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 格式:docx
- 大小:14.37 KB
- 文档页数:2
网络出版时间:2020-5-2017: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00520.1453.015.html·短篇论著·发生于胃及腹腔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杨高亮,刘 静,刘繁荣,陈 沙,冯 雨,冯 琼摘要:目的 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dendriticcellsarcoma,FDC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胃和腹腔的FDCS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女性,64岁,全腹CT检查发现胃贲门周围见轻度强化不均匀软组织肿块。
镜检于胃黏膜下层至浆膜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侵及腹膜,瘤细胞呈梭形或纺锤体形、圆形或卵圆形,呈束状、漩涡状和编织状分布,间质见大量小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CD21、CD23、CD35、CD68、CD163、vimentin、SMA均阳性,CK、CD117、DOG1、HMB 45、ALK、CD1α均阴性,Ki 67增殖指数热点区约40%;患者术后2个月恢复良好。
结论 FDCS属于少见的中度恶性肿瘤,发生于胃的FDCS临床罕见,术前不能明确诊断,需行病理检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放、化疗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复发。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胃;腹腔;免疫组织化学;CD21;CD35中图分类号:R733 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399(2020)05-0566-04doi:10.13315/j.cnki.cjcep.2020.05.015接受日期:2020-03-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521)、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CX2018230)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南昌 330006作者简介:杨高亮,男,硕士,医师。
E mail:546418323@qq.com刘繁荣,男,博士,主任医师,通讯作者。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源于滤泡树突细胞。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
病因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滤泡树突细胞和其微环境之间的异常互作有关。
滤泡树突细胞起源于间质细胞,并参与调节淋巴滤泡的形成和维持。
对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发生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症状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症状并不特异,常表现为局部肿块、压迫症状以及淋巴结肿大等。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由于症状非特异,常常容易被误诊,因此确诊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相关检查。
诊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常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行病理活检,观察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以明确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也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侵袭性。
治疗目前对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一般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该病易复发和为转移,放疗或化疗在治疗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预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以及治疗的效果等因素。
由于该病复发率高,患者需定期随访并密切关注可能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结语总的来说,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恶性肿瘤,对于此病的深入研究和治疗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认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鼻咽部是一片位于鼻喉交界处的粘膜区域,其中存在大量的滤泡树突状细胞。
滤泡树突状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参与抵御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然而,滤泡树突状细胞本身也可能会发生恶性肿瘤,称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病例报告:患者为一名60岁男性,因鼻塞、鼻出血、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诊。
经过多项检查,诊断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经过手术治疗和化疗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理资料,发现该病例典型的免疫组化表现为CD1a、S-100和CD68阳性,CD20、CD3、CK、EMA、PSA等阴性。
基因检测显示TP53基因杂合突变。
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时,胸部CT检查发现双侧肺内多发结节,诊断为转移性肺癌。
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后,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于术后第10个月去世。
文献复习: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其临床症状包括鼻咽部肿块、鼻塞、鼻出血、吞咽困难、耳鸣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
诊断可通过多种方法,包括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及影像学等。
截至目前,对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
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
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反应,但其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易于出现复发和转移。
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并有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结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而且治疗尚缺乏明确的指南。
