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十二个必考问题讲解5
- 格式:doc
- 大小:202.5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数学22题题型归纳一、题型介绍高考数学中的22题通常是作为压轴题目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该题型通常分为几个小题,需要逐步解决,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该题型的得分难度较大。
二、解题方法1.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该题型来说,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才能应对复杂的问题。
2. 建立知识框架:在解题前,应该先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了解哪些知识点可能会在题目中出现,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解题。
3. 找准解题切入点:解题时,要找准切入点,一般是从题目中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4. 善于总结经验:解题后,要善于总结经验,对于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的题目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例题解析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解析高考数学22题的解题方法。
请注意,这些例题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实际解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例题】:已知函数f(x) = x^3 - 3x + 2,求f(x)在区间[2, 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题思路:首先需要求出函数的导数,然后通过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最后求出极值和最值。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用到导数的知识,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解:由题可知,函数f(x)在区间[2, 4]上连续且可导。
f(x)的导数为f'(x) = 3x^2 - 3,当x=2或x=3时,f'(x)=0。
又因为f(x)在区间[2, 4]上单调递增,所以f(x)的最小值为f(2)=1,最大值为f(4)=6。
四、备考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是解决所有数学问题的关键,对于高考数学22题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 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解题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建议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相关题目,加强自己的解题能力。
2023年高考数学22题讲解
2023年高考数学第22题是一道关于轨迹和几何证明的题目,难度较大。
题目描述如下: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P到点(0,1/2)的距离,记动点P的轨迹为W。
(1) 求W的方程;
(2) 已知矩形ABCD有三个顶点在W上,证明:矩形ABCD的周长大于
3√3。
关于第一问,我们可以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结合题目中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P到点(0,
1/2)的距离,即可求出W的方程。
关于第二问,我们需要证明矩形的周长大于3√3。
可以通过构造法,在抛物线W上取特殊的矩形ABCD,利用特殊值代入法计算出周长,再利用不等
式的性质进行证明。
由于题目难度较大,这里只给出题目的解题思路和部分答案。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答过程和完整答案,建议查阅2023年高考数学试题解析或向数学老师请教。
2023新高考二卷数学22题解析一、题目分析在新高考二卷中,数学22题通常被视为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解答题。
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函数、导数以及圆锥曲线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目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组合,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导数的应用,以及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等。
因此,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这道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二、解题步骤1. 审题: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数据。
2. 建立模型: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这可能涉及到函数、导数、圆锥曲线等知识点。
3. 求解: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后,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这可能包括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导数的应用,以及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等。
4. 验证:求解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5. 书写答案:将求解和验证的结果按照题目要求书写成完整的答案。
三、题目解析假设题目中的函数为f(x),已知曲线C:y = f(x)上的点P(x0,f(x0))处切线过原点,求证:当x0≠0时,$f^{\prime}(x_{0}) \cdot x_{0} \neq 0$。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证明当$x_{0} \neq 0$时,曲线C上点$P(x_{0},f(x_{0}))$处的切线与$x$轴不垂直。
由此,我们可以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和斜率公式进行证明。
