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一轮: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2)》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8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道题3分,共45分。
在每道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切合问题要求。
(2020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以以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干系表示图。
下表为2019年9月内蒙古东北部某地一连四日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第1~2题。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候风向6日16 5多云冬风7日12 -3细雨冬风8日10 -3 晴西冬风9日14 1多云西风1.导致该地9月8日泛起霜冻的是( )A.冷锋B.寒气团C.高气压D.气旋2.表格中9月8日泛起霜冻的缘故原由与图中有关的是( )A.甲减弱B.乙增添C.丙减弱D.丁增添(2020山东威海高三期中)以以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第3~4题。
3.此时气候最大概是( )A.明朗、无风B.阴雨、无风C.明朗、大风D.阴雨、大风4.如图所示大气征象( )A.由近地面大气猛烈回升引起B.大概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猛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武夷山是我国首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可以或许淘汰日照,晋升茶叶品格。
以以下图表示2020年8月24日8时至25日9时武夷山山区景象站记载的山谷风风向变化。
据此完成第5~7题。
5.该日武夷山山区景象站记载的谷风泛起的时候为( )A.6时先后B.11时先后C.18时先后D.24时先后6.与夏日比较,该景象站冬天谷风( )A.泛起早,风力大B.泛起早,风力小C.泛起晚,风力大D.泛起晚,风力小7.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莳植在坡地,缘故原由是与谷底比较,坡地( )A.白昼多回升气流B.白昼多下沉气流C.夜晚多回升气流D.夜晚多下沉气流(2019山东临沂高三期末)针对多年冻土外表活动层的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建筑时为局部路段安装了两侧通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
图b中曲线表示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单元检测三地球上的大气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上海学考)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①西欧平原②亚马孙平原③南美沙漠区④南极大陆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2020·河北邢台月考)“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2~3题。
2.该图反映出()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短梅”和“空梅”的年份()①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9·上海地理)某地因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5.(201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B.青C.港D.黔6.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A.图2中剖面是沿东西方向绘制的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7.(2019·上海地理)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2019·全国文综)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2021陕西安康联考]气象工作者将对流层和平流层接壤的大气层次称为对流层顶,对流层顶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
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79—2008年,华北地区( )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顶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加2.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有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1福建师大附中第二次段考]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状况。
据此完成5—6题。
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B.获得光照较少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2021河南洛阳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
读图完成7—9题。
7.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8.此隧道(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9.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闽B.秦C.鲁D.新[2021辽宁六校第一次联考]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冷高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越滚越快,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解析)题组1 大气的受热进程与大气运动1.(2021广东文综卷)大规模的火山迸发能够形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迸发招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添加B.高纬度地域极光现象增加C.地球外表长波辐射增强D.抵达空中的短波辐射削弱解析:D 大规模的火山迸发喷出少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会使抵达空中的太阳短波辐射削弱,招致空中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加,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
(2021浙江文综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的现象。
某校气候兴味小组在十月下旬阴沉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停止逆温测定。
以下图为该小组屡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2—3题。
2.以下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逆温强度近空中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到达最大,后削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逝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3.形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缘由是( )A.大气吸收空中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2.A 3.C 2.依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故A对;逆温强度在4点左右到达最大,而不是午夜,B错;逆温现象15点左右出现,10点左右消逝,C错;强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错。
3.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是由于夜晚山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求一个进程,空气热量上下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大气吸收空中辐射、散射、反射与大气成分相关,与昼夜有关,与高度有关。
下垫面反射率与空中性质相关。
综上所述,A、B、D项错误,C项正确。
(2021四川文综卷)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夏季等温线散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该城市能够位于( )A.回归线左近大陆西岸B.40°N左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左近大陆东岸D.40°N左近大陆东岸5.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招致市中心( )A.降水的能够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能够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分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熄灭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4.D 5.A 4.由图读出该城市夏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40°N左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拟吻合。
单元测试三地球上的大气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B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的形成原理。
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
一般大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空气遇冷,二是空气湿度大,三是有凝结核(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
雨过天晴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形成浓雾,B正确。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C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乙处等压线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因此乙处风力较大,丙处风力较小。
①错误,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冷、暖空气在低压槽相遇,辐合上升,结合前面分析,乙处大气的水平运动较强,则上升气流也较强,而丙处大气的水平运动较弱,则上升气流也较弱,②正确,④错误。
综上,C正确。
(2019·西北师大附中诊断)若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 ℃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图示近地面( A )A.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C.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D.①为陆地,④为海洋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
