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锚钉(骨锚)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7
微型钛板骨锚钉修复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秦骥;廖亮【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钛骨锚修复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2月,对12例指伸肌腱断裂的患者采用直径2.0mm钛骨锚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未出现创口感染或骨锚植入后异物反应,X线显示未见骨锚松动及脱落,术后远指间关节稳定性良好.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对患指功能进行评价,优9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1.7%.手指功能良好,畸形完全得到有效矫正.结论微型钛骨锚修复指伸肌腱断裂手术过程简单,效果肯定,是Ⅰ区指伸肌腱断裂修复的较好选择.【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2页(P233-234)【关键词】指伸肌腱断裂;钛骨锚;手术疗效【作者】秦骥;廖亮【作者单位】蚌埠市中心医院骨科,安徽蚌埠233000;蚌埠市中心医院骨科,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所致锤状指临床较常见,手指伸肌腱断裂引起的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称为锤状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手指慢性疼痛、功能障碍。
闭合的、单纯Ⅰ区伸肌腱断裂的锤状指大多采用保守疗法,但去除外固定后仍有手指背伸受限等弊端,传统手术效果也不佳[2]。
我科自2012年3月-2015年2月采用钛骨锚修复肌腱断裂,操作容易、可靠,功能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例锤状指畸形全部为闭合性损伤,男8例,女4例,年龄18~42岁,平均36.6岁。
其中食指3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
急性损伤8例,陈旧性损伤4例,伤后均有典型锤状指畸形、肿胀、压痛,主动背伸不能,被动活动正常。
X线片显示无骨折征象。
术后随访3~12个月。
1.2 手术方法采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指根部扎橡皮条止血。
以远侧指间关节为中心做一“S”形切口,显露肌腱断裂处,受限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过伸位,用1枚直径1.0 mm 克氏针贯穿指间关节,暴露出伸肌腱断端,予肌腱近端1.0 cm轻度游离,瘢痕组织切除。
微型骨锚钉在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申丰;汤样华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手指伸肌腱中央束损伤是手外科临床常见损伤之一,早期若处理不当,易导致关节畸形、手指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2011年4月—2013年11月笔者采用微型骨锚钉治疗手指伸肌腱中央束损伤32例,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岁;其中开放性损伤10例,闭合性损伤22例;损伤原因:切割伤8例,挫裂伤2例,牵拉伤22例;损伤部位:示指5例,中指8例,环指10例,小指9例。
临床表现为局部酸痛无力,压痛,由于有侧束的存在,故早期近侧指间关节尚能背伸,
【总页数】2页(P797-798)
【作者】申丰;汤样华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手外科杭州 311201;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手外科杭州 3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型骨锚钉在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2.微型锚钉在开放性伸肌腱止点损伤中的应用
3.微型骨锚及钢丝固定重建指伸肌腱中央束撕脱伤的比较研究
4.微型骨锚和抽出钢丝法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的对比研究
5.微型骨锚钉与钢丝抽出止点法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疗效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锚钉固定手术记录一、引言锚钉固定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骨折、韧带撕裂等骨骼相关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锚钉固定手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护理,以便读者对该手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手术准备1. 术前检查:在进行锚钉固定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
2. 术前准备:手术室应保持干净整洁,手术器械应事先准备好并进行灭菌处理。
医生和护士需要正确佩戴手术服、手套等防护用具。
三、手术步骤1. 麻醉: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是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区域麻醉。
2. 感染预防:在手术区域周围进行皮肤消毒,以预防术后感染。
3. 切口制备:医生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大小,以便于锚钉的插入和固定。
4. 穿刺定位:医生使用导引针或导丝进行穿刺定位,确保准确插入锚钉的位置。
5. 插入锚钉:在穿刺定位的基础上,医生将锚钉沿着骨折的轴线插入,直至达到预定的深度和位置。
6. 确定固定:医生使用特定的工具将锚钉固定在骨折处,确保骨片的稳定。
7. 切口缝合:手术完成后,医生将切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四、术后护理1. 观察:患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监测伤口出血、感染等情况,以及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周围神经血管的功能。
2. 伤口护理:对伤口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3. 功能锻炼: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4. 饮食调理:患者术后需要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健康。
5. 定期复查: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五、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充分,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2. 手术操作应细致、准确,避免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3. 术后护理要科学、规范,注意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