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代妇女地位

汉代妇女地位

汉代妇女地位
汉代妇女地位

21世纪以来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综述

(历史112 班贾晓妍)

摘要:21世纪以来,史学界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且主要集中在利用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出土简牍、考古发现等方式从婚姻家庭、参与经济活动、财产继承、受教育方式等方面来论述妇女地位。现就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的主要成就以及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汉代妇女地位研究

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问题,研究者颇多,研究成果也颇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如陈东原的《妇女生活史》、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此外,关于汉代断代的婚姻史研究著作也日渐出现,诸如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彭卫的《汉代婚姻形态》。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如杜克?杜尔的《汉代的结婚和离婚》,日本大庭脩的《秦汉法制史研究》等等。而且,由于受研究视角扩大、出土文物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现就对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进行概括。

一.汉代妇女地位研究概况

汉代是中国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汉代妇女地位对今天妇女解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

1.从婚姻家庭关系中考察汉代妇女地位

婚姻在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彭卫先生在《汉代婚姻形态》[1]一书中指出,“由于汉代处于封建社会前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中,因此汉代妇女的地位较封建社会后期高一些”。他在本书的第五章专门从婚姻角度考察了汉代妇女地位,在婚姻上具__________________

[1] 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体表现为妇女的改嫁与再嫁有较大的自主权。两汉时期,人们关于女子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同时他也指出,汉代婚姻关系缔结时的等级性呈现出愈来愈严格的趋势。瞿同祖在《汉代社会结构》[1]一书中,写到妇女再醮风习在整个两汉时期都非常盛行,妇女的家庭地位、政治地位都比较高,而且在其政治地位中特指出皇后和公主有其新地位,新地位使她们有权支配家庭中的男性。张国刚主编、王利华著的《中国家庭史》[2]一书中写道,在秦汉时期,妻子的地位尚未降至历史的最低点,母亲在家庭中仍具有一定权威。而且该书对汉代妇女再嫁进行论证,指出秦汉女子并不以改嫁为耻,多次再嫁者大有人在。男子即使没有结过婚,也能接受再嫁女子,皇帝也不例外。除了著作外,从婚姻关系考察汉代妇女地位的文章也很多。诸如赵延阳在《两汉时期女子再嫁问题考略》[3]一文中,对两汉女子的再嫁类型、推动因素及再嫁现象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把两汉时期女子的再嫁分为三种,即离婚再嫁、夫死改嫁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再嫁,从家长态度、国家政策和社会风气方面分析了原因。汪荣、荣霞在《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形成原因》[4]一文中,从汉代婚姻关系中的择偶、离婚、再嫁方面分析了汉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认为两汉妇女地位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征。关荣波在《略论汉代妇女地位》[5]中指出妇女有择偶的决定权和婚姻的终止权、离婚后改嫁的权利,两汉时期女子与男子有多种交往途径,妇女可以自立门户,从而证实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张俊华、赫建华在《从汉代女子的婚姻看其社会地位》[6]一文中,从妇女自主择婚、婚姻关系解除、改嫁、再嫁等角度分析了汉代妇女地位,在自主择婚方面,以外黄富人女、孟光、卓文君、平阳公主等为例;在婚姻关系上,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男子离婚,也可以主动“求去”,如朱买臣妻、淮南太子妃等。

__________________

[1] 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 张国刚主编、王利华著.中国家庭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赵延阳.两汉时期女子再嫁问题考略[J].兰州学刊,2013,(6).

[4] 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形成原因.[J]兰州学刊,2010,(8).

[5] 关荣波.略论汉代妇女地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

[6] 张俊华、赫建华.从汉代女子的婚姻看其社会地位[J].阴山学刊,2011,(4).

甘桂琴在《西汉妇女地位之浅议》[1]一文中,对西汉妇女的地位进行个例探究,认为在婚姻问题上,妇女有自主择婿权和离婚改嫁权。她认为这是西汉妇女在家庭劳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未被完全禁锢在家庭中、还有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保护妇女的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吴郁在《汉代婚姻形态及启示》[2]一文中写到在礼教盛行之前,汉代夫妻关系较平等,妇女的法律地位较后代高,妇女可以追求爱情,自主择婿。人们普遍认为男女交往、婚姻的缔结和离开都是正常现象,妇女改嫁被认为是合乎伦理道德的正当行为,西汉皇室婚姻也较为开放和自由。王梅的《浅议汉代妇女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及成因》[3]一文中,从汉代妇女的结婚择夫、离婚改嫁、夫死再嫁三个方面呈现了汉代妇女婚姻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并剖析了成因,除了传统原因外,提出了受到“胡风”的影响,汉朝与匈奴关系密切,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代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受到了匈奴的影响。朱玲、汪荣在《秦汉时期妇女家庭地位考析》[4]一文中,也提到了秦汉时期女性拥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在离婚改嫁上也有很大的自主权。桑秋杰在《两汉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比较研究》[5]中,指出西汉妇女在择偶方面、离婚权利方面、夫妻关系方面的权利均比东汉妇女高,两汉的妇女地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高颖飞、高伟洁在《浅议西汉妇女地位》[6]一文中,一反常态,认为西汉妇女的地位其实很低,她们从汉代家庭中夫妻的地位、离婚自主权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婚姻关系中最能体现不平等的是一夫多妻制,在离婚方面,丈夫有单方面的决定权。

2.从参与经济活动和财产继承看待汉代妇女地位

汉代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男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与社会条件的限制,男耕对家庭收入来说却不__________________

[1] 甘桂琴.西汉妇女地位之浅议[J].黑龙江史志,2009,(3).

[2] 吴郁.汉代婚姻形态及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9,(12).

[3] 王梅.浅议汉代妇女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及成因[J].黑龙江史志,2013,(3).

[4] 朱玲、汪荣.秦汉时期妇女家庭地位考析[J].兰台世界,2012,(12).

[5] 桑秋杰.两汉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4).

[6] 高颖飞、高伟洁.浅议西汉妇女地位[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是很理想,所以汉代妇女的额外收入补贴对家庭的贡献很大。顾丽华在《汉代妇女生活情态》[1]一书中,从家庭经济收入的角度探讨了妇女的地位问题。她认为汉代女性在家庭经济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庭更多地依赖女性劳动,进而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男尊女卑观念的渗透和影响。彭卫在《汉代婚姻形态》[2]一书中也写到,由于汉代妇女从事职业的广泛性,她们没有被完全禁锢在家庭之内,所以汉代妇女在社会中和家庭内部的地位比封建社会后期高一些。关于从妇女参与经济活动来论述其地位的文章也较多,诸如贾丽英在《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3]一文中从汉代妇女在家庭劳动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她们养蚕纺织、下地耕作、砍柴洗衣等等,所有这些使得她们在经济上相对独立。王传满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4]中指出汉代妇女作为历史长河中的小小个体,适应了妇女地位下降的大体趋势,她们从事的职业都是一些本能的或私人的活动,并非社会性活动。朱海琳在《汉代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一文中,探讨了妇女在纺织业中的作用,在工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还有在参加其他活动中的作用,如行医、相面等。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晓英在《汉代契约研究》[6]一文中,提出了汉代女子可以和男性一样作为契约主体,体现出汉代女子生存和生活空间的广阔。崔瑞在2004年召开的秦汉史第九届年会上递交的《略论秦汉女性的经济地位》一文中,指出秦汉时期自由开放的政策,使女性能够自由的从事经济活动,促进了社会的繁荣,维护了小农经济的生存,并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彭卫在《汉代女性的工作》[7]一文中,依据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得到了初步判断,汉代女性的工作相当宽泛,没有被限制在男耕女织的范围内,以“内”和“外”区分两汉女性的工作是不确切的。研究汉代女子的财产继承__________________

[1] 顾丽华.汉代妇女生活情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3] 贾丽英.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2001,(6).

