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髋关节扭伤

【概述】

髋关节扭伤是指髋关节在过度外展、内收、屈曲、过伸时,由于摔跤或从高处坠下,扭挫而致髋部周围肌肉、韧带的撕伤或断裂,圆韧带、关节囊水肿。中医通称为髋部伤筋。本病以青壮年较多见,但预后较好,一般2 一3 周后可痊愈。【症状与诊断】

多有外伤史,或有过度劳累、感受风寒等情况。损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不敢着地负重行走,呈保护性姿势,如跋行、拖拉步态、骨盆倾斜等,偶有患肢外观变长。患侧髋关节前方、腹股沟或臀部外侧压痛明显,髋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受限。X 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本病必须与股骨头骨髋炎、髋关节结核相鉴别。

【手法荟萃】

张长江手法

1 .揉阴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以一手扶按患者髋关节痛点,一手拇指揉按患者股内侧上方阴廉穴。

2 .拿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依次拿捏患者内收肌,反复2 一

3 遍。

3 .刨推法患者仰卧,术者两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分别拿患侧髌翼及股外侧,相对刨推,当两手并齐时,将髋外侧及外侧大腿肌肉向上拿起,反复操作3 - 5 遍。

4 .拔伸摇晃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其患侧,将患者小腿挟在腋下,手握其膝胭部,另一手以虎口按压在患者髋关节痛点,两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髋关节片刻后并轻轻环转摇晃3 一

5 次。

5 .髋关节不同部位疼痛的手法加减

( 1 )髋关节内侧痛:" 4 ”字按压法,内收外展法。

( 2 )髋关节前后侧痛:前后屈伸法。

( 3 )髌关节广泛性疼痛:髋关节摇晃法。

( 4 )髋关节隐隐作痛,经久不愈:髋关节周围踩法。

章宝春手法

1 .推揉点穴法患者俯卧,术者先于患处施推揉法以疏筋活络。然后以一手拇指用力点压痛点、居缪、环跳、髌关、委中等穴位以达行气止痛等目的。

2 .拔伸髋部患者仰卧,一助手以双手固定患者骨盆,术者以双手握持小腿下部,作对抗拔伸牵引髋关节2 -

3 分钟。

3 .摇转屈伸法患者仰卧,术者以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扶固定患膝。轻轻地将髋、膝关节屈曲,然后由内向外或外向内摇转髋关节,同时将患肢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重复

4 一

5 次,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加大用力,然后将箭关节完全屈曲,最后将患肢伸直于中立位。

4 .推按提拿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在患肢筋伤或痛点处,用拇指及四指沿大腿筋腿垂直的方向,用力推按弹拨2 - 3次,并用拇指食指提拿损伤的筋腱,使扭错筋络理正。

5 .运用搓揉法搓揉患髋及大腿部以舒筋活血。

6 .可配合中药内服外洗,及拔火罐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刘严手法

1 .牵引抖髋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两手紧抱于床头.全身肌肉放松。术者立于其床的另一端,两手分别握住双踝部,将下肢徐徐抬起,进行髋部对抗性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进行小幅度而高频率的上下抖动,使牵抖之力传递至髋部。

2 .腰部过屈运动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交叉置于腹部。术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放在患者上背部的下面,右手按住两膝关节前面,固定两下肢不动。在令其前屈腰部的同时,左手向上用力助其一臂之力,使腰部前屈至最大幅度。施法后一手或两手多指从骼前下棘附近一起,自上而下轻快反复地捏拿,提捉患侧股四头肌,直至髌骨上缘的腱联合部。最后,再以一手拇指反复按放患侧气冲穴和揉压、捉拔患侧阳陵泉、绝骨穴。

张仲田手法

内侧伤筋:

1 .令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外展20 一25 度。助手站在患肢外侧,双手紧握膝部,向外上方提拉。术者站在患肢外侧,一手拇指指腹置于痉挛的筋的内侧缘,用力向外侧拨动。若指下有滑动感,疼痛随之减轻,便是筋已复正,

2 .拨后,术者再以掌根或拇指指腹于痛点处按揉2 一

3 分钟。外侧伤筋:1 .令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助手站在足端,双手紧握患肢踝部,向远端施以解法。术者站在背后,一手拇指置于痛点,在助手用力下解时,向前下方拨动。当指下有滑动感后,往往挛缩之筋得以缓解,功能恢复正常。

