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16.50 MB
- 文档页数:2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和肌肉组织发生损伤或撕裂,这种损伤常常需要手术干预来修复。
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法和技巧。
首先,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应该以恢复肩部的活动度和减轻疼痛为主要目标。
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感到肩部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 passivemotion(被动活动)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这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其次,逐渐引入主动肌肉训练是康复的关键步骤。
一旦肩部的活动度开始恢复,患者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主动肌肉训练。
这包括肩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外旋和内旋运动,以及肩胛带的稳定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肩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另外,逐渐增加负荷和运动强度也是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旦患者的肩部开始恢复力量和稳定性,就可以逐渐增加负荷和运动强度,以促进肌肉的进一步恢复和增强。
这包括逐渐增加重量和重复次数,以及引入一些功能性训练,如推、拉和举重动作。
最后,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和综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持续的训练和监督。
此外,综合性的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以全面提高肩部的功能和稳定性。
总之,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持久的过程,需要患者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恢复肩部的活动度、逐渐增加肌肉力量和稳定性,以及持续的综合性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肩部功能,减轻疼痛,重返正常生活。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能够对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有所帮助。
肩袖手术后康复的全部训练过程:
第一阶段,术后0-6周:以采用钟摆运动,又称柯德曼氏运动,健手辅助患侧上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逆时针划圈;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肩关节被动前屈和外旋,术后第3-4天开始被动外展内旋及外展外旋。
三角肌等长收缩训练,将三角肌肌肉绷紧、然后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大于500次。
第二阶段,术后7-12周:去除肩关节外固定支具后进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如:滑轮练习、爬肩梯练习等。
利用棍棒等进行肩关节主动助力训练,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
继续进行肩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如三角肌等长收缩训练等。
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梳头、洗澡等动作。
但是应该注意,在训练前先热敷,待肌肉放松后开始训练,训练后必要时冷敷
第三阶段,术后12周后:除继续之前的各项训练之外,可利用桌子、门等加强肌肉的各向牵拉以及利用弹力带、哑铃、等速肌力测试仪等进行各方向力量练习。
肩袖损伤康复训练肩袖损伤是指肩袖肌腱群中任何一组或多组肌腱因一定原因受到损伤或慢性重复性的微损伤而导致的肩袖肌腱组织损伤病变,表现为肩袖肌腱群疼痛和功能障碍。
肩袖肌腱群包括冈下肌、冈上肌、小圆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
这些肌腱是连接肱骨和肩胛骨的重要肌肉,它们的作用是协同肩关节的动作,使肩关节获得力量和稳定性。
肩袖损伤常常发生在需要反复挥动臂部的活动、高强度运动、姿势不正确、长期采取不良习惯非正常姿态等原因导致的。
早期康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案。
一、康复阶段1.初期(疼痛期)此时主要处理的是肌腱损伤和组织的恢复,还要避免二次损伤。
主要的康复方法:保持肩关节不移动,使用腕部和手手指进行温和的肌肉收缩,逐步加强肌肉的收缩力度。
同时,可以适当进行颈部和上背部的放松运动,使肌肉逐渐恢复正常伸展状态。
2.中期(修复期)此时恢复练习逐渐加强,主要是肌肉的减少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主要的康复方法:采用渐进性负重训练、伸展和按摩的方式进行肌肉的恢复。
对于创伤部位可以采取局部加热和卫生止痛的方式帮助恢复。
在使用重量时,一定要注意负重程度的变化,不要一次负重度过高,以防造成再次损伤。
3.后期(强化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加强肌肉的负重训练和强化。
主要的康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包括肌群、单肌种训练,以及肩部运动能力的训练,例如:旋转肩关节、张开肩部及交叉编号等。
二、康复训练方案1.肌力训练肌肉训练是肩袖损伤康复的重要部分。
适当的肌力练习可以对肩袖损伤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防护。
肌力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小组运动方案,以减少肌肉的疲劳和再次损伤。
2.活动范围通过有效的肌肉训练实现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大。
利用一些特殊的伸展装置逐渐递增肌肉、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节奏的均匀。
3.进行病理性交替作业该方式可有效延长肌肉的活动时间,使运动效果更加充分,还可以降低肌肉疲劳。
肩袖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炎症、退变、断裂等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
对于严重的肩袖损伤患者,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关节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一、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需要2-6个月不等。
在手术后3-4周内,患者需要进行被动活动锻炼以避免僵硬和关节粘连。
在此期间,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受损手臂进行任何活动,并尽可能使用健康手臂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务。
二、手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1. 被动活动锻炼被动活动锻炼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灵活性和防止粘连。
这种锻炼通常由物理治疗师进行,并包括轻柔地移动患者的手臂和肩部。
在此期间,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受损手臂进行任何活动。
2. 主动锻炼在手术后6周左右,患者可以开始进行主动锻炼。
这种锻炼包括使用健康手臂协助受损手臂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抬起物品或旋转手臂。
这种锻炼可以帮助恢复肌力和关节稳定性。
3. 抗阻力训练在手术后3个月左右,患者可以开始进行抗阻力训练。