[4] 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5).

[5] 朱海琳.汉代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6] 李晓英.汉代契约研究[J].史学月刊,2003,(12).

[7] 彭卫.汉代女性的工作[J] .史学月刊,2009,(7).

权,可以窥探汉代妇女的法律地位。关于论述汉代妇女财产继承权的文章有:尹在硕在《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1]一文中,探讨了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问题,秦汉政府通过法律掌握了国家和社会重要力量的妇女劳动力,对妇女收税征役;国家还承认女性的权利,包括从法律上保障妇女拥有和积累个人财产的权利。林红在《汉代女性财产探析》[2]一文中,指出汉代女性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包括财产的继承权、所有权和支配权。郑金刚在《秦汉妇女财产权再析》[3]一文中,以独特的视角,从特殊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区分作为“女户”的户主和一般家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和所有权。他一反常态,认为秦汉妇女财产权相对较高的原因是秦汉较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秦汉国家通过编户齐民对妇女实行直接人身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对妇女财产权的侵害;还有,秦汉时期以小家庭为主的社会形态结构,使妇女在财产权方面拥有一定的自由。

3.从妇女参政和受教育方式考察汉代妇女地位

关于从妇女参政方面研究女性地位的文章有贾丽英的《论汉代母后政治》[4],她在文中归纳了母后对汉代社会的贡献,分析母后政治出现的原因是家天下的必然选择,汉代典籍崇尚母氏。文愚在《西汉后妃干政问题浅析》[5]一文中,对后妃干政现象做了深层探析,他认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因素,阴阳学说的社会思潮,忠孝观念宗法思想的薄弱分别为妇女干政提供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依据。而且妇女广泛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干政能力。张垦久在《母权与帝制中国后妃政治》[6]一文中从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上考察后妃干政问题,谈到后妃干政的合法资源来自于传统意识形态的孝道层面,虽然在制度上排斥否定女权,但又因“孝道”观念,君主制度的基本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肯定、依赖母权的一面。另外,考察汉代妇女的受教育方式,有助于窥探其在当时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

[1] 尹在硕.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J].史学月刊,2009,(12).

[2] 林红.汉代女性财产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2008,(12).

[3] 郑金刚.秦汉妇女财产权再析[J].妇女研究丛刊,2014,(1).

[4] 贾丽英.论汉代母后政治[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

[5] 文愚.西汉后妃干政问题浅析[J].史学月刊,2002,(12).

[6] 张垦久.母权与帝制中国后妃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2003,(1).

对汉代女性教育的研究,有朱晓鸿的《试析汉代的妇女教育》[1],他在文章中总结了汉代妇女教育有女德教育、女子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其中女德教育是汉代女教的主要内容,即对女子进行的道德礼仪教育,对女子进行女德教育归根结底是为社会服务,是妇女地位地下的表现。杨宗红在《禁锢与失落—论汉代女性地位变化》[2]一文中,认为汉前和汉初妇女受礼教影响小,实际地位并不很低。但是,随着汉儒对一夫多妻制的吹鼓和实践,还有社会对女性作用认识的渐趋狭窄,使得女性对社会不公平待遇主动认同、自我禁锢、自愿放弃属于自己的权利,导致妇女地位整体下降。刘淑丽在《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演变》[3]一文考察了汉代正统妇女观的形成过程,认为相对于西汉以前妇女观的相对平等性,西汉之后的妇女观逐渐走向苛严,而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等是建立和强化正统妇女观的关键所在。陆静卿在《论东观妇女对儒家文化的深切体识》[4]中,写到东汉妇女在儒家礼教一统天下的时风下,深刻体现出与西汉妇女截然不同的崇名重节,守节贵义等时代特点。

4.从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中透视汉代妇女生活及地位

从历史典籍入手,透视汉代妇女地位的文章很多,诸如路育松的《从<史记>看西汉前中期的妇女地位》[5]中说到,《史记》为我们了解先秦至汉武帝时期妇女的概况和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史记》中记载最多的是妇女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崔花艳的《论司马迁的妇女观》[6]中写到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女性人物,反映了司马迁对女性自身价值、社会价值的关注。从义、识、情三个方面论述了司马迁《史记》中的女性观。文学作品的可靠性虽不及史籍,但作为来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仍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从文学作品中反映汉代妇女地位的文章也较多。诸如徐国荣、_________________

[1] 朱晓鸿.试析汉代的妇女教育[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3).

[2] 杨宗红.禁锢与失落—论汉代女性地位变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4).

[3] 刘淑丽.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演变[J].社会科学辑刊,2003,(6).

[4] 陆静卿.论东观妇女对儒家文化的深切体识[J].求索,2004,(3).

[5] 路育松.从《史记》看西汉前中期的妇女地位[J].浙江学科,2000,(4).

[6] 崔花艳.论司马迁的妇女观[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11,(3).

薛艳在《焦仲卿妻旁证》[1]一文中,从汉代诗歌中所见的汉代妇女婚姻生活与家庭关系入手,分析了妇女在离婚改嫁问题上有一定的权利,社会对寡妇并不歧视,甚至往往求婚者甚多。谷景志在《从刘兰芝再嫁看汉代的婚姻法律制度》[2]中分析汉代婚姻制度母权高高在上,汉代女子的婚姻地位并不是很低,刘兰芝被遣主要是因为焦母因心灵孤独而对儿子近乎变态的溺爱,不允许别的女人占有他,就算是儿媳也不行。李发荣在《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女子对美的追求》[3]中考察汉乐府民歌中描写女性的作品,以独特的抒情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示特定时期女性的生活,她们艰难的处境和被压迫的悲剧命运。程雯洁在《说文解字—女部字反映的汉代女性的家庭地位》[4]一文中,从《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入手,分析女部字透露出来的女子的家庭地位,如“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中,从又。又,持事,妻职也”等表述,反映了女子的家庭地位较高。王利明在《从<列女传>看刘向的女性观》[5]一文中,窥探了刘向的女性观和汉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刘向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认识到妇女力量的士大夫。贾秋燕在《从“举案齐眉”看汉代夫妻关系》[6]中重新探讨了“举案齐眉”,它本非是单纯的字面意思,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它深刻的时代背景,汉代即使夫妻间存在恩爱、和谐,但背后仍有不平等的因素存在,妇女群体地位低。

5.从画像石和简牍等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新证汉代妇女地位

王强在《从汉画看妇女在汉代社会的作用与贡献》[7]一文中,通过对汉画的解读向读者展示了汉代妇女对汉代社会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汉代妇女为社会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可以说,丝绸之路一定程度上是汉代妇女用她们勤劳智慧的双手织出来的;二是汉代妇女对汉代杂技,舞蹈和艺术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

[1] 徐国荣、薛艳.焦仲卿妻旁证[J].学术研究,2006,(3).

