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7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通用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
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
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
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文本解读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展开交流。
旨在让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感悟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第一项是通过朗读感悟意境之美,第二项通过品味感悟诗的情感美。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再读本单元几首诗歌,进行读一读、品一品活动,并且再给学生拓展其他诗歌加深理解。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古代文人的名字,历史跨度比较大,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识记这些名人之外,可以拓展名人的生平、佳作等来丰富学生的积累。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主要指导学生朗读观察句子的特点,体会这样描写色彩的好处,感受语言的美。
第二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仿写短语,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短语的特点,前后有什么关联,再说说短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强调合理想象,大胆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一组与“诗歌”紧密相关的名句,旨在让学生积累名句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古诗特点和韵味。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2.借助拼音认读8组词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人及著作。
3.通过朗读,体会“色彩”在每组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4.能展开想象仿写诗歌短语。
5.积累关于“诗歌”的四句名言,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题导入:语文园地知识多,注重积累很重要,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块一: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诗歌,说说哪首诗歌让自己印象最深刻。
2.把印象深刻的一篇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出示“阳光也是绿的”“在朦胧的寂静中”“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语言之美。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通过古代文人名识记汉字。
3.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仿照写小诗。
4.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学写小诗。
2.通过多种方式积累汉字,背诵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从古代文人名中积累汉字。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列表展示古代文人简介。
一、交流平台1.出示“交流平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本单元就是诗歌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是现代诗。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有哪些学习心得吧。
2.结合学过的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如,“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几句诗都是押韵的,韵脚是“光”“香”“响”,押“ɑng”的韵。
这是一组排比疑问句,富有节奏感,很有气势。
生2: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生3: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3.教师小结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人名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可把人名中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预设:“渊”读作“yuān”,写清字体结构,中间的“米”末笔变成“点”;“甫”读作“fǔ”,不要读成“pǔ”;“禹”读作“yǔ”;“锡”读作“xī”,不要读成“xí”;“仲”读作“zhònɡ”,不要读成“zhōnɡ”。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6篇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三、同桌互改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篇2一、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的背景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是“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3篇童话,又一次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童话世界。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对本组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展示。
编排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材2. 教学课件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有什么了解?”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材,讲解本课的重点知识点和学习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团队长,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学习。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合作完成课堂练习和小组作业。
4.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个人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学生对本课的深入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回。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知识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个人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词语、句子、阅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对于新颖有趣的语文活动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句子仿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作文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课件:教学课件和相关素材3.学具:笔记本、文具等4.场地:教室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四个词语,要求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
3.操练(1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句子仿写比赛,看哪个小组仿写的句子最有创意。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
5.拓展(1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语感。
2.使学生能够朗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基本意境。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三》2.精心准备的古诗词材料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5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古诗词(15分钟)–教师传授古诗词知识,让学生听写、朗读。
3.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4.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或学生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次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2.讲解古代诗人(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对古代诗人的理解和感悟。
4.情感表达(15分钟)–分组朗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1.默写所学古诗词。
2.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古代诗人的信息。
七、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园地三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四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教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当好小讲解员。
(2)向别人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3)谈谈自己是否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1)上讲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还要做好记录。
(2)“观众”提问,现场展示解答。
(3)“观众”提出合理化建议。
(4)选派已有小发明的同学交流发明成果。
①从什么受到启发的。
②是怎样试验的。
③完成的结果怎样。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互说学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2教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三、同桌互改第三课时一、学生自改、互评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三、教师总评第四课时一、我的发现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三组句子。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正确理解课文意思;2. 能正确运用所学字词,完成小练习;3. 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写出正确的句子;4.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2.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小练习;3. 运用正确的句子结构进行写作;4. 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小兔又来了》;2. 小黑板、彩色粉笔;3. 课堂小练习和写作相关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小黑板上写下“小兔又来了”的标题,然后朗读课文标题,并询问学生对此标题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小动物?我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学习课文教师给学生分发课文《小兔又来了》,让学生先自主阅读。
阅读后,教师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询问学生有关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对学生进行解释和举例,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和用法。
4. 小练习教师设计小练习,包括造句、填空等形式,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答题。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 写作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写一段与小兔相关的故事。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并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词语解释、小练习和写作训练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有效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在写作中运用了所学句型和词汇。
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地完成。
同时,老师合理地安排了本课的教学时间和课堂氛围,课堂秩序井然,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5)份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教学目标:1、会5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
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
”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教师板书“大地”,要求学生思考:你常用哪些词来赞美大地,你为什么爱赞美大地?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要赞美大地的,可是课题却是《大地的话》,大地会说话吗?这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请大家听课件中的朗读,拿出笔来做上记号。
二、品读悟情。
1、听课件中的朗读。
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品悟感情(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了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想有什么词语来赞美大地?(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4)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三、总结升华。
语文园地三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
(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出示课件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共同之处?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18】示例: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9】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4.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
很强。
(2)第二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5.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理解名言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佳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