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教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54.39 KB
- 文档页数:38
人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人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掌握常见的人防知识,如避险地点选择、逃生技巧等;3. 培养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人防知识,提高遇险后的自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防教育的背景和意义;2. 避险地点选择与逃生技巧;3. 应急意识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人防教育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在这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人防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以便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人防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步骤二:避险地点选择与逃生技巧(30分钟)1. 避险地点选择:a) 首先,我们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避险地点,如避雨棚、内墙角、疏散通道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不同场所的合适避险地点。
b)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选择避险地点的原则,如远离危险源、便于疏散等。
2. 逃生技巧:a) 在这部分,我们要向学生教授一些常见的逃生技巧,如行走疏散、爬行逃生、跳跃救生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和模拟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逃生技巧的使用方法。
b)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逃生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规划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三:应急意识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提升(30分钟)1. 应急意识的培养:a) 通过讨论一些灾害事故的案例和个人经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灾害事件的突发性和危险性,以培养学生的应急意识。
b)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的灾害场景中展示应急反应和决策能力。
2. 自救能力的提升:a) 在这部分,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自救技巧,如紧急呼救、快速包扎等,以提高学生在遇险后的自我保护能力。
b)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急救器械,如止血带、急救箱等。
教学步骤四:课堂小结和扩展(1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自己的人防教育水平。
初中人防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提高防空意识。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空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防空的概念和意义2. 防空警报的种类和特点3. 防空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4. 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新课导入:介绍人民防空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防空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防空警报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熟悉警报的声音和意义。
4. 技能训练:教授防空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如如何寻找安全避难所、如何防护身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防空案例,让学生了解防空措施的实际应用。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7. 总结提升: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防空的概念、意义、防空警报的特点等知识。
2. 实践操作法:教授防空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防空案例,让学生了解防空措施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组织一次防空演练,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民防空知识教材。
2. 课件:人民防空知识课件。
3. 视频:防空警报声、防空演练视频等。
4. 图片:人民防空标志、避难所示意图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防空知识和技能。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人防教育意义增强国防观念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人防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了解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空的重要性。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人防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如何在空袭、灾害等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还培养学生互救和救援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概率。
促进全面发展人防教育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军事、科技、医疗等,通过学习人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知识面。
1 2 3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案课程目标与要求授课内容与安排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02人民防空基础知识Chapter人民防空概念及作用古代近代•现代:国家制定《人民防空法》,人防工程建设、人防教育等全面发展。
早期工业革命后当代030201国内外人防发展历程现代战争对人防挑战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发展01信息化战争的特点02城市作为空袭主要目标0303防护技能与措施Chapter增强防护意识学习防护技能配备防护装备完善家庭安全设施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加强家庭成员防护教育完善社区安全设施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根据社区特点和需求,完善社区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避难场所等。
开展社区防护宣传04紧急疏散与避难场所选择Chapter•疏散原则:安全优先、快速有序、服从指挥。
01室外避难场所开阔空地、公园、操场等,远离高大建筑物和危险设施。
02室内避难场所人防工程、地下室、坚固建筑物底层等,具有一定防护能力和生存条件。
03安全性避难场所应远离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
04可达性避难场所应便于人员快速到达,交通顺畅。
05容纳性避难场所应具备一定容纳能力,满足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06设施完备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医疗设施和救援设施。
避难场所类型及特点避难场所选择注意事项05战时生活自救互救技巧Chapter战时生活基本保障措施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包括食品、水、药品、日用品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初中人防知识教育理论课教案第一章:人防知识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2. 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3. 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防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防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防知识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防知识,整理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应用人防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第二章:防空警报信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2. 让学生掌握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2. 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应对方法3. 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识别和应对方法。
2. 实战演练法:模拟防空警报信号,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2. 讲解:讲解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3. 实战演练:模拟防空警报信号,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应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家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防空警报信号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防知识,整理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应急情况下应用防空警报信号保护自第三章:防护器材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防护器材的种类和功能。
《人防教育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学生,共十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和任务,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安全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人民防空的定义与意义2. 人民防空的任务与组织体系3. 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4. 人民防空警报的识别与应对5. 人民防空演练的基本要求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任务和组织体系,人民防空警报的识别与应对,人民防空演练的基本要求。
2. 教学难点:人民防空警报的识别与应对,人民防空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人民防空警报的识别与应对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民防空的意义和自己在人民防空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人民防空案例,使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每个课时结束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人民防空宣传片,引导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介绍人民防空的组织体系,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人民防空警报的识别与应对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民防空的意义和自己在人民防空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人民防空案例,使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重要性。