2 .术者再以掌根置于患处,轻轻按揉2 一

3 分钟,以促气血消散吸收。骆派手法

1 .环跳按法患者侧卧,患肢屈曲,健肢伸直,术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于臀部环跳穴处,其余四指分置臀的两侧处,着力长按3 一5 分钟。

2 .推股外侧法。

3 .推股后法。

4 .拿承扶法见腓肠肌损伤章节的骆派手法。

5 .跺背屈法。

以上2 、3 、5 手法参见于股四头肌挨伤章节的骆派手法。

第二节股四头肌损伤

【概述】

股四头肌损伤,是指骼前下棘、股骨体前方和股骨岭内、外侧缘的挨伤。一般多由外力直接打击或间接外力作用所致,损伤部位可在附着处、肌腹或肌腿交界处。【症状与诊断】

有明显的外伤史,患部疼痛,肿胀,活动功能受限,且伸小腿、屈大腿时疼痛加剧。若病程日久,股四头肌无力甚或有萎缩。检查见骼前下棘和股骨峪内、外侧明显压痛,若有断裂可在股骨上端拍到凹陷。但X 线摄片无明显异常。

本病应与因半月板和梨状肌等损伤引起的股四头肌萎缩相鉴别。

【手法荟萃】

刘寿山手法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虎口顶在腹股沟处,拇指按在伤处,另一手自内侧握住小腿下端。将伤肢拔直,由外向内环转摇晃6 - 7 次。将患侧小腿挟于腋下,进行拔伸。

将髋、膝关节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并用顶腹股沟部之手由膝向上到腹股沟抨顺之,同时拔直患肢。

张长江手法

1 .患者仰卧。术者以手掌在患肢大腿及小腿部广泛摩擦,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2 .患者仰卧,术者拇指与四指分开沿股四头肌从上至下反复捏拿

3 - 5 遍。

3 .患者仰卧,术者以大小鱼际肌在大腿前侧及膝关节上下反复揉动,以使深部软组织有发热感为度。重点揉动患者膝关节候骨上

4 指周围及股四头肌内侧头。

4 .患誉巾卧位或坐位。术者一手拿患处,另一手拿患肢小腿远端,使膝关节逐渐屈曲、伸直,活动幅度逐渐增加。

骆派手法

1 .股内侧揉捏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术者以两手四指置于股内上方阴廉、五里穴处,自上而下沿阴包至膝下阴陵泉穴处止,反复揉捏3 一5 分钟。(图13 一1 )

2 .推股外侧法患者侧卧,患肢微屈,健肢伸直。术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臀部环跳穴处,自上而下沿风市、阳关、阳陵泉、外丘、光明、悬钟至丘墟穴止,反复推动

3 一5 分钟。

3 .推股后法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臀下承扶穴处,其余四指分置大腿两侧,自上而下沿股后部,经殷门、委中、承山至足跺止,反复推动3 - 5 分钟。

4 .揉委中法参见踝部腱鞘炎章节的骆派手法。

5 .踝背屈法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术者以一手四指置左或右足上,拇指置足趾下;另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踝关节内下方水泉穴处及踝关节外下方仆参穴处,待将左或右足拿定后,再行背屈及左右摇动3 - 10 分钟。

第三节股二头肌扭伤

【概述】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两头。股二头肌具有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微外旋的功能。股二头肌扭伤在临床上较为常在运动损伤中占首位。本病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损伤部位以近端肌腱附着点最为常见,其次为肌腹,远端肌腱附着点受累较少,本病多发于运动员。

【症状与诊断】

受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且发硬,下肢不能伸屈。步态跋行,伤侧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坐骨结节或受伤肌肉压痛明显。陈旧性者在伤部可摸到硬结。

X线检查排除排骨小头的撕裂性骨折。

【手法荟萃】

杜自明手法

患者俯卧,术者以拇指深点髋眼穴,向下擦摩滑动,进行缓缓的移行按摩,手指下可发现条索状的“筋疙瘩”和压痛点,当发现压,一般可在其局部作分筋、理筋手法,并弹胯后痛点窜至股外侧时,筋,最后作踩膝镇定、滚摇、被动弹腿等结束手法。

李墨林手法

1 .准备手法按压太溪穴,牵引、推按、提拉踩关节,按压足三里穴,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