若该图是空间上气温为 3 ℃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则图示中同海拔①处气温比④处低,对应近地面也是如此。
如果是城市热力环流,则①处近地面气温低为郊区,④处近地面气温高为市区,A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海洋和陆地、山地和谷地气温都会随时间变化,不能确定气温高低,B、C、D错误。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新情境:位温)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
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
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20°N—30°N、30°N—40°N和40°N—50°N三个纬度X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同一纬度X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分布D.洋流2.据图可知,下列地区对流层顶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巴西高原D.墨西哥湾3.①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近D.冰雪多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耸立于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带。
下图为阿尔泰山1800—2000年夏季南北坡降水量变化对比图。
据此完成4—6题。
4.阿尔泰山降水( )A.南坡多、北坡少B.北坡多、南坡少C.南北坡总量相同D.南北坡变化趋势大体相反5.给阿尔泰山南坡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6.图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说明阿尔泰山( )A.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B.是气候现象的地理边界C.是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D.气候垂直差异大[2021某某潍坊期中]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7—8题。
7.①点的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北风8.③点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A.晴朗B.阴雨C.高温高压D.低温高压[2021某某四地七校联考]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示意部分摘取记录),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9—11题。
月份前期天气大雾时间雾之后天气1 1—13日晴14日早晨14日白天降水1 17—19日晴20日早晨20—22日降水1—21月23—28日晴1月29日—2月1日2月3—5日降水7 26—30日雨31日早晨31日白天晴好9.该县1月主要受( )A.冷高压影响B.锋面气旋影响C.副热带高压影响D.中纬西风影响10.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 )A.云层消散水汽减少B.水汽增加云层消散C.水汽减少云层增厚D.云层增厚水汽增加11.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弃耕荒地B.平原公路C.居民社区D.大型水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1某某名校联合体摸底]某某荔浦生产的砂糖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2022·天津·高三开学考试)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其气温差值反映热岛效应的强度。
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谷地,周围山地环绕,下图为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统计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段内()A.傍晚城区与郊区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清晨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快C.城区昼夜温差比郊区昼夜温差更小D.正午城市热岛环流最明显2.该日正午前后出现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现象,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正午前后()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多①城区人为热源减少①城郊之间大气混合作用增强①郊区大气逆辐射增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该日最可能出现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4.(2022·吉林·永吉县第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有关图中①①①①四地空气运动状况,正确的是()A.①处气温最高B.风从①地吹向①地C.①处垂直上升D.①处气压最高(2022·吉林·永吉县第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中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快6.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B.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日落前后C.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2022·甘肃·武威第七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沿北纬28º纬线亚欧大陆东岸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图中a、b为低空等压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B.寒冷C.多雨D.少雨8.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A.太平洋受冷高压控制B.亚欧大陆受热低压控制C.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2022·天津·高三阶段练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三大气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6~8题。
6.(2015湖北武汉高三一检,6,气候)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A.晴天、阴雨天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D.阴雨天、阴雨天7.(2015湖北武汉高三一检,7,气候)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正南风8.(2015湖北武汉高三一检,8,气候)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答案:6.A 7.A 8.C解析:第6题,图中甲处气压差大,近地面应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处气压差小,近地面应是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
故A项正确。
第7题,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应该为上北下南,没有说明半球位置,所以可能是北半球,也可能是南半球。
据上题判读可知,丙处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即由西指向东,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风向应该都是偏西风,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
故A项正确。
第8题,甲处近地面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长,故A、D项错误;乙处近地面是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雾霾的扩散,故B项错误,C项正确。
“大湖效应”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湖泊或海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读北半球某地区发生“大湖效应”示意图,完成第1~3题。
北半球某地区“大湖效应”示意图1.(2015重庆高三一检,1,大气环流)下列季节和纬度组合最可能发生“大湖效应”的是( )A.中低纬度夏季B.中低纬度冬季C.中高纬度夏季D.中高纬度冬季2.(2015重庆高三一检,2,大气环流)图中地区发生“大湖效应”时,其风向是( )A.偏西风B.偏南风C.偏北风D.偏东风3.(2015重庆高三一检,3,大气环流)“大湖效应”的降水类型类似于( )A.锋面雨B.地形雨C.对流雨D.台风雨答案:1.D 2.C 3.A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大湖效应”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湖泊或海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专题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A卷全国卷大气环流(2013·课标Ⅱ,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解析第1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
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 1.C 2.D气候(2013·课标Ⅰ,4)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第3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解析由比例尺可知,图示区域实地范围较小,区域内部大气环流、纬度和洋流影响没有明显差异,A、C、D三项不正确;由图可知,该地东部地形为高原,地表景观为荒漠,西部地形为山脉,地表景观为植被,地表景观与地形相对应,可见地形是影响图示区域地表景观的最重要因素,地表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降水差异,可见地形是该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
答案 B(2013·课标Ⅱ,6~7)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4~5题。
4.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5.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4题,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区域地理知识。
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其东部为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从等温线的分布看东部气温低,呈闭合状,西部气温高,故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专题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3、8、11、12、15题)一、选择题(2016·河南洛阳高三期中测试)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