人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防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基本的人防知识,包括避难、逃生和自救等。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防概述1.人防的定义和意义–讲解人防的概念,即通过建设和利用各种设施设备,组织群众参与,提高国家和人民在战争、军事冲突或突发事件中的安全保障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人防建设和教育。
2.人防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人防工作的历史沿革,从抗战时期到现代社会,让学生了解我国人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变化。
第二课时:避难与逃生1.灾害与事故避险常识–讲解常见灾害类型,如地震、火灾、洪水等,以及相应的避险措施。
–引导学生了解避免灾害发生的基本原则和防范措施。
2.安全逃生技能–演示逃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如何选择安全通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逃生技能。
第三课时:自救与互救1.自救意识与自救方法–强调自救是人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自救意识的培养和自救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伤病处理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2.互救与合作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在人防中的重要性。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模拟突发事件中的互救情景。
三、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法:通过讲解人防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人防的意义和必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灾害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3.模拟演练法:通过模拟逃生和自救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技能。
4.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评价方式1.知识检测: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小测验,考察学生对人防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技能评价: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评估其逃生和自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3.互评与自评:进行小组活动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自我评价。
人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防基本知识,包括人防的定义、任务和职责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学会正确的避险逃生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和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防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避险逃生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人防教育的思考和兴趣,如:你知道人防是什么吗?人防教育有什么重要性?步骤二:讲解人防基本知识1. 通过PPT或黑板教学,介绍人防的定义和任务。
2. 讲解人防的职责,包括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内容。
3. 介绍人防组织的种类和层级,例如地下防空洞、防空警报等。
步骤三:学习避险逃生方法1. 讲解地震逃生方法:如何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或办公室,选择适当的避难场所等。
2. 讲解火灾逃生方法:如何正确判断火源和烟雾方向,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行逃生等。
3. 讲解其他紧急状况下的逃生方法,如水灾、化学泄露等。
步骤四:演练与模拟1. 在课堂内进行逃生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的步骤和方法。
2. 利用模拟器材进行逃生模拟,让学生亲自体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过程。
步骤五:开展讨论和小组活动1. 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遇到过的紧急情况和教训。
2.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各类紧急情况下的避险逃生方法和联系方式等。
步骤六:总结与检测1.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进行巩固和概念的提问。
2. 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测验,考察学生对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 电子教具:PPT、投影仪等。
2. 实物教具:消防器材、模拟器材等。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2.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口头回答和书面答题。
人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空技能和应急自救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民防空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2)常见的空袭武器和空袭方式。
(3)防空警报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防空知识和技能。
(2)如何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演练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战争或空袭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然后提问学生对空袭和人民防空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人民防空的概念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是现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2)人民防空的任务人民防空的任务主要包括: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平时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防空袭准备,战时组织实施防空袭斗争。
(3)人民防空的作用人民防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4)常见的空袭武器和空袭方式常见的空袭武器包括导弹、炸弹、飞机等。
空袭方式主要有空袭警报、轰炸、扫射等。
向学生介绍这些空袭武器和空袭方式的特点和危害,让学生对空袭有更清晰的认识。
(5)防空警报的识别和应对方法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 秒,停 24 秒,反复 3 遍为一个周期,时间 3 分钟;空袭警报:鸣 6 秒,停 6 秒,反复 15 遍为一个周期,时间 3 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3 分钟。
向学生讲解每种警报的含义和应对方法,让学生在听到警报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人民防空的准备工作?(2)如果遇到空袭,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3)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人民防空的知识和重要性?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
人防知识专题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人防知识专题教育,学生应能够:1. 理解人防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了解人防知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应对策略;3. 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巧和自救自护知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防宣传资料和相关案例;2. 教师准备实际演示道具,如防毒面具、灭火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新闻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人防知识的关注。
2. 课堂讲解(1)介绍人防知识的背景和重要性,强调人防是维护生命安全的基础。
(2)简要介绍人防知识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如防空防护、防震防火等。
(3)针对不同的人防情境,讲解应对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
(4)通过实际演示,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应急避险等技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以真实的事故案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防知识是否得当,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4. 互动小游戏设置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防超能力(放缓时间)让学生来快速躲避投掷的仿制瓶子等,既活跃课堂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紧急避险技巧。
5. 总结(1)回顾本次课程中所学的人防知识和技巧。
(2)提醒学生人防知识的长期性、时效性,鼓励他们定期复习巩固。
(3)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撰写一篇关于人防知识的心得体会,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也可以自行收集相关的案例,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多组织一些实际演习和模拟应急情况的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安全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第一节人民防空与人民防空教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含义、任务,以及学校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了解人民防空教育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掌握该学科的学习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二、教学重点:1.人民防空的基本含义和任务;2.学校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辅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时间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人民防空的意义和作用(播放相关录像)提问:看了以上片段介绍,你对人民防空有什么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是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法律依据(课前印发资料给学生学习,课堂上进行复习巩固。
