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格式:pptx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2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建立,认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一、西晋的建立 ★学习聚焦: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1.背景(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其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腐朽统治: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豪华奢侈。
【知识拓展】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渐衰落。
263年,魏灭蜀。
(3)从客观上看,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二、八王之乱★学习聚焦:了解八王之乱的概况和影响。
1.原因: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晋惠帝昏庸无能。
2.概况: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01目标任务 02预习导学3.影响(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2)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知识拓展】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指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
另外,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八王”主要仅指主要参与者。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学习聚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的建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短暂统一1.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结束三国鼎立)。
4.衰落: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5.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西晋灭亡原因:①统治者昏庸腐朽;②分封制下的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动摇了西晋的统治;③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起兵反抗。
知识点二: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实行分封制,封王掌握实权,晋惠帝昏庸无能2.时间: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光熙元年(306年)3.地点:中原一带(以洛阳为中心)4.概况:手握重兵的八个主要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5.影响:①历时十几年的动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②中原人口锐减,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知识点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民族: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3.影响:(1)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形成十六国局面(2)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4.西晋灭亡后,南北方政权更迭情况:(1)北方: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
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2)南方: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兴亡(266年——316年)(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1、建立:266年,司马炎,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4、西晋速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治国无方,生活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③西晋对內迁少数民族实行暴政,激起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最终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
二、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期间)背景:①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影响: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3.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4、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①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
②中原统治者的政策。
③少数民族领袖仰慕中原文化,向中原学习,提高本民族经济、文化生活水平。
5、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①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部分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③造成十六国政权并立局面,战乱不断。
四、课本问题1、课本86页材料研读答案: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2、课本86页问题思考答案:实行分封诸侯王是导致西晋政权短命的原因之一。
分封制使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威胁中央统治。
他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发动了八王之乱。
使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3、课本88页课后活动1在西晋以前,还有那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
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统一根本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国力强大1.初步:263年,魏灭蜀。
(刘禅:乐不思蜀)2.建立: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魏国灭亡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统治特点:统治阶级腐朽,实行分封制5.衰落: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转折点)6.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二、八王之乱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西晋从此衰落;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末年)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经过民族融合,“五胡”至今仅剩羌族存在)。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各少数民族在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历史上把北方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并不都是在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改革,前秦迅速强大,统一了北方。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消耗国力,西晋从此衰落;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基础测试一、单选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传入江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这样几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其中“第一次的革命”是指( )A. 商鞅变法B. 百家争鸣C. 秦统一中国D. 陈胜、吴广起义3.下列朝代中,使中国由分裂局面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隋朝⑤唐朝⑥北宋⑦元朝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⑦C. ①③④⑦D. ①③④⑥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 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
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
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2.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上都还处在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有待加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 263 年,魏灭蜀。
266 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统一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衰亡 原因(1)晋惠帝时期,发生了“八王之乱”,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灭亡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
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南下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2. 八王之乱背景中央把持政权的世家大族缺少治理国家的才干,追求享乐; 晋惠帝昏庸无能 地方西晋分封的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概况 八个宗室亲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影响 (1)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中原人口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3. 北方各族的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 之乱 北方各族 的内迁概况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鲜卑人: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易误警示1. 公元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晋朝。
三国时期从公元220 年曹丕建魏到280 年吴国灭亡,共存在了60年时间。
2.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的转折点,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分封诸王的结果,同时又是导致西晋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反映主题:西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
重要地点:洛阳、长安。
内迁北方各族分布区域:(1)氐人和羌人:关中地区。
(2)匈奴人和羯人:汾河流域一带。
(3)鲜卑人:辽河流域南部,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单选题1.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A. 曹魏B. 东晋C. 西晋D. 前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ABD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曾经实现了短期的统一。
2. 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①赤壁之战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③淝水之战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发生在西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①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不符合题意;选项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符合题意;选项③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不符合题意;选项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符合题意,因为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
3. 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A. 东汉末年B. 西晋初年C. 西晋末年D. 东晋初年【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
4. 西晋的都城在A. 洛阳B. 长安C. 东京D. 建康【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
5. 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A. 东汉末年B. 西晋初年C. 前秦时期D. 南朝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碣、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