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线锚钉在骨科中应用方法51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94 MB
- 文档页数:51
带线锚钉在骨折中的原理
带线锚钉在骨折中的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骨折断端:线锚钉通过穿刺骨折断端并固定于骨骼中,通过构建骨-线-钉之间的稳定连接来固定骨折断端。
这样可以防止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维持骨折稳定。
2. 刺激骨愈合:线锚钉可以刺激骨愈合。
当钉子穿透骨骼时,会破坏骨骼结构,引起周围骨组织的局部损伤。
这种损伤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愈合过程,刺激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促进骨愈合。
3. 提供支撑和稳定:线锚钉通过提供支撑和稳定的作用来促进骨愈合。
骨折处的断端在人体正常活动时可能会受到挤压或扭曲的力量,这会对骨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线锚钉的固定作用可以稳定骨折断端,减少骨折处的位移和干扰,有利于骨愈合的进行。
总结起来,带线锚钉在骨折中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固定骨折断端、刺激骨愈合并提供支撑和稳定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带线锚钉在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中的应用肱二头肌长头腱急性断裂是骨科较常见损伤,常导致患者屈肘力、上肢外旋、外展肩关节力较正常时减弱,需手术修补。
传统手术方法有两种术式:一是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固定术,二是肱二头肌腱长头喙突固定术[1],使用带线锚钉治疗本病临床尚未见报道。
本院开创性运用带线锚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为中年女性,农民,因举起重物时右上臂出现弹响,剧烈疼痛、肿胀,右肩关节功能障碍5 h入院。
查体:右上臂肿胀,压痛(+),可触及肌肉肿团,抗阻力屈肘及臂旋后功能降低,未触及骨擦感,未见反常活动。
X线示:右肩关节及右肱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右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
于入院当日行肱二头肌长头腱修补术。
2 手术方法行静吸复合麻醉,平卧位,患肩垫高,取肩关节前方切口,于胸肌及三角肌间隙进入,找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远端回缩的断端,充分显露盂上结节,见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起点处完全断裂,断端整齐。
在盂上结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点处预钻孔后植入锚钉,适当修剪断端,分别将两对缝线自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远端向近端穿出并作“8”字缝合,抽紧后打结固定,断端用可吸收线使缝合加强,修补腱鞘后缝合切口。
术后吊带固定前臂3~7 d,两周切口拆线,然后指导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12周后参加各类运动。
3 治疗结果切口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95分,达到“优”的标准。
4 讨论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手术方法很多,传统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急性断裂有两种术式,一是将断裂肌腱缝合于喙突或胸大肌腱,并于术后屈肘位石膏固定4~6周,不能早期功能锻炼,由于外固定周期长,患者往往不同程度出现肩、肘关节粘连,引发肩、肘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导致肩手综合征。
由于肌腱是与软组织缝合固定,术后牢固性差,容易出现二次断裂[2]。
二是将肌腱断端与结节间沟“钥匙孔”骨槽固定[3],虽有所改进,但由于改变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点的位置,使其限制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消失,容易造成肩关节不稳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