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菩萨兵》备课簿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优质教案范例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2.揭题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5.再读课题(二)探究体悟1.躲红军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师穿插介绍红军(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2)指导朗读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2.找藏胞(1)(PPT)指名读(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4)指导朗读(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3.抢春耕(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指名读并说原因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4.夸红军(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组内练说班内交流(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我讲《菩萨兵》篇一(第一课时)【目标诠释】,我来认识1.我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丢字、不漏字、不加字、不读错字和不读破句,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我已经读了遍课文,我还标出了小节号,圈出了生字。
课文共有自然段。
2.查词典了解词义:菩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3、在读课文时,我发现有些词语很难理解:我准备查工具书或者请教老师理解这些词语,我还有更好的办法:。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1.读了课题《菩萨兵》,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题:2.我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感悟平台】,我来探究(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
同桌互相欣赏。
2.我发现本文长句很多,最难读的句子是:我会给这些长句划出停顿线,经过练习,我已经能读好它们了!【收获集合】,我来归纳1.识记课文的生字,我有许多金点子呢:【课外链接】,我知道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
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造句:热火朝天:尽心尽力:2.比一比再组词:消()胞()休()涂()悄()抱()体()途()3.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知道课题中的“菩萨兵”是指,他们帮助藏胞,以实际行动使藏胞返回家园,深受藏族同胞的。
《菩萨兵》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7课《菩萨兵》,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以及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介绍。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英雄的赞歌”中的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菩萨兵”的含义,体会其无私奉献精神。
2. 掌握生词、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长句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体会“菩萨兵”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菩萨兵”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菩萨兵”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其精神。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进行讲解。
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菩萨兵”的理解。
答案:菩萨兵是指在战争中,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战士。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兵》2. 板书内容:a. 课文内容概括b. 生词、短语c. 菩萨兵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菩萨兵”的理解。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搜集其他关于“菩萨兵”的故事,进行分享。
b. 组织一次关于“爱国情怀”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菩萨兵”精神的体会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5.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 选择重点生词和短语: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出对学生理解课文有重要影响的生词和短语。
《菩萨兵》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一份《菩萨兵》教学设计方案 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节,知道藏族同胞吃尽__的苦头,一听说又有__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好好观察课文最后的这幅图,你能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吗?二、学习第8、9两节:1、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描述出当时的情景。
(军民一家亲)2、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8、9两个自然段)3、指名读最后一节。
理解“菩萨”对藏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出示__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__对菩萨、对佛的崇拜。
故事中__们把__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__们最高的评价。
4、部队刚到__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
怎么到后来夸奖官兵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呢?”转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三、学习第2到7节。
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地慈善,从哪里可以体会到__官兵的菩萨心肠呢?引到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相机进行教学:本来是来这里做什么的?(休整)他们休整了吗?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了?1、找藏胞: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c、从__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__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__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2、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A、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__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B、课件播放“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7菩萨兵微案教案教学设计苏三下第7课《菩萨兵》微课脚本——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旁白:【课件呈现】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年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的战士们空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后有国民党追兵,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但他们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走过了到处是沼泽的茫茫大草地,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军队,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很苦,一直受地主、国民党军队的剥削,欺压,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当地的百姓都称红军为“菩萨兵”,【课件呈现课题】“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这个称呼源自文中的一句话,【课件呈现】“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旁白:“几时见过”就是从来没有见过。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指朱总司令和他领导的红军队伍具有菩萨般的心肠,深刻地表达了藏族同胞对红军战士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红军来到藏区时,藏胞早已躲进了深山,于是朱德总司令要求大家寻找藏胞。
【课件呈现寻找藏胞】朱德总司令对大家说【课件呈现】21·cn·jy·com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旁白:这两句话表现了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之情。
第一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道出了朱德总司令的“一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第二句用感叹的语气,进一步表现了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之情。
当红军战士无功而返时,朱总司令让大家帮助藏胞春耕。
【课件呈现帮助春耕】朱总司令对战士们说:【课件呈现】“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 旁白:这两句话道出了朱总司令的“二急”:“节气不饶人哪”,如果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朱总司令急藏胞之所急、想藏胞之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疾苦。
《菩萨兵》教案7 菩萨兵教材分析:题解: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而朱总司令带领士兵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藏胞们赞颂红军是菩萨兵。
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的事。
全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层次清楚,语言生动。
篇末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作用。
文章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怎么受得了呢?”使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这也怨不得他们”反映出朱德对藏胞深深的理解。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
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
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藏族翻译糊涂糟蹋热火朝天节气菩萨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糟蹋:本课指侮辱。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学时段及班级情况教学日期:XXXX年X月X日教学时段:第X节课教学对象: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X)班教学主题:《菩萨兵》教学时长:X分钟教学地点:教室(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菩萨兵》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认识并掌握部分生字词。
3.懂得通过绘画反映读书的看法和感受。
过程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活动。
2.通过课堂上积极讨论,培养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读书绘画和创意活动等,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读书的教育,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情趣,培养其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佛教教义。
教师简要介绍哪些事情是佛教讲究的,如尊重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净化等。
2.讲授(1)教师开始讲述《菩萨兵》的故事情节,同时将课文图片上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象化理解。
(2)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熟悉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情况。
(3)教师让学生一起合作、讨论本文的主题,引领学生从文本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把握到了佛教思想中的关爱生命、平和宽容等主旨内容。
3.练习(1)让学生自己朗读一段文本,教师在旁边引导和纠正读音。
(2)将文本分给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讲述,为大家创造阅读情境,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创作(1)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菩萨兵》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想法和指导。
(2)教师布置“创作伴读”任务,让学生在组内自由发挥,谈谈读后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5.评价教师针对本节课的讲授策略、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以一些创意活动、课堂口算等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并总结学生的表现,并为学生学习的动因注入新的力量。
(四)反思记录通过本节课结束,我有一些自己笃定的感受和体会,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菩萨兵》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得藏胞什么缘故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会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热火朝天”、“干洁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具预备:投影图片、生字卡片教学时刻: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什么缘故称红军为“菩萨兵”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明白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成效。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明白的词语的意思。
糟践: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烈火、高涨的境域。
3.分段指名读课文。
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第一段.1.自由读。
2.指名说你明白了什么?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什么缘故称红军为“菩萨兵”?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连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1.指名读。
2.第二段表达了朱德的什么心情?如何样读?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怀、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1.自由读。
2.默读摸索:藏胞什么缘故全都流出了兴奋的泪水?什么缘故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菩萨兵教案教案标题:菩萨兵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兵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理解菩萨兵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菩萨兵的基本技巧和动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 菩萨兵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菩萨兵的意义和作用;3. 菩萨兵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菩萨兵的理解和感悟;2. 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技巧掌握。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视频或图片资料;3. 菩萨兵的实际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菩萨兵的形象和动作,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菩萨兵有了解吗?你们认为菩萨兵的意义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菩萨兵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解释菩萨兵的意义和作用,包括它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和对人们心灵的启迪;3. 介绍菩萨兵的基本技巧和动作,包括站姿、手势、身体动作等。
三、示范演练(20分钟)1. 老师进行菩萨兵的基本动作示范,要求学生观察并模仿;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和纠正动作;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合作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设计一段菩萨兵的表演;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3.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表演的编排和排练。
五、展示评价(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2.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意。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菩萨兵的意义和作用;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武术或舞蹈形式,比较其与菩萨兵的异同;2. 组织学生参观或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加深对菩萨兵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菩萨兵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菩萨兵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