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83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1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陈 伟(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医院 吉林 永吉 132200)【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的126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分析患者二维声像图以及血流显像。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检出率为100%,对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7.50%,良性肿块敏感度为99.01%,诊断符合率为96.83%。
恶性肿块边缘不规则以及获动脉频谱比例大于良性肿块,且恶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大于良性肿块(P<0.05)。
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浅表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1-0166-02浅表软组织肿块指的是皮下组织、皮肤以及皮肤附件等体表肿块。
引起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可分为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
良恶性病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且患者预后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1]。
触诊能够有效的发现该类患者的病灶,但由于该疾病病理类型较多,病因较复杂,因此,在病理诊断前确诊较困难。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超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126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男71例,女55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为(43.52±6.57)岁。
所有患者组织肿块均为体表可触型,肿块直径为0.46~12.68c m,平均直径为(8.28±3.25)c m。
体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体表肿物是指位于皮下或肌肉组织内的肿块,常常由多种病变引起。
超声是一种无创性、准确、重复性好的影像检查方法,是体表肿物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体表肿物超声诊断的基本技术和鉴别诊断方法。
一、基本技术1.超声探头超声诊断使用的探头是一种长条形的手持设备。
其接口有多种,常用的有线性探头、凸形探头和微凸探头等。
不同的探头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深度和形态。
2.操作方法超声检查通常采用高频率的声波来产生图像。
医生通过手持探头在病人皮肤上滑动,观察屏幕上显示的图像。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可以用探头进行挤压、放松或旋转等操作,以更好地观察病灶。
3.影像表现不同类型的体表肿物的超声表现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良性肿物的超声表现为边缘光整、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内部回声不均或有囊变等特点。
部分肿物会发生钙化或坏死,这些超声表现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二、鉴别诊断方法1.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超声对于分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能力较高。
通常情况下,良性肿瘤的边缘规整、回声均匀,而恶性肿瘤的边界不规则、回声不均。
此外,恶性肿瘤的内部可能伴有坏死、囊变等特点。
2.鉴别囊性和实性肿物超声检查可以帮助鉴别囊性和实性肿物。
实性肿物的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囊性肿物则表现为内部有无回声的囊袋状结构。
3.鉴别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是最常见的良性体表肿物之一。
超声不仅可以确定病灶的位置和大小,还可以鉴别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之间的区别。
脂肪瘤的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区,这是由于它们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
而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中等回声,这是由于它们由软组织组成。
三、超声诊断是一种准确、无创、易操作的体表肿物诊断方法。
通过对病变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可以鉴别不同性质的肿物,对于制定诊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医生有扎实的超声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皮肤软组织肿块是指生长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肿块,包括脂肪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
超声诊断是常用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皮肤软组织肿块的诊断。
本文将介绍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的原理、技术参数、病变鉴别以及临床应用。
原理超声诊断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传播、反射、折射的不同特性来识别和区分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方法。
超声波的频率在1-20MHz之间,高频率可以提高分辨率,但穿透能力较差。
在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中,通常使用6-13MHz的探头。
超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速度受组织密度和弹性等影响,因此不同种类的组织或病变会表现出不同的超声图像特征。
皮肤软组织肿块一般呈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回声均匀的肿块,但不同病变也有不同的超声表现。
技术参数在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参数包括探头频率、焦距、增益、功率以及时间增益控制等。
1.探头频率:皮肤软组织肿块常用的探头频率为6-13MHz,需要根据肿块的深度或大小进行选择。
2.焦距:皮肤软组织肿块通常不需要使用焦距,因为病变较浅且直径较小。
3.增益:增益是指将收到的超声信号放大的程度。
在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中,需要适当调整增益,以保证图像清晰。
4.功率:超声检查器的功率通常自动调节,无需手动设置。
5.时间增益控制:时间增益控制是指用于调整不同深度组织的强度,从而提高局部分辨率。
病变鉴别在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中,需要鉴别不同的病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皮肤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
脂肪瘤脂肪瘤是皮下最常见肿瘤之一,是由于皮下脂肪组织增生而形成的。
在超声图像上,脂肪瘤呈典型的低回声,边缘清晰。
由于脂肪瘤内部无血管供应,因此在血流显像中无信号。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是由神经鞘细胞或神经纤维组成的良性肿瘤。
在超声图像上,神经纤维瘤呈均匀的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常见于神经通道周围。
血管瘤血管瘤是指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
在超声图像上,血管瘤呈均匀的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边缘清晰,强度与血管密度相关。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价值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是一种无侵入性的影像诊断技术,其应用广泛,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浅表软组织肿块是指肌肉、脂肪、筋膜、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块,常见于人体各个部位,包括颈部、肩背部、手臂、腹部、髋部和下肢等。
浅表软组织肿块的病因复杂,常见疾病包括脂肪瘤、肉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能是炎症、感染等引起的一些肿块。
