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与汉语主要不同点 之一 语序不同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2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
对于学习和使用日语的人来说,面对语言文化差异问题是很常见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语学习者在面对语言文化差异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语言差异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日语与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包括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发音方面,日语的音节比汉语更多,且有一些特殊的音节组合。
语法方面,日语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谓宾的语序。
词汇方面,虽然两种语言都有汉字,但是日语的汉字使用和发音方式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学习者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这些差异,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练习和磨炼。
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价值观、礼仪习惯等方面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节,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而中国人则更加强调人际关系和亲密度。
在交际方式、表达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学习者需要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尊重和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在交际过程中避免冲突和误解。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
学习一门语言就像是了解和接触一种文化,通过学习日语,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一种外语沟通工具,还可以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面对语言文化差异,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能够灵活应对、适应对方习惯和方式的能力。
这需要学习者有广泛的知识背景、敏感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方式、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积极的沟通意愿。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应对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面对语言文化差异是学习和使用日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文化语言差异——中日韩语言文字比较中、日、韩是东亚三个文化体系的代表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其中语言文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文、日文、韩文,三种文字虽然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但是它们的差异也很明显。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中、日、韩语言文字的比较。
一、语言音韵差异中国的汉语是以音为主的语言,有四声和轻声的区别。
而日本的日语及其罗马字拼音中,音节强弱几乎没有区分,也就是说日语中没有汉语中的四声。
除此之外,日语中还有长音、促音等特殊发音,这些发音方式在汉语中很少用到。
韩国的韩语则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语言。
韩语的音节中,辅音与元音交错排列,这是韩语独特的特点。
韩语中同一个音节的声母与韵母是紧密结合的,在发音时,这一组合就像是一种新的音素,称为立体音。
二、笔画顺序差异汉字、日语汉字及韩语汉字都源自汉字,并且在部分汉字上笔画的顺序与汉字相同,但在其他汉字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中文中,写字时首先要写竖,再写横。
但是在日语汉字中,横先于竖,比如“书”的写法,汉字是从上往下依次写竖、横、横、竖,而日语汉字则是从左往右依次写横、竖、横、竖。
韩国汉字笔画的顺序与中文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一些具体汉字上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三、词语表达的差异中、日、韩三种语言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词语表达的差异。
比如,中文中常常使用四字成语或者俗语来传递思想或者言情,而日本的句子则经常带有诗意,通过细腻的词汇和曲折的句子表达出情感。
韩语则使用了大量的不合成的语素,由于受汉字的影响较大,所以韩语的语法结构和汉语语法结构有很相似的地方。
四、文字书法的差异在书法方面,中国绝对是最受推崇的。
汉字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造型,书法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和韩国也在书法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日本的书法更加注重笔画的强劲与韵味,争取在如饮的笔画中表现出狂放不羁的气息。
而韩国的书法风格则更加温婉柔美,追求的是舒展典雅中流露出的内在情感,因此在书法中多了些特别的修饰法和插画加工。
浅谈中日文的异同在中日交流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日语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刚开始学习时,很多人都认为日语学习很简单,因为在日语中,有很多的日语汉字和中文类似,并且依此也能够了解个大概。
但是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就难以有更高的突破。
这与没有了解日语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通过对中日文异同的对比,简单地了解一下日语的特性,以提高对日语的认识。
一、中日文的相同之处众所周知,日语和中文有着深厚的渊源,日语也是在吸收了我国大量的文化精髓之后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现代日语中也不难看到中国汉字的影子。
并且,和汉语中主谓宾,定补状语等类似的是,这些语法名词也存在于日语当中。
更有甚者,定语用于修饰名词,状语用于修饰动词等,这些位臵关系在两国语言语法当中也是大致相似的。
同样,在另一个方面,中国人说话有省略的习惯。
例如:“今天早上您吃过早餐了吗?”相信大多数人不会还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今天早上我吃过早餐了”而多会选择用简洁省略的方式作答“吃过了”。
日语也是如此,在允许的条件下,简单明了的回答方式是多数人的首选。
所以在初学阶段,很多中国人就会觉得日语和中文一样,学习起来十分简单。
二、中日文的不同之处尽管中日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比较起来,日语还是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语序位臵中文主要强调的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例如:我(主语)吃(谓语动词)饭(宾语)。
而日语则是主诿宾语+谓语动词,例如:私はご飯を食べる。
我(主语)饭(宾语)吃(谓语动词)。
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日语这种不同于中文的特征。
2、日语的关键词后缀在日语中,往往最能表达句子意思的动词放在句末。
例如我们会这样说“听说明天有音乐会”。
显然,中文当中我们立刻就能知道这件事是听说来的,而同样的意思,若用日语表达,就要把“听说(そうだ)”放在句子最后,因此在不了解日语关键词后臵的特性的情况下,从已有的思维模式出发,我们就会翻译为“明天有音乐会,听说”。
这样的纯正的“中国式日语”显然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
1,汉语是孤立语,而日语和韩语则是粘着语.这就是说,汉语的意思会因为语序的不同
而产生差异.而日语和韩语则是靠主语,宾语,和谓语后的助词表示意思,其词序相当自由.