【解答】首先,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曲线C上点$P(x_{0},f(x_{0}))$处的切线斜率为$k = f^{\prime}(x_{0})$。
假设当$x_{0} \neq 0$时,曲线C上点$P(x_{0},f(x_{0}))$处的切线与$x$轴垂直,即$k = f^{\prime}(x_{0}) = 0$。
此时,由导数的定义可得$f^{\prime}(x_{0}) = 0$,这与已知条件矛盾。
2020年新课标高考数学23道题必考考点各个击破(按题号与考点编排)主题02 复数【主题考法】本主题考查形式为选择或者填空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几何意义等等复数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为基础题.2020年的高考仍将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复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几何意义等等复数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为基础题,分值为5分.【主题考前回扣】1.复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法则(1)复数z=a+b i(a,b∈R)的分类①z是实数⇔b=0;②z是虚数⇔b≠0;③z是纯虚数⇔a=0且b≠0.(2)共轭复数复数z=a+b i的共轭复数z=a-b i.(3)复数的模复数z=a+b i的模|z|=a2+b2.(4)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a+b i=c+d i⇔a=c且b=d(a,b,c,d∈R).特别地,a+b i=0⇔a=0且b=0(a,b∈R).(5)复数的运算法则加减法:(a+b i)±(c+d i)=(a±c)+(b±d)i;乘法:(a+b i)(c+d i)=(ac-bd)+(ad+bc)i;除法:(a+b i)÷(c+d i)=ac+bdc2+d2+bc-adc2+d2i.()其中a,b,c,d∈R.2.复数的几个常见结论 (1)(1±i)2=±2i. (2)1+i 1-i =i ,1-i1+i=-i. (3)i 4n =1,i 4n +1=i ,i 4n +2=-1,i 4n +3=-i ,i 4n +i 4n +1+i 4n +2+i 4n +3=0(n ∈Z ). (4)ω=-12±32i ,且ω0=1,ω2=ω,ω3=1,1+ω+ω2=0. 【易错点提醒】1.复数z 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a =0且b ≠0(z =a +b i ,a ,b ∈R ).还要注意巧妙运用参数问题和合理消参的技巧.2.复数的运算与多项式运算类似,要注意利用i 2=-1化简合并同类项.1.复数z 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a =0且b ≠0(z =a +b i ,a ,b ∈R ).还要注意巧妙运用参数问题和合理消参的技巧.2.复数的运算与多项式运算类似,要注意利用i 2=-1化简合并同类项. 【主题考向】 考向一 复数的概念 【解决法宝】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复数的概念:设a ,b 都是实数,形如a +b i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 ,b 分别是它的实部和虚部.若b =0,则a +b i 为实数;若b ≠0,则a +b i 为虚数;若b ≠0且a =0,则a +b i 为纯虚数. (2)复数相等:a +b i =c +d i ⇔a =c 且b =d ;a +b i =0⇔a =0且b =0. (3)共轭复数: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虚部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 =a +b i 的共轭复数z =a -b i.2.复数的概念问题,关键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复数的有关概念解题. 例1已知复数z 满足3z z i +=+,则z =( )A. 1i -B. 1i +C.43i - D. 43i + 【分析】先设出复数z ,再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求出复数z.【解析】设(),z a bi a b R =+∈,则22z a b =+,由已知有223a bi a b i +++=+,所以223{ 1a a b b ++== ,解得4{ 31a b == ,即43z i =+,选D.考向二 复数的运算 【解决法宝】复数的运算(1)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设z 1=a +b i ,z 2=c +d i (a ,b ,c ,d ∈R),则 ①加法:z 1+z 2=(a +b i)+(c +d i)=(a +c )+(b +d )i ; ②减法:z 1-z 2=(a +b i)-(c +d i)=(a -c )+(b -d )i ; ③乘法:z 1·z 2=(a +b i)·(c +d i)=(ac -bd )+(ad +bc )i ; ④除法:z 1z 2=a +b ic +d i =a +b ic -d i c +d ic -d i=ac +bd c 2+d 2+bc -ad c 2+d 2i(c +d i≠0). (2)复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即对任何z 1、z 2、z 3∈C ,有z 1+z 2=z 2+z 1,(z 1+z 2)+z 3=z 1+(z 2+z 3).例2设复数z 满足()13z i i +=-,则复数zi的实部为( ) A. -2 B. 2 C. -1 D. 1【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求出复数z ,再根据共轭复数的概念求出z 的共轭复数,利用方式的除法求出复数zi,即可求出其实部..考向三 复数的几何意义 【解决法宝】1.复数z =a +b i←――→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a ,b )←――→一一对应点Z (a ,b ). 2.一般情况下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湖北2023年高考数学22题讲解题目描述:
已知函数f(x)=ax^2+bx+c的图像经过点P(1,2),且函数f(x)的图像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y=3x-1。
求函数f(x)的解析式。
解题思路:
要求函数f(x)的解析式,即需要确定函数f(x)的系数a、b、c的值。
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1,2),根据点的坐标可得到一个方程。
另外,题目还给出了函数f(x)的图像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根据切线的性质,可以得到另一个方程。
通过解这两个方程,可以求解出函数f(x)的解析式。
解题步骤:
1. 利用点P的坐标,代入函数f(x)的解析式中,得到方程:a(1)^2+b(1)+c=2,化简为a+b+c=2。
