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概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具体内容如下: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课语言:概述与范畴1. 【简答题】请你简述“语言是人类制造的最伟大的发明”这一观点的依据。
“语言是人类制造的最伟大发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人类通过语言能够进行思维交流和信息传递,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其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
通过语言交流,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传播文化,从而在集体中不断积累智慧和创造力。
最后,语言的灵活多变也是其伟大之处。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语言的声音:语音、语调与音系1. 【论述题】请你结合实例,说明汉字“韵母”的概念及分类。
汉字的“韵母”是指声母和声调之后的音节成分,能够独立发出音的部分。
根据韵母的特点和音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清韵母”,如“i、u、ü”。
这类韵母发音时舌位较高,声音相对准确清脆。
二是“浊韵母”,如“ia、uo、üe”。
这类韵母发音时带有明显的浊音特点,声音相对较浑。
三是“开合韵母”,如“ai、ei、ou”。
开合韵母指的是发音时口腔的开合程度,可以区分为开音和合音两类。
四是“鼻韵母”,如“in、ing、un”。
鼻韵母的发音时有一定的鼻音成分,声音较为柔和。
五是“咸韵母”,如“an、ang、en”。
咸韵母的发音时又带有明显的咸音特点,声音相对较粗糙。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韵母,如“üan”、“iong”等。
第三课语言的构词:前缀、后缀、词根与词素1. 【解释题】请你解释“前缀”和“后缀”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在构词中的作用。
前缀和后缀是构词中常用的两种词缀形式,分别位于词根的前后,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前缀是指加在词根前面,能够改变词义或词性的一类词缀。
例如,“非”、“无”、“不”等都是常见的前缀。
比如,“非常”是“非”前缀加在“常”这个词根上,表示程度很高的意思;“无聊”是“无”前缀加在“聊”这个词根上,表示没有兴趣。
第一章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
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关系: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Chapter 4 MorphologyWhat is morphology?The total number of words stored in the brain is called the lexicon.Words are the smallest free units of language that unite sounds with meaning.Morph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 e and the formation of words.Morphemes and allomorphs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language is called a morpheme.A morpheme may be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orms, called allomorphs.“zero” form of a morpheme and suppletivesSome countable n ouns do not change form to express plurality. Similarly, some regular verbs do not change form to indicate past tense. In these two cases, the noun or verb contains two morphemes, among which there is one “zero form” of a morpheme.Some verbs have irreg ular changes when they are in past tense. In this case, the verbs also have two morphemes. Words which are not related in form to indicate grammatical contrast with their roots are called suppletives.Free and bound morphemesSome morphemes constitut e words by themselves. These morphemes are called free morphemes.Other morphemes are never used independently in speech and writing. They are always attached to free morphemes to form new words. These morphemes are called bound morphemes. The distinct i on between a free morphemes and a bound morpheme is whether it can be used independently in speech or writing.Free morphemes are the roots of words, while bound morphemes are the affixes (prefixes and suffixes).Inflexional and derivational morpheme sInflexional morphemes in modern English indicate case and number of nouns, tense and aspect of verbs, and degree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Derivational morphemes are bound morphemes added to existing forms to construct new words. English affixes a re divided into prefixes and suffixes.Some languages have infixes, bound morphemes which are inserted into other morphemes.The process of putting affixes to existing forms to create new words is called derivation. Words thus formed are called derivatives.Conclusion: classification of morphemesMorphemesFree morphemesBound morphemesInflexionalDerivational: affixesPrefixes: -s, -’s, -er, -est, -ing, -ed, -sSuffixesFormation of new wordsDerivationDerivation forms a wo rd by adding an affix to a free morpheme.Since derivation can apply more than once,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a derived word with a number of affixes. For example, if we add affixes to the word friend, we can form befriend, friendly, unfriendly, friendliness, unfriendliness, etc. This process of adding more than one affix to a free morpheme is termed complex derivation.Derivation does not apply freely to any word of a given category. Generally speaking, affixes cannot be added to morphemes of a different language origin.Derivation is also constrained by phonological factors.Some English suffixes also change the word stress.CompoundingCompounding is another common way to form words.