)分组研讨:(出示课件制作)为什么要制定人民防空法?(明确:制定人民防空法,对在和平时期做好人民防空准备,防范和减轻战争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防建设的方针是什么?我国人民防空实行什么原则?(答案: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贯彻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三、开展人民防空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1、扎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2、有利于形成和提高城市人防的整体防护能力。
3、人民防空技能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直接发挥作用。
4、人民防空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个人的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学生的责任。
国家国防力量强大,我们才能放心搞经济建设,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学习《防空法》,激发爱国情。
希望同学们懂得更多防空知识,长大以后更好地为我们的祖国服务。
(全班同学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束本课)第二课时第二节防空袭行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树立高技术空袭理念2.能力目标:了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点,掌握防空袭的基本措施3.德育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二、教学重点:1.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点;2.高技术空袭的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四、时间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 引入现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理念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发展,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起着物质的、客观的和主导的作用。
而今,高新技术融入军事领域,又一次使战争发生了质的变化。
高新技术系统工程,应用于战争的各个领域,使武器系统、军队结构、战争方法、指挥手段及战争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运用高技术手段(如C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和使用高技术武器作战,是战争史上继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之后的高技术兵器阶段,称为高技术战争。
以空袭为先导并贯穿于始终,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且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
信息化常规空袭带给我们新的思维。
当今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现代空袭的特点和影响,为打赢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讲述)(一)高技术空袭的特点1、重点目标多遭袭,防护情况复杂2、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 3、空袭距离远,空袭之前有侦视'\4、无警报遭袭可能性增加,个人应急防护要求提高(二)高技术空袭的防护措施1、人员对常规空袭的一般防护方法(1)牢记防空袭警报信号①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防空袭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时实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
③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这类警报是在空袭或空袭情报消除后施放的,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熟悉周围环境,听从指挥(3)突然袭击时的快速防护(4)遵守防空信息管制规定2、城市重点目标遭袭时的人员受害因素及防护要求教学小结:通过学习信息化空袭的特点、防护措施,同学们增强了国防意识,懂得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他人及国家。
第三课时第一节核武器及其防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 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核武器简介2、对核武器的防护3、对核事故的防护三、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
四、教学过程:一、核武器简介1、核武器(一)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武器的特点: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三)核武器的分类: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2、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一)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 (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
(三)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
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
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二、对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1.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杀伤特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
(一)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
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二)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
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
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
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三)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四)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
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
(五)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其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
2.人员对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措施(一)人防工程防护(二)室内防护(三)室外防护三、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
1.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在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
2.“扎三口”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简称“扎三口”或用雨衣、塑料布、床罩等身边容易得到的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或直接躲进可掩蔽的装备或建筑物内,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
\ 3.关门、堵孔立即关好门窗,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
四、对放射性沾染的清除1.消除衣服上的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自己或相互拍打和抖动。
2.人员皮肤受沾染后,要尽快洗消。
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水进行擦洗。
3.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消除的方法(一)对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
(二)对包装不紧密的粮食,要除去表层后,其余用清水淘洗2—3 次。
(三)蔬菜、水果受沾染,应采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剥皮的方法进行消除。
(四)对饮水沾染的清除,可以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第四课时第二节对化学武器、化学事故的防护一、发现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
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运用“听”、“看”、“闻”、“侦”等多种手段。
/ 1.观察投放迹象'、敌机在布洒毒剂时,一般飞的较低,机翼下面喷出有色烟雾,与洒农药相似。
落在地面上有油状液滴或粉末。
若使用毒气弹,炸声低沉,并产生有色烟雾云团,弹片大,弹坑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斑点或粉末等物。
2.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动物对毒剂较敏感,症状出现快。
如蜂、蝇飞行困难,抖动翅膀。
鸟、鸡、鼠、兔、羊、狗等眨眼,瞳孔放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
植物染毒时,叶子会出现有色斑痕,茎叶会卷缩甚至枯萎,毒剂落在花上,花朵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3.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大部分毒剂都有一定的气味,并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
空气中突然出现某种气味,或人员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口舌发麻、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烧灼、发痒、刺痛等感觉,说明可能中毒。
\ X二、防护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
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行防护。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
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不防护、不消毒的结果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用兔子实验的录像)/ 防护方法有两种:'\一是集体防护。
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
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护方法,也是防敌化学武器袭击的基本措施。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应充分利用。
进入人防工程时,应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进入;进入后不得随意进出,防止带入毒剂;为了减少人防工程内氧气的消耗,人员要减少活动。
二是个人防护。
就是个人利用防护器材进行的防护。
个人防护时,应首先迅速穿戴好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和眼睛,而后视情况穿着防毒衣,带上防毒手套进行全身防护。
如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可利用时,应利用身边易得的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鞋等简易器材进行防护。
遭化学武器袭击后,需要通过染毒地域时,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选择上风处地质坚硬、干燥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快速通过。
三、消毒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所采取的措施叫消毒。
在各类毒剂中,只有呈液滴状使用的毒剂,如芥子气、VX等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毕兹等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