2汉语是主谓宾结构.而日语和韩语则是主宾谓结构。
3汉语没有时态和动词,形容词的词尾变化,而日语有过去时和现在时,词尾有变化.而
韩语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时,词尾也有变。
4日语发音较少,一般最好学发音.一般都是辅音+元音表示一个音节.汉语的发音相
对较
难,一般也是辅音+元音的发音结构,只是有了声调的变化和双元音和辅音相拼的现象.韩
语
的发音最为复杂,它的发音完全包括了日语的发音,也几乎包括了汉语的大部分音节,而且
还有用辅音+元音+辅音拼成一个
音节的现象.如:gul pak一般外国人很不好掌握,而且韩语还有音变现象,很难5汉文是表意文字.韩文是拼音文字,日文是两种的结合,假名是拼音文字,汉字是表
意文。
6正是因为韩文的发音比日文复杂的多,所以韩语中几乎很少看见汉字,而日语因为发
音较少, 所以不得不采用汉字和假名混写的方式来表达。
7日语由于音节很工整,几乎都是辅音+单元音的发音方式,所以听觉上觉得入耳,汉语
虽然
音节不是很工整但由于有四声变化,所以也比较动听,而韩语采用了用辅音+元音+辅音这
种方式拼成一个音节,所以听觉有些野蛮,不是很入耳.但韩国人学汉语和日语发音有先天优势而日本人学外语则很困难.中国人处于两者之间。
日文与中文句式的区别
日文与中文有很多区别,其中句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以下是日文与中文句式的一些区别:
1. 语序不同
日文中的语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词语的位置,重点可以放在句首或句末。
中文则比较固定,一般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2. 助词的使用
日文中有很多助词的使用,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而中文中的助词比较少,一般只有“的”、“地”、“得”等。
3. 敬语的运用
日文中有很多种敬语,包括尊敬语、谦让语、严谨语等,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敬语。
而中文中的敬语相对简单,一般只有“您”、“敬爱的”等。
4. 表示时间的方式
日文中表示时间的方式与中文也有差异。
日文中通常用“年月日”来表示日期,用“时分秒”表示具体时间。
而中文则更多用“年月日时分秒”来表示。
总之,日文与中文句式的区别很多,需要我们在学习时认真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 1 -。
中日动宾结构的异同
中日动宾结构是汉语和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一种定语从句,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动词和宾语。
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它表示动作,而宾语则是句子的被动成分,它表示动作的对象。
比如:“我看见了一只猫”,其中“看见”是动词,“一只猫”是宾语。
而在日语中,动宾结构是一种句子结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动词、主语和宾语。
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它表示动作,而主语和宾语则是句子的被动成分,它们分别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和动作的对象。
比如:“私は猫を見た”,其中“見た”是动词,“私”是主语,“猫”是宾语。
此外,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在语序上也有所不同。
汉语中,动宾结构的语序
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而日语中,动宾结构的语序是“主动宾”,即主语在前,动词在后,宾语在最后。
最后,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在语义上也有所不同。
汉语中,动宾结构表示的
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它表示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而日语中,动宾结构表示的是一种主观的意义,它表示一种主观的行为或动作。
总之,汉语和日语的动宾结构在结构、语序和语义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汉语
中的动宾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它表示一种客观的事实,语序是“主谓宾”;而日语中的动宾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它表示一种主观的意义,语序是“主动宾”。
因此,在学习汉语和日语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动宾结构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浅淡中日词汇中的顺序颠倒词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有着二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当然语言方面相互之间也有影响。
古代日本曾大量引进中国文化,甚至引进汉字的同时,还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有容易理解,学起来很方便的一面,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中日两国都用汉字作为语言的标记符号,但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使用汉字的方式上,却不尽相同,有时汉字相同意思却不同;有时汉字相同,意思也相同,而有趣的是书写时前后顺序正好相反。
