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格式:docx
- 大小:113.12 KB
- 文档页数:3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短暂统一1.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结束三国鼎立)。
4.衰落: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5.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西晋灭亡原因:①统治者昏庸腐朽;②分封制下的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动摇了西晋的统治;③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起兵反抗。
知识点二: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实行分封制,封王掌握实权,晋惠帝昏庸无能2.时间: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光熙元年(306年)3.地点:中原一带(以洛阳为中心)4.概况:手握重兵的八个主要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5.影响:①历时十几年的动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②中原人口锐减,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知识点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民族: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3.影响:(1)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形成十六国局面(2)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4.西晋灭亡后,南北方政权更迭情况:(1)北方: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
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2)南方: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兴亡(266年——316年)(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1、建立:266年,司马炎,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4、西晋速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治国无方,生活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③西晋对內迁少数民族实行暴政,激起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最终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
二、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期间)背景:①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影响: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3.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4、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①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
②中原统治者的政策。
③少数民族领袖仰慕中原文化,向中原学习,提高本民族经济、文化生活水平。
5、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①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部分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③造成十六国政权并立局面,战乱不断。
四、课本问题1、课本86页材料研读答案: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2、课本86页问题思考答案:实行分封诸侯王是导致西晋政权短命的原因之一。
分封制使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威胁中央统治。
他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发动了八王之乱。
使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3、课本88页课后活动1在西晋以前,还有那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
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统一根本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国力强大1.初步:263年,魏灭蜀。
(刘禅:乐不思蜀)2.建立: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魏国灭亡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统治特点:统治阶级腐朽,实行分封制5.衰落: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转折点)6.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二、八王之乱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西晋从此衰落;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末年)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经过民族融合,“五胡”至今仅剩羌族存在)。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各少数民族在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历史上把北方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并不都是在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改革,前秦迅速强大,统一了北方。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消耗国力,西晋从此衰落;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基础测试一、单选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传入江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这样几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其中“第一次的革命”是指( )A. 商鞅变法B. 百家争鸣C. 秦统一中国D. 陈胜、吴广起义3.下列朝代中,使中国由分裂局面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隋朝⑤唐朝⑥北宋⑦元朝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⑦C. ①③④⑦D. ①③④⑥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 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
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
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2.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上都还处在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有待加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
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1.(2022·广东中考)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
苻坚这一举措()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北方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进行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此后孝文帝进行改革,排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使传统的北方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选B项。
1.【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明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前秦政权也吸收汉族儒生参政。
这中措施显然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不是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是有为而治,排除B项;重用汉族人,不是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 263 年,魏灭蜀。
266 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统一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衰亡 原因(1)晋惠帝时期,发生了“八王之乱”,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灭亡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
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南下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2. 八王之乱背景中央把持政权的世家大族缺少治理国家的才干,追求享乐; 晋惠帝昏庸无能 地方西晋分封的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概况 八个宗室亲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影响 (1)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中原人口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3. 北方各族的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 之乱 北方各族 的内迁概况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鲜卑人: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易误警示1. 公元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晋朝。
三国时期从公元220 年曹丕建魏到280 年吴国灭亡,共存在了60年时间。
2.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的转折点,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分封诸王的结果,同时又是导致西晋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反映主题:西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
重要地点:洛阳、长安。
内迁北方各族分布区域:(1)氐人和羌人:关中地区。
(2)匈奴人和羯人:汾河流域一带。
(3)鲜卑人:辽河流域南部,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
迁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能分析得出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讨论中,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西晋兴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三国后期,三个政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统一三国的是谁?
司马氏完成三国统一大业之后的情形使怎么样的呢?
历史剧王凯和石崇斗富
教师总结,却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一个奢侈腐化的西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快速走向灭亡的呢?
二、八王之乱
视频八王混战
问题八王混战与西晋实行的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学生通过情景剧体会西晋后
期的社会混乱和政治腐败
学生观看历史剧
讨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
晋?试推测一下西晋将来的
命运,并说明理由?
观看视频,让我们一起看看
在西晋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
学生根据资料讨论
四人一组,相互探讨合作学
习,分析八王之乱与西晋的
分封制有没有直接关系
让学生学会
从各种资料
中提取信息
学生通过对
这一问题的
思考,不但
要懂得战争
给西晋社会
带来灾难,
同时也明白
北方少数民
族为什么在
此时大量内
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