[2] 谷景志.从刘兰芝再嫁看汉代的婚姻法律制度[J].兰台世界,2014,(2).

[3] .李发荣.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女子对美的追求[J].红河学院学报,2009,(3).

[4] 程雯洁.说文解字—女部字反映的现代女性的家庭地位[J].北方文学,2010,(9)

[5] 王利明.从《列女传》看刘向的女性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

[6] 贾秋燕.从“举案齐眉”看汉代夫妻关系[J].绥化学院学报,2011,(5).

[7] 王强.从汉画看妇女在汉代社会的作用与贡献[J].四川文物,2011,(2).

田艳霞在《汉代妇女社会政治地位考略—以出土简牍为中心》[1]一文中,以近年出土的汉代简牍为证据,论证了汉代妇女地位之高的表现:妇女可以充当一家之主,妇女有广泛参与政治的权利。夏增明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推论汉初女性的社会地位》[2]一文中,通过对《二年律令》的解读,从法律的角度判别女性的社会地位,汉代女性有部分的财产和身份继承权,而且人身安全也受到一定保护;但是在性别关系上,女性已经对男性产生了依附性,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高。王子今在《张家山汉简所的“妻悍”“妻殴夫”等事论说》中[3]分析了张家山汉简中关于“妻悍”“妻殴夫”简文,可以看出当时不少家庭中夫妻关系紧张的一面,从侧面反映了虽然社会着力维护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得到有效实践。贾丽英在《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下层妇女生活》[4]一文中,对汉代居延地区下层妇女生活进行考察,汉代边塞下层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并且由于生理、社会等原因,早婚而非早育。同时,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粮食供给和较好的医疗保障,使生活在边塞地区的下层女性在和平时期生活上衣食无忧,地位较高。

6.从王朝诏令、政策和汉代服饰与妇女精神风貌等方面研究妇女地位

从王朝诏令研究妇女地位的文章有岳岭的《汉代妇女政策研究》[5],他考察了两汉王朝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妇女权益和地位的政策、诏令,从侧面钩沉汉代妇女地位,具体表现为汉代有关妇女的赋税政策,规定妇女和男子一样承担各种赋税,这就使妇女的劳动贡献突破了家庭范围而直接面向国家,从而具备了获得社会性人身权利的根本条件。服饰文化是汉代女性文化的一个特色,服饰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近年来对汉代女子的服饰、妆容等方面研究的文章也较多。诸如粱松石在《汉代妇女眉妆粉饰谈》[6]一文中,通过考证,对妇女的眉妆__________________

[1] 田艳霞.汉代妇女社会政治地位考略—以出土简牍为中心[J].文博,2007,(6).

[2] 夏增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推论汉初女性的社会地位[J].浙江学刊,2010,(11).

[3] 王子今.张家山汉简所的“妻悍”“妻殴夫”等事论说[J].南都学坛,2008,(6).

[4] 贾丽英.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下层妇女生活[J].石家庄师专专科学院学报,2004,(11).

[5] 岳岭.汉代妇女政策研究[J].南都学坛,2008,(6).

[6] 粱松石.汉代妇女眉妆粉饰谈[J].北方学报,2003,(3).

式样及粉的类别做了详细介绍,并且谈到正是秦汉时期统一安定、物产丰富的社会因素为女性爱美之心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文化。刘静、苏文宁在《汉代妇女妆饰风尚钩沉》[1]一文中,系统阐述了汉代妇女妆饰风尚,并分贵族和平民两种妇女阶层进行研究,还有汉代女子敢于内衣外穿,这是大胆的行为,这种行为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妇女的认同。袁路在《汉代女子服饰的审美文化研究》[2]中,考察得知汉代服饰兴盛,汉代女子在遵循儒家礼节的基础上创造出式样美好、别致的服装,向世人展示女性的高风亮丽。陆静卿在《两汉女性的精神风貌和特点及其变化》[3]一文中,向我们展示了汉代妇女的精神风貌,并伴随着时代变迁的过程。妇女的精神风貌正是当时典型时风下浸染的真实反映。

7.对不被关注的群体—婢女、奴婢阶层的研究

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上层和平民家庭妇女的研究上,但也有学者对关注较少的婢女、奴婢阶层进行研究。如顾丽华在《汉代妇女生活情态》[4]一书中,把婢女的生活情态作为单独的一章进行论述,汉代法律对奴婢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指出汉代婢女膨胀的原因。瞿同祖在《汉代社会结构》[5]一书中,也关注了婢女阶层,奴婢没有人生自由,他区分了奴婢和宾客。施伟青在《秦汉时期的私家奴婢新探》[6]一文中利用睡地虎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的材料及史籍的相关记载,对秦汉时期私家奴婢做了探讨。文霞在《简论秦汉奴隶的法律地位》[7]中,探讨了以往学者关注较少的秦汉奴婢的法律地位,从史料出发对秦汉时期奴婢的生存权、财产权和婚姻权等做了初步考察。周峰、彭世文_________________

[1] 刘静、苏文宁.汉代妇女妆饰风尚钩沉[J].兰台世界,2014,(5).

[2] 袁路.汉代女子服饰的审美文化研究[J].消费导刊,2008,(5).

[3] 陆静卿.两汉女性的精神风貌和特点及其变化[J].青海社会科学,2004,(2).

[4] 顾丽华.汉代妇女生活情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 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6] 施伟青.秦汉时期的私家奴婢新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4).

[7] 文霞.简论秦汉奴隶的法律地位[J].学术论述,2006,(2).