本文就汉语和日语的语素完全相同,但组成单词的汉字的排列次序却怡怡相反的现象作了研究。
如日语的“制限”和汉语的“限制”等等。
这是日、汉语言之间独有的语言现象。
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这些日汉词汇的异同,否则就容易在书写时按汉语习惯排列组合方式来写。
本文针对此种语言现象,主要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是通过大量的中日字典资料,对共时平面上的日、汉字序逆转的对应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指出日、汉字序逆转的词中从词形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一、与日语相对应的汉语存在逆转现象(注:左侧为日语,右侧为汉语,下同。
)暗黑――黑暗硬軟――软硬胃腸――肠胃詐欺――欺诈制限――限制限界――界限脅威――威胁粛静――肃静抑圧――压抑伐採――采伐誘引――引诱従順――顺从練磨――磨练領收――收领謀計――计谋漏洩――泄漏濾過――过滤劣悪――恶劣研鑽――钻研腹心――心腹習熟――熟习商工――工商紛糾――纠纷随伴――伴随賞贊――赞赏老衰――衰老慰扶――抚慰買収――收买期日――日期誤謬――谬误拿捕――捕拿応報――报应探偵――侦探軽減――减轻低減――减低短縮――缩短年賀――贺年面会――会面雄雌――雌雄落着――着落許容――容许断片――片断北東――东北北西――西北南西――西南南東――东南抱擁――拥抱二、在汉语中存在逆转现象而日语中不存在此种现象紹介――介绍(绍介)率直――直率(率直)壮健――健壮(壮健)乱雑――杂乱(乱杂)静寂――寂静(静寂)登攀――攀登(登攀)牧蓄――畜牧(牧蓄)併呑――吞并(并吞)鋭敏――敏锐(锐敏)言語――语言(言语)代替――替代(代替)威厳――严威(威严)埋葬――葬埋(埋葬)外出――出外(外出)細心――心细(细心)戒告――告戒(戒告)厳謹――严谨(谨严)相互――互相(相互)講演――演讲(讲演)様式――式样(样式)救援――援救(救援)真率――率真(真率)感傷――伤感(感伤)断腸――肠断(断肠)救急――急救(救急)選評――评选(选评)浮沈――沉浮(浮沉)三、在日语中存在逆转现象而汉语中不存在此种现象音声(声音)――声音補填(填補)――填补補修(修補)――修补苦労(労苦)――劳苦趣旨(旨趣)――旨趣畏敬(敬畏)――敬畏鋼強(強鋼)――刚强姿容(容姿)――姿容移転(転移)――转移山海(海山)――山海夜昼(昼夜)――昼夜白黒(黒白)――黑白論評(評論)――评论論結(結論)――结论論議(議論)――议论誕生(生誕)――诞生離脱(脱離)――脱离鋼鉄(鉄鋼)――钢铁競争(争競)――竞争接触(触接)――接触改変(変改)――改变消費(費消)――消费離隔(隔離)――离隔練熟(熟練)――熟练協和(和協)――和协治療(治療)――治疗練習(習練)――练习習慣(慣習)――习惯便利(利便)――便利製作(作製)――制作增加(加增)――增加合併(併合)――合并木材(材木)――木材圧制(制圧)――压制転変(変転)――转变礼儀(儀礼)――礼仪裁決(決裁)――裁决姓氏(姓氏)――姓氏局限(限局)――局限痴情(情痴)――痴情奇怪(怪奇)――奇怪始終(終始)――始终祖先(先祖)――祖先運搬(搬運)――搬运野原(原野)――原野気風 (風気) ――风气草薬 (薬草) ――草药四、在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都存在逆转现象運命(命運)――命运(运命)苦痛(痛苦)――痛苦 (苦痛)情熱(熱情)――热情(情热)食糧(糧食)――粮食(食粮)論争(争論)――论争(争论)慰安(安慰)――安慰(慰安)笔者经过反复对此分析后整理出了以上一批日、汉同形字序逆转的对应词。
超强总结——日语语法与中文语法区别学习日语时,相信很多小伙伴和小编一样,容易出现中文式表达的现象,想要说出一句话时,第一反应就是中文怎么说,然后把它直译成日语,遇到这种情况,任人七広嫌疋r!因此今天,小编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日语语法与中文语法的区别,希望能对大家日后的日语学习有所帮助!? 日语属于黏着语系,也就是它的词性以及时态等的变化是在原词后加上其他的成分构成的,中文却不是这样,所以区别还是蛮大的。
? 汉语和日语的一些简单的语法区别:1.语序:日语句子的表达顺序是“主语-宾语-动词(SOV )”。
例:“私瓜王总爱求r。
”汉语则是“主语动词-宾语(svo)”。
例:“我爱小王。
” 2. 时态:日语时态分为“过去式”和“非过去时”,并且日语的动词•形容词根据时态区分明确。
比如说要是“今天”的话会说“今日瓜勉强L^r o”“今日瓜寒、疋r。
, 要是“昨天”的话,会说“昨日勉强L^L^o" “昨日瓜寒力r 尢^r。
”,语句使用过去时。
而在汉语中,如果是形容词的话,不管是不是过去时,都不加表示“结束”的助词“了”如。
果加上的话,就会变成别的用法,即表示状态的变化。
比如,“今天很冷”在日语中是“今日瓜寒、疋r。
”之意,而“今天冷了”则为“今日瓜寒”之意。
3.介词:汉语中有相当于英语前置词这样的词类,叫做介词。
在句子中的作用类似于日语中的助词,不过和日语不同,它是放在名词前面比如“私瓜食堂疋友达七芒饭总食”汉语表述为:“我在食堂和朋友吃饭。
” 4. 补语:汉语中有种词类叫做补语,作用是跟在动词以及形容词后面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补语中有不少形似的结构,想要将其逐字逐句翻译成日语的话很多时候会变得牵强,所以学习起来会有困难。
比如,日语中“食卞”这样一句话就能通用的,在汉语中要进行区分描述。
5.无主语句子:汉语中存在没有主语的句子。
“教室広学生力*V^^o ”用中文可以这样说:“(在)教室里有学生。
”这句话即使逐字逐句对应看,也容易理解其意思。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两种汉字的异同与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字形态的异同:
中日汉字在形态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汉字注重横写,笔画比较直线,形状相对规整;而日文汉字注重纵写,笔画相对细腻,形状稍显圆润。
此外,日文汉字还有一些独特的偏旁部首,例如“氵”(水之意)和“⺍”(肉之意)等,使得日文汉字在视觉
上更加丰富多样。
2. 汉字用法的异同:
中文和日文对于汉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大量使用汉字来表达词汇和语法结构,而日文则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片假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读音和语法结构。
这使得日文具有更高的表达灵活性和多样性。
3. 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日本文化的精粹。
它们不仅是文字,更是艺术。
汉字的造形美和艺术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魅力。
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汉字能够传递一种感觉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两种文化的历史与哲学。
总的来说,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体现在形态、用法和文化层面上。
通过比较和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汉字的美和独特之处。
1.日语与汉语的比较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
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
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
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
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
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
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
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
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
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
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
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
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
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日汉对比语言学
标题:日汉对比语言学
简介:本文将对比日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它们在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对学习者的影响。
正文:
日汉对比语言学是研究日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
这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从语言结构角度来看,日语是属于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则是属于主宾谓的语序。
这意味着在句子中,日语的主语通常会出现在谓语之前,而汉语的主语则通常会出现在谓语之后。
这种语序的差异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适应不同的语言习惯。
其次,日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这两种语言的词汇库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日语词汇来自于汉字,但发音和用法可能与汉语中的相应词汇有所不同。
此外,日语
中还存在大量的外来词,这些词汇通常来自于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是学习日语的重要一步。
最后,日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动词变化形式较多,包括时态、语气、敬语等方面的变化,这与汉语的动词形式有所不同。
此外,日语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助词的使用和句法的倒装等。
这些语法差异对学习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理解。
总之,日汉对比语言学是一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
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学习和应用中更加灵活和准确地使用这两种语言。
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共同点与差异外国语学院09124212贾国娟自古以来, 日本人用日语进行口头的交流, 因此形成了一套符合日本语言习惯的语音。
从这个意义上说, 日语和汉语的语音是不同的。