2. 根据切线方程y=3x-1,可知切线的斜率为3。
由函数f(x)的图像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函数f(x)的导数在点P处的值,可以得到导数的表达式为f'(x)=3。
3. 由函数f(x)的解析式f(x)=ax^2+bx+c,求导得到f'(x)=2ax+b。
4. 代入x=1,得到2a+b=3。
5. 解方程组a+b+c=2和2a+b=3,可以求解出a、b、c的值。
解得a=1,b=1,c=0。
6. 将求得的a、b、c代入函数f(x)的解析式中,即得到函数f(x)的解析式为
f(x)=x^2+x。
最终,函数f(x)的解析式为f(x)=x^2+x。
高考数学22题知识点高考数学是每个求学者所面临的重要考试之一。
其中,第22题无疑是让许多考生头疼的题目。
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关键,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详细探讨高考数学第22题涉及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目的内容。
假设已知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对于任意$x_1,x_2\in(a,b)$,都有$f(x_1)f(x_2)<0$成立。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个条件对于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否至少存在一个零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概念是连续函数和零点。
连续函数是一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所有点都是连续的,即函数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
而零点指的是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位置,也就是函数在某个输入值下的输出为0。
根据这道题目的描述,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
这意味着函数图像在这个区间上没有断裂或者跳跃的点。
对于任意给定的$a$和$b$,由于$f(x_1)f(x_2)<0$,我们可以推断函数在区间$(a,b)$上必然经过$x$轴,也就是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中值定理来证明。
中值定理是微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如果一个函数在一个闭区间上连续,并且可微,那么在这个区间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函数的导数等于函数在该区间端点上的斜率。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假设$a$和$b$分别是函数在区间$(a,b)$上的两个零点。
根据中值定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点$c$,它处于$a$和$b$之间,并且函数在这个点处的导数等于函数在$a$和$b$处的斜率。
根据题目条件$f(c)f(a)<0$和$f(c)f(b)<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函数$f(x)$在$(a,b)$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可以说,这道高考数学第22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函数的零点与区间,以及中值定理。
理解了这个题目的背后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类型的题目。
第22讲双变量问题知识梳理破解双参数不等式的方法:一是转化,即由已知条件入手,寻找双参数满足的关系式,并把含双参数的不等式转化为含单参数的不等式;二是巧构函数,再借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求其最值;三是回归双参的不等式的证明,把所求的最值应用到双参不等式,即可证得结果.必考题型全归纳题型一:双变量单调问题例1.(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1)ln 1f x a x ax =+++.(1)当2a =时,求曲线()y f x =在()1,(1)f 处的切线方程;(2)设2a ≤-,证明:对任意1x ,2(0,)x ∈+∞,1212|()()|4||f x f x x x -≥-.例2.(2024·安徽·校联考三模)设a R ∈,函数()()()2ln 11f x a x a x =-+++.(Ⅰ)讨论函数()f x 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Ⅱ)若函数()f x 的图象在点()()1,1f --处的切线与直线820x y +-=平行,且对任意()12,,0x x ∈-∞,12x x ≠,不等式()()1212f x f x m x 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3.(2024·福建漳州·高二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已知函数2()(1)ln 1.f x a x ax =-++(Ⅰ)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Ⅱ)若1a ≥时,任意的120x x >>,总有1212|()()|2||f x f x x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变式1.(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函数()1log 2a m f x x x =+-,m ∈R ,0a >且1a ≠.(1)当2a =时,讨论()f x 的单调性;(2)当a e =时,若对任意的120x x >>,不等式()()21121212x f x x f x x 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2.(2024·天津南开·高三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已知函数()()2ln 21f x x ax a x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当a<0时,证明()324f x a≤--;(3)若对任意的不等正数12,x x ,总有()()12122f x f x x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题型二:双变量不等式:转化为单变量问题例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1()ln f x x a x x=-+.(1)讨论()f x 的单调性;(2)已知52a <,若()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2,x x ,且12x x <,求2112()()+f x f x x x 的取值范围.