虽然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疗法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易于出现复发和转移。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简单认识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导读: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也称树突网状细胞(dendriticreticulumcell),是淋巴结生发中心中主要的支持细胞,主要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淋巴滤泡内,构成紧密的网状支架。
其主要功能是抗原捕获、提呈以及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作用。
滤泡树突细胞可存在于除脑以外全身各脏器。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诊断与治疗1.概念滤泡树突细胞(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也称树突网状细胞( dendritic reticulum cell) ,是淋巴结生发中心中主要的支持细胞,主要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淋巴滤泡内,构成紧密的网状支架。
其主要功能是抗原捕获、提呈以及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作用。
滤泡树突细胞可存在于除脑以外全身各脏器。
滤泡树突状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起源于树突网织细胞,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多见于颈部和腋窝淋巴结。
2001年WHO将滤泡树突细胞肿瘤/肉瘤定义具有FDC形态和免疫表型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呈肿瘤性增生,根据细胞学分级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确定肉瘤或肿瘤。
2.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文献报道约10~20%的FDCS 患者伴发Castleman 病[1, 2],既可以先发生Castleman病,也可以两者同时。
滤泡树突状肉瘤好发生于透明血管亚型( hyaline vascular castleman disease , HVCD) ,HVCD是一种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主要发生于纵隔或颈部。
有人认为HVCD 是FDCS 的前驱性病变,FDCS 可能通过FDC 增生→不典型增生→肿瘤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3.病理特征肉眼观:大多数肿瘤境界清楚,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
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由胖梭形、卵圆形细胞或多边形细胞的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淋巴细胞组成,境界相对清楚。
原发性肝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
因检查发现肝占位3月余入院。
患者于2021年7月常规体检行B超检查提示肝占位,于2021年7月16日到我院行MR检查示"肝S4段包膜下异常信号影,首先考虑为肝脓肿",当时患者无特殊不适,遂于门诊抗感染治疗,并定期门诊复查。
于2021年8月6日复查MR提示病灶较前大致相仿,未作特殊处理。
于2021年10月25日于我院复查肝脏MR,见图1~4:S4段包膜下见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1 cm×2.8 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部分强化迅速消退,平衡期病灶呈环状明显强化,相邻肝包膜强化。
MR诊断:肝S4段包膜下占位,于2021年8月6日MR相比较,病灶较前增大,拟肝癌与炎性假瘤相鉴别。
既往有"乙肝"病史,未规范治疗。
体检无阳性体征。
入院诊断为:肝占位待查(肝癌?肝脓肿?)。
入院后查肝功能示ALT 49 IU/L,乙肝病毒(HBV)DNA ***** IU/mL,AFP等肿瘤标志物正常,肝脏彩超提示:肝左内叶见一个实质性稍低回声肿块,形态:类圆形,大小:38 mm×33 mm,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周边见半环状血流信号,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诊断: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
脂肪肝。
行肝肿物切除术。
术中见肝脏Ⅳ段可触及一质硬肿物,直径约3 cm,边界尚清。
术后病理,见图5~6:大体病理:切除肝组织一块大小4.8 cm×3.6 cm×3 cm,切面见一边界不清肿物,大小2.8 cm×2.7 cm×2.8 cm,肿物切面灰白色,实性质地脆。
病理诊断:(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瘤组织Vimentin+,CD21+,EBV灶+,CKp-,CK7-,CK20-,CK5/6-,
P63-,Hepatocyte-,APF-,Desmin-,CD34-,TTF-1-,Tg-,HMB-45-,S-100-,CD1a-,CD35-,CD3-,CD20-,Ki-67+约80%。
术后
未行辅助化疗,痊愈出院。
术后3月余回院复查,未见复发。
2讨论
原发性肝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種极其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由Shek等于1996年首先报道,占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0.1%。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仅十余例。
FDCS大部分发生于淋巴结,约1/3发生于结外部位,临床上表现为一种无痛、缓慢生长的局部侵犯的肿块,但仍有报道FDCS具有转移的倾向,最常见是肺部和肝脏。
本例无肝外FDCS病灶,临床上可排除为转移性肝FDCS。
肝脏FDCS的发病机理未明,Shek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本例免疫组化EBV 灶+,EB病毒感染与肝脏FDCS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例HBV-DNA升高明显,HBV感染与肝细胞癌相关,其与肝FDCS的发生应无相关性。
肝脏FDC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亦无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其CT、MR等影像学检查共同特征目前尚不清楚。
肝FDCS极其罕见,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炎性假瘤等,Shek等报道的首例肝脏FDCS患者起初亦误诊为肝脏炎性假瘤而行手术切除,于术后30个月肿瘤复发后经免疫组化等检查后方确诊其实为原发性肝脏FDCS。
故该病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检查。
肝脏FDCS目前无标准治疗方案,大多数学者认为FDCS属于低度或中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放疗和化疗,在新辅助疗法、辅助疗法、转移病灶治疗中,具有尚未明确的疗效。
对肝脏FDCS的进一步认识,有待于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