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9.20 MB
- 文档页数:81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食品之一,其加工工艺技术对于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
一、腊肉的加工工艺技术腊肉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肉制品,其加工工艺需要经历腌制、晾晒和腌熏等步骤。
首先,将肉切成适当的块状,加入盐、糖、五香粉等调料进行腌制。
然后,将腌制好的肉块挂在通风处进行晾晒,使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薄膜。
最后,将晾晒后的肉块进行腌熏,通过熏烤的过程赋予其特殊的风味。
二、香肠的加工工艺技术香肠是一种通过将肉泥填充入动物肠衣中制作而成的肉制品,其加工工艺需要经历剁肉、调味、填充和熏制等步骤。
首先,将肉剁成细腻的肉泥,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盐、胡椒粉、大葱等适量的调味料。
接着,将调味好的肉泥填充入腊肠的动物肠衣中,保持适当的紧实度。
最后,将填充好的香肠进行熏制,通过温度和烟熏赋予其特有的风味。
三、腊肠的加工工艺技术腊肠是一种以肉为主料制作而成的腊味,其加工工艺需要经历肉切剁碎、调味、填充、晾晒和熏制等步骤。
首先,将肉经过精细的切剁处理,使其成为细腻的肉泥。
然后,将肉泥加入适量的盐、糖、五香粉等调味料进行充分的调配。
接着,将调味好的肉泥填充到动物肠衣中,并进行适度的紧实。
填充好后,将腊肠挂在通风处进行晾晒,使其表面形成薄膜。
最后,通过熏制的方式,使腊肠在温度和烟熏的作用下形成特有的风味。
四、火腿的加工工艺技术火腿是一种经过盐腌和熏制而成的特色肉制品。
其加工工艺需要经历肉切剁块、盐腌、水洗、晾晒、熏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将肉切剁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用食盐对肉块进行腌制,使其表面呈现红色。
接着,将腌制好的肉块进行水洗,去除多余的盐分。
然后,将洗净的肉块晾晒至微干,使其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干燥的薄膜。
最后,通过熏制的方式,使火腿在一定的温度和烟熏中获得特有的口感和香味。
以上是几种常见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介绍。
这些加工工艺的正确操作,不仅能够保持肉制品的品质,还能赋予其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肉制品工艺技术有哪些肉制品工艺技术是指将肉类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过程转变为符合消费者口感需求和卫生安全要求的肉制品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肉制品工艺技术。
1. 切割和去骨:这是肉类加工的最基础步骤之一。
通过将肉类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片状,去除多余的骨头和肉筋,为后续加工步骤做好准备。
2. 腌制:腌制是将肉类浸泡在含有盐、糖、香料等腌制剂的液体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吸收腌制剂的味道和风味。
腌制不仅能增加肉类的口感和风味,还能抑制细菌繁殖,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限。
3. 醉制:醉制是指将腌制好的肉类和适量的酒混合在一起,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浸泡,以提高肉类的嫩度和口感。
常见的醉制方法有红烧、清炖等。
4. 烟熏:烟熏是将肉类杀菌杀虫,并通过烟熏过程将烟熏液和香味吸入肉制品内部。
烟熏不仅能增加肉类的风味,还能延长肉类的保存期限。
5. 煮熟:煮熟是将腌制或醉制好的肉类放入煮沸的水中,使其煮熟。
通过适当的煮熟时间和温度控制,可以使肉类达到理想的口感和质地。
6. 蒸煮:蒸煮是将整块或切块的肉类放入蒸锅中蒸煮,使其在高温和蒸汽的作用下熟化。
蒸煮可以使肉类更加鲜嫩,并保持肉类的原汁原味。
7. 烘烤:烘烤是将肉类放入烤箱或烤炉中进行烤制。
烤制可以使肉类表面形成一层金黄酥脆的外皮,内部保持嫩滑和多汁。
8. 成型:成型是将经过处理的肉类原料通过模具或机械压制成特定形状的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等。
成型不仅能够增加肉制品的外观吸引力,还能使肉类更加均匀地吸收和保存调味品。
总之,肉制品工艺技术涵盖了肉类的切割、腌制、醉制、烟熏、煮熟、蒸煮、烘烤和成型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工艺技术,可以使肉制品具备更好的风味、质地和口感,同时保证其卫生安全。
肉制品加工技术一、名词解释(5*4’)9选51、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血管。
2、调味料:为了改善食品的风味、赋予食品特殊味感、使食品鲜美可口、增进食欲而添加入食品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有甜、咸、鲜味料等。
3、腌制:是以食盐为主,并添加其他辅料(硝酸盐、亚硝酸盐、蔗糖、香辛料)处理肉类的过程。
4、酱卤制品:将原料肉加入调味料和香辛料,以水为加热介质煮制而成的熟肉制品。
5、熏烤肉制品:原料经过腌制或煮制后,再以烟气、高温、空气、明火或高温固体为介质干热加工而成的肉制品。
6、干肉制品:将肉先经熟加工,再成型干燥或先成型再经熟加工制成的干熟类的肉制品。
7、肉类罐头:一般以猪、牛、羊等畜禽肉为原料,调制后装入罐藏容器中,经排气、密封、杀菌、冷却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耐贮藏食品。
8、油炸肉类制品:经过加工调味料或挂糊后的肉(包括生原料、成品、熟制品)或只经过干制的生原料,以食用油为加热介质,经过高温炸制或浇淋而制成的熟肉类制品。
9、西式香肠:以鲜、冻畜禽肉为原料,经修整、腌制(或不腌制)、绞碎后,加入辅料,再经搅拌(或斩拌)、乳化、充填、烘干、蒸煮、冷却、等工艺制作的香肠类熟肉制品。
二、填空(20*1’)1、肉(胴体)的组织结构: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大部分组成。
2、肉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不易流动水、自由水。
3、致昏方法:电击晕、CO2麻醉法、机械击晕、4、干耗的影响因素:冷藏室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加速肉的干耗:高温、低湿度、高空气流速会。
冷却条件控制的一般原则:初期:低温、高湿、高空气流速。
后期:较高温度(0度以上)、低湿、低空气流速。
冷却应注意的问题:一般罐头要求冷却到38—40度。
5、人造肠衣根据其原料不同可分为三类:纤维状肠衣、纤维素肠衣、胶原肠衣、塑料肠衣和玻璃纸肠衣。