例5.(2024·新疆·高二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2ln R f x x x ax a =+-∈(1)若1a =,求函数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2)当0a >时,讨论f (x )的单调性;(3)设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2,x x 且12x x <,若110x 2<<求证:()()123ln 24f x f x ->-.例6.(2024·山东东营·高二东营市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已知函数2()2ln f x x ax x =++(a 为常数)(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函数()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2x x ,()12x x <,且2183x x -≤,求()()12f x f x -的范围.变式3.(2024·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函数()21ln ()2f x x a x =+-,其中a ∈R .(1)当1a =时,求函数()f x 在()()1,1f 处的切线方程;(2)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3)若()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21221,,x x x x f x f x <-的取值范围为315ln2,2ln248⎛⎫-- ⎪⎝⎭,求a 的取值范围.变式4.(2024·江苏苏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2230e xx a x a f x x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若函数()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2,x x ,记()()1212(,)h x x f x f x =,求()12,h x x 的取值范围.变式5.(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11ln 412f x x a x x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x ,2x ,且()()()12124f x f x f x x a '+≥-,求a 的取值范围.变式6.(2024·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市实验中学校考期中)设函数2()e (1)e (R)x x f x a x a a =+-+∈.(1)当2e 2a -=时,求2()()e x g x f x -'=的单调区间;(2)若()f x 有两个极值点()1212,x x x x <,①求a 的取值范围;②证明:1223x x +>.题型三:双变量不等式:极值和差商积问题例7.(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三牡丹江一中校考期末)已知a ∈R ,函数()ln 222af x x x x x=-++.(1)当0a =时,求()f x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若()f x 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1x ,()212x x x <.(i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ii )证明:12eln 2ln 3ln 22x x +<--(e 2.7182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例8.(2024·内蒙古·高三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统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e e ()x x f x ax a -=--∈R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2,x x ,证明:()()121220f x f x a x x --<<-.例9.(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函数()2ln f x x x ax a =+-.(1)当1a =-时,求曲线()y f x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2)若()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x 、2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1202x xf +⎛⎫> ⎪⎝⎭.变式7.(2024·辽宁沈阳·高二东北育才学校校考期中)已知函数()1e ln xf x m x -=-,R m ∈.(1)当1m ≥时,讨论方程()10f x -=解的个数;(2)当e m =时,()()2e ln 2tx g x f x x +=+-有两个极值点1x ,2x ,且12x x <,若2ee 2t <<,证明:(i )1223x x <+<;(ii )()()1220g x g x +<.变式8.(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ln (1),2a f x x x a x a R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设1x ,()2120x x x <<是函数()()g x f x x =+的两个极值点,证明:()()12ln 2ag x g x a -<-恒成立.变式9.(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ln ,f x x mx m =+∈R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21()()2g x f x x =+有两个极值点12,x x ,求证:()()1230g x g x ++<.题型四:双变量不等式:中点型例10.(2024·天津北辰·高三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校考期末)已知函数()()2ln 2f x x ax a x a R =-+-∈,.(1)已知1x =为()f x 的极值点,求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2)讨论函数()()g x f x ax =+的单调性;(3)当12a <-时,若对于任意()()1212,1,x x x x ∈+∞<,都存在()012,x x x ∈,使得()()()21021f x f x f x x x -'=-,证明:2102x x x +<.例11.(2024·湖北武汉·统考一模)已知函数()()211ln 2f x x a x a x =+--.(Ⅰ)讨论()f x 的单调性;(Ⅱ)设0a >,证明:当0x a <<时,()()f a x f a x +<-;(Ⅲ)设12,x x 是()f x 的两个零点,证明1202x xf +⎛⎫> ⎪⎝⎭'.