但日语的书面语言是从汉字传人日本之后, 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两国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 日语语音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 所以日语和汉语的语音必然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一、音素的比较我们凭听觉直接感受到的一个音叫音节。
音节不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而是由更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构成的。
无论什么语言, 音节和音素的数目都是有限的。
从音素的角度看, 日语有五个元音、十二个辅音、二个半元音, 二个特殊的音节“拨音”和“促音”。
从数目上看, 日语的音素比汉语的少。
日语的这些音素, 在汉语中基本上都有,但发音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1.元音的比较日语和汉语都有[a][i][u][e][o]五个元音, 但日语这五个元音不圆唇音占优势, 只有一个圆唇音[o]。
也就是说日语的五个元音的发音方法与汉语的发音方法是不相同的。
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我们必须按日语的发音方法来读这个五个元音。
日语假名“ア”的发音是[a], 与汉语拼音的[a]的音标符号相同, 发音有相似之处, 但不同是主要的。
日语的[a]比较稳定、没有变异, 而汉语的[a]却有不少变异, 随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异。
发日语的[a]时, 要比发汉语的[a]舌头稍微向后缩,使舌尖微微离开下门齿, 再略微减小开口, 这就是二个[a]的发音区别。
日语假名“イ”的发音[i]和汉语拼音的[i]都是平唇的前高元音, 是同一个音素, 听起来几乎没有差别。
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
日语[i]的舌位比汉语[i]的略低一点, 稍微靠后一点。
日语假名“ウ”的[u]和汉语拼音的[u]差别最大。
日语的[u]是不圆唇的后高元音。
汉语的[u]是园唇的后高元音。
而且前者的舌位比后者偏低、靠前, 唇形平展。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现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日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文化传达方面的差异,探讨中日语言表现特点的异同。
一、词汇表现特点对比1. 影响词汇表现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词汇表现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
中文源于汉字文化,对于形象的描绘更加注重意象的传达,而日语则更注重细节的表达。
2. 中文词汇的表现特点中文词汇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形象性和象征性上。
中文词汇经常通过运用比喻、拟声、拟态等手法,增强意象表达,使文章更有情感共鸣。
例如,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形容一个人眼界狭窄,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事物。
3. 日语词汇的表现特点与中文不同,日语中的词汇表现更加注重细节和客观性。
日语通过丰富的动词形态变化、助词和词缀的运用,表达出更加准确的细微差别。
例如,日语中有多个词来表示颜色的不同层次,如红色可以表达为“赤い”、“朱色”、“红色”等。
二、语法表现特点对比1. 影响语法表现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表现特点也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中文语法相对简单,注重语序和词组的搭配,而日语的语法结构复杂,注重词尾变化和助词的使用。
2. 中文语法的表现特点中文语法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语序和词性的灵活运用上。
中文的语序自由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化,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中文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句式,如“一边...一边...”、“既...又...”等。
3. 日语语法的表现特点相比之下,日语语法的表现特点更加依赖于词尾变化和助词的使用。
日语中的动词变位、名词格、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变化等都对语义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变化词尾,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态度、语气和语境。
三、文化传达特点对比1. 影响文化传达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文化传达特点也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中文注重人际关系、礼貌和尊重,而日语则注重团体意识、细节和文化共享。
1.汉语:主—谓—宾
日语:主—宾—谓
☆日译汉时谓语一定要前移
例1:
あなたは/何を/食べますか。
12 3
你/吃/什么?
