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9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通用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
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
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
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三、同桌互改第三课时习作评改一、学生自改、互评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三、师总评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我的发现一、读一读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一、交流平台。
1. 童话特点。
二、识字加油站。
1. 加一加识字法。
- 看“伸 - 申”,“伸”这个字就是在“申”的左边加上单人旁。
单人旁就像一个小标签,表示和人有关,“申”就像是它的小核心。
人把身体伸展出去,所以就是“伸”啦。
- 还有“界 - 介”,“界”是在“介”的外面加上田字,田字就像一个大框框,把“介”给框起来了。
“介”就像是住在田字框这个小世界里的小居民,组合起来就成了“界”这个表示范围、界限的字啦。
- 这种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可好用了,就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的小部件组合起来就能变成新的字。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认识更多的字呢。
三、词句段运用。
1. 比较近义词。
- 比如说“发明”和“发现”。
“发明”呢,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
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在电灯出现之前,世界上可没有这种东西哦。
而“发现”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或者现象,被人们看到或者找到。
比如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星球,这个星球早就存在于宇宙中了,只是以前人们不知道,现在才发现它。
- 再看“必须”和“必需”。
“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比如说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里的“必须”就是告诉我们做这件事是一定要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必需”呢,是表示不可缺少的东西,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像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这里的“水”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用“必需”。
2. 修改病句。
- 对于“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这个句子,我们会发现它的问题是前后搭配不当。
前面说“穿着”,后面接了“一顶蓝色的帽子”,帽子不能用“穿着”呀。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就像给句子穿上合适的衣服一样,每个词语都要搭配正确,句子才能通顺漂亮。
- 还有“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有桃树、梨树、杨树和苹果树。
”这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杨树不属于果树,它是一种树木。
修改后的句子就是“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
一、帮你搜集素材、选材 2、动物、植物的构造、生活习性给人的启示:如:利用蛙眼的特殊构造制成电子蛙眼;利用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了日光灯;利用云杉,建造了广播电视塔;利用鲨鱼的体形设计了比赛用的泳衣;利用蝙蝠的超声波制造了雷达……利用松鼠的尾巴设计了降落伞利用动物的伪装保护设计了迷彩服利用八爪鱼的吸盘设计了贴手一、帮你搜集素材、选材3、有关环境方面的启示: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启示我们要爱护大气层;洪灾与旱灾启示我们要加强植被保护;生态失衡,物种的消失启示我们不要太过贪婪地掠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启示我们要多种树少砍树……。
小组交流1、每人说说自己搜集的是哪方面的资料,(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发现动物的许多奇特本领;观察其他的自然现象。
)是怎样给人类以启示的,解决了什么问题。
2、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3、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1、在组内发言时,其他人要认真听,2、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3、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小组代表上台发言2、听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对介绍不够清楚的地方提出建议3、台上和小组的同学及时回答问题,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大自然的确是人类的老师。
只要留心观察,你就能从中有所发现并得到启示:1、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不要张扬。
2、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3、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持。
4、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5 、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1、大自然是美妙的,是多姿多彩的。
2、无言的自然之书,正是用这样无字的一页默默地向我们透出了这样的真理。
3、它们从一出生就只想着向上,向上,天天向上。
4、同学们,用我们明亮的眼睛,用我们聪慧的大脑,相信我们也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学到许多科学知识。
2、随着对自然的深入探究,人类激发出蓬勃的发明创造欲望。
四下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笔记。
一、交流平台。
1. 童话特点。
- 丰富的想象。
- 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 拟人化的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1.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 例句。