例12.(2024·云南·高三云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2()(12)ln f x x a x a x =+--(R a ∈且0)a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当2a >时,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设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0x ,证明:0()0f x '>.变式10.(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ln (2)f x x ax a x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0x ,证明:()00f x '<.变式11.(2024·四川绵阳·高二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21()ln (1)2f x x ax a x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设函数()f x 图象上不重合的两点()112212,,(,)()A x y B x y x x >.证明:12'()2AB x x k f +>.(AB k 是直线AB 的斜率)变式12.(2024·福建泉州·高二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222ln f x x ax x =-+(0a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设()2ln g x x bx cx =--,若函数()f x 的两个极值点1x ,2x (12x x <)恰为函数()g x 的两个零点,且()12122x xy x x g '+⎛⎫=- ⎪⎝⎭的取值范围是[)ln 3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题型五:双变量不等式:剪刀模型例13.(2024·天津和平·耀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函数()()()e (0)xf x x b a b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e 1e e 10x y -++-=.(1)求a 、b ;(2)设曲线y =f (x )与x 轴负半轴的交点为P ,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y =h (x ),求证:对于任意的实数x ,都有f (x )≥h (x );(3)若关于x 的方程()()0f x m m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且12x x <,证明:()2112e 11em x x --+-.例14.(2024·辽宁沈阳·统考三模)已知函数()()()()20x f x x b e a b =+->在点11,22f⎛⎫⎛⎫-- ⎪ ⎪⎝⎭⎝⎭处的切线方程为()1102e e x ey --++=.(1)求a ,b ;(2)函数()f x 图像与x 轴负半轴的交点为P ,且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y h x =,函数()()()F x f x h x =-,x ∈R ,求()F x 的最小值;(3)关于x 的方程()f x m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且12x x <,证明:211221m mex x e+-≤--.例15.(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e 1x f x ax =-+,ln 3是()f x 的极值点.(1)求a 的值;(2)设曲线()y f x =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P ,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为直线l .求证:曲线()y f x =上的点都不在直线l 的上方;(3)若关于x 的方程()(0)f x m m =>有两个不等实根1x ,212()x x x <,求证:217210mx x -<-.变式13.(2024·安徽·校联考二模)已知函数()3e 1xf x x =-+,其中e 2.71828=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设曲线()y f x =与x 轴正半轴相交于点()0,0P x ,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为l ,求证:曲线()y f x =上的点都不在直线l 的上方;(2)若关于x 的方程()f x m =(m 为正实数)有两个不等实根()1212,x x x x <,求证:21324x x m -<-.变式1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4()g x x =,x R ∈,在点()1,(1)g 处的切线方程记为()y m x =,令()()()3f x m x g x =-+.(1)设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正半轴相交于P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为l ,证明:曲线()y f x =上的点都不在直线l 的上方;(2)关于x 的方程()(f x a a =为正实数)有两个实根1x ,2x ,求证:21||23ax x -<-.题型六:双变量不等式:主元法例16.(2024·江苏盐城·高三盐城中学校联考开学考试)已知函数()ln f x x x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2)当0b >时,求证:11e e b b ⎛⎫≥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3)若0a >,0b >求证:()()()()ln 2f a a b f a b f b ++≥+-.例17.(2024·河南信阳·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ln f x x x =.(1)求曲线()y f x =在点()()e,e f 处的切线方程;(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并证明:当0b >时,1e1e b b ⎛⎫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例18.(2024·山西晋中·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1e 6x f x k x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若1k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12k ≤≤,求证:[]0,x k ∀∈,()2f x x <.变式15.