的《对汉代奴婢放良及相关问题的考察》[1]中,结合汉代法律诏令及史实,论证了汉代奴婢放良问题,放良即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奴婢的庶民身份。

二.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对于汉代妇女地位问题,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究。近年来,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逐渐走向繁荣,在研究课题和视角选取上也有所扩大,对于其婚姻家庭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等方面都有所探讨。但从总体来看,从21世纪以来,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学者的关注点大多还局限在婚姻家庭内部,注重对其家庭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的考察。而且,这些著作中,大多数学者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汉代较高的妇女地位。然而对于汉代较高的妇女地位我们不能夸大,因为它毕竟是在母权社会衰落之后,处于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之下,就像郑金刚在《秦汉妇女财产权》[2]一文中所说的秦汉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只能说,相对而言汉代妇女地位高,但是妇女地位走向衰落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此外,由于史料的有限性,所载的大多是社会上层女性的活动,对下层妇女记载很少。还有,在社会分层的情况下,社会上层女性并不能代表全体女性。而且,中国传统社会多数女性一生经历为女、为妇、为母等不同阶段,妇女身份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妇女与家庭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等等。

总体来说,对汉代妇女地位的这些研究中,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表现为:(一)研究视角还是较单一,重复劳动大量存在,尤其是对汉代妇女婚姻家庭地位的研究、对贞洁观的研究,学者论述的观点如出一辙,无外乎是妇女在离婚改嫁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汉代社会对贞洁不很重视等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二)大多数学者在论述汉代妇女地位的文章中,举的例子大多出自同一史料的同一个人或几个人物,如大多以外黄富家女、朱买臣妻、卓文君、孟光等为例。而且有的文章还以个别例子得出概括性结论,这是不可取的。这要求学者们要加深对史料的再一次充分挖掘,找出新颖的史料,而不是对旧史料的重复使用。(三)近年来对妇女地位的研究,大多学者把关注点放在西汉,对东汉关注不够。还有,在对妇女地位的研究中,关注上层而忽视底层。此外,没有分_________________

[1] 周峰、彭世文.对汉代奴婢放良及相关问题的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2007,(1).

[2] 郑金刚.秦汉妇女财产权[J].妇女研究丛刊,2014,(1).

阶层研究。(四)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探讨性文章相对于唐宋以后妇女地位问题的研究,数量还十分有限,显得有些薄弱,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改变旧有观念,投身其中。

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的不足之处表明研究者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运用新材料、新方法,才能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化、具体化。(一)是将近年来考古学的墓葬知识运用其中,通过已发现并挖掘的汉代女性的墓葬,考察其在当时特定时代的地位显得很有必要。虽然这些年不断有墓葬被发现,但是关于利用墓葬研究汉代妇女地位的文章几乎没有。(二)将地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引入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中,考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地理环境的改变是否与妇女地位的变迁有关;还有运用社会学知识,脱离以往的男性视角,将女性作为独立的社会角色。还有,利用民族关系学,从民族角度考察妇女地位。而且,应将各个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妇女的地位。(三)充分利用新出土的简牍资料,还有对文学作品进一步挖掘。比如利用出土文献和文物,如简帛,汉画像砖等。

从21世纪以来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概况可以看出学者们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还远远不够,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任重道远,需要研究者们不断耕耘。

唐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唐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摘要:唐宋时期由于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从唐宋史书中列女传的撰写、列女的评价标准、列女的人物出身及事迹三个方面分别对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女性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女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之一。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社会地位较低。 一、列女传的撰写 在中国古代社会,将女性的历史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而写进史书,体现出对女性的重视。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的成书,把女性从寄附他者的传纪划归出来,独立而书之,使妇女像男子一样,在史书中争得一席独立的地位。南朝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沿袭刘向列女列传的体例,在列传里增立《列女传》,使女性史在史学上第一次纳入正史的行列。 唐宋时期的女性亦有在正史中专门的立传,《宋史•列女传》云:“女子生长环堵之中,能著美行垂于汗青,岂易得哉。故历代所传列女,何可弃也?”列女传的撰写是不可取代的。刘昫《旧唐书•列女传》,共载30人,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列女传》计有54人,脱脱的《宋史•列女传》共记47人。由此,唐宋时期女性被列入传纪以及入传人数的增多,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二、列女的评价标准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载入史册的女性人数较当时社会上女性的总人数而言少之又少。然而,《列女传》能够被撰写并且这些传主们也得到了史家的认可。以下从列女的贞节、忠孝、和义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贞节 《旧唐书•列女传》对女性贞节有一番总体的评介,其中说道:女子禀阴柔之质,有从人之义。前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至若失身贼庭,不污非义;临白刃而慷慨,誓丹衷而激发;粉身不顾,视死如归,虽在壮夫,恐难守节,窈窕之操,不其贤乎!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摘要中国历史上,女性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的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地位逐步降低,渐渐处于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妇女逐步被排除于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幕后者。到了近代以后,女性社会地位有了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变迁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威望和拥有与控制家庭或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大致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妇女相对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会早期的妇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无上,女子无权,即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现在和未来社会妇女的地位。原始社会,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对偶婚为其主要生化方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并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理学的传播,禁欲思想成为主流,强调“三纲五常”,压抑妇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现代,随着新思想的传播,男女平等日益成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独特地作用。因此,对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笔者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仅仅是再做一下浅陋的阐述。 一、先秦时期 母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采集果实,及简单的生活工具制做。女性天生的优势就充分发挥。由于女性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统仅维持在母亲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一时期并不是女性压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汉代妇女地位

21世纪以来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综述 (历史112 班贾晓妍) 摘要:21世纪以来,史学界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且主要集中在利用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出土简牍、考古发现等方式从婚姻家庭、参与经济活动、财产继承、受教育方式等方面来论述妇女地位。现就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的主要成就以及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汉代妇女地位研究 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问题,研究者颇多,研究成果也颇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如陈东原的《妇女生活史》、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此外,关于汉代断代的婚姻史研究著作也日渐出现,诸如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彭卫的《汉代婚姻形态》。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如杜克?杜尔的《汉代的结婚和离婚》,日本大庭脩的《秦汉法制史研究》等等。而且,由于受研究视角扩大、出土文物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现就对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进行概括。 一.汉代妇女地位研究概况 汉代是中国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汉代妇女地位对今天妇女解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 1.从婚姻家庭关系中考察汉代妇女地位 婚姻在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彭卫先生在《汉代婚姻形态》[1]一书中指出,“由于汉代处于封建社会前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中,因此汉代妇女的地位较封建社会后期高一些”。他在本书的第五章专门从婚姻角度考察了汉代妇女地位,在婚姻上具__________________ [1] 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中国汉代礼仪和汉代女子行礼规范考

中国汉代礼仪和汉代女子行礼规范考 (一)、中国汉代礼仪规范 一、立容 西汉《贾谊新书》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二、坐容 西汉《贾谊新书》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

女性研究课程论文(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

课程名称:女性研究 题目: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 任课老师: 上课班级: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论文评分标准:

女性研究课程论文 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化 摘要 女性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可以说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男性。但自从家族制度建立,家族组织出现后,女性便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这一观念形成于汉,并在之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不断发展,虽然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有过一定的改善,但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最为传统的性别观念及其相关的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念体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开眼看世界”以及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解放、平等、博爱的思潮才进入中国,“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女性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婚姻家庭男女平等

