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免疫性疾病医学5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29
病理学——免疫性疾病在病理情况下,因免疫反应过高或过低,引起组织损伤、功能障碍而致病,称为免疫性疾病,本章主要阐述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本病概念开始建立以来,公认的病种已有20至30种之多。
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二类:(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限于某一特定器官,常见有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重症肌无力等;(2)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组织,常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和皮肌炎等。
一、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根据免疫学和临床表现概括以下特征(1)病人血中能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2)含自身抗原的组织器官有损伤和功能障碍表现;(3)病程长,反复发作或持续进行,病情的严重性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呈平行关系;(4)女性患者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有家族倾向,不少患者HLA-DR(DR2至5)抗原的检出率高;(5)多数病因未明,少数与感染、药物或外伤等因素有关;(6)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显效。
二、原因及发病机理在病理情况下,机体为何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而致病,其原因和机理较为复杂,有些尚未清楚,就目前已知基本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自身抗原形成和改变,各种理化和生物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改变自身组织成分结构,使其具有抗原性。
其主要途径可能为(1)外来半抗原(如药物)或抗原(如细菌成分)与人体细胞的蛋白质或粘多糖结合,形成复合抗原。
如抗高血压药a-甲基多巴可与红细胞膜上Rh抗原结合,形成复合抗原诱发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生成,因而发生溶血性贫血;(2)因病原体或理化因素作用使宿主组织成分改变而形成自身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