2.名词和数量词的语序。
日语的数量词虽可作定语,但使用中更多的是作状语。
而中文数量词在原则上在所修饰的名词前。
2人の子供
6.在目的表达与主句的语序上,日语是目的在前,主句在后。
在“ように”句型中,中文是主句在前,目的在后。
試験に合格できるように(目的表达)みんな一生懸命勉強している。
(主句)
大家努力学习(主句)以便考试能及格。
(目的表达)
朝6時の電車に間に合うように、彼は5時に起きた。
他5点起床以便能赶上早上6点的电车。
ために句型中,中文和日语一样,是目的表达在前,主句在后。
教養を高めるために、(目的表达)本を読んでいる、(主句)
为提高修养(目的表达)而读书。
(主句)
世界平和のために、国際会議が開かれる。
为了世界和平召开国际会议。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一、语言习惯因素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信息传播的基础,而长期以某种文化为引导,慢慢形成特定的语言表达习惯。
中国人语言表达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同意的事情,会以直接或者不直接的方式进行意见的阐释,但是无论多么委婉,但是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反对意见表述出来。
而日本人在遇到自己不是很同意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以含糊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可能你是对的,但是我觉得。
在中日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总是以怯生生的方式去表达,这不仅仅与日本人学习精神有关,还与日本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二、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1.汉语的文化特点汉语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汉语都能够以这样的特点去满足信息交流的需求,因此可以成为现阶段唯一存留的表意文字。
汉语中的象形字能够以近似图画的方式来展现,有着比较强的视觉感,无论出于何种语境,都可以很好的表达字意,偏旁部首的存在就集中体现了汉语象形字的魅力。
古时候养蚕兴起的产业,都与丝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纺织,绘绣,绳等汉字都与原始的产业存在着关联性,甚至在很多字形分析的过程中。
1/ 3因此,在阅读很多古典作品的时候,如果对于语言背后的典故不是很了解,往往难以真正的去理解其含义。
汉语语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没有复杂的变格和形态变化,不会受到形态成分的影响。
一般只要词汇语义搭配合适,就可以进行遣词造句。
功能,内容,韵律,意会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就可以传递出语言的神韵,在意的是神似。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我国悠久文化对于语言造成的直接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将汉语界定为文化代码,其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识。
2.日语的文化特点日本使用表意文字汉字的同时,还没有放弃使用表音文字的使用,这样的混杂使用状态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要想深刻的理解日语的文化特点,首先要从日本文字的渊源来看,汉字最早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传入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汉字的不断传播,日本的很多文化作品都是以表音汉字为基础而创作的。
日语口语中的常见问题分析日语作为一门东亚语系的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语序的困扰日语的语序与汉语有所不同,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这对于习惯了主谓宾结构的汉语母语者来说可能会造成困扰,导致在口语表达上显得不够流利。
解决方法:多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培养对日语语序的感觉。
可以通过模仿和大量练习来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
同时,可以逐渐习惯日语的语法结构,养成用日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问题二:用词的准确性在口语表达中,选择正确的词汇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汉字的影响,一些日语词汇与汉语发音相近,但意思不同。
如果在使用中混淆了这些词汇,可能会给对方带来误解。
解决方法:通过积累和阅读提高词汇量,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可以阅读一些日本文学作品或者参加日语口语交流班,增加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对日语词汇的掌握。