因此,准确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该技术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简便易行等特点,可以通过肿块和周边组织之间的界面、血流状态等信息来研究肿块的性质和良恶性状态。
其次,该技术相比其他医疗检查技术如CT 和MRI等较为经济实用,且患者不需承担放射线的危险。
最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实时观察肿块的血流状态,在术前对肿瘤进行完整的评估和确定肿瘤的边缘等重要信息,从而更好的指导术中操作、避免手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然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该技术在肿块大小和深度的限制下能够显示的区域有一定的限制性,较深部的病变不易检出,部分较小的肿瘤可能无法显示。
其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虽然能够显示肿块的形态和表面特征,但不能很好地观察肿块内部的结构特征,因此在手术规划阶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CT或MRI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的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边缘。
最后,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不同的诊断者对肿块的判断有时可能会存在差异性,从而导致不同的诊断结果。
总体而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虽然该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其具有低风险、简便易行、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价值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学诊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通过利用声波和血液的反射信号来观察血管和组织病变情况,从而可以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显示肿块的位置和形态。
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块的位置、形态和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肿块的性质。
有些肿块会影响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通过观察这些血流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块的性质,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为患者提供更明确的诊断信息。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指导穿刺活检和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不确定性很大的肿块,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精确定位肿块的位置,帮助医生准确地进行穿刺活检,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和血管。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供肿块的详细位置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手术计划。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成为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传统的医学影像检查如X线、CT和MRI等对于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显像速度快、无辐射、价格低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首选的诊断方法。
在一些医院中,甚至已经建立起了专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科室,专门负责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和评估。
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肿瘤的位置和形态会受到人体的结构和血管走向的影响,有时彩色多普勒超声难以清晰显示肿块的全貌。
对于深部的肿瘤可能存在探头深度限制,也会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效果。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医学影像检查如CT、MRI等来进行综合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表浅软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常用于诊断和评估表浅软组织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
1. 二维超声:使用超声探头在患者皮肤表面产生横截面图像,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评估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阳性表现。
2.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信号的显示,可以帮助评估血流情况,如血管扩张、狭窄或堵塞等。
3. 脉冲多普勒超声:可测量和分析血流速度,用于评估血流动力学。
4. 线性探头和凸面探头:不同类型的超声探头适用于不同部位和深度的软组织疾病。
线性探头适用于表浅组织,凸面探头适用于深部组织。
5. 高频超声:增加探头发射频率可以提高对表浅软组织的分辨率,使检查结果更加清晰。
6. 实时超声引导:将超声与穿刺等操作相结合,可以在实时监测下引导医生进行组织采样或治疗。
以上是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可根据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诊断和评估。
常见浅表软组织病变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各种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如下:1 肌肉损伤及血肿损伤的肌肉局部组织水肿、纹理中断、回声减弱。
出现血肿时,存在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显像。
时间久之,逐渐出现回声,甚至因机化而成为高回声。
2 滑液及腱鞘囊肿滑液囊肿为滑液囊内液体积聚,出现无回声区,无彩色血流显像,本组多为腘窝囊肿。
而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足背部的关节及肌腱附近,单房的无回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像。
腱鞘囊肿:也可表现为低回声甚至等回声,用谐波试一下,可呈现出“无回声、后方增强”的效果。
某些囊性病灶,内部透声不一定好,比如积乳囊肿、舍管囊肿等。
3 皮脂腺囊肿边界清晰,壁较厚的囊性肿物,内有细点状回声,呈漂浮状,后方回声增强,加压后可变形,无彩色血流显像。
4 关节囊积液关节囊扩张,内出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示。
本组多发生于膝关节。
5 纤维瘤发生于皮内的圆形中低均匀回声、边界清楚的、实质的肿块,无彩色血流显像。
6 脂肪瘤①位于皮下的多表现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区。
②位于肌肉组织内的多为梭形,无明显包膜的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当肌肉收缩时肿块更清晰。
均无彩色血流显像。
7 腱鞘巨细胞瘤多位于皮下,小于1.0 cm的分叶状实质性低回声肿块,中央有强回声分隔,其内可有液性暗区,常有完整包膜,探头加压时肿块可以压缩。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闪烁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75~0.90。
8 血管瘤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
边缘一般多较清楚,而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边界不清。
多无明显包膜。
实质部分为强回声结构,扩张的血管或血窦为液性暗区,探头加压时液性暗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取消加压时,液性暗区还原。
扩张的血管或血窦内血流缓慢,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肿块内呈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方伴有声影。
彩色血流显像可了解血流的速度、流向及来源。
肿瘤也可表现为实质性中等回声结构,肌肉内血管瘤Vp17 cm/s,RI 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