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六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72.04 KB
- 文档页数:11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经典诵读下册教案教案标题:经典诵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下册经典诵读教材。
2. 录音设备。
3. 多媒体设备。
4. 课堂活动准备:配套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红楼梦》选读1. 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并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探索欲望。
3. 情感体验: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红楼梦》的情感魅力。
4. 朗读训练: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然后学生跟读,并进行集体朗读练习。
5.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经典描写,进行小组朗读比赛。
6. 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西游记》选读1. 导入:通过展示《西游记》的插图和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并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探索欲望。
3. 情感体验: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西游记》的神奇魅力。
4. 朗读训练: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然后学生跟读,并进行集体朗读练习。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西游记》人物角色扮演,展示他们对经典角色的理解。
6. 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水浒传》选读1. 导入:通过展示《水浒传》的插图和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并激发学生对英雄传奇的探索欲望。
3. 情感体验: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水浒传》的豪情壮丽。
4. 朗读训练: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然后学生跟读,并进行集体朗读练习。
六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第一课《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水调歌头》2、制作范文朗诵的视频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看月亮夜色图,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2、读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说说意思,简介苏轼。
3、齐读课题《水调歌头》。
二、明确诵读要求:学生讨论诵读名作的要求,师概括三点:1.字正腔圆2.有顿、有韵 3.读透文义三、按要求分步练习诵读:1、练习读得字正腔圆,指名读,齐读。
2、听视频范读,领悟“有顿、有韵”的诵读技巧。
选词填空:读时句中(有停顿),语速(舒缓),语调(深沉)。
对照要求自己练习,指名男女生配乐读,全班分男女生读。
3、古人云:诗中有画。
读词中的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什么?生描述句子中的画面。
①“言为心声”,这些词流露了当时苏轼什么样的心声呢?简介苏轼当时的境况:苏轼二十三岁全家迁至京都做官十五年后被派往密州做官。
在贫穷落后的密州他岁苦犹乐,依然活得开朗、洒脱。
②联系苏轼的经历和词中的句子想一想,“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暗中比喻哪里?在这中秋月圆之际,他想过回去么?读句子“我欲乘风归去”,但又不太乐意回京城,从哪句可见?“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现在他在密州反而清闲自在,读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洒脱、自在地反复读。
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亮为什么是低低照着?月亮渐渐西沉。
此时的苏轼眼睁睁看着月亮,又想什么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为什么这么想?把句中的怨恨读得更深入。
④不回“天上宫阙”而与月对话悠然起舞,人的悲离难得全美就给予祝福,这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苏轼?(洒脱、乐观、旷达)。
⑤总结“读透文义”的要求,练习诵读。
看视频上的深情朗读。
指名配乐读,全体配乐读。
四、吟唱《水调歌头》1、听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2、跟唱。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春日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全班齐读译文。
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学生自主交流背诵。
同桌背指名背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诵读第三首《春日》,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布置背诵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忆江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篇目,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
2. 对所选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3.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篇目的深入理解和正确的朗读、背诵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录音机、音响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篇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篇目进行教学。
3. 解读篇目:教师对所选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
4.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国学经典诵读2. 板书内容: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篇目3. 板书结构: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所学篇目,并做好笔记。
2. 作业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不宜过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型综合实践课课时1课时时间2019.3.21教学目标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让孩子们获得成长的自信和快乐,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诵读《论语》节选,《老子》节选,《史记》节选,《历代散文选》节选,《唐诗精选》。
教学难点按顺序熟练诵读经典教学方法多种形式诵读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提前熟练背诵教学过程一,开场白,小主持人上台主持。
甲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甲:中华5000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乙: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二,诵读《论语》节选甲: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乙:诵读国学经典,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让我们循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甲乙:薛家湾第六小学六一班“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国学经典诵读展示,现在开始。
三,诵读《道德经》节选甲: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和主张,内容相当丰富,是一部儒家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永不沉沒的光辉巨著。
请欣赏全班同学为大家展示《论语》诵读,大家欢迎。
乙:微微函谷雄关,漫漫西风古道,2500年前,一位西行的老人在这里留下了一部旷世箴言,后人称他为道德经,斯人远去,长风如歌,他深邃的思想一直与我们同行,请全班男女生四,诵读《史记》节选赛读《道德经》节选。
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很值得我们去读,请全班同学分组诵读《史记》节选。
乙:精美的散文,读来清新隽永,质朴无华,典范的美文,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古典美文更是文质兼美,回味无穷,请全班同学分组诵读《历代散文选》。
甲: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去读唐诗,品唐诗,宋唐诗,请全班同学展示诵读唐诗。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1.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内容。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弟子规》选读1. 学习《弟子规》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弟子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三字经》选读1. 学习《三字经》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三字经》中的故事,学习其中的道理。
第三课时:《百家姓》选读1. 学习《百家姓》中的姓氏,了解其来源。
2. 讨论姓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千字文》选读1. 学习《千字文》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千字文》中的韵律,感受其美感。
第五课时:《大学》选读1. 学习《大学》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大学》中的道理,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国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国学经典中的名句。
2. 学生能够理解国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国学知识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国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
3. 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一.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二.教学目标:1.会背《大林寺桃花》。
熟读《幼学琼林(八)饮食》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一.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六一.诵读内容:11、《蝉》(唐*李商隐)12、《幼学琼林(九)贫富》二.教学目标:1.会背《蝉》(唐*李商隐)。
熟读《幼学琼林(九)贫富》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1、《蝉》(唐*李商隐)12、《幼学琼林(九)贫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七一.诵读内容:13、《寄人》(唐*张泌)14、《宿骆氏亭寄怀崔衮》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3、《寄人》(唐*张泌)14、《宿骆氏亭寄怀崔衮》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八一.诵读内容:15、《夜雨寄北》 20《幼学琼林(十)疾病死丧》二.教学目标:1.会背《夜雨寄北》。
熟读《幼学琼林(十)疾病死丧》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5、《夜雨寄北》 20《幼学琼林(十)疾病死丧》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2012-12-08 15:34:0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用微信“扫一扫”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
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
”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pi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
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列辟对诸侯。
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
“虎类狗,蚁如牛。
”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
”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
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2、找对子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四、总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