6、中式火腿因产地、加工方法和调料的不同分为南腿(金华火腿),北腿(如皋火腿)、云腿(宣威火腿)。
中式肉成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一〕腌腊肉成品腌腊成品是用盐和香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经自然风干腌制而形成的风味独特的肉成品。
具代表性的有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广式腊肠等。
1.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肉成品。
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曾屡次在我国和世界获奖。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鲜腿修整→腌腿→洗腿→整形→晒腿→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成品〔1〕原料选择选择经兽医卫生查验合格的金华猪,屠宰后前腿沿第二颈椎将前颈肉切除,在第三肋骨处将后端切下,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形状为方形;后腿是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开,然后沿大腿内斜向下切。
〔2〕鲜腿修整除去前、后腿上的残毛和脚蹄间的细毛,挤出血管内残留的淤血,削平耻骨,斩去脊骨,割去浮油和油膜,将腿修成"琵琶"形。
〔3〕腌腿腌制时应按照季节、气温等条件确定用盐量。
在金华地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间,气温为3~8℃,是比较适宜的腌制温度,在此条件下用盐量为鲜腿重的9%~10%,分7次上盐,早冬和春节还要加硝石。
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但腌制期缩短。
第一次上盐,撤盐应均匀,但不克不及过多,撒盐后平叠堆放12~14层;经24小时后上第二次盐,此次用盐约占总盐量的一半,重点在腰荐骨、耻骨关节、大腿上部三个部位多撤盐;第二次上盐后4~5天上第三次盐,同时将堆码的上下层倒换;再经5~6天上第四次盐,用盐量为总盐量的5%摆布,此时可以查抄腌制的效果,用手按压肉面,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明已经腌透;第五、六次上盐别离间隔7天摆布,火腿的颜色变为红色;经六次上盐后,重量小的可以进入洗腿工序,较大的腿可进行第七次上盐。
腌制的总时间为30~35天。
〔4〕洗腿腌制结束后将腿放在清水池中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去火腿外表的血水和油污。
洗后晾晒至外表无水后,打印商标。
〔5〕整形将腿骨校直,脚爪校成弯曲状,皮面压平,腿头与脚对直,使其外形美不雅。
〔6〕晒腿将整形好的腿吊挂,暴晒4~5天,使腿皮呈黄色、油亮,并发生香味。
《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肉制品加工技术》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科学合理分析学院办学定位,明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针对肉制品加工中酱卤、腌制、斩拌、熏烤、灌制等职业岗位中核心典型工作任务而设立的。
本门课程的前修课程为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课程,这些课程为肉制品加工、检验奠定基础,后续课程为质量体系建立与实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加工设备进行原料预处理、辅料识别、生产、包装、产品检验的核心职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食品加工、检验及质量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阅读并理解工艺流程、按照产品要求进行正确操作的能力;(2)能独立制定生产计划,并能正确选择相应的工具和加工设备进行生产;(3)具有各种工具使用能力(磨刀石、切片刀、温度计等);(4)具有对原料肉质量、新鲜度的判断能力给予处理能力;(5)具有设备安全操作能力(夹层锅、绞肉机、斩拌机、灌装机、烟熏炉等);(6)具有产品的加工能力(煮、腌、烤、熏、斩、灌);(7)具有对产品的后处理能力(包装、杀菌、冷却);(8)能遵守相关法规、技术规定,如食品安全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规定,按照要求安全生产,保证食品的安全与质量;(9)能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10)能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正确评价,作出质量等级优劣判断;2、能力目标(1)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不断积累生产经验,能够达到触类旁通;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及道德修养;(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5)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三)参考学时42学时。
肉制品加工
肉制品加工是指将生肉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转化成为食品或其他肉制品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肉类的腌制、熏制、脱水、烹调、研磨、分割、包装等环节。
肉制品加工的目的是提高肉类的食用品质和保存性,延长其食用期限,并且增加其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
常见的肉制品加工品种包括腊肉、腊肠、香肠、熏肉、烧烤肉、火腿等。
肉制品加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肉的选择:选择新鲜、优质的肉类原料,根据不同的制品品种选择相应的肉类部位。
2. 腌制:将肉类原料放入调味料中腌制一段时间,以增加味道和保存性。
3. 熏制:将腌制的肉类原料放入熏炉中进行熏烤,以增加风味和保存性。
4. 脱水:将熏制的肉类原料放在干燥环境中,去除多余的水分,以达到更长时间的保存。
5. 烹调:根据不同的制品品种,采取适当的烹调方法,使肉类熟透并提高口感。
6. 分割:将熟透的肉类原料按照不同的规格和要求进行分割,以方便包装和销售。
7. 包装:将分割好的肉制品进行包装,采取真空包装或其他适当的包装方式,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卫生。
总之,肉制品加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艺,需要掌握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