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EPO图文结构式18莫高窟备课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习第三段中描写飞天的写作顺序及手法,感受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与大容量的图片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品读理解课文第2、3、4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理念: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播放莫高窟发展过程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随着教学的深入,在课件中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最后推介相关网站,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之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神秘的莫高窟。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
相传莫高窟在前秦时开始凿窟造像,至今差不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你们想不想回到两前多年以前,去亲眼看看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发展过程呢?2、学生说说感想。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香隅镇中心学校本部林根发 2017.11.29上午第一节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1和第5自然段,现在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相机板书: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4、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快速浏览课文,根据回答板书:彩塑精妙绝伦、壁画瑰丽宏伟、藏经洞文物众多。
二、教学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交流前三种彩塑。
(1)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画,请大家看一看。
你们知道这三幅图中,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菩萨:端庄温情、含笑自如;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2)出示彩塑菩萨、天王和力士图片。
(3)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 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3.交流卧佛(1)莫高窟的彩塑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
(指读)(出示卧佛全景图)。
(2)16米有多长?(这尊卧佛有两间教室那么长,)(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作者:————————————————————————————————日期: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材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三段,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莫高窟,去感受她的魅力和风采。
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愿意来说一说,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有彩塑,有壁画,还有藏经洞。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出示课件)你总结得真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莫高窟参观一下,先来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精读课文,感受魅力。
(一)第二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师:读完课文,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齐)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呢?(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力士”红色字体,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彩塑?生:排比句。
师:对了,课文先利用一个排比句让我们体会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彩塑。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指导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学会“有……有……有……还有……”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授。
1、谈话:通过初步学习课文,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可以用上那个课文中的语句。
2、出示全文的总结句,并指导朗读。
二、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一)体会过渡句的作用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主要就是因为什么?(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打开课文,看看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是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完成《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2)重点指导理解承上和启下的部分。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壁画宏伟瑰丽)(3)齐读过渡句。
2、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彩塑的内容。
(出示“有……有……还有……)3、引入:莫高窟里那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的彩塑已经让我们啧啧赞叹,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二)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1)通过比较“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和“教室面积”的比较去感受敦煌壁画的宏伟。
(2)感受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并指导朗读。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①展示壁画图片让学生感受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
②指导第一次朗读。
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
面积之大,实属罕见。
(封面)《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一、复习检查: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里的哪些景物呢?2、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谈自己初读后印象,不要求全面、具体,能说出总体印象就行)二、读讲课文:1、同学们,莫高窟里有彩塑、壁画、藏经洞等,看了这些景物,真叫人赞叹不已。
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分别指名读第2、3、4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轻声再读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线画出来。
板书:彩塑(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两千多件(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象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板书:精妙绝伦(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指名读,结合评价指导朗读,再齐读)(5)(出示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3、学习第3自然段(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作者是怎样来细致描绘它们的呢?引读句子,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出示句子“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莫高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莫高窟》是苏教版学校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才智。
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课文共5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其次段(第2—4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著名的艺术宝库。
二、说同学本课的教学对象是盼望学校五班级二班的同学。
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把握了肯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找中心句的方法。
但是该班同学的朗读力量和自学力量较差。
该班同学思维活跃,部分同学特殊喜爱表现自己,能乐观举手发言。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留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同学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注意开发同学制造的潜能,促进同学持续进展。
”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挨次,领悟的表达方法。
”因此,结合同学的特点,我设计的《莫高窟》其次课时教学目标是:1、同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2、揣摩文章的表达挨次,领悟文章的表达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激发对劳动人民才智的崇敬,增加民族骄傲感。
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同学现有的学问基础有肯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由于同学的朗读力量较差,因此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当让同学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当代信息技术导致我们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从单纯阅读文字进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一、导入1、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莫高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走近“彩塑”,领略魅力。
交流:我们先来欣赏彩塑的精妙绝伦。
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可结合资料说)(1)“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看!——(视频:莫高窟彩塑图片)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2)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16米,是多长?(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这么大的卧佛!瞧——(出示卧佛图片)一起读好它。
(3)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⑴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⑵“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如果四壁都贴上壁画大概是10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⑶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40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教学素材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2013年11月26日 学校:贺街镇中心学校 授课人:徐桂霞 班级:五(1)班 学科:语文 标题:18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段; 2.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1.PPT 出示词语,齐读。
(看+做) 2.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指名说。
(听+讲) 1. 复习词语。
2.理清脉络。
环节一 1. 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2. 上网查阅莫高窟及其它两大石窟的资料 环节二 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用“—”划出来。
(想+做) 1.2同桌交流。
(小动) 1.3指名汇报,师相机用气泡图板书。
(讲+看) 1.4课文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哪些彩塑?小组合作交流,用你喜欢的图形写在中卡上。
(小动) 1.5汇报呈现。
(看+听+讲) 2.PPT 出示填空题; 2.1学生动笔写一写。
(做) 2.2指名汇报。
(讲) 1.1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看+听+讲+做) 1.2中卡呈现汇报。
(听+想+做+讲) 2.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指名说。
(想+讲) 1.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填空题。
3.齐读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2. 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3. 齐读课文。
拓展练习 复习导入 1.1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想) 1.2小组合作,选出小导游介绍。
(想+讲+做) 2.学生上网查资料。
(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