证。
1.4心力衰竭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疗效的新证据:对于心绞痛患者,如果存在2~3支冠脉病变(包括左前降支狭窄)和EF≤35%,预期生存大于1年,根据STICH研究结果,冠脉搭桥手术(CABG)的推荐程度增高为IB。
1.5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对于已经适当的药物等方法治疗,适合进行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推荐使用左心室或双心室辅助装置,以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少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的风险(IB)。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ESC 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前言第一章慢性心衰的诊断第一节绪论方法学第二节流行病学第三节描述心衰的术语(一)急性与慢性心衰(二)收缩性与舒张性心衰(三)心衰的其它描述性术语(四)慢性心衰的定义第四节欧洲心衰的病因识别潜在的可逆转诱因的重要性第五节与诊断相关的心衰症状的病理生理表现第六节临床实践中诊断心衰的可能方法(一)症状和体征在心衰诊断中的作用(二)症状和心衰的严重程度(三)心电图(四)胸部X线检查(五)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六)利钠肽(七)超声心动图(八)其它可考虑的非侵入性检查(九)肺功能检查(十)运动试验(十一)侵入性检查(十二)除利钠肽外评价神经内分泌的检查(十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长时间ECG记录(LTER)(十四)临床实践中心衰诊断的必备条件(十五)预后第二章心衰的治疗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衰的治疗目的第三节心衰的预防第四节慢性心衰的处理第五节非药物治疗(一)一般建议和措施(二)休息、锻炼和锻炼训练第六节药物治疗1(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利尿剂(三)保钾利尿剂(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七)强心甙(八)血管扩张剂(九)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十)抗栓治疗(十一)抗心律失常治疗(十二)氧疗第三章外科手术和相关器械治疗第一节血运重建术、二尖瓣手术和心室重建(一)血运重建术(二)二尖瓣手术(三)左心室重建第二节起搏器治疗第三节心脏替代治疗: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第四节超滤治疗第四章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时机第一节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的治疗第二节老年患者心衰的治疗第三节心律失常的治疗第五章有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治疗第六章护理与随访前言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的目的是把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证据综合起来,帮助医生评价某一特定诊断或治疗措施的益处和风险,帮助其制定临床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
这一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水肿和体重增加等。
体格检查时可以发现心肌杂音、心音减弱、颈静脉压力升高等体征。
此外,心脏超声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限制盐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和适度运动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除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外,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还包括手术和器械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可以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
器械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复律除颤器等,可以改善心脏的节律和传导功能。
最后,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病情监测和药物调整。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疗效。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脏功能等因素。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器械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定期的复诊和长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