1.母系氏族公社的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 母系氏族组织有共同的女系(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形成的原因 (1)母系氏族的存在是因为当时人类对于自身生理现象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把两性关系与繁衍后代联系起来,只知道子女与母亲有血缘关联,而不知道父亲的存在,更不知道与父亲的血缘关联。 (2)在氏族中,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摘野果。由于当时处于落后时期,人们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相对来说,男性可以捕捉到的猎物比较少,女性可以采摘到的野果比较多。从劳动产品上来比较,女性比男性更胜一筹,所以女性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可以说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男性。 2.汉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汉代前期的婚姻自由 (1)西汉前期,女性可以自主地追求爱情,并在伴侣的选择时有一定的决定的权利。社会和他人对妇女的婚嫁行为都持有比较包容和自由的态度。 (2)汉代女性在婚姻中不用坚持“从一而终“,当婚姻不幸福时或男性恶疾、男性家中贫困、男性操行不良等,她们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可以选择结束婚姻。在汉代,妇女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妇女在婚姻上有改嫁、再嫁的自主权,而且这种现象在汉代各个阶层都非常普遍。以此把汉代上层社会的改嫁女性列了一个表

简析唐朝女性地位

简析“女性在唐朝的地位” 摘要: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为繁盛和开放的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唐朝妇女身上体现着唐朝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具有独特的魅力。唐朝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其女性意识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复苏与彰显。 关键词:女性地位婚姻政治服饰 女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伟大的群体,她们千百年来一直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默默地做着巨大的贡献。所谓女性的地位,是指女性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即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在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地位,包括女性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受教育程度,是社会对女性的主观态度和评价以及女性自我认识的程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她们在承受封建君权、族权、父权压迫的同时,还要承受封建夫权的压迫。她们既要完成人类繁衍的重任,又要与男子一道承担着社会生产的重任。但是,封建女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千百年来不辞劳苦的完成着这些繁重的任务,同时也在为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努力。 相较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而言,唐代女性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唐代的女性在我国封建社会女性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女性的地位较之封建社会其他朝代女性的地位是最高的,唐朝的女性深切地意识到女性与男性在本质上的平等,进而对于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事务的兴趣也达到了其他朝代女性所不能比拟的程度。 一、婚姻的相对自由 在唐朝女性婚姻关系中发言权大大提高了。其实,在唐代人的心目中,女性主要的家族从属是属于自己的父家而不是夫家,使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与男性平起平坐,结婚和离婚也就显得相当对等而且寻常了。 《唐律》规定里,男女结婚前可以自由恋爱,甚至私订终身,只要二人情投意合,任何人不得干涉,法律会给与绝对的支持,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个可以说是一大进步。这也是文人墨客的戏曲里唐朝里的“私定终身”的桥段为何屡见不鲜。

妇女生活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述了祖孙三代——三个女性的故事,又是三段式:娴的故事,芝的故事,箫的故事。 苏童的文字很特别,很平静,悲剧事件发生时,你不会大悲大恸,喜剧桥段加持时,你不会笑得不能自已,全文充斥着一种可怕又可喜的彻头彻尾的平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苏童笔下的女性怎么都这么敏感,对,不是悲惨,而是敏感。于是我去看了苏童的生平简介,得出的结论是,人家有天分。。。 靠近而远离的男性 女性生来就在情感感受方面比男性敏锐,所以芝能感受到母亲娴的偷窥,并终日惶惶,最终这种敏感吞噬了她自出生以来就植根于灵魂深处的不安;箫是芝的养女,却在娴、芝的影响了,遗传了这种家族性的不安,最终小杜在这种病态的不安中,做了这个家族第一个毅然决然逃离的男性。有意思的是,靠近这个家族的男人觉悟能力越来越高,离开的时间越来越早,离开的方式也越来越彻底:芝的丈夫邹杰身为党员,不能做抛弃家庭与病妻的恶人,无奈选择忍受折磨多年,直到无法控制男性生理欲望的那天,彻底崩塌,最终选择卧轨自杀;而箫的丈夫小杜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刚结婚就看透了这个家族的基因,于是在箫孕期就提出分居离婚。小杜明知箫叫他回家吃饭留宿最后一夜是借口,明知箫去拿刀要杀了他,他也毫不畏惧地勇赴鸿门宴。为什么?他云淡风轻地对箫说,他知道箫下不了手,他知道他能从体力上轻易应付一个孕妇。因为他从情感和体力上,都看穿了女性与生俱来的软弱,所以他成了唯一一个,有能力从这个家族全身而退的男人。 远离而靠近的女性 这三个女人,都憎恨自己的母亲,憎恨那个楼房,憎恨那个家族,她们都从少女时期起开始盼望着远离那个家族,于是娴去做了电影明星,想远离那个啰嗦平凡的母亲,最终在战乱时期被男友抛弃,无处可去,带着腹中胎儿回到了那个阴暗闷热的楼房;于是芝一毕业就跟邹杰草草结了婚,想逃离她的母亲娴,却又与邹杰家人相处不睦,宁愿回到她深恶痛绝的地方,也不愿放下这个家族赐予她的高傲与尊严;于是箫在下乡之后竟生起了对这个家族的思念与依恋,最终使用了一些手段又回到了她噩梦开始的地方。 她们重复着厌恶这个家族女人的做派,却又传递延续着特属于这个家族的基因,放不过她们的,终究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的她们自己。 女性生而为女性,就注定了悲剧的源头,女性的终生目标,是如何回避那个叫悲剧的漩涡,它晦暗幽深,有一种强大的不可拒绝的吸引力。她们总是在毫无知觉的过程中滑向它,等终于发现它了的时候,又以蹩脚而无力的姿势拼尽全力远离它。 她们的命运齿轮,无论走得多么优雅有序,总会有突然失控的时候,这是命运写给她们的诅咒。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