(2024·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函数e ()(ln )=+-xf x a x x x(其中a R ∈且a 为常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e 2.71828)=⋯.(1)若函数()f x 的极值点只有一个,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当0a =时,若()f x kx m +(其中0)m >恒成立,求(1)k m +的最小值()h m 的最大值.变式16.(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函数()ln f x x x =.(1)求()f x 的极值;(2)设()(1)g x f x =+,若对任意的0x ,都有()g x mx 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0a b <<,证明:0()()2()()ln 22a b f a f b f b a +<+-<-.变式17.(2024·广东珠海·高一珠海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已知()()2365R f x x x x =--∈函数.(1)求不等式()4f x >的解集;(2)设函数()()24g x f x x mx =-+,若存在x ∈R ,使得()0g x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对任意的[]1,2a ∈,关于x 的不等式()()226f x x a x a b ≤-+++在区间[1,3]上恒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必考问题5 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2012·山东)已知函数f (x )=ln x +ke x(k 为常数,e =2.718 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1)求k 的值; (2)求f (x )的单调区间;(3)设g (x )=xf ′(x ),其中f ′(x )为f (x )的导函数,证明:对任意x >0,g (x )<1+e -2.解 (1)由f (x )=ln x +ke x,得f ′(x )=1-k x -xln xxe x,x ∈(0,+∞),由于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 所以f ′(1)=0,因此k =1.(2)由(1)得f ′(x )=1xe x (1-x -xln x ),x ∈(0,+∞),令h(x )=1-x -xln x ,x ∈(0,+∞),当x ∈(0,1)时,h(x )>0;当x ∈(1,+∞)时,h(x )<0. 又e x >0,所以x ∈(0,1)时,f ′(x )>0; x ∈(1,+∞)时,f ′(x )<0.因此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1,+∞). (3)因为g(x )=xf ′(x ),所以g(x )=1e x (1-x -xln x ),x ∈(0,+∞),由(2)得,h(x )=1-x -xln x ,求导得h ′(x )=-ln x -2=-(ln x -ln e -2).所以当x ∈(0,e -2)时,h ′(x )>0,函数h(x )单调递增;当x ∈(e -2,+∞)时,h ′(x )<0,函数h(x )单调递减.所以当x ∈(0,+∞)时,h(x )≤h(e -2)=1+e -2.又当x ∈(0,+∞)时,0<1ex <1,所以当x ∈(0,+∞)时,1e x h(x )<1+e -2,即g(x )<1+e -2.综上所述结论成立.导数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交汇综合,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实际中的优化问题,是命题的热点,而且不断丰富创新.题型以解答题的形式为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善于把复杂的、生疏的、非规范化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规范化的问题来解决.利用导数解决方程根的问题常考查:①确定零点,图象交点及方程解的个数问题;②应用零点、图象交点及方程解的存在情况,求参数的值或范围.该类试题一般以含参数的高次式、分式、指数式或对数式结构的函数、方程呈现.主要考查学生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思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 已知x =3是函数f (x )=a ln(1+x )+x 2-10x 的一个极值点. (1)求a ;(2)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3)若直线y =b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有3个交点,求b 的取值范围. [审题视点] [听课记录][审题视点] (1)由f ′(3)=0求a ;(2)由f ′(x )>0或f ′(x )<0,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3)求f (x )的极值,结合图象可确定b 的取值范围.解 f (x )的定义域:(-1,+∞). (1)f ′(x )=a1+x +2x -10,又f ′(3)=a4+6-10=0,∴a =16.经检验此时x =3为f (x )极值点,故a =16. (2)f ′(x )=161+x +2x -10=2x 2-8x +6x +1=2(x -1)(x -3)x +1.当-1<x <1或x >3时,f ′(x )>0; 当1<x <3时,f ′(x )<0.∴f (x )单调增区间为:(-1,1),(3,+∞),单调减区间为(1,3).(3)由(2)知,f (x )在(-1,1)内单调增加,在(1,3)内单调减少,在(3,+∞)上单调增加,且当x =1或x =3时,f ′(x )=0.所以f (x )的极大值为f (1)=16ln 2-9,极小值为f (3)=32ln 2-21.因为f (16)>162-10×16>16ln 2-9=f (1), f (e -2-1)<-32+11=-21<f (3),所以在f (x )的三个单调区间(-1,1),(1,3),(3,+∞)直线y =b 与y =f (x )的图象各有一个交点,当且仅当f (3)<b<f (1).因此b 的取值范围为(32ln 2-21,16ln 2-9).对于研究方程根的个数的相关问题,利用导数这一工具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求解的通法是:(1)构造函数,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点和难点,并求其定义域;(2)求导数,得单调区间和极值点;(3)画出函数草图;(4)数形结合,挖掘隐含条件,确定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进而求解.【突破训练1】 (2012·聊城二模)设函数f (x )=(1+x )2-2ln (1+x ).