-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 每当我伤心难过时,音乐是我唯一的慰藉。
- 分析“慰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相同点:在这两个句子中,“慰藉”都表达了一种安慰、安抚的意思。
无论是小小的天窗还是音乐,都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抚。
- 不同点:第一个句子中的“慰藉”是针对在特定环境(如被困屋内等)下,天窗成为孩子唯一的精神寄托;而第二个句子中的“慰藉”是在人处于伤心难过这种情绪状态下,音乐起到的安慰作用。
2. 仿照例句,选一个词语,发挥想象,写一个句子。
- 例句。
- 飞翔:我真希望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和白云打招呼,和星星说悄悄话。
- 可供选择的词语:微笑、歌唱、旅行等。
- 示例(以“旅行”为例)- 我真希望变成一朵蒲公英,随着风去旅行,看遍山川河流,在每一个美丽的地方留下我的足迹。
三、日积月累。
1. 诗意理解。
-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 理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明月照耀下的园子里,在藤萝的叶影下,诗人回忆起在母亲膝上的美好时光。
这些回忆是深刻而永不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理解:诗人通过连续的反问句,强调了大海的重要性。
每一颗星都有光,每一朵花都有香,而在诗人的思潮里,总是回荡着大海波涛的清响。
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理解:诗中将自然界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相对比。
当自然界的风雨来临时,鸟儿会躲进自己的巢里寻求庇护;而当心中有风雨(遇到困难、挫折等)时,诗人就躲进母亲的怀里。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笔记(人教版)一、交流平台。
1. 童话的特点。
- 丰富的想象。
- 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 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1. 体会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 “慰藉”和“安慰”- “慰藉”更多地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安抚,带有一种诗意、文学性的感觉。
例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里用“慰藉”更能体现出天窗在孩子心中那种独特的、带有精神寄托的安抚作用。
- “安慰”比较口语化,使用范围更广。
比如“妈妈安慰伤心的我”,表达一种一般性的安抚情绪的行为。
- “忘记”和“忘怀”- “忘记”是比较常用的,表示不记得某事或某人。
例如“我忘记带钥匙了”。
- “忘怀”则更多地表示难以忘记,常用于否定句中,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他的英雄事迹令人难以忘怀”。
2. 仿写句子。
- 例句:“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
”- 仿写:你会从那扇小窗户外面的一片叶,一朵花,想象到无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叶,无数像火似的、霞似的、锦缎似的绚丽的花。
三、日积月累。
- 原文。
-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 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场景描绘了一个温馨、宁静的画面,在月明的园中,藤萝叶下,诗人在母亲的膝上,这是诗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美好回忆。
- 画面感:短短几句诗,营造出了很强的画面感。
通过对“月明”“藤萝”“母亲的膝上”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充满爱的场景。
- 原文。
-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赏析。
- 抒情方式:诗人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通过将星的光、花的香与大海波涛的清响相类比,强调大海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
四年级下册园地三课堂笔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一、交流平台。
1. 理解童话特点。
二、词句段运用。
1. 词语积累与辨析。
- 形容生气的词语。
- 愤怒:表示非常生气,情绪激动。
例如“他愤怒地瞪大了眼睛,冲着对方大喊大叫。
”- 恼怒:侧重于因恼恨而生气。
如“这件事让他十分恼怒,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 发怒:是生气、发火的意思。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发怒了,把手中的杯子都摔碎了。
”- 气冲冲:形容人非常生气的样子。
“他气冲冲地走进房间,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 形容高兴的词语。
- 快乐:一种比较宽泛的表示愉悦的词语。
“孩子们在游乐园里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 开心:侧重于内心的舒畅、愉悦。
“她收到礼物后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欢乐:通常形容充满欢乐氛围的场景或情绪。
“新年晚会上,到处是欢乐的笑声。
”- 喜笑颜开:形容人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喜笑颜开,赶忙跑去告诉家人。
”- 形容难过的词语。
- 悲伤:表示伤心难过,程度较深。
“亲人的离去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
”- 悲痛:比悲伤的程度更强烈,往往伴随着痛苦的情绪。
“她悲痛欲绝,泪水不停地流下来。
”- 哀伤:有悲哀、忧伤的意思。
“看到那片废墟,他的脸上满是哀伤。
”- 忧伤:侧重于忧愁、悲伤。
“她独自坐在角落里,眼神中充满了忧伤。
”2. 句子练习。
- 照样子写句子。
- 例句: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他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
- 汽车嗖的一声开过去了。
- 小鸟哗的一下飞走了。
-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过去”和“往事”语义重复,用删除符号删去“过去的”或者“的往事”)- 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断定”和“大概”语义矛盾,用删除符号删去“大概”)- 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之一”,用添加符号添加)三、日积月累。
- 含义: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