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free morphemes. The majority of E nglish compound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from the three classes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 and fall into the three classes.In compounds, the rightmost morpheme determines the part of speech of the word.The meaning of compounds is not always the sum of meaning of the components.ConversionConversion is the process putting an existing word of one class into another class.Conversion is usually found in words containing one morpheme.ClippingClipping is a process that shortens a pol y syllabic word by deleting one or more syllables.Clipped words are initially used in spoken English on informal occasions.Some clipped words have become widely accepted, and are used even in formal styles. For example, the words bus (omnibus), vet (veterinarian), gym (gymnasium), fridge (refrigerator) and fax (facsimile) are rarely used in their complete form.BlendingBlending is a process that creates new words by putting together non-morphemic parts of existing words. For example, smog (smoke + frog), brunch (a meal in the middle of morning, replacing both breakfast and lunch), motel (motor + hotel). There is also an interesting word in the textbook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like” (a kind of machine that is like both a plane and a bike).Back-formationBack-formation is the process that creates a new word by dropping a real or supposed suffix. For example, the word televise is back-formed from television. Originally, the word television is formed by putting the prefix tele- (far) to the root vision (viewi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suffix –sion in English indicating nouns. Then people consider the –sion in the word television asthat suffix and drop it to form the verb televise.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Acronyms and abbrevia tions are formed by putting together the initial letters of all words in a phrase or title.Acronyms can be read as a word and are usually longer than abbreviations, which are read letter by letter.This type of word formation is common in names of org anizations and scientific terminology.EponymsEponyms are words that originate from proper names of individuals or places. For example, the word sandwich is a common noun originating from the fourth Earl of Sandwich, who put his food between two slices of bread so that he could eat while gambling.CoinageCoinage is a process of inventing words not based on existing morphemes.This way of word formation is especially common in cases where industry requires a word for a new product. For example, Kodak and Coca-cola.For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to the ways of word formation, see my notes of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转自[英美者]-英语专业网站:/cn/Html/M/Linguistics/86983.html Chapter 3 PhonologyWhat is phonology?Phonology is the study of sound systems and patterns.Phonology and phonetics are two studies different in perspective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Phonology focuses o n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What sounds make up the list of sounds that can distinguish meaning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What sounds vary in what ways in what context?What sounds can appear together in a sequence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Pho nemes and allophonesA phoneme is a distinctive, abstract sound unit with a distinctive feature.The variants of a phoneme are termed allophones.We use allophones to realize phonemes.Discovering phonemesContrastive distribution – phonemesIf sounds appea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they are said to be in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Typical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 of sounds is found in minimal pairs and minimal sets.A minimal pair consists of two words that differ by only one sound in the same position.Minimal sets are more than two words that are distinguished by one segment in the same position.