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周书 柳桧传》原文及翻译(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周书·于翼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
美风仪,有识度。
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
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
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
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
寮属咸以为言。
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
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入。
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
寻征拜右宫伯.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
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
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
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
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
时属大旱,涢水绝流.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
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
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
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
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
翼赞成之.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
旬日下齐一十九城。
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
开皇初,拜太尉。
三年五月,薨。
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
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选自《周书·于翼传》,有删改)译文:于翼字文若,是太师、燕公于谨的儿子。
风度潇洒,有识见器量。
孝闵帝登基,出任渭州刺史。
于翼的哥哥于寔原先在该州任职,施政颇为仁惠。
于翼又以诚相待,展示信用,施政注重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们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当时吐谷浑入侵黄河以西,凉、鄯、河三州都被围攻,派使者前来告急.秦州都督派于翼赶去援救,于翼不服从命令。
《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
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父树利周,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战没,赠冀州刺史。
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
复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
封北平县男,邑二百户。
累迁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
仍从平悦,拜直合将军。
魏孝武西迁,除右卫将军、大都督,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
出为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
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
加侍中、开府,进爵长乐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
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与齐神武战于河桥,惠力战破之,大收降卒。
七年,迁中领军。
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军至洛阳,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
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
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
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
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
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
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
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
太祖壮之。
寻拜秦州刺史,未及之部,迁司空。
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
善于抚御,将士莫不怀恩,人思效节。
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
明年,景请内附,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
遇疾,薨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
早丧父,事母以孝闻。
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
《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
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
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
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太祖乃召绰。
具以状对。
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太祖益喜。
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
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
封美阳县子。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
