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 第一课第一框 我知我家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上《我知我家》word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顺,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声讨,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表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益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奉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不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欢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本课重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依法结婚能够组成新的家庭;收养能够组成新的家庭;随父(母)再婚能够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与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具有家庭关系,享有法定的权益义务关系。
感受家庭的温顺。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感悟、明白得家庭给予自己的关心和温顺,并担负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我知我家导入新课:插入动画《苹果树》,讲讲你的感想。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为了我们的成长她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我不明白大伙儿对家了解多少?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回答以下几个咨询题:(1)你家住的具体地址是什么?邮编是多少?(2)你爸爸(妈妈)哪天出生?属相是什么?(3)和妈妈的爸爸什么时候结的婚?……相关链接:家的含义的由来:最初,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架木为巢”的。
大约7000多年前,他们转到地上盖木房子为屋,并开始驯养野兽为家畜,猪确实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家畜。
《我知我家》【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你们都有一个喜欢的家,可大家对自己的家了解多少?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请接受以下的问卷调查:(1)你家住的具体地址是什么?邮编是多少?(2)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属相是什么?(3)你妈妈(爸爸)最喜欢吃什么?(4)你妈妈(爸爸)最大的心愿是什么?(5)你爸爸(妈妈)最苦恼的事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很好回答的话,说明你对你的家庭及家庭成员还不够了解,那我们一起翻开书,学习第一课的第一题框——《我知我家》。
【新课教学】活动一:“家”的遐想教师: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如: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学生活动(略)教师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活动二:“家”的情结阅读感悟一: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知道。
”儿子:“什么?你不知道什么?”父亲:“我不知道生下的会是你!”教师:这段剧本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阅读感悟二:有一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
”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
”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
”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我知我家【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要紧类型2.能够熟悉自己家庭,酷爱自己的家庭3.明白抚育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4.感受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学习重点】熟悉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的类型【学习难点】明白得与父母的关系无法选择,体会亲子之情和家庭的温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法自习1.什么是家庭,家的特点是什么?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些情形?3.家庭结构要紧有哪些类型?4.什么缘故咱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自疑通过自习,我还有困惑:自探探讨一:张叔和李姨成婚后和父母一路生活,两年后喜得贵子。
三世同堂,其乐融融。
四川地震后,又收养了一名孤儿。
(1)老张的家庭要紧存在哪些关系?()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②血缘关系③婚姻关系④收养与被收养关系(2)那个家庭属于哪一种类型?自测1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称为()A、集体B、家庭C、亲情D、家族2.李宁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他长期与妈妈一路生活。
从家庭结构上讲,李宁的家庭属()A、骨干家庭 B 、核心家庭C、单亲家庭D、联合家庭3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A、不可选择的B、能够随意改变的C、用登报的方式能够改变的D、能够选择的4(多项选择)以下能够确立家庭关系的是()A、小林和小曾到民政部门领取成婚证B、“十月怀胎,一朝临盆”,小宝宝避世了C、老程夫妇收养了一个2岁的小孩D、丧妻的龙某和已离婚的王某成婚自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成有:。
第一课第一框我知我家同步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第一课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六.教学过程(一)情景预设板书课题:第一框我知我家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
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
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二)教学活动过程一、家庭关系的建立1、家庭的含义活动一:(1)想一想、写一写: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我知我家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本课重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依法结婚可以组成新的家庭;收养可以组成新的家庭;随父(母)再婚可以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与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具有家庭关系,享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感受家庭的温暖。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感悟、理解家庭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温暖,并担负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我知我家导入新课:插入动画《苹果树》,说说你的感想。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为了我们的成长她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我不知道大家对家了解多少?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你家住的具体地址是什么?邮编是多少?(2)你爸爸(妈妈)哪天出生?属相是什么?(3)和妈妈的爸爸什么时候结的婚?……如果这些问题把你给难住的话,说明你对你的家庭及家庭成员还不够了解,那我们一起翻开书,学习第一课的第一题框——《我知我家》。
我知我家初二上册政治教案一、教案概述该教案是针对初二上册政治课的一份教学指导文档。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政治概念,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政权的构成。
•掌握我国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
•理解各级政府的职责与作用,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了解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政治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2.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珍惜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和接纳各种政治观点和制度。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3.1 教学内容1.政治概念的介绍与理解。
2.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作用。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
5.政府的职责与作用。
6.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3.2 重点内容•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
四、教学活动与方法4.1 教学活动1.利用多媒体展示政治概念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各自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进行集体讨论和总结。
3.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5.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政府的职责与作用。
6.多角度分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开展课堂辩论。
4.2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介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我知我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知我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我知我家》的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作贡献的人生态度。
2、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教师:刚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个家》。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暖、温馨的家。
那么,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家庭的功能有哪些?我们能否选择父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知我家》。
多媒体显示:我知我家。
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我眼中的家:(1)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2)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
例: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多媒体显示: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教师:那么,家庭的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多媒体显示:说一说,家庭的结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学生阅读课本后一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精选篇1)一.我知我家<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三>.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
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什么是家呢?”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
那么“家到底是什么?”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
(并请说明理由)【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4、【我说我家】:——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
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
《第一课第一框我知我家》一、教材分析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
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由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
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
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
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2.学生的需要: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新课导入】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教学过程】1.“家”的遐想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第一课第一框《我知我家》教学设计(定稿)
主备人:曹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含义、基本家庭关系确立以及家庭结构;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重点)
2.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可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责任意识。
3.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难点)
二、教法学法: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情景分析
三、课时安排与教具准备:1课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导入: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和来历呀?那么什么是家?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家庭吗?
(一).自学指导○1
1.要求快速浏览课本本框内容(3分种)
2.出示本节课讨论话题:
○1家是什么?
○2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结构
○3父母的关系不能选择
(二).课堂交流与讨论
交流一:
1.阅读p4页关于家的两则小故事,每位学生想想在自己家中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以:“家是。
”的仿句形式表达对家的理解。
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家在更多层面上是精神内涵。
2.师结合课本引导学生归纳出家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3自学指导○2
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和课本内容,解决问题:(2分钟准备)
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你们家属于哪一种?
现代家庭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自己家是属于哪一类?
课件出示家庭结构实例,学生进行判断分析。
(教师课前应基本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反馈时应注意保护特殊家庭学生的情绪。
)
交流二:
读一读、找一找(下列材料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什么家庭功能)
今年暑假,小明过的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按时完成,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后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云南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学生明确:家庭功能: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
交流三:
听一听(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反映了什么?
说一说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庭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师结合学生理解进行情感升华,并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亲子关系的不可选择性。
(三).课堂延伸
师:我们和父母之间有着永远也剪不断的血缘关系,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给我们教育、给我们做人的航标。
今天,你们把自己好家风、好传统写在笔记本上,一定要真实展现给大家。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学生的回答,并请学生配合事例予以描述。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注意情感引导)
当堂练习:
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家庭是由、或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周奶奶70多岁,无儿无女,2006年7月,她在菜场买菜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纸箱,里面有个刚出生的婴儿,她拣回,并依法收养。
请问她家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结构。
课堂板书:
框题一我知我家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2.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
3家庭结构的类型
二.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 知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学习家人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