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关于x 的方程f (x )=x 2+x +a 在[0,2]上恰有两个相异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1,+∞), 因为f (x )=(1+x )2-2ln (1+x ),所以f ′(x )=2⎣⎡⎦⎤(x +1)-1x +1=2x (x +2)x +1,由f ′(x )>0,得x >0;由f ′(x )<0,得-1<x <0, 所以,f (x )的递增区间是(0,+∞),递减区间是(-1,0). (2)方程f (x )=x 2+x +a ,即x -a +1-2ln (1+x )=0, 记g(x )=x -a +1-2ln (1+x )(x >-1), 则g ′(x )=1-21+x =x -1x +1,由g ′(x )>0,得x >1; 由g ′(x )<0,得-1<x <1.所以g(x )在[0,1]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 为使f (x )=x 2+x +a 在[0,2]上恰有两个相异的实根, 只须g(x )=0在[0,1)和(1,2]上各有一个实根, 于是有⎩⎪⎨⎪⎧ g (0)≥0,g (1)<0,g (2)≥0,即⎩⎪⎨⎪⎧-a +1≥0,2-a -2ln 2<0,3-a -2ln 3≥0,解得2-2ln 2<a ≤3-2ln 3,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ln 2,3-2ln 3].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通常考查高次式、分式或指数式、对数式、绝对值不等式在某个区间上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试题涉及到的不等式常含有一个或两个参数.【例2】► (2011·湖北)设函数f (x )=x 3+2ax 2+bx +a ,g (x )=x 2-3x +2,其中x ∈R ,a ,b 为常数.已知曲线y =f (x )与y =g (x )在点(2,0)处有相同的切线l .(1)求a ,b 的值,并写出切线l 的方程;(2)若方程f (x )+g (x )=mx 有三个互不相同的实根0、x 1、x 2,其中x 1<x 2,且对任意的x ∈[x 1,x 2],f (x )+g (x )<m (x -1)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审题视点] [听课记录][审题视点] (1)基础;(2)根据已知条件f (x )+g(x )=mx 有三个互不相同的实根0、x 1、x 2可列一方程,由判断式Δ可得m 的范围,再将已知条件:对任意x ∈[x 1,x 2],f (x )+g(x )<m (x -1)恒成立,转化为f (x )+g(x )-mx <-m 恒成立,从而求f (x )+g(x )-mx 的最大值.解 (1)a =-2,b =5,切线l 的方程为x -y -2=0. (2)由(1)得,f (x )=x 3-4x 2+5x -2, 所以f (x )+g(x )=x 3-3x 2+2x .依题意,方程x (x 2-3x +2-m )=0有三个互不相同的实根0,x 1,x 2,故x 1,x 2是方程x 2-3x +2-m =0的两相异的实根,所以Δ=9-4(2-m )>0,即m >-14.又对任意的x ∈[x 1,x 2], f (x )+g(x )<m (x -1)恒成立.特别地,取x =x 1时,f (x 1)+g(x 1)-mx 1<-m 成立, 得m <0.由韦达定理,可得x 1+x 2=3>0,对任意的x ∈[x 1,x 2],有x -x 2≤0,x -x 1≥0,x >0, 则f (x )+g(x )-mx =x (x -x 1)(x -x 2)≤0, 又f (x 1)+g(x 1)-mx 1=0,所以函数f (x )+g(x )-mx 在x ∈[x 1,x 2]的最大值为0. 于是当m <0时,对任意的x ∈[x 1,x 2], f (x )+g(x )<m (x -1)恒成立.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14,0.(1)利用导数方法证明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D 上恒成立的基本方法是构造函数h (x )=f (x )-g (x ),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或者函数的最值证明函数h (x )>0,其中一个重要技巧就是找到函数h (x )在什么地方可以等于零,这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2)利用函数的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一类重要题型,体现了导数的工具性作用,将函数、不等式紧密结合起来,考查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训练2】 已知函数f (x )=kx ,g (x )=ln xx .(1)求函数g (x )=ln xx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0,+∞)上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 解 (1)∵g(x )=ln xx (x >0),∴g ′(x )=1-ln xx 2,令g ′(x )>0,得0<x <e ,故函数g(x )=ln x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e ).(2)∵x ∈(0,+∞),由k x ≥ln x x ,得k ≥ln x x 2,令h(x )=ln xx2,则问题转化为k 大于等于h(x )的最大值,又h ′(x )=1-2 ln xx 3,令h ′(x )=0时,x =e ,当x 在区间(0,+∞)内变化时,h ′(x )、h (x )变化情况如下表:由表知当x =e 时,函数h(x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12e ,因此k ≥12e .导数的综合应用通常是证明与已知函数有关的关于x (或关于其他变量n 等)的不等式在某个范围内成立,求解需构造新函数,用到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以及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完成证明.【例3】► 设函数f (x )定义在(0,+∞)上,f (1)=0,导函数f ′(x )=1x ,g (x )=f (x )+f ′(x ).(1)求g (x )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 (2)讨论g (x )与g ⎝⎛⎭⎫1x 的大小关系;(3)是否存在x 0>0,使得|g (x )-g (x 0)|<1x 对任意x >0成立?若存在,求出x 0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审题视点] [听课记录][审题视点] 第(2)问重新构造函数h(x )=g(x )-g ⎝⎛⎭⎫1x ,利用导数研究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第(3)问采用反证法,可先把|g(x )-g(x 0)|<1x 等价变形为ln x <g(x 0)<ln x +2x ,x >0,再在x ∈(0,+∞)上任取一个值验证矛盾.解 (1)由题设易知f (x )=ln x ,g(x )=ln x +1x ,所以g ′(x )=x -1x2,令g ′(x )=0,得x =1,当x ∈(0,1)时,g ′(x )<0,故(0,1)是g(x )的单调减区间;当x ∈(1,+∞)时,g ′(x )>0,故(1,+∞)是g(x )的单调增区间. 