这种锻炼包括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器材进行重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4. 运动控制训练运动控制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运动来改善肌肉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稳定性和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常见的运动包括单腿平衡、侧向步行等。
三、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使用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该避免过度使用受损手臂。
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再次受伤的风险。
2. 注意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和避免疲劳。
患者应该在锻炼后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恢复。
3. 遵守医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遵守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最佳的康复计划。
4. 饮食均衡适当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患者应该保持饮食均衡,并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总之,手术后康复训练是肩袖损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肩袖损伤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肌肉力量训练等方式锻炼。
以下是训练方法:- 被动运动:肩袖损伤手术治疗后一周可开始肩部被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屈曲和外旋运动。
- 主动运动:进行主动关节运动,如耸肩、扩胸,有意识地进行关节囊的收缩。
手术患者在术后1-3周逐渐进行,保守治疗患者在炎症反应减轻后,肩部固定3-4周后可进行主动关节活动。
运动后应按摩肩周,放松局部肌肉。
- 肌肉力量训练:肩部固定解除后,可逐渐通过屈肘、伸肘、扩胸、耸肩等动作,锻炼肩关节周围肌肉群。
肩袖损伤的训练方法需要根据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如果疼痛或不适持续存在或加重,请及时咨询医生。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康复流程第一阶段:(制动阶段)2周之内目标:减轻修补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减少修复组织的张力;缓解疼痛处理:1、支具:修补术后,有肩支具或肩前臂吊带,是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2、理疗:冰敷:15-20min;无热量短波;3、关节活动度练习:此阶段以被动活动为主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肘、腕、手指的主动活动术后第2天至1周:开始进行肩前屈、外旋的被动活动(前屈小于90、外旋小于20)术后第8天至14天:在无痛范围下作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前屈小于140、外旋小于40、外展小于60);在肩关节松弛及无张力的情况下作无痛的患肩钟摆运动4、肌力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手的主动用力握拳训练;术后1周至2周内做肩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每次15—20下,每天2—3次。
第二阶段:(保护性阶段)2周—6周目标:促进组织愈合;预防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防止肩周围肌群萎缩处理:1、支具:对于肩袖撕裂大于1cm的患肩,继续使用支具2、理疗:脉冲磁热、半导体激光、超声波。
3、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无痛范围内,增加被动活动的关节度范围、逐渐增加助动、主动活动的训练。
术后2—4周:在无痛范围下作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前屈达到140、外旋达到40、外展达到60)。
在无痛范围、肩关节松弛及无张力的情况下作无痛的患肩前后左右的钟摆运动和顺时针,逆时针的画圈运动术后4—6周:进行无痛范围内的爬肩梯训练;可进行小范围的滑轮及滑车、棍棒等器具辅助,进行肩的助动、主动训练,每次15—20下,每天2—3次,应控制在肩水平面以下;4、肌力训练:术后2—3周:增加肩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的次数。
术后3—4周:可以用健侧肢体做阻抗,进行不同角度的肩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4—6周:开始进行肩周肌肉的闭链训练;逐渐开始ADL无痛范围内的训练。
第三阶段:(功能恢复阶段):6周—12周目标:加强肩袖及主动活动及肌肉力量;促进肩关节稳定,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处理:1、理疗:水疗2、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6周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肩关节所有平面的主动活动范围;可以运用滑轮及滑车、棍棒等肩关节训练器具辅助,进行肩的助动、主动训练,并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治疗次数术后10—12周:继续肩关节主动活动训练,并加强盂肱关节、肩胛骨运动及肩胛的稳定性训练。
文/罗维丝(中国羽毛球队队医)
最近一段时间,我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询问关于肩伤的问题。
根据信中的描述,我发现这些肩部的伤病中,大部分都是肩袖损伤造成的。
之前对肩袖损伤的问题曾经做过一些解答,在本期我将对肩袖损伤的判断和康复训练进行系统的介绍。
首先来说说肩袖损伤自我判断的一些方法。
肩袖受伤时,疼痛部位常位于肩的前方和外侧。
当你举起上臂或把什么东西举起超过头部时,疼痛感通常会有所加重。
这种疼痛甚至会使你连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抬起胳膊都不能完成。
如果你的症状与上面所述基本一致,那你很可能就是肩袖受伤了。
在医生确诊之后,大家除了要按医生确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外,还要做一些康复训练,帮助恢复。
康复训练要针对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疼痛初始阶段——有限活动范围的练习
图1
方法:站立、弯腰、面向地面、手臂悬垂,以肩为中心用手臂画圈(图1),在肩膀感到酸胀时停下来,每天做2次至3次。
二、疼痛减轻阶段——肩袖部的加强训练
图2 图3
方法:取一根橡皮条,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用患侧的手抓住另一端,小臂抬起与大臂成90度,然后以大臂为轴,小臂分别向内侧(图2)或外侧(图3)转动90度,用力拉伸橡皮条。
以8次至10次为一组,每天2组至3组。
提示:以感觉肩部稍有酸胀感为好。
在训练一个阶段肩部疼痛减轻后,可增加每组的动作次数。
训练应该坚持每天做,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三、疼痛消失阶段——上肢力量加强训练
图4 图5
方法:侧躺,保持大臂紧贴身体,小臂与大臂成90度置于体前,手握哑铃,然后以大臂为轴,让大臂紧贴身体,抬起小臂向上转动180度(图4、图5)。
每组6次至8次,每天2组至3组。
提示:当肩部疼痛逐渐消失后,可逐渐增加次数和组数,训练以肩部略有酸胀感为度。
Tips:有关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都要以减少疼痛,恢复肩部运动能力为目的。
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有疼痛加重的情况出现,则需减少次数和组数,或者休息1天至2天,等疼痛减轻后再开始训练。
另外,做动作时一定不能让肩部感到疼痛,就是说动作的幅度要控制在不疼痛的范围内,随疼痛的消失,逐渐加大动作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