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经济生活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3课多彩的消费最新考点整体总览学科素养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我国刺激消费和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对我国现行宏观调控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准确把握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分析和辨别各种消费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准确分析当前的各种消费现象。
法治意识:与消费领域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公共参与:在正确消费观指导下,做理性的消费者。
1.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收入①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②增幅也下降。
(2)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有乐观的预期,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③加大;反之,人们就会④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3)社会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⑤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⑥提高。
2.消费类型划分依据类型特点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最基本)⑦发展资料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享受资料消费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常见方式⑧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①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②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界限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恩格尔系数指○10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三、多彩的消费[基础知识梳理]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正相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就下降。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能消费”。
(2)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正相关)。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让居民“敢消费”。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负相关)。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所以,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让居民“愿消费”。
重要指标(负相关)。
3.消费的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消费方式)划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1.(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3)一般说来,人们预期未来有失业风险就会节制当前消费。
( )T[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失业的风险,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2.(2015年10月浙江高校选考,1)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居民生活水平降低。
( ) F[要熟悉教材中恩格尔系数降低的意义表述:“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即可判断试题中的说法“降低”与教材表述相反,较容易判断出该题是错误的。
]考点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基础知识梳理]1.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3.(2015年10月浙江高校选考,12)近年来,浙江走上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绿色消费成为风尚。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结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消费结构的变更,感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明确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2.科学精神:正确相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知道消费变更规律;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行为。
3.公共参加:提高在消费实践中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实力。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将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实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完善安排制度,促进收入安排公允,缩小收入差距,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开盲从,理性消费;爱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续表)核心素养术语必背学问体系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一、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将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凹凸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亲密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物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
(2)各种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是综合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开来。
(3)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会影响消费行为。
(4)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
“新型消费业态”详细是指“文化、体育、休闲消遣和旅游”等方面的体验式消费。
在人均收入进入4 000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时,群众的消费层次就发生显著变更,进入新型消费业态。
二、消费类型1.消费类型2.全面理解消费结构及其变动(1)含义①微观消费结构是指某一家庭或个人的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考纲预览:1.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消费的类型;(3)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2)消费行为。
考点 消费及其类型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缩小收入差距能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原因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一般高于高收入者),因此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1)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2)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3.消费水平还受消费观念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有利于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要转变消费观念,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条件下,可适当进行贷款消费。
二、消费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划分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这时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名师指导备考①生存资料消费不等于衣食住行消费,应具体分析。
②发展资料消费不等于精神文化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劳务消费等。
[深度思考]1.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2)意义: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3)恩格尔系数的计算: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总支出金额×100%=恩格尔系数注意:家庭用于投资的资金(如购买股票、基金、保险等)不计算在家庭总支出中。
(4)恩格尔系数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种比例,是一个相对量,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绝对数量的减少,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量小于家庭总支出的增加量。
3.区分消费类型提醒: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4.正确认识贷款消费(1)从特点上看,贷款消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即当所购商品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时,通过预支未来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2)从基础上看,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反过来,贷款消费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治观念都有积极作用。
(3)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4)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5)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6)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5.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填空]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________。
[2015·安徽卷改编]提示:首先,从P与Q的关系看,题干指向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两者之间成反比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故①图示正确,②图示错误。
其次,从M与Q 的关系看,题干指向居民收入对需求量的影响,两者成正比关系,即居民收入越高,需求量越大,故③图示错误,④图示正确。
(2)[填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有________(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2012·山东卷改编]提示: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减少了社会需求;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也不利于社会需求的增加。
因而①②错误。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少人们消费时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
因而③④正确。
6.运用消费类型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填空]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________(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改编]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20年来人均日用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均不断增长,但日用品消费支出的增速有下降趋势,而奢侈品消费支出的增速不断攀升,可见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变,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故③④正确。
该图反映的是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情况,不能反映收入差距的变化;另外,从图中也不能看出该国居民的消费是否理性,故①②错误。
(2)[判断]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2014·北京卷改编]1992~2012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业需求的提高是其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故正确。
一历年备考发现的易错易误问题1.消费支出增加表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纠错:消费支出增加与收入差距无关。
2. 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纠错: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低。
3.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被发展资料消费取代。
纠错: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降低,并非被发展资料消费取代。
4.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提高。
纠错: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降低。
二选取好题精准练习考点知识1.[2017·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2016年一季度,武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 76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313.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其中,食品衣着消费比重下降,教育培训、中西保健药品、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汽车等发展享受型消费成为热点。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武汉市民的消费结构完善,生存资料消费支出减少②武汉市民的消费水平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③武汉市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必然引起消费偏好的改变④武汉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会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收入的增长,武汉市民消费结构改善,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消费观念与时俱进,生活水平提高,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错误,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下降。
③错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可支配收入增长可能引起消费偏好的改变。
2.我国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根据上表可以判断,我国近几年( )①城乡居民食品支出额在减少②城乡居民支付能力不断提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得到提高④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不断增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 解析:收入增加,食品支出额应该增加,①错误;消费预期不仅与收入有关,还受物价、社会保障水平等影响,故④材料不体现。
3.作为新兴业态,电子商务模式对居民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下列对该商务模式影响传递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A.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流通环节减少—促进居民消费B.流通环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促进居民消费C.消费观念转变—商品价格下降—流通环节减少—促进居民消费D.流通环节减少—商品流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居民消费答案:D 解析:电子商务使流通环节减少,因此能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使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促进居民消费。
A、B、C三项传导路径均存在问题,排除。
4.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旨在从供给端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是( )①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机关新购车辆中的比重②提高补贴的门槛,突出对优势企业的支持③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④对新能源汽车实行不摇号、不限购和不限行政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 解析:通过需求侧刺激主要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①④是强调消费的重要性,属于需求侧,不符合题意;通过供给侧刺激经济主要表现为: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故②③有利于从供给端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5.2016年1月17日,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说:“过去那种买票彻夜排长队、‘黄牛’倒票猖獗、乘火车拥挤不堪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国家铁路2015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5亿人,连续三年实现10%的增长。
能使“彻夜排长队买火车票成为历史”的原因有( )①互联网购票技术的使用和普及②火车票价格逐渐上涨③乘坐火车的需求在增加④我国铁路建设的长足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 解析:网上购票技术,使得人们不需要一定去火车站排队买票,①正确;火车票价格逐渐上涨,会使得乘火车的人数减少,与材料所述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三年实现增长不符,②不选;其他条件不改善的情况下,若乘坐火车的需求增加,会使得买票排队的时间更长,③错误;我国铁路建设的长足发展,使得我国火车承载量增加,④正确;故选B。
考点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1.消费心理(1)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者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我们不提倡的是盲目从众,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
(2)攀比心理与从众心理的区分:①特点:从众心理强调仿效性,攀比心理强调炫耀性。
②原因:从众心理受大众化影响,攀比心理受个人炫耀心理影响。
③表现:从众心理表现为跟风随大流,攀比心理表现为炫耀。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深度思考]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及对企业的启示(1)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2)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及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在产品销售环节,注重促销要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