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选自《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译文: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
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
仆射周惠达见到他认为他非同一般。
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阅读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书·柳庆传》原文及译文《周书·柳庆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柳庆字更兴,解人也。
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
父僧习,齐奉朝请。
庆幼聪敏,有器重。
博涉群书,不治章句。
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
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竟来请托。
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
其使欲还,皆须有答。
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
”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
此乃朝廷恒典。
”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
”即依庆所草以报,起家奉朝请。
庆陵王元欣,魏之懿亲。
其甥孟氏,屡为匈横。
或有告其盗牛。
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
言毕,便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晋公护初摄政,欲引为腹心。
庆辞之,颇忤旨。
又与杨宽有隙,及宽参知政事,庆遂见疏忌,出为万州刺史。
世宗寻悟,留为雍州别驾,领京兆尹。
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吏。
庆自为郎,迄于司会,府库仓储,并其职也。
及在宜州,宽为小冢宰,乃囚庆故吏,求其罪失。
按验积六十余日,吏或有死于狱者,终无所言,唯得剩锦数匹,时人服其廉慎。
译文: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
五世祖柳恭,在后赵做官,担任河东郡守。
父亲柳僧习,任齐国奉朝请。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
博览群书,而不重视章句。
当时柳僧习任颍川郡守,地域接近京郊,民间多有豪强大族。
将要推选乡官,他们各自依仗权贵势力,争着前来私相嘱托。
一时无法选定,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我全都不用。
他们派来的人准备回去,必须一一有个答复。
你们各自按照这个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
”柳庆于是拟好复信,复信说:“下官受国家的委派在大郡做官,举荐乡官时,贤能者起用,不正派不用。
这本是朝廷规定的法典。
”柳僧习读了信,赞叹道:“这孩子有气概,大丈夫理就如此。
”于是依据柳庆所拟之信作了答复。
《南史柳恽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
好学,善尺牍。
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
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
”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
恽从之学,特穷其妙。
齐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唯与王暕、陆杲善。
每叹曰“暕虽名家,犹恐累我也。
”雅被子良赏狎。
子良尝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鸣琴在侧,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
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夜。
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
后试守鄱阳相,听吏属得尽三年丧礼,署之文教,百姓称焉。
还除骠骑从事中郎。
梁武帝至建邺,恽候谒石头,以为征东府司马。
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
帝从之。
徙为相国右司马。
天监元年,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多,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垄首秋云飞。
”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
武帝与宴,必诏恽赋诗。
尝和武帝《登景阳楼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
”深见赏美。
当时咸共称传。
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
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
于郡感疾,自陈解任。
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
初,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
复变体备写古曲。
尝赋诗未就乙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于此。
恽常以今声转手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吕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
恽为第二焉。
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恽著《卜杖龟经》。
性好医术,尽其精妙。
(选自《南史•柳恽传》)译文:柳恽字文畅,少年时就很有志向。
好学习,善于写书信。
与陈郡的谢沦是邻居,受到谢沦深深地友爱。
谢沦说:“宅南的柳郎,可以作为楷模。
”起初,(南朝)宋的时候有嵇元荣、羊盖两个人,都善于弹琴,说是传承的戴安道技法。
《北史·柳虬传》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
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
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
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
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引虬为府主簿。
樊义为扬州刺史,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加镇远将军。
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
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
