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1)
- 格式:ppt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66
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知识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税收制度的理论含义和现实含义,掌握税收制度构成要素及内涵,明晰相关要素之间的关联。
通过税收分类,掌握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税种数量,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现行的复合税制度特征,正确研判中国现行税制的演化趋势。
第一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的含义及分类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制度依据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定准则。
税收制度的核心是税法。
制定税收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制约纳税人,即规定纳税人必须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是为了制约征税机关,即规定征税必须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
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税种设置及各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它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种的基本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征收管理办法等。
其中,税法通则是一个国家征税的最基本的法律,主要规定一个国家征税的总政策、税制原则、税种设置等内容。
各税种的基本法规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基本法律依据,主要规定对什么征税、由谁缴纳、缴纳多少等内容。
实施细则是在各税基本法规基础上制定的执行性、补充性、解释性规定。
各税种的具体规定是根据基本法规和实施细则制定的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征税的详细规定。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设置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它由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所组成。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等。
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一)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它是税收制度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主要解决向谁征税或者由谁纳税的问题。
各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
纳税人可以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
1.自然人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简述税制构成要素的内容
税制构成要素是指税收制度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税种、税率、税基和税收征管四个方面。
首先,税种是指不同种类的税收形式。
常见的税种有消费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不同的税种对应不同的税收对象和征收方式,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税种,可以实现对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行为的全面征收。
其次,税率是税收征收的比例或额度。
不同税种的税率各不相同,可以根据税收政策的需要进行调整。
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负担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一般而言,税收政策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平和税收收入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税率的水平。
第三,税基是税收征收的对象和计量基础。
不同税种的税基也不相同,常见的税基有消费额、收入额、利润额等。
确定合理的税基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因为税基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税收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最后,税收征管是指对税收征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系统和规则。
税收征管涉及到税收的征收、缴纳、申报、核算、审查等环节,其目的是保障税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税收征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机构、完善的税收征收制度、加强纳税人教育和税收执法等方式
来实现。
综上所述,税制构成要素包括税种、税率、税基和税收征管。
合理地运用这些要素,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实现税收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
1.税种:税收制度中的具体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税率:税收制度中对不同税种所征税额的比例或固定额。
3.征税对象:应纳税的主体或单位,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4.税收征收方式:税收的具体征收方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的征收。
5.税收征收机关: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政府机关,例如税务局。
6.税收征收程序:税收征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包括纳
税申报、税收审核、税款缴纳等。
7.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特定行业或个人发展而设置的税收
减免或优惠政策。
8.税收监督机制:监督税收征收全过程的机制和措施,确保税
收制度的公正、公平、透明。
9.税收分配机制:税收收入的分配方式和原则,如用于公共事
业建设、社会保障等。
这些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收及其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税制构成的根本要素包括:①纳税人〔纳税主体〕;②课税对象〔征税对象、征税客体〕;③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④纳税环节:一次课征、屡次课征;⑤纳税地点;⑥纳税期限;⑦减免税: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一、纳税人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
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为纳税主体。
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每一种税都有关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如果纳税人不履行纳税义务,就应由该行为当事人承当法律责任。
纳税人是税制的一个根本要素。
在实际纳税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一〕代扣代缴义务人,亦称扣缴义务人它指根据税法规定,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应纳税并代为缴纳税额的企业或单位。
代扣代缴义务人主要有两类:①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的单位或个人;②为纳税人办理汇款的单位。
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扣缴义务。
〔二〕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在一般情况下,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就是实际纳税人。
但在某些税种中,国家为了及时取得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款,往往采取控制源泉的方法,这就出现了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不统一的问题。
名义纳税人是指替别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实际纳税人是指直接支付税款的纳税人。
实际纳税人通过名义纳税人实现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义务。
〔三〕代征人它是指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
代征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和委托证书的要求,履行代征税款义务;有关纳税人的减税、免税、退税和违章行为,必须送交税务机关处理。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距离税务机关较远的地区和零星分散的税源。
〔四〕纳税单位它是指申报缴纳税的单位。
为了征管和缴纳税款的方便,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填写一份申请表进行纳税。
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管理的需要和国家政策来确定纳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