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女性教育述评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女性教育述评

摘要:汉代女性虽然尚没有系统规范的学校教育,但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汉代女性受教育内容丰富、受教阶层较普遍、学习途径多样。女性受到良好教育主要根源于:官方对女性基本素质的提倡、汉代官私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对才学卓著女性的赞赏。汉代女性教育与主流文化联系紧密,且深受主流文化影响;过分依赖家庭教育,难以突破家庭教育的局限;与汉代男性教育相比,则处于明显被忽视的地位。

关键词:教育女性汉代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11-01

汉代女性教育的发展状况,是当时文化成就的突出内容之一。汉代女性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特别值得重视的地位,一般认为汉代开女教之大端,故学界以往对女教思想给予相当重视,并往往将女性教育放在家庭教育中概而论之,少有从文化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综合性研究的。本文拟通过对有汉一代女性受教育状况的全貌瞰视,把握汉代女性教育的特点、影响女性受教育的因素,及其与家庭教育、主流文化的关系,与男性教育的差异。考察汉代女性教育问题,不仅于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探索有益,也有利于认识和理解汉代女性的精神生活。

(1)汉代女性虽然没有规范的学校教育,但部分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体现出汉代独有的特征,表现如

下:

第一,受教育内容丰富。包括以纺织为主的女工教育、以渗透孝道思想为主的道德教育、教育范围宽泛的文化教育、掌握琴瑟技艺的音乐素质教育。第二,受教育阶层广泛。与前代相比,汉代女性受教育阶层比较广泛,成长于不同文化家庭背景的女性皆有不同程度的教育。第三,受教育方式多样。延请女师是汉代贵族家庭女子教育方式之一。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也是汉代多数女性的受教方式。而通过阅览书籍获取知识是汉代女性提高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书籍无疑是人类保存与传递知识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汉代书籍的丰富便利了女性教育。

(2)汉代各阶层女性之所以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丰富的知识,与政治政策、教育的发达,乃至社会的观念皆有密切联系。

汉代官方对女性的道德、女工教育给予积极提倡,强化了民间家庭对女性道德、女工教育的重视。部分士大夫言论与官方思想一致,东汉时期的《白虎通义》代表了官方和儒家对女性妇德教育的标准:“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东汉班昭阐述了妇德对女性的意义:“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可谓女性自身对道德文化教育的认同。

汉代教育的普及与发达是女性受教育的前提与环境。从汉武帝时期起,儒家经学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汉代官方积极倡导和支持儒学教育,为经学传授创造条件,以期培养统治人才,因此格外注重学校建设。中央设立太学,地方郡县设置地方官学,至东汉时期,

出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官学林立的局面。除官学外,汉代名师授业的私学亦相当发达,那些名儒动辄“弟子以千数,著录且万人”,故汉代形成持久不衰的明经学儒的社会风尚。因此,汉代以传播儒学为主的官私教育的兴盛、游学风气的形成,是女性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与条件。

(3)汉代女性教育虽然获得蓬勃发展,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与男性教育相比则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男权社会女性的从属地位。

汉代女性教育几乎完全依赖家庭而获得,难以突破家庭的局限。首先是家庭经济条件对女性教育的限制,底层平民家庭一般无力负担。延请教师需要家庭雄厚的经济基础。汉代印刷术没有发明,造纸术不完善,书籍缺乏,价格昂贵,男性即使出身寒门,也可以出外游学,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使自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家境贫寒的女性无法出门寻师,又缺少可以依赖的家庭经济条件,故底层女性想通过书籍与教师获得教育受到诸多限制。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但也要看其是否重视文化,家庭文化氛围也影响女性教育。大多女性仰赖父母婆婆的言传身教,家庭成为女性受教育的必须场所,极大的局限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汉代女性教育与主流文化联系密切,并且受到主流文化的左右。以女性阅读视域为例,汉初官方力倡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影响到女性的阅读视域。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卷和乙卷本,乙卷本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

古佚书。墓的主人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说明西汉初年贵族女性的阅读范围深受黄老之学影响,和政府提倡黄老思想有关。儒家经典著作和时人规训皆是官方积极提倡宣扬的,属于主流文化,可见,女性深受主流文化影响。

汉代女性教育与同时代男性教育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如前所述,汉代有规范的教育机制,男性通过上各个层次的官学和私学,走正规明经仕进道路,受教育机会比女性多。男性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皆可以借助官方师资与藏书学习。汉代女性则没有迈出家门求学的可能,家境贫寒的女性缺少经济条件而可能大多丧失受教育机会。汉代的女性教育,相较于古代虽然受到重视,教育阶层下移,接触的知识比较广泛,内容丰富,但是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教育机制和男子相比均有着明显的差距,整体上仍是被忽视的。

综上,尽管汉代女性教育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无法突破家庭限制,并深受主流文化影响,同男子教育相比,则存在明显的差距。从教育角度看,汉代女性所受教育存在极大局限,反映了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附属地位。

参考文献

[1] (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 (东汉)崔寔,著.四民月令辑释[m].缪启愉,辑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5]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 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 (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 (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明)梅鼎祚.西汉文纪[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晋)常璩,撰.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任乃强,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 (晋)王嘉,撰.拾遗记[m].(梁)萧绮录,齐治平,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m].吴则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