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北府裴诹,南府柳虬。
”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
季海常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
”四年入朝,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
周文许焉。
又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
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
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
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
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为鉴诫也。
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
”事遂施行。
除秘书丞。
旧丞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
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
时人论文体者,有今古之异。
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蔬食,未尝改操。
人或讥之。
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赠兗州刺史,谥曰孝。
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北史•柳虬传》,有删改)译文:柳虬字仲蟠,是司会柳庆的兄长。
十三岁时,便专精好学。
当时贵族子弟上学的人,都车马衣服华盛,惟有柳虬不加修饰。
学完了《五经》,能理解其大义,同时博览子史等书籍,喜欢写文章。
孝昌年间,扬州刺史李宪推举柳虬为秀才,兖州刺史冯俊举荐柳虬为府主簿。
不久樊子鹄为吏部尚书,其兄樊义为扬州刺史,以柳虬为扬州治中,加镇远将军,他不喜欢,于是弃官回归洛阳。
周书刘亮传,乃周隋之际,刘亮之生平事迹也。
刘亮,字景明,中山宁陵人也。
生于周武帝建德二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享年五十四岁。
亮少聪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三传。
及长,以文才见称,名动一时。
亮仕周,历官秘书郎、给事中、散骑常侍。
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政绩斐然。
及周室衰微,天下大乱,刘亮见机行事,归附于隋。
隋文帝杨坚闻其名,召为太子洗马,后迁太子少傅,颇得文帝信任。
刘亮为官,清廉正直,不谋私利。
时值隋朝初建,国家财政困难,亮上疏言事,劝文帝勤俭治国,以安民生。
文帝纳其言,遂施行节约之策,国家财政逐渐好转。
亮又上疏言道:“国家之基,在于法制。
法制不立,则国无宁日。
”文帝深以为然,遂采纳亮之建议,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国家法制得以完善。
亮在太子少傅任上,以德化人,教诲太子杨广。
杨广性好文学,亮遂推荐其阅读《春秋左氏传》、《史记》等书籍,使杨广受益匪浅。
杨广即位后,追念亮之恩德,封其为中山公。
隋文帝开皇十年,突厥犯边,隋朝军队屡遭挫败。
文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刘亮上疏言道:“突厥之所以犯我边疆,乃因我朝国力不足。
今若不加大力度,则边疆难保。
”文帝遂采纳亮之建议,派遣名将杨素率军北伐,大破突厥,稳定了边疆。
刘亮一生,勤于国事,以德服人。
晚年,因体弱多病,辞官归乡。
文帝闻之,赐予御医,并派使者慰问。
亮病重,临终前,遗书太子杨广,劝其勤政爱民,以国家为重。
刘亮卒后,文帝追赠其为左光禄大夫,谥号文贞。
其子刘炫,亦以文学知名,官至太子舍人。
刘亮家族,人才辈出,为后世所称道。
刘亮生平事迹,载于《周书》及《隋书》。
本文旨在传承其德行,以供后人借鉴。
刘亮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光照千古。
吾辈当以刘亮为楷模,勤学不辍,为民服务,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北宋灭亡。
桧随徽、钦二帝被俘北去。
桧在金国,虽身处逆境,却心系故国,常怀报国之志。
后因金国主忽必烈欲借南宋之力对抗蒙古,遂释放桧归国。
绍兴元年(1131年),桧归宋,复为监察御史。
时值国家多难,桧力主抗金,屡献奇策,深得高宗赏识。
绍兴四年(1134年),桧升任参知政事,权倾一时。
桧以“靖康之耻”为名,力主与金国和谈,以图国家安宁。
绍兴七年(1137年),桧拜相,总揽朝政。
桧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朝纲,削弱宗室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桧之执政,亦有人非议。
或曰桧专权跋扈,或曰桧卖国求荣。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再次南侵,桧力主和议,反对抗战。
是时,岳飞等名将抗金有功,桧忌其威望,遂构陷岳飞,诬其谋反。
岳飞蒙冤被杀,南宋抗金形势急转直下。
绍兴十一年(1141年),桧与金国签订和议,割地赔款,向金国称臣。
桧虽为国家赢得了暂时的和平,但朝野上下,皆以桧为卖国贼。
桧在位期间,专权误国,祸国殃民,实为千古罪人。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桧病逝。
死后,桧之罪行被揭露,朝野上下,痛斥其卖国求荣、残害忠良之罪。
桧之子秦熺,亦因父之罪行,被贬谪流放。
秦桧一生,历尽沧桑,从名臣变为奸臣,其人生轨迹令人叹惋。
然桧之罪行,千古不容。
后世史家,多以“秦桧”为奸臣之代名词,警示后人。
桧之生平,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年经历。
桧少时聪颖,好学不倦,弱冠之年,已登进士第。
初仕北宋,累官至监察御史。
二、金国俘虏。
靖康之变,桧随徽、钦二帝被俘北去。
桧在金国,虽身处逆境,却心系故国,常怀报国之志。
三、归国复官。
绍兴元年(1131年),桧归宋,复为监察御史。
时值国家多难,桧力主抗金,深得高宗赏识。
四、拜相执政。
绍兴七年(1137年),桧拜相,总揽朝政。
桧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朝纲,削弱宗室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五、专权误国。
绍兴十年(1140年),桧力主和议,反对抗战。
是时,岳飞等名将抗金有功,桧忌其威望,遂构陷岳飞,诬其谋反。
《卷七十二》原文孝行长孙虑乞伏保孙益德董洛生杨引阎元明吴悉达王续生李显达仓跋张升王崇郭文恭荆可秦族皇甫遐张元王颁弟頍杨庆田翼纽因刘仕俊翟普林华秋徐孝肃《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吕览》云:“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万事之纳纪也。
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顺者,其唯孝乎!”然则孝之为德至矣,其为道远矣,其化人深矣。
故圣帝明王行之于四海,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齐其明;诸侯卿大夫行之于国家,则永保其宗社,长守其禄位;匹夫匹妇行之于闾阎,则播徽烈于当年,扬休名于千载。