m表示大陆海岸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A.北半球,甲位于陆地B.北半球,乙位于陆地C.南半球,甲位于海洋D.南半球,乙位于陆地2.若甲、乙两地的一月和七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A.18 ℃8 ℃B.9 ℃19 ℃C.8 ℃18 ℃D.19 ℃9 ℃解析第1题,根据“1陆南,7陆北”规律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应该为陆地;结合选择项,排除BCD,A正确。
第2题,根据“甲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16 ℃,b线数值为24 ℃”可知,a为8 ℃;根据“乙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6 ℃,b线数值为24 ℃”可知,c为18 ℃。
答案 1.A 2.C(2015·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A.印度低压B.蒙古高压C.亚速尔高压D.夏威夷高压4.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为北部非洲,北部气压较高,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
第4题,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
答案 3.B 4.A(2016·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下列地区的组合中,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解析①、③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④都为地中海气候,且④为南半球。
同种气候,气候特征大致相同。
答案 5.D 6.A(2016·山东济宁三校联考)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如图),是当地重要的特色旅游景观之一。
据此完成7~8题。
7.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A.防寒保温B.通风防潮C.遮风挡雨D.登高望远8.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解析第7题,西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所以吊脚楼架空建造,是为了通风防潮。
第8题,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与B气候特点相对应,而A是温带季风气候,C、D明显与西南地区不符。
答案7.B8.B(2016·江西赣州模拟)读下图,回答9~10题。
9.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10.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解析第9题,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①为低纬信风带。
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第10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
答案9.B10.C(2016·山东济宁三校联考)下图为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按照1月气温曲线、7月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曲线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12.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A.3 000 米B.4 000 米C.5 000 米D.6 000 米13.关于图中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西坡,迎风坡B.乙为西坡,背风坡C.甲为东坡,背风坡D.乙为东坡,迎风坡解析第11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北半球1月为冬季气温低,7月为夏季气温较高,故三条曲线很易分辨出。
第12题,在①曲线找到降水量最大点,向横坐标作垂线与地形剖面有一交点,读出该交点的海拔高度为3 000 米左右。
第13题,该纬度处于西风带,甲坡降水多,故为迎风坡。
答案11.B12.A13.A二、非选择题14.(2015·山西临汾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利首都利马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无雨”城市。
终年阳光灿烂,气温宜人,海风阵阵,气候潮湿,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材料二M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湖面海拔约3 800米。
(1)利马既是著名的“无雨”城市,同时又被人们称为气温宜人,气候潮湿,绿树繁花,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试分析原因。
(2)推测M湖沿岸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解析第(1)题,无雨与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有关;秘鲁寒流的影响,使气温降低;而充足水汽和较低的气温形成大雾,所以气候潮湿,虽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却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第(2)题,由于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白天增温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低,所以日较差较大。
答案(1)位于低纬太平洋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影响,为降水少(“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但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气温宜人),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形成大雾,(难以向上输送成云致雨)迷雾蒙蒙,气候潮湿,虽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却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2)日变化(日较差)较大。
因为海拔高(3 800米,高原湖泊),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白天增温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低(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15.(2016·湖北武汉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下图为南美洲某地区地形略图,右下图为该地区A、B两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逐月分布示意图。
表格为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
A(34.6°S) B(33.4°S)海拔(米) 25 520年均温(℃) 17.5 14.4(1)简述A(2)比较A、B两城市年平均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
(3)B城布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城市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大,由于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大。
第(2)题,由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可知,A城地势较低,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较高;B城地势较高,同时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低,所以A城气温较B城高。
第(3)题,B城位于30°S~40°S 大陆西岸,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对河流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所以该城市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
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
(2)A城气温较B城高;A城地势较低,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影响。
B城地势较高,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影响。
(3)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
创新导向题命题角度气候类型判定、成因及其特征分析(对接2013·江苏地理卷,26)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2题。
1.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ⅠB.ⅡC.ⅢD.Ⅳ2.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第1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第2题,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的综合影响。
答案 1.B 2.C3.(对接2012·新课标Ⅱ,37、2014·天津文综卷,13)读北美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问题。
(1)图中等温线M的值为________,请说出判断理由。
(2)图中加利福尼亚半岛(甲)与佛罗里达半岛(乙)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试比较它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差异。
(3)A、B两处7月的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M处既可能以高值闭合,也可能以低值闭合,但由图可知,M处为河流源头,则M处海拔高,应以低值闭合。
第(2)题,两地的纬度虽然大致相同,但分别处于大陆的东西两岸,大气环流形势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气候特点。
第(3)题,可从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1)20M等值线为20和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值可能为20或24;但M等值线内为河流的源头,海拔高,气温应较低;故M等值线的值为20。
(2)加利福尼亚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佛罗里达半岛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A处沿海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A处气温偏低;B处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该地海拔高,故气温偏低。
4.[对接2013·新课标Ⅱ,6~7、2016·新课标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 mm;图2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图1图2材料二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定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揭示地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
下图示意伊犁河谷某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氧化铁曲线变化图(虚线为平均值),反映了距今3 71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