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onsonants and vowels represented by the English phonetic alphabet are in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Some sounds can hardly be found in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 in English. However, these sounds are distinctive in terms of phonetic features. Therefore, they are separate phonemes.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 allophonesSounds that are not found in the sam e position a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If segments ar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share a number of features, they are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Free variationIf segments appear in the same position but the mutual subs titution does not result in change of meaning, they are said to be in free variation.Distinctive and non-distinctive featuresFeatures that distinguish meaning are called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features do not, non-distinctive features.Distinc tive features in one language may be non-distinctive in another.Phonological rulesPhonemes are abstract sound units stored in the mind, while allophones are the actual pronunciations in speech.What phoneme is realized by what allophones in what specific context is another major question in phonology.The regularities that what sounds vary in what ways in what context are generalized and stated in phonology as rules.There are many phonological rules in English. Take the following ones as exam ples.[+voiced +consonant] – [-voiced]/[-voiced +consonant]_[-voiced +bilabial +stop] – unaspirated/[-voiced +alveolar +fricative]_Syllable structureA syllable is a phonological unit that is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phonemes.Every syllable h as a nucleus, which is usually a vowel.The nucleus may be preceded by one or more consonants called the onset and followed by one or more consonants called the coda.Sequence of phonemesNative speakers of any language intuitively know what sounds can be put together.Some sequences are not possible in English. The impossible sequences are called systematic gaps.Sequences that are possible but do not occur yet are called accidental gaps.When new words are coined, they may fill some accident a l gaps but they will never fillsystematic gaps.Suprasegmental featuresFeatures that are found over a segment or a sequence of two or more segments are called suprasegmental features.These features are distinctive features.StressStress is the perceived prominence of one or more syllabic elements over others in a word.Stress is a relative notion. Only words that a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yllables have stress. If a word has three or more syllables, there is a primary stress and a sec ondary stress.In some languages word stress is fixed, i.e. on a certain syllable. In English, word stress is unpredictable.IntonationWhen we speak, we change the pitch of our voice to express ideas.Intonation is the variation of pitch to distin guish utterance meaning.The same sentence uttered with different intonation may express different attitude of the speaker.In English, there are three basic intonation patterns: fall, rise, fall-rise.ToneTone is the variation of pitch to disting uish words.The same sequence of segments can be different words if uttered with different tones.Chinese is a typical tone language.