是以尧、舜、汤、武居帝王之位,垂至德以敦其风;孔、墨、荀、孟禀圣贤之资,弘正道以励其俗。
观其所由,在此而已矣。
然而淳源既往,浇风愈扇,礼义不树,廉让莫修。
若乃绾银黄,列钟鼎,立于朝廷之间,非一族也;积龟贝,实仓廪,居于闾巷之内,非一家也。
其于爱敬之道,则有未能备焉。
哀思之节,罕有得其中焉。
斯乃诗人所以思素冠,孔门有以责衣锦也。
且生尽色养之方,终极哀思之地,厥迹多绪,其心一焉。
若乃诚达泉鱼,感通鸟兽,事匪常伦,斯盖希矣。
至如温床、扇席,灌树、负土,苟或加人,咸疾俗。
斯固仁人君子所以兴叹,哲后贤宰所宜属心。
如令明教化以救其弊,优爵赏以劝其心,存恳诚以诱其进,积岁月以求其终,则今之所谓少者,可以为多矣;古之所谓难者,可以为易矣。
长孙虑等阙稽古之学,无俊伟之才。
或任其自然,情无矫饰;或笃于天性,勤其四体。
并竭股肱之力,咸尽爱敬之心,自足膝下之欢,忘怀轩冕之贵。
不言而化,人神通感。
虽或位登台辅,爵列王侯,禄积万钟,马迹千驷,死之日曾不得与斯人之徒隶齿。
孝之大也,不其然乎。
案《魏书》列赵琰、长孙虑、乞伏保、孙益德、董洛生、杨引、阎元明、吴悉达、王续生、李显达、仓跋、张升、王崇、郭文恭为《孝感传》,《周书》列李棠、柳桧、杜叔毗、荆可、秦族、皇甫遐、张元为《孝义传》,《隋书》列陆彦师、田德懋、薛浚、王颁、田翼、杨庆、郭世俊、纽因、刘仕俊、郎方贵、翟普林、李德饶、华秋、徐孝肃为《孝义传》。
《周书柳桧传》原文及翻译
周书
原文: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
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
年十八,起家奉朝请。
居父丧,毁瘠骨立。
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
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
授都督,镇鄯州。
八年,拜湟河郡守,仍典军事。
寻加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
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
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
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
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埸。
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
数年之后,不敢为寇。
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
俄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
居三载,征还京师。
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
桧尝谓兄弟曰: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顷之,太祖谓桧曰: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
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
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
遂令桧镇九曲。
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
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
乃相谓曰: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
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
遂围桧郡。
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
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
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
桧乃大呼曰: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
桧守节不变。
遂害之,弃尸水中。
城中人皆为之流涕。
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
赠东梁州刺史。
(《周书柳桧传》)
译文: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柳虬的第二个弟弟。
性格刚强直率,处事纵任意气,缺少文才,善于骑射,果敢有断决。
年纪十八岁时,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奉朝请官职。
为父亲守孝期间,哀伤过度,瘦瘠如骨骸支立。
守丧期满除服后,任阳城郡丞、防城都督。
大统四年(公元538年),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在河桥作战,因为先登上城墙而立有功劳,被授予都督官职,镇守鄯州。
大统八年(公元542年),被任命为湟河郡守,仍然掌管军事。
不久加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的官职。
吐谷浑入侵湟河郡边境,这时柳桧兵少,人人心怀忧惧之情。
柳桧抚慰并勉励他们,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于是率领数十人先攻击敌军,吐谷浑军队溃败混乱,剩下的部队乘胜进攻,于是敌人大败而走。
柳桧因这次功劳被封万年县子,食邑三百户。
这时吐谷浑强盛,多次侵犯边境。
自从柳桧镇守鄯州,每次作战必定击破入侵之敌。
数年之后,吐谷浑不敢再入侵。
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柳桧改任河州别驾,转任帅都督。
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职位。
过了三年,被征召返回京师。
这时柳桧的兄长柳虬做秘书丞,弟弟柳庆做尚书左丞。
桧曾经对兄弟们说:“哥哥主管文书,,品评选拔人才;弟弟管理各部门,辅佐朝廷。
可以说荣耀了。
然而四方没有平静,国家还未统一,我柳桧唯有冒着流箭飞石,到危险的地方去(指作战),来报答国家的恩德。
”不久,宇文泰对柳桧说:卿过去在鄯州时,忠诚勇敢,显扬昭著。
如今西部边境安定天平,无需劳驾你经营治理。
九曲,是国家东部边境,当劳驾你镇守它。
”于是下令柳桧镇守九曲。
不久跟随大将军王雄讨伐上津、魏兴。
平定了这两个地方后,立即被任命为魏兴、华阳两个郡的太守。
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联合党羽,攻围州城。
于是这些人相互说:“曾经听说柳府君勇猛强悍,他的锋芒不可阻挡。
如今既然他在外面,与其将来让他成为我们这些人的心腹之患,不如先攻击他。
“于是包围了柳桧的郡。
郡城城墙低矮,士兵少而弱,又没有作防御的准备。
连续作战经过十多日,士卒活下来的很少了,于是力竭而城池陷落,柳桧身受十多处创伤,被盗贼抓获。
不久黄众宝等人进而包围东梁州,于是绑着柳桧到城下,想让柳桧劝说城中投降。
柳桧于是大声呼喊:“这群盗贼只是乌合之众,粮食已经吃光了,马上要撤退逃散了,各位要努力守城啊!”黄众宝大怒,于是来到柳桧身边用武
器威胁他说:「赶快改掉你的话!不然,就杀掉你。
“桧坚守节操不作改变。
于是黄众宝杀害了他,把尸体抛弃在水中。
城中之人都为柳桧流下眼泪。
黄众宝解围之后,柳桧哥哥的儿子止戈才收了柳桧的尸体回长安。
柳桧被追赠为东梁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