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浅析汉代妇女地位

浅析汉代妇女地位 两汉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而这个转折时期也赋予其女性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当时封建社会刚刚确立,封建礼制尚未完备,以推崇男性至上的儒家文化对女性束缚的思想还未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残存于世的氏族传统对人们的行为、态度在某中程度上依然起着规范性作用,女性所受封建礼制的羁缚较后世少,她们仍然是较自由、开放、活跃的;另一方面,“随着儒家伦理思想的风行,女性之地位及其角色扮演,有逐渐被造成为男性附庸的趋势”,这一时期逐渐确立了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男尊女卑思想使得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活动受到诸多束缚,地位不断下降,对男性的依附日益严重。 一、婚姻自主 婚姻从古至今有了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约略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三是指亲家,《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尔雅·释亲》说得更明确:“婿之父母为姻,妇之父母为婚。……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上述三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已涉及到婚姻的基本特点。其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其二,表明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汉代妇女在婚姻上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印记,但已经体现出某种程度的自主。 (一)自主婚姻对象 如馆陶公主、平阳公主这类的上位阶级。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丈夫死后寡居多年,看上了卖珠小儿董偃,便长期豢养董偃于家中,武帝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与他,而且称他为“主人翁”。从此董偃不仅贵宠当朝,而且名闻天下。平阳公主和卫青的婚姻就是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如卓文君和张氏这类的富商之女。 卓文君之父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17岁时,其父安排了一桩政治婚姻,而让她的人生为嫁守寡。因为一曲琴音她敢爱敢恨,雪夜私奔司马相如。她不计较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当垆卖酒;后相如欲纳妾,绝语讽之,不惜以决裂来成全爱情。“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千古女性的呼唤也只有在汉代才能大声的说出来。女性的再嫁固然有经济、门第等因素,但社会对再嫁妇女的宽容也是一个基本事实。 东汉时的孟光与梁鸿结为夫妻,完全出于男女双方自愿,可以说是自主婚姻的一个典型。鸿闻而聘之。”孟光三十不嫁的根本原因就是她要自主择偶,婚姻自主。后二人生活幸福美满,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二)解除婚姻关系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生活史 陈道元按: 陈东原先生是我的父亲,生于1902年1月17日(壬寅年腊月初八),卒于1978年2月8日(戊午年正月初二),享年77岁。他于1926年冬还在北京大学教育系读书时写成了《中国妇女生活史》,两年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至今犹为很有影响的一本著作,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新观点的质疑。这种情况实在令我,他的长子,十分敬佩。我在自己的一个很窄的技术专业里也可算是一度的领头人。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那主要得自他从我少年时期就开始给予的教诲。他在1957年被错误地戴上“右派”帽子,直到1979年他去世后才予纠正。可以想见他在晚年精神上如何压抑。然而,他在不幸中告诉我,“个人遭遇无所谓,只要后代好,社会好,国家好就行。”我永远记住他的话,并用以对待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难以承受的痛苦。为此,我一直坚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84年55岁时实现了28年的夙愿。现在,谨向我的朋友和同志们推荐这篇评介,以纪念即将到来的他的108岁诞辰。 —————————————————— 《中国妇女生活史》是陈东原著的一本历史著作,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关于中国妇女史第一部系统性论著,对于后来中国妇女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该书以婚姻、礼教、妇女教育、妇德、妓女、贞节观、缠足、近代的女权运动等来分节。 在观点上该书由于受到民初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传统中国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于妇女的种种不公、压制作出甚多的描写及批判,一直到近代妇女生活的章节,才看到妇女生活开始有所改善。书中绪论即指出“我们有史以来的女性,只是被摧残的女性,我们妇女生活的历史,只是一部被摧残的女性底历史”。 陈东原并进一步述说该书写作的目的:“只想指出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怎样的施演,女性之摧残是怎样的增甚,还压在现在女性之脊背上的是怎样的历史遇蜕”,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那种希望借着揭露压迫而促进妇女解放的期望。 列女传以及其他零星的女性传记,一直要到1912年由徐天啸撰写《神州女子新史》才出现第一部中国妇女史的专书,但该书仍主要是传记形式,对于史上重要女性作描述,并以西方杰出女性作对比,来激厉中国的女性,因此该书在史学界并不被重视。 陈东原一书,则资料更为丰富,且论述范围更广,主题丰富,且能及于更多数的一般女性,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妇女史的开山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妇女史的入手著作,而这种中国妇女在传统受压迫,在近代开始被解放的史观,也在数十年来在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妇女史著作中持续作为主流。这种批判传统的方式也为不少女性主义者所采用。 但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1980年代以后在两岸及美国等地的快速发展,这种视传统妇女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和修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批判,是妇女史学家高彦颐(Dorothy Ko)于1993年所著的著名论著《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绪论,她对这种以陈东原为首的“五四式”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取向加以批判,认为这种史观过于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性以及传统中国女性的受害形象,而忽略了一些古代女性在生活中可能扮演的主动角色,以及当时女性本身对所处位置的感受。 参考文献: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 of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ISBN 7-214-03878-1 1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一,历史朝代分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1,夏商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是很高的,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母系社会妇女地位肯定是高! 2.周朝中国妇女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兵荒马乱,国家与国家经常打仗,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所以女人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稍微有一点地位, 4.秦朝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因为,秦朝时期出现三纲五常,父系社会开始明显,妇女地位由此下降!此处省略汉、

三国、南北朝、晋等朝代 5.隋唐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北方异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之前几百年间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视妇女地位、婚姻自由结合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6.宋朝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视妇女的权益,甚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理学的影响和长期渗透下,从宋初到南宋的几百年间,民间对于妇女再婚问题的舆论评价和社会风气本身都经历了巨大的 变化。7.元、明、清到了元明清时候,从元朝开始,由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社会风气下降,到了明清时代,全女开始裹脚,女性地位遭受最严重的压迫!8.民国以后民国时期,先是解放小脚,接着是解放足不出户,笑不露齿,然后是解放大辫子,最后是解放内衣。最后一种解放也就意味着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自由了,身体上可以不受拘束。二.文化环境和经济剖析 1.北宋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其人性意识的觉醒,突出表现为两类人的地位空前高涨:一是文人,二是女人。赵匡胤深知,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因此对子孙留下“不得杀士大夫文人及上书言事之人”的嘱咐。在这样的氛围下,文化人的地位自然不必说,知识分子受宠,自然会拉高女人的地位。至于,宋朝有多少文人,不在这里一一举例,连皇帝都能写一首好字,作画,可想而知文人风是很流行的! 2.北宋时期,经济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摘要中国历史上,女性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的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地位逐步降低,渐渐处于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妇女逐步被排除于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幕后者。到了近代以后,女性社会地位有了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变迁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威望和拥有与控制家庭或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大致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妇女相对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会早期的妇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无上,女子无权,即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现在和未来社会妇女的地位。原始社会,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对偶婚为其主要生化方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并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理学的传播,禁欲思想成为主流,强调“三纲五常”,压抑妇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现代,随着新思想的传播,男女平等日益成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独特地作用。因此,对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笔者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仅仅是再做一下浅陋的阐述。 一、先时期 母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采集果实,及简单的生活工具制做。女性天生的优势就充分发挥。由于女性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统仅维持在母亲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一时期并不是女性压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产生,这时男子先天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男子成了战争的主要力量。男子在战争中获得的俘虏变成奴隶,自己成为奴隶主,进入了父权时期。到了奴隶社会后期,为了巩固和强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制定出了一系列宗法伦理的信条,女性地位更加全面低落。沦为男子的附庸。如《诗经》:“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男女从出生时便被定,女子生来就注定无法与男子享同等的权力。女子地位低下由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氓》 二、汉时期

(完整版)书香人生——浅谈阅读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

书香人生 ——浅谈阅读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法】罗曼·罗兰) ——题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阅读使女性变得聪慧、变得成熟,女性懂得包装外表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阅读伴随着女性的成长,呵护着女性的容颜,关爱着女性的心灵,滋养着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 阅读可以使女性更好地生活。首先,阅读是满足女性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最佳方式之一,女性天生是感性的动物,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女性在阅读中可以寻找自己的影子,承受酸甜苦辣,品尝喜怒哀乐,激发内心的共鸣;其次,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能使女性在纷繁的世界中静下心来,帮助女性独自面对世界,独自观看内心世界,为女性内心囤积的压力找到一个适当的出口,使女性善于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面对不幸能神定自如,有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最后,阅读是女性生活的调味品,站在女性的审美角度,阅读是非常美

