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婚姻中妇女的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代婚姻中妇女地位

摘要:汉代是中国妇女地位转变的关键时期。汉初由于受远古风气的影响妇女地位比其他封建时代都高。随着儒家思想的扩大,妇女权利逐渐受到侵害。但汉代处于封建制度的发展阶段,以及女性道德观念的薄弱,加之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地位,使汉代妇女在婚姻生活中有较高的自主权。

关键词:汉代;妇女;婚姻;地位

婚姻从古至今有了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约略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三是指亲家,《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尔雅·释亲》说得更明确:“婿之父母为姻,妇之父母为婚。……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上述三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已涉及到婚姻的基本特点。其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其二,表明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汉代妇女的生活处境和其他时期相比,尤其是秦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受礼教的影响小,有一定的婚姻自由,并且贞洁观念的薄弱。本文将通过对汉代妇女婚姻婚姻自主与婚姻形式两方面的剖析,来表现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一、婚姻自主

汉代妇女在婚姻上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印记,但已经体现出某种程度的自由。本部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的体现汉代妇女婚姻自主。

(一)自主婚姻对象

从四类地位不同的女性来分析:一类是如馆陶公主、平阳公主这类的上位阶级。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丈夫死后寡居多年,看上了卖珠小儿董偃,便长期豢养董偃于家中,武帝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与他,而且称他为“主人翁”。从此

董偃不仅贵宠当朝,而且名闻天下。1

平阳公主和卫青的婚姻就是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二类如卓文君和张氏这类的富商之女。

卓文君之父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17岁时,其父安排了一桩政治婚姻,而让她的人生为嫁守寡。因为一曲琴音她敢爱敢恨,雪夜私奔司马相如。她不计较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当垆卖酒;后相如欲纳妾,绝语讽之,不惜以决裂来成全爱情。“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千古女性的呼唤也只有在汉代才能大声的说出来。2

陈平微贱时,虽然已到了娶妻的年龄,有钱人家不想把女儿给他,但是贫穷的人家他又看不上。“户牗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经过多方的撮合,张氏女最终嫁给了陈平,陈平并不以此为耻。3这两位女性的再嫁固然有经济、门第等因素,但社会对再嫁妇女的宽容也是一个基本事实。

第三类如卫少儿这类的下层奴仆。

卫少儿是骠骑大将军霍光的母亲,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在当家奴时与县令霍仲儒私通生下霍光,后嫁给陈平之孙陈掌为妻。可见贞洁观念在这里不讲究,然而在统治阶级单方面对女性要求的贞洁观社会中,汉代社会的贞洁观念明显于后世不同。

第四类如孟光这类的平民百姓。

东汉时的孟光与梁鸿结为夫妻,完全出于男女双方自愿,可以说是自主婚姻的一个典型。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载,梁鸿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但不为章句。“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壮肥丑而黑,力举石臼,则对不嫁,年至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孟光三十不嫁的根本原因就是她要自主择偶,婚姻自主。后二人生活幸福美满,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4

孙坚欲娶吴氏女子(后来的孙夫人)为妻,吴氏亲戚“嫌奸轻狡,将拒焉”,

夫人却以身相许,并表示“如有不遇,命也”,最终许为婚。5

(二)解除婚姻关系

“求去”即解除婚姻关系。在汉代不仅夫妻离合比较自由,而且许多妇女自求离开丈夫。

《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刘安“生子迁为太子,娶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太子妃。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同谋,令诈不爱,三月不同席,王佯怒太子,闭使与妇同内,终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之”。这个故事虽然是淮南王与太子故意冷落她,使她不得不主动求去,但也可以说明妇女在认为自己遇到了不公平对待时,可以主动提出离婚。

朱买臣之妻崔氏因嫌弃其夫朱买臣只读书不挣钱,在他四十岁时请求离去,最后改嫁给了相好的石匠;外黄富人女已婚,为求贤夫,离婚嫁给张耳。这都说明妇女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唐以后不得擅去大不相同。而且法律也保障这种权利,认为女子求去的理由有:男子恶疾、男子家中贫困、丈夫操行不良等。

(三)改嫁或者再嫁

孔光曾说:“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这个“义”指的就是结成夫妻关系的情义,情义已断,妻子就可以改嫁或再嫁。现实中,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改嫁或再嫁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就连皇族也不嫌弃已嫁之女,如高祖的薄姬原是魏豹之妾;景帝王皇后先嫁金氏,已生一女而又入太子宫;王皇后之母臧儿先嫁王仲,再嫁田氏;宣帝外祖王媪、元后母李氏、傅昭仪母等都是改嫁者。公主再嫁也不乏其例,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再嫁卫青;敬武公主先为张临妻,又嫁赵钦,再嫁薛宣。汉代对于妇女改嫁和再嫁表现了出了相当的认可,江苏扬州仪征101号汉墓《先令券书》记载:墓主之母与墓主之父结婚生育四个子女,对此,墓主认为理所当然,自称“有三父,子男女六人,皆不同父”。杨树达先生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说,汉代妇女“夫死,妇往往改嫁”,“虽有子女亦然”,“且有携其子女往改嫁之家者”。[8]但不论哪种情况,离异后再嫁的妇女大都没有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有的还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孔雀东南飞》中

的刘兰芝,被其婆母遣还后,“至之家数十日,县令遣媒来”。遭到拒绝后,求婚者并没有停止,“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可见其求媒的心情十分迫切,不以刘兰芝为再嫁女而犹豫。这反映刘兰芝回家之后准备在嫁的情形,充分表明当时在人们的意识中并没有再嫁低人一等的观念,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她以后的生活。

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妻子死后改嫁他人是合乎情理的正当行为。他据《春秋》大义在评论一件寡妇再嫁的事件时,明确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便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悄悄地揣摩公主的想法。公主说:“宋公的戚容与道德,所有的朝臣都比不上。”光武帝说:“待我考虑一个办法。”后来宋弘被光武帝引见。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到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谚语讲人升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老婆,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答道:“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便回头对公主说:“事情不好办了。”湖阳公主与宋弘最终没有结为伉俪,完全由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光武帝并没有凭借特权强迫他们成亲,也说明汉代统治者在婚姻问题上还是尊重当事人意愿的。6王政君的生母李亲,早年与王禁离婚而改嫁茍宾,生茍参。茍宾死后,王政君让母亲再回去与王禁复缘。王政君又同情异父弟茍参,以田鼢自比,也想给苟参封侯爵,但被成帝拒绝。可见西汉后期妇女的贞洁观念依然不是很强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