问题三:敬语的运用日语中有丰富的敬语系统,对不同的社交场景和对话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敬语。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运用敬语是一项挑战。
解决方法:在日常学习和交流中,要注意观察和学习日本人对不同场合的敬语使用。
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多方面的练习,逐渐熟悉使用不同敬语的场景和方式。
同时,积极参与日语口语交流,向母语者请教,获得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问题四:发音的准确性日语的发音系统相对较为简单,但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一些特殊的发音仍然会造成困扰。
例如,长音、促音等。
解决方法:可以借助一些语音学习资料,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发音准确性。
可以多听日语口语录音,尽量接触正宗的日语发音。
此外,也可以寻求语音学家或者日语老师的指导,获得专业的发音训练。
问题五:语言环境的限制对于学习日语口语的学习者来说,往往面临着缺少真实语言环境的问题。
没有机会进行真实的交流,无法感受日语的实际运用。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日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浅析日语与汉语主要不同点之一语序不同
语序是指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也叫词序.汉语没有词形变化,主要是靠语序来确定每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比如,"我喜欢她."这句话主语是"我",谓语是"喜欢",宾语是"她".如果改为:"她喜欢我."主语就变成"她",宾语就成了"我".,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汉语语序的基本型为"主----谓----宾." ,语序变化,或导致整个句子意思变化,或使句子根本不通. 比如:"我吃鸡蛋." 这句话不能说成"鸡蛋吃我.".或者是我鸡蛋吃.
日语语序和汉语不同,它的基本型为:主-----宾-----谓,即主语位于句子前面,谓语位于句子末尾,如:「私はご飯を食べる」。
同汉语相比,日语的语序是比较是比较自由的,一些成分的位置允许一定的变动,但是,以下几点被认为是固定了的。
1:谓语句节位于句子最后。
日语句子是由句节组成,从意义上来划分,句节是句子的最小组成单位。
如:* 田中先生は|東京から|私たちに|お手紙を|下さいました。
这个句子就是由五个句节组成的。
上面已经讲过,日语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谓语句节(包括判断助动词「です」)位于句子末尾。
①A.私は新聞を読んでいる。
-----------
B.新聞を読んでいる私は。
-----------
C.読んでいる私は新聞を。
----------
②D.これは新聞です。
---
E.これはです新聞。
---
F.ですこれは新聞。
----
①中的A句,②中的D句合乎语法规则,是日语中的常用句;①中的B,C句,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能作为独立的,完整的句子使用的;②中的E.F句子违反了基本语法规则,是任何情况下也不能用的。
2.修饰语在被修饰语的前面。
A.私の三冊の新しい本。
----------------- ==
B.黒い猫が鼠を食った。
---- ==
C.桜が美しく咲いている。
------ =======
上面例句中的单线表示修饰语,双线表示被修饰语,A.B两句是连体修饰。
修饰语「黒い」一定要在被修饰语「猫」的前面,而不能在其后面,成为「猫黒いが」。
C句的连用修饰语「美しく」一定要在被修饰语「咲いている」前面,否则就不通。
日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顺序同汉语是一样的。
同汉语相比,日语的修饰语显得很长,有时用很多个句节修饰一个词,但是,不论修饰句节有多长,也一定集中在被修饰句节前面。
如:昨日お父さんと浅草に行って、映画を見た帰りに買って貰った本を、今読んでいるんだよ。
----------------------------==
3.句尾决定句子的性质
「このカセットを君に上げ・・・・・・」,听到这,你一定会很高兴,可人家却接着说:
「たら喜ぶだろう」。
看来,不听到,看到句子的最后是不能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的。
再如「昨日の映画はおもしろ」、究竟是「・・・おもしろかった」还是「・・・おもしろくなかった」、或是「・・・おもしろかったですか」、不到句子最后意思是不得而知的。
决定句
子意思的关键部分---谓语在句子的最后,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日语句子很有用。
接触一个句子后,首先找出谓语,然后是主语,明确主谓关系后,再找修饰语与被修饰语。
以上3点被认为是日语语序的铁则,不能随意改变。
但是,日语句子中的其他成分,诸如主语,宾语及表示时间,地点,手段,起点,目标等的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却是比较自由。
这里,就不多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