妙的生活体验,能给工作家务繁重忙碌的女性带来心灵上的平静和快乐,让她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感召着女性的内心世界。 阅读可以使女性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首先,阅读能帮助女性了解世界,使其知识和学问得到积累和增长,打开了她们的眼界,提高了她们的人生境界,让她们沉浸在文字编织的故事之中,用眼睛作桨划开波浪,去寻找遥远的精神彼岸,这样的女性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其次,阅读可以提高女性自身的才能,女性可以通过阅读,顺应时代潮流,汲取和工作相关的有用信息充实自己,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拒绝盲目,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阅读可以陶冶女性性情、提高女性心智,长期的阅读熏陶会使女性文化素质、修养风度、胸襟气度得到提高,使女性变得温文娴雅、善解人意,充满书卷气息,在悠哉的闲适中修身养性,铸就了淡泊平静的一生。 阅读可以使女性更好地培养下一代。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往往和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一个知书达礼的母亲总会为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给孩子更为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妇女地位变化.

妇女地位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历史是不平的历史,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延续着这种不平等。经历了种种社会革命或变革,直至主张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曾经历了一段巅峰阶段——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自然分工上占据优势,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高地位,倍受尊崇。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日益突出,女性地位极度下降,母权制被推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完全沦落,成为男性任意支配的奴隶。在社会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成为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力,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和家务成为女性的责任,妇女完全丧失自由,成为财产,可任意交易与买卖。 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让她们自觉地埋没自我。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没有过问的权利,甚至更没有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只是男子的天地。 直至近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建立健全,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家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长期不平等的根源,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

汉代女性服饰演变

汉代女性服饰演变 汉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昌盛,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汉文化的基础。汉代的服饰文化非常发达,从汉代出土的女俑造型可以窥见一斑。汉代出土的女佣在地域上可划分为南北方地区。通过对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出土的西汉和东汉女俑在服装及发式方而进行对比,并辅以壁画和帛画的补充印证下,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汉代出土女佣的服饰造型,从整体上厘清两汉期间女性服饰的演变轨迹,并分析形成这一演变规律的因素。 服饰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服和饰两者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服饰,顾名思义,服指基础的服装,而饰则是在基础服装上的饰品及点缀物。由此而知,在研究汉文化的服饰过程中,服饰应该包含服装与饰品两个方而。 由考古资料发现,西汉时期妇女的服饰集中地分散,既出现在黄河流域中的徐州、山东,也出现在长江流域中的湖北等。本文探析西汉的妇女服饰主要以汉阳陵出土的陶俑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俑及帛画为主。对于东汉时期妇女的服饰资料,女俑方而则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另外,还有洛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壁画,及河南、山东等地发现的画像石墓中的画像资料。本文以地域上的南北方为划分界线,分别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出土的西汉及东汉

女俑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在整体上探究两汉期间女性服饰的演变规律。 一、北方地区女性服饰在西汉时朔的特点 对于北方地区西汉时期女性服饰的研究,主要以陕西汉代阳陵出土的女俑为主。近些年来,汉景帝阳陵的考古发掘使人们的口光聚焦到了汉代妇女的身上,阳陵侍女俑的出土,对后人研究汉代妇女的服饰起到了重要作用。汉阳陵人俑中的侍女俑最为奇特和精关,出土的女俑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西汉勤劳的妇女形象,更生动地再现了西汉时期妇女的服饰特征。 阳陵出土的塑衣式彩绘侍女俑身材比例匀称,发式前额中分,身穿红、白两色的丝绸深衣,以彩色的文锦镶边,而彩绘踞坐侍女俑粉而含春,丹凤眼口视前方,容貌俏丽,袖口、衣襟处同样用彩色的纹锦镶边,衣着非常华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2000多年前宫廷内的奢华生活。此外,有些粉彩拱手俑,也是呈踞坐的姿势,双手藏于宽大的衣袖之内,合于而部,俨然一幅犹抱琵琶半遮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姿态,使东方少女的天真典雅跃然纸上。 透过众多这些阳陵侍女陶俑服饰和装饰,我们首先了解到西汉女子首要推崇和喜爱的服装,即多为束裹的曲据深衣。深衣是一种服饰形制,从西汉初年始,贵族妇女的礼服开始采用深衣制,《礼记·深衣篇》有言:“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即上下连体的衣裳,其样式以大袖为多,它是汉代自上而下都可以