-转自[英美者]-英语专业网站:/cn/Html/M/Linguistics/86123.html Chapter 2 PhoneticsWhat is phonetics?Phonetics is termed as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Sub-branches of phoneticsArticulatory phonetics –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Acoustic phonetics –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Auditory phonetics – the perceptive mechanism of speech soundsThe speech organsWhere does the air stream come from?From the lungWhat is the function of vocal cords?Controlling the air streamWhat are the cavities?O ral cavityPharyngeal cavityNasal cavityTranscription of speech soundsUnits of representationSegments (the individual sounds)Phonetic symbolsThe widely used symbols for phonetic transcription of speech sounds is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The IPA attempts to represent each sound of human speech with a single symbol and the symbols are enclosed in brackets [ ] to distinguish phonetic transcriptions from the spelling system of a language.In more detailed transcripti o n (narrow transcription) a sound may be transcribed with a symbol to which a smaller is added in order to mark the finer distinctions.Description of speech soundsDescrip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General feature: obstructionCriteria of conson ant descriptionPlaces of articulationManners of articulationV oicing of articulationPlaces of articulationThis refers to each point at which the air stream can be modified to produce a sound.Bilabial: [p] [b] [m] [w]Labiodental: [f] [v]Interdental: [ ] [ ]Alveolar: [t] [d] [s] [z] [l] [n] [r]Palatal: [ ] [ ] [t ] [d ] [j]Velar: [k] [g] [ ]Glottal: [h]Manners of articulationThis refers to how the air stream is modified, whether it is completely blocked or partially obstructed.Stops: [p] [b] [t] [d] [k] [g]Fricatives: [s] [z] [ ] [ ] [f] [v] [ ] [ ] [h]Affricates: [t ] [d ]Liquids: [l] [r]Glides: [w] [j]Nasals: [m] [n] [ ]V oicing of articulationThis refers to the vibrating of the vocal cords when sounds are produced.V oiced soundsV oiceless soundsDescription of English vowelsGeneral feature: without obstructionCriteria of vowel descriptionPart of the tongue that is raisedFrontCentralBackExtent to which the tongue rises i n the direction of the palateHighMidLowKind of opening made at the lipsPosition of the soft palateSingle vowels (monophthongs) and diphthongsPhonetic features and natural classesClasses of sounds that share a feature or features a re called natural classes.Major class features can specify segments across the consonant-vowel boundary.Classification of segments by features is the basis on which variations of sounds can be analyzed.第三章“词汇”问题和练习1. 解释下列术语语素复合词屈折变化词缀派生词词根语素变体词干粘着语素自由语素词位词汇语法词词汇词封闭类开放类混成法借词混合借词转移借词缩略语脱落逆构词法同化异化俗词源2. 给下列词加上适当的否定前缀a. removable m. syllabicb. formal n. normalc. practicable o. workabled. sensible p. writtene. tangible q. usualf. logical r. thinkableg. regular s. humanh. proportionate t. relevanti. effective u. editablej. elastic v. mobilek. ductive w. legall. rational x. discreet3. 语素被定义为表达和内容关系的最小单位。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第27课)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Lesson 271. d根据课文第5-6行but some time later it began to rain. The boys felt tired so they put out the fire and crept into their tent…只有d. it had begun to rain and they felt tired 才是孩子们去睡觉的原因。
才是孩子们去睡觉的原因。
a. it was late a. it was late是事实,但不是他们睡觉的直接原因觉的直接原因;b. they had sung songs ;b. they had sung songs 不合乎逻辑不合乎逻辑; c. it began ; c. it began to rain 仅仅一方面原因,不够完整。
仅仅一方面原因,不够完整。
仅仅一方面原因,不够完整。
2. c根据课文最后两行The stream wound its way across the field and then flowed right under the tent! 只有c. The boys had camped in the path of a stream(孩子们在一条小溪穿够的地方露营露营))与课文的实际情况相符。
其他3个选择都与课文实际不符。
个选择都与课文实际不符。
3. da. it put up, 和b. their tent put up 语序混乱语序混乱,,不合乎语法; b. put up it 也不对也不对,,当宾语是代词时候当宾语是代词时候,,应该将it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副词之间; ; 只有d. put their tent up 最合乎语法最合乎语法,,语序也对语序也对,,所以选d.4. da. As soon 不能引导状语从句不能引导状语从句,,因为后面缺少as;b. Just as(as(正当正当正当))能够引导从句能够引导从句,,但不太合乎题义但不太合乎题义,,因为它强调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而这个句子是表示两件事情一前一后发生而这个句子是表示两件事情一前一后发生,c. Until(,c. Until(直到……为止,直到……为止,在……以前在……以前))词义不对,只有d. Just after(刚刚……之后刚刚……之后))最合乎题目意思。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一、齐文化的基本特点概而言之,可用八字总括:“一实”、“一兼”、“二开”、“三多”。
1、“一实”即务实性齐人治国,从太公、管晏以至田氏,皆能因时因地制宜,崇尚实利、实绩、实效,不务虚名。
2 、“一兼”指兼容并包齐人除了在治国方面王霸杂用、义利并重、农工商并举外,在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方面,采取来者不拒、广泛吸取的方针,从而使稷下成为当时诸子百家向往的圣地。