因此,x =1是g(x )的唯一极值点,且为极小值点,从而是最小值点, 所以最小值为g(1)=1. (2)g ⎝⎛⎭⎫1x =-ln x +x ,设h(x )=g(x )-g ⎝⎛⎭⎫1x =2ln x -x +1x , 则h ′(x )=-(x -1)2x 2,当x =1时,h(1)=0,即g(x )=g ⎝⎛⎭⎫1x ,当x ∈(0,1)∪(1,+∞)时,h ′(x )<0,h ′(1)=0, 因此,h(x )在(0,+∞)内单调递减,当0<x <1时,h(x )>h(1)=0,即g(x )>g ⎝⎛⎭⎫1x ; 当x >1时,h(x )<h(1)=0,即g(x )<g ⎝⎛⎭⎫1x . (3)满足条件的x 0不存在. 证明如下:假设存在x 0>0,使|g(x )-g(x 0)|<1x 对任意x >0成立,即对任意x >0,有ln x <g(x 0)<ln x +2x,(*)但对上述x 0,取x 1=e g(x 0)时,有ln x 1=g(x 0),这与(*)左边不等式矛盾, 因此,不存在x 0>0,使|g(x )-g(x 0)|<1x对任意x >0成立.另一种证法如下:假设存在x 0>0,使|g(x )-g(x 0)|<1x 对任意的x >0成立.由(1)知,g(x )的最小值为g(1)=1, 又g(x )=ln x +1x>ln x ,而x >1时,ln x 的值域为(0,+∞), x ≥1时g(x )的值域为[1,+∞), 从而可取一个x 1>1,使g(x 1)≥g(x 0)+1. 即g(x 1)-g(x 0)≥1,故|g(x 1)-g(x 0)|≥1>1x 1,与假设矛盾.∴不存在x 1>0,使|g(x )-g(x 0)|<1x对任意x >0成立.本题有机地将函数、导数和不等式结合到一块,试题难度较大.本题分三小问,第(1)问较容易;第(2)问可以用平时练习常用的方法解决:首先使用构造函数法构造函数,再用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且这个最大值小于零,最小值大于零;第(3)问采用反证法,难度较大,难点在于不容易找到与题设矛盾的特例.【突破训练3】 设a 为实数,函数f (x )=e x -2x +2a ,x ∈R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2)求证:当a >ln 2-1且x >0时,e x >x 2-2ax +1. (1)解 由f (x )=e x -2x +2a ,x ∈R 知,f ′(x )=e x -2,x ∈R . 令f ′(x )=0,得x =l n 2.于是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故f (x )单调递增区间是(l n 2,+∞), f (x )在x =l n 2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f (l n 2)=e l n 2-2l n 2+2a =2(1-l n 2+a ). (2)证明 设g (x )=e x -x 2+2ax -1,x ∈R , 于是g ′(x )=e x -2x +2a ,x ∈R . 由(1)知当a >l n 2-1时,g ′(x )取最小值为g ′(l n 2)=2(1-l n 2+a )>0. 于是对任意x ∈R ,都有g ′(x )>0. 所以g (x )在R 内单调递增.于是当a >l n 2-1时,对任意x ∈(0,+∞), 都有g (x )>g (0).而g (0)=0,从而对任意x ∈(0,+∞),都有g (x )>0. 即e x -x 2+2ax -1>0,故e x >x 2-2ax +1.分析法在函数与导数题中的应用近年来,高考对函数与导数大部分是以压轴题的形式考查的,试题难度较大,命题角度新颖,需要考生把生疏的问题通过分析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对分析法在导数中的具体应用作一介绍. 【示例】► (2012·新课标全国)设函数f (x )=e x -ax -2.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a =1,k 为整数,且当x >0时,(x -k )f ′(x )+x +1>0,求k 的最大值. [满分解答] (1)f (x )的定义域为(-∞,+∞),f ′(x )=e x -a .若a ≤0,则f ′(x )>0,所以f (x )在(-∞,+∞)上单调递增;若a >0,则当x ∈(-∞,ln a )时,f ′(x )<0;当x ∈(ln a ,+∞)时,f ′(x )>0,所以,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减,在(ln a ,+∞)上单调递增.(5分)(2)由于a =1,所以(x -k )f ′(x )+x +1=(x -k )(e x -1)+x +1.故当x >0时,(x -k )f ′(x )+x +1>0等价于k <x +1e x -1+x (x >0).①(8分) 令g (x )=x +1e x -1+x ,则g ′(x )=-x e x -1(e x -1)2+1=e x (e x -x -2)(e x -1)2.由(1)知,函数h (x )=e x -x -2在(0,+∞)上单调递增.而h (1)<0,h (2)>0,所以h (x )在(0,+∞)上存在唯一的零点.故g ′(x )在(0,+∞)上存在唯一的零点.设此零点为α,则α∈(1,2).当x ∈(0,α)时,g ′(x )<0;当x ∈(α,+∞)时,g ′(x )>0.所以g (x )在(0,+∞)上的最小值为g (α).又由g ′(α)=0,可得e α=α+2,所以g (α)=α+1∈(2,3).由于①式等价于k <g (α),故整数k 的最大值为2.…(12分)老师叮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在解决函数单调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零点、不等式问题等方面的应用.其中,第(1)问求函数的导数,对字母a 进行讨论,根据导函数值的正负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第(2)问将原不等式转化为k <g (x )的形式,利用导数法求出函数g (x )的值域,进而得到整数k 的最大值.【试一试】 设函数f (x )=x (e x -1)-ax 2. (1)若a =12,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当x ≥0时f (x )≥0,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a =12时,f (x )=x (e x -1)-12x 2,f ′(x )=e x -1+x e x -x =(e x -1)(x +1).当x ∈(-∞,-1)时,f ′(x )>0;当x ∈(-1,0)时,f ′(x )<0;当x ∈(0,+∞)时, f ′(x )>0.故f (x )在(-∞,-1],[0,+∞)上单调递增,在[-1,0]上单调递减. (2)f (x )=x (e x -1-ax ),令g (x )=e x -1-ax ,则g ′(x )=e x -a .若a ≤1,则当x ∈(0,+∞)时,g ′(x )>0,g (x )为增函数,而g (0)=0,从而当x ≥0时g (x )≥0,即f (x )≥0;若a >1,则当x ∈(0,l n a )时,g ′(x )<0,g (x )为减函数,而g (0)=0,从而当x ∈(0,l n a )时g (x )<0,即f (x )<0.综上得a 的取值范围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