汉代与古罗马妇女民事法律地位之比较

汉代与古罗马妇女民事法律地位之比较 发表时间:2019-06-10T16:00:58.2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作者:赵悦 [导读]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也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展现。在汉代与古罗马社会,妇女均作为重要的民事主体参与社会生活。对两个时代妇女民事法律地位进行比较法上的研究,从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上分析二者的异同,能够考察不同制度下妇女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古代东西方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法律文化。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63) 摘要: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也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展现。在汉代与古罗马社会,妇女均作为重要的民事主体参与社会生活。对两个时代妇女民事法律地位进行比较法上的研究,从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上分析二者的异同,能够考察不同制度下妇女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古代东西方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法律文化。 关键词:妇女;地位;财产权;离婚 一、汉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未嫁谓之女,已嫁谓之妇。妇、女之别即是嫁与不嫁的区别。女子未出嫁时,与父母及兄弟姐妹同住,称为“在室女”;嫁为人妻则为“已嫁妇”;生儿育女后,则“为人母”。 (一)“在室女”的民事法律地位 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伦理思想浓厚。在汉代,在室女一方面要一切唯父命是从,但另一方面,在同辈中年长的女性却又与年幼的弟妹享有不同的待遇。汉代十分重视长幼、尊卑有序的规则。如《二年律令·贼律》规定:“殴兄、姊及亲父母之同产,耐为隶臣妾。”即殴打兄姐的,要被降为奴隶和臣妾。可见法律之维护礼教名分与秩序的功能。 财产权方面,《置后律》规定:“死毋子男代户,令父若母。毋父母令寡,毋寡令女,毋女令孙……”,可见,户主去世后,由他的儿子代为户主,既没有儿子,也没有父母和妻子时,其女可作为户主拥有家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室女的财产继承权。 (二)“已嫁妇”的民事法律地位 在汉初,夫与妇结婚以后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名义上是平等的。《杂律》规定:“诸与人妻和奸,及其所与皆完为城旦舂。其吏也,以强奸论之。”可见,对于不守贞节的男女,双方处罚都很重。到汉武帝时期,随着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提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夫权在家庭中地位逐渐强化,恪守贞操慢慢变成了对妇女的单方面的要求。比如汉律中规定丈夫与人通奸最严重的“耐为鬼薪”,而妻室若与人通奸,要被处以极刑。关于婚姻的解除,儒家虽然有保障男子离婚权利的“七出”原则,为男子休弃妻子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但是又有“有所取无所归”、 “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的“三不去”原则来限制“七出”,以此维护女性的家庭地位。 财产权方面,汉代妇女对于从娘家带来的嫁妆,可以自由处置。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即便已经出嫁,仍享有对娘家财产的继承权。《二年律令·置后令》规定:“女子为父母后而出嫁者,令夫以妻田宅盈其田宅。宅不比,弗得。”此外,在丈夫去世后,妻子也享有财产继承权。《置后律》规定:“其弃妻,及夫死,妻得复取以为户。”可见,已嫁妇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财产继承权的,法律对其也是给予了一定的保护。 妇女在“为人母”后,在家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如《贼律》规定:“……父母告子不孝,皆弃市……教人不孝,黔为成旦舂。” 二、古罗马妇女的法律地位 古罗马家庭制度实行父权制,家长在家庭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整个家庭都在家父权的控制之下。这种家长权构成了罗马家庭的基础和核心。在这样的家长制下,妇女是没有什么法律地位可言的。但是随着古罗马社会的发展,这种父权制不断地受到了限制和削弱,妇女的法律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妇女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 (一)人身权 古罗马时期,未出嫁的女子完全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基本没有独立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完全依附于家父。这一点在女子结婚以后有所变化。古罗马的婚姻制度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有夫权婚姻”到后来的 “无夫权婚姻”,妇女的地位也在一直发生着改变。在有夫权婚姻中,妇女嫁入夫家后,就与原生养自己的父家脱离宗族上的关系,转受丈夫或丈夫家庭的权力支配。无夫权婚姻中,妇女不因出嫁而变更其身份。父权与夫权发生冲突时,父权优先于夫权。在无夫权婚姻中,妇女的家庭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受夫权或丈夫父亲的控制,而是仍然归家父控制,在婚姻缔结中的自主权利也逐渐加强。 关于婚姻的解除,在有夫权婚姻与无夫权婚姻中也有所不同。在有夫权婚姻形式下,通常的离婚理由一般是以下几种:妻子通奸、无子或者有重大过失行为。当时离婚并没有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夫权或父权的支配下,离婚对于妇女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即使是丈夫提出离婚,也需要有正当的理由,还需与女方家长进行协商,出于以上种种限制以及维护家庭利益的需要,丈夫一般不会随意就提出离婚,但这一情况在无夫权婚姻的形式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夫权婚姻是以双方的合意为基础的,自然也可以合意而解除,因此离婚之风渐盛。 (二)财产权 在有夫权的婚姻形式下,夫妻财产实行“统一财产制”,妇女一旦结婚,即丧失对原家庭的继承权,继而取得对丈夫家庭的继承权。而在无夫权婚姻形式下,夫妻财产实行“分别财产制”。若妻子为自权人,那么她可以在监护人的协助下,自己管理自己的财产。若为他权人,那么她因劳动所得的一切利益及其他所得,都应归原家长所有。 三、汉代与古罗马妇女法律地位之比较 (一)相同点 1、父权、夫权至上。汉代尊崇儒学,统治者通过儒家“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政治制度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由此形成了夫为主,妻为从的尊卑关系。再观古罗马,在室女的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家父。嫁为人妇之后,从有夫权婚姻到无夫权婚姻中,虽然妇女的法律地位逐渐提高,但依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父权和夫权。 2、均不同程度上限制妇女权利。虽然汉代妇女和古罗马妇女在人身权财产权享有一定的权利,但相比于男子在社会和家庭中所享有

唐代女性地位探究文献综述

1关于唐代女性地位探究这一选题,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即唐代女性的家庭地位与其社会地位。相关史料主要分布在《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广记》,比较集中。 关于唐代女性的家庭地位,细分来看,又分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三个阶段,史料主要集中在新旧唐书的各传中。如《旧唐书·李光进传》载:“光颜先娶妻,其母委以家事,母卒,光进娶妻,光颜使其妻管钥家籍财物归于其女也。”又如《新唐书·徐岱传》中有:“岱吝啬,自持家管钥,世所讥云。”可见当时社会风气是主妇在家庭中担当财物的管理人。此外,《旧唐书·列女传》《新唐书·公主传》等都可作为史料依据,反映唐朝一代女性特别是贵族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较少。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女性参政,社会交往,受教育情况这几个方面。女性权利达到顶峰是在女皇武则天时期,主要史料参考新旧唐书的《则天本纪》,其余女性参政资料分散于各传中,如《资治通鉴》卷194,卷209,《旧唐书》卷51,《旧唐书》上官昭。关于女性社交,《太平广记》卷31,卷386分别记载了一些节度使夫人和都督夫人设宴招待下属夫人的事例,这对她们协助丈夫处理公务,协调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好处。这就说明了当时的贵族妇女还没有完全沦为养尊处优的家庭奴隶,其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而《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士女,游春野出,遇名花则设席祭草,以红裙相插挂,以为宴幄”。反映了唐代女性能够自由出入及旅游。 除了以上史籍,还有很多史料可以借鉴参考。如《礼记》《全唐诗》《唐会要》等。 以上是关于这一选题的史料搜集情况,下面介绍当代相关的学术研究概况。近年来有关女性地位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古代女性地位的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所以搜集材料相对便利。 现当代的学者这要侧重从经济、法律、婚姻家庭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唐代女性的地位。 段塔丽于2001年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从夫妻关系看唐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一文,她说到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开放的时期,其“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皇朝内政外交等方面,而且还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在家庭内部夫妻关系等方面。唐代夫妻关系上的开放,以及丈夫对妻子人格意志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宽容,为整个封建时代所少有。此外,贵族女性的地位远远高于下层社会。据台湾王寿南先生的统计:唐代公主总共210人,其中公主二嫁者27人,三嫁者3人,除去早亡和入道的公主,再嫁公主占总数的23%,远远高于下层社会。王曰美在《齐鲁学刊》2005年02期上的《唐代贵族妇女婚姻家庭观念研究》,文中说到在唐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唐代贵族妇女的地位相对提高。她们敢想敢做,旷达不羁,向儒家礼教进行了大胆地冲击,昂扬地追求个性解放,婚姻家庭观念变得清新、率真而自然,其放达程度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极致。这些都是从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来指出唐代女性的地位较之前代有了提高,女性地位提升。但有些学者注意事物的两面性研究。如:汤蓉岚于2003年发表在《台州学院学报》上《论唐代妇女生活的悖反现象》一文,文中谈到唐代的女性向来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比较幸运的一群,她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她们毕竟没有超脱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因而又在法律、伦理上受到种种歧视和压制。这种悖反现象和两面性,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唐代妇女自主抗争的表现。张金桐与左占平在《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发表的《唐代妇女及其地位》一文也指出唐律“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地位,与其前代婢女的“资产”属性并没有两样。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应该是全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唐人的妇女观仍然是“男尊女卑”。唐代妇女生活比较开放,当源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改变。 近年来有关女性地位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古代女性的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唐代一朝便是一个热门,但是以法律为出发点来研究女性地位的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