3、“二开”,是指开明、开放开明:经济方面,“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多业并举,惟财是蓄。
人才选拔方面,尊贤尚功,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开放:思想解放,言论自由,学术民主。
如齐桓公礼贤下士,齐威王、齐宣王虚心纳谏。
特别是稷下学宫的设立,为诸子百家著书立说、互相辩难提供了舞台。
就学术民主、言论自由、思想活跃而言,当时的齐国,堪称典范。
4、“三多”,指文化的多变、多样和多元多变即指齐文化的变革性。
齐国历史上有两次重大变革,一是管仲变革,二是田齐威王、齐宣王的变革。
为了保持齐国的活力与国力,齐国统治者采取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的政策。
委运乘化,与时俱进。
多样,指齐文化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均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物质生产方面,是农工商多业并举;精神生活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多元,则是指齐文化的来源多元、结构模式多元。
夏、商、周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都是构成齐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
在意识形态领域,虽以管晏学说为主干,但兵家、道家、墨家、黄老、儒家、杂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在齐国也得到自由传播和发展。
二、齐文化圈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学术下移,为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齐文化圈伴随着齐桓公霸业的确立而形成。
齐建国后,姜太公确立了因地制宜的国策,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太公死后,齐国却陷入长期的动乱之中。
进入春秋后,齐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灭掉了纪(今山东寿光一带)、郕(今山东汶上北)等小国,版图进一步扩大。
至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传》),成为春秋首霸。
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文概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根据LIZHOU0000同学资料)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文学概论”课后的习题,同时参考了LIZHOU0000同学提供的慢班讲课资料!也有一部分题目我没有找到答案,也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同时也非常感谢LIZHOU0000同学,谢谢!第一编:本质论第一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名词解释:1、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
艺术虚构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2、再现:所谓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3、表现:所谓表现是指注重抒写作家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4、文学真实:在文学创作中,文学的真实性不是按生活本身那样表现出来的,而始终作为艺术真实表现出来的。
人们所要求的文学的真实性,不是自然形态的生活的真实性,而是艺术的真实性。
能动反映:5、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征。
6、文学倾向性:这种因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7、源、流:8、物理境、心理场:按近代完形心理学派的观点,物理世界称为物理境,经验世界称为心理场。
9、神、意蕴:所谓“神”,就是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西方文论中,人们把事物内在的“神”叫做“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10、生活真实:第一节: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1、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许多学者都对文学的本质问题发表过意见:1)文学是对自然的摹仿:如亚里斯多德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
2)文学是对人的情志的表现:如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言志”、“诗缘情”的理论。
3)文学是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如中国传统的“外师造化、中法心源”、“天与人之凑合”的说法。
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接触到了文学的本质,但却未能科学地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
2、《乐记》中的一个图式:物→心→乐。
3、亚里斯多德在他的重要著作《诗学》中说: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1)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除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
古代的、外国的文艺作品,也提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但“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和创作技巧等都来自生活,写实的与虚构的、曲折的与直线的、离奇的与平淡的、抒情的与非抒情的、崇高的与渺小的、悲的与喜的、幽默的与滑稽的、豪放的与婉约的、严谨的与松散的……统统来自生活的赐予、暗示和启发。
5、什么是艺术虚构?为什么艺术虚构也要以生活为基础?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
艺术虚构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例如1)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女医生陆文婷的故事肯定是虚构的,但构成作品的细节和人物性格、命运,都是以生活为依据的。
用一些几乎到处可见可闻的、普通实际的生活材料加工而成的。
离开了这些现实生活的材料,《人到中年》的故事就虚构不出来。
不仅如此,连陆文婷那种为了人民的事业超负荷运转、忍辱负重的高尚品格也是严格地按生活的固有的逻辑推断出来的。
2)且不说写实的文学作品的虚构要以生活为基础,就是那些非现实的、或超现实的、充满了幻想的作品,如《西游记》的神魔变异,《聊斋志异》中的妖精鬼怪等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也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都不能凭空想象、虚构。
想象和虚构不论多么奇特,都是在综合、分析已有的知觉、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中得到的表象大大地加强或大大地削弱,或重新组合,让生活变形,把生活中不可能在一起的事物在观念中捏合到一起,把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观念中强令其分离等等。
可以肯定的说,虚构和想象是作家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所溅起的浪花,是生活沃土上所开出的花朵。
虚构和想象永远要以生活为基础。
6、再现和表现有何区别?文学创作的复杂情况还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有的是重再现的,有的是重表现的。
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表现:是指注重抒写作家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例如:《诗经》是属于再现的作品,而屈原的《离骚》就是属于表现的作品,再现性的作品注重客观的描写,因此再现性作品要以生活为基础。
7、为什么表现也要以生活为基础?一切重表现的作品毫不例外地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因为作家的感受、情绪、情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或者说作家主观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外界所引发的。
因此,表现性的作品,虽然专注于作家内心感情的抒发,但作家所抒发的感情仍然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折射的结果。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纪梦诗、仙游诗,全诗恍惚迷离,所写的完全是内心的感受和激越之情。
可这种感受并非凭空产生的。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对他来说,是政治上一次大挫折。
为此,他不平,他愤懑,这首诗正是曲折地反映了他在长安生活的遭遇和愤怨的情感。
这种感情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在诗的末尾竟大声的呐喊:“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由此可见,一切抒发内心世界的、注重表现的作品,也都是以生活作为基础的。
第二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1、俄国思想家、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思想:“印画不能比原画好,它在艺术方面要比原画低劣得多;同样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或伟大。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2、亚里斯多德提出文学可以模仿“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3、按近代完形心理学派的观点,经验世界和物理世界是不一样。
物理世界称为物理境,经验世界称为心理场。
4、文学能动反映生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文学能动地反映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变位与变形: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类的意识“是在人的头脑中变位了变形了的物质” 。
在文艺创作中,通过艺术想象使客观事务变位、变形,改变客观事物的外貌,和在时间时间、空间上的原有位置,是文学能动反映生活最常见的、也是最突出一种表现。
王维画“雪里芭蕉” ,是变位,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白发三千丈” ,是明显的变形。
2) 以形传神,显现意蕴:作家反映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不但表现在他可以随自己的思想感情改变事物呈现于外的“形” ,而且还可以超越事物的外表,把握住事物深层的意蕴,传达出事物的内在的“神” 。
所谓“神” ,就是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 作家如要有此能动性,就须既会观察,又会体验,还要有深刻的透视力等等。
3) 渗透个性,表现心灵:把文学说成是纯然的“自我表现”,这是不对的。
但把文学看成是客观事物的机械摹仿,完全不表现作家自我的个性特征,这也是不对的。
实际上,在文学作品中,渗透个性,表现心灵,这是文学能动反映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
作家的个性不同,“自我” 感情不同,对生活的反映就不一样。
例如:同样是梅花,在陆游笔下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梅花在这里是一种孤独、悲愁、高洁的形象,它渗透了陆游安忧伤国事和怀才不遇而形成的愁苦忧伤、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特征。
而在毛泽东的笔下,梅花另是一种形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梅花在这里是不畏艰险严寒的、乐观的、谦虚的形象,它渗透了毛泽东那种不怕困难、不怕压迫、对斗争前途充满信息的个性特征。
实际上,有多少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诗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景象的梅花。
文学不是纯然的自我表现,但作家可以而且也必然会在作品中表现“自我” 。
只要这个“自我” 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与时代、人民息息相通的,那么表现自我心灵就是文学能动反映生活的深刻表现。
5、艺术真实的特征是什么?1) 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假” 中求真,它与自然主义的机械的摹仿是对立的。
艺术真实不是照抄生活的真实,而是对生活真实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集中、概括、补充、推断、虚构和想象,进行重新的创造。
在作家根据生活重新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中,可能看得到某些真实生活的影子,但它决非真人真事的本身。
例如:在生活中花不溅泪,鸟不惊心,但文学作品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诗句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按实际的地理位置说,黄河之水从青海巴颜喀喇山里流出来,可诗人李白却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
这就说明了艺术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想象的真实,即具有假定性、虚拟性的突出特征,然而这一切都是符合生活的本质规律和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的。
2) 艺术真实既要符合客体的本质规律,又要切合主体的情感规律,它与主观随意性是对立的。
艺术真实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而是主客观的统一。
我们所理解的以生活为基础的艺术真实就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艺术真实要符合描写客体的本质规律,体现生活固有的逻辑。
例如:陆游的《关山月》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不但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揭露了南宋的豪门贵族苟且偷安、奢侈腐化的生活,揭示了当时生活的一个本质方面,这就达到了艺术真实。
又如<安娜. 卡列尼娜>中弹男主人公渥伦斯基突然觉得自己活不下去开枪自杀(未遂) ,女主人公安娜. 卡列尼娜卧轨自尽,都不是作家现构思好的,但在人物性格上业已形成,在那种情势下,一个开枪自杀,一个卧轨自尽,则是合乎生活的逻辑的,因而是真实的。
2) 艺术真实要切合作家的情感逻辑。
6、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怎样的?1)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
艺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它能深入到生活的深层,揭示出生活固有的本质规律。
而作品的进步的倾向性,并不是作家主观随意的偏见,是从作品所描写的冲突中、从性格固有的逻辑中,一句话,从生活内在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真实性与进步倾向性不但是一致的,而且真实性还是进步倾向性的基础。
例如:《水浒传》极其真实地描写了“官逼民反”的过程,极其真实地描写了农民起义英雄的胆略和勇敢,在此真实描绘的基础上,作品歌颂农民起义,反对官府压迫,流露出进步的倾向性,就显得极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