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移植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29
建立嵌合体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5年11月第25卷第6期urolo盯and洲。
留FMs,Nov2005,V01.25N0.6739建立嵌合体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刘忠国+综述温端改审校【摘要】建立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
其中建立嵌合体是诱导器官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建立嵌合体的种类、方法、途径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嵌合体[中图分类号]R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94(2005)06.Cr739—041概述诱导对供体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可避免这些并应用足够的免疫抑制剂减少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发症。
最近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移植免疫耐受将在应显著改善了器官移植状况。
然而,慢性排斥仍是近年成为可获得的目标[1|。
一个最可喜的成就是发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免疫抑制剂治疗缺乏特异现了“造血嵌合体”,在这里因造血系统指征接受常性,可导致机会性感染和移植受体易患恶性肿瘤。
规骨髓移植的病人可随后接受相同供体来源的器官(8):765—72.一te皿islet8ll昭_8fIs11]而val.AmJnm8p1∞t,2004,4(4):526—36.8陆lh啦renK,Ije蚴feldO,Stad诎er砌,et81.Ic0S+1hcell8删uce15HaradaH,SalmmAD,ShoM,eta1.11lerole0fmeIC0s一町hTcendi出nctcytol【inesindil王豳t删cosali删珊m陀叩疆lses.E11I。
l瑚nJour—c∞d唧Illatory耻止hwayin协m吕pb栅∞imI删lIlity.J0uIIlalofaj血calIn—nal0fI眦瑚olo留,2003,33(2):392—401.ve出ga£i∞,2003,112(2):234—43.9H缸adaY,()}lgaiD,W缸砒IabeR,eta1.Asindem试noacid8lte瑚dollitl16a1.ht黜dmb咖黜IC0s—B7RPlcyt叩l蚴试cd刹nd枷n髑几一2掣叫瞄即acti训∞bySal姗AD,Y哪X,Nay盯A,etlig出∞。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3,54(2):141 - 149学 报通用型CAR-T细胞药物的开发策略及临床研究进展王辰,张正平,李盈淳*(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南京 211100)摘 要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已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目前国内外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产品均属于自体CAR-T。
相比于自体CAR-T治疗,通用型CAR-T优势显著,可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本文围绕通用型CAR-T进行综述,明确指出通用型CAR-T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并从引起两大难题的机制出发总结分析可行的解决策略,同时对国内外通用型CAR-T布局企业及其优势产品的最新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从另一方面探讨开发策略的可行性,以期为开发新一代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产品提供思路。
关键词CAR-T;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基因编辑;临床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 -5048(2023)02 -0141 -09doi:10.11665/j.issn.1000 -5048.20211125001引用本文王辰,张正平,李盈淳.通用型CAR-T细胞药物的开发策略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3,54(2):141–149. Cite this article as:WANG Chen,ZHANG Zhengping,LI Yinchu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univers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drugs[J].J China Pharm Univ,2023,54(2):141–149.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univers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drugsWANG Chen, ZHANG Zhengping, LI Yinchun*Chia-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1100, ChinaAbstract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 immunotherapy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hematological tumors.However, the CAR-T cell products listed at China and abroad are all autologous pared with autologous CAR-T treatment, universal CAR-T exhib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which could fulfill the treatment demand of more patients, but also displays high technical barriers.This paper reviews the universal CAR-T, clearly points out the two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CAR-T, and then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feasibl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causing the two major problems.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anies producing universal CAR-T and the latest clinical progress of their superior product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another aspect,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of universal CAR-T cell therapy products.Key words CAR-T; allogeneic; immune rejection; gene editing;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近年来,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之后另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1]。
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和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器官衰竭等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器官移植涉及到异体的组织和细胞移植,因此往往会引起患者身体的免疫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器官输送、移植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在器官移植中,对免疫系统的控制和抑制显得至关重要。
一、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及其反应机制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识别、分离和排除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作用。
同时,它还能够辨别自身的组织和细胞,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在器官移植中,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的器官进行排斥反应。
排斥反应是指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到异体器官中不属于自身的细胞和成分,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移植器官充血、水肿、坏死,进而影响移植器官的功能。
排斥反应主要分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两种。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在移植后的几天至几周内发生,是由于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对异体组织或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慢性排斥反应通常在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这是由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对异体刺激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免疫反应。
二、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及应用针对器官移植中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医生通常会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
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分为三类: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针对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的生物制剂。
首先是糖皮质激素,它们是一类合成的类固醇类药物。
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中,并且在治疗周期和剂量上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病人的病情。
第二是细胞毒性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和他克莫司等药物。
它们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能力,继而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1页(共13页)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2页(共8页)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3页(共13页)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异种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移植手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那些遭受重大身体损伤或器官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最后的救治之路。
目前移植技术已经基本能够解决大部分的生理难题,然而,免疫排异反应仍然是移植手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于异种移植手术,其免疫抗原的差异性更加的明显,该如何降低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更好地保护受体,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异种移植手术的免疫反应机制。
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受体免疫细胞发生的,其基本的机制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然后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并导致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
在异种移植手术中,成年受体主要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直接破坏移植器官上的异基因细胞来降低排斥反应。
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中,T细胞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异种移植手术后,抗原特异性T细胞很快就会识别异种抗原,并开始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这有助于反应更为广泛的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被激活。
整个过程的信息将被传递到末梢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从而导致排斥反应。
一些成熟的T细胞会直接定位到移植组织上,而其他T细胞则更多地聚集在淋巴结周围,其效应主要体现在移植组织感染、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等。
然而,T细胞激活后会产生一些细胞内的抑制物,即抑制性T细胞,这种抑制性T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程度决定着免疫反应的程度。
目前研究表明,体内存在三种类型的抑制性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其中,最惊人的是调节性T细胞,因为它是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来控制免疫反应的。
调节性T细胞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一种,它们是一种长寿命细胞,不会自己发生免疫反应,并且具有抑制字符,可以在大多数肿瘤、感染、自身免疫和移植免疫反应中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针对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表明,他们通常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的激活,包括产生抑制因子(如TGF-β、IL-10等),表达细胞膜分子,而造成T细胞减性及细胞毒性减少等。
我国器官移植现状及伦理研究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器官移植数量逐步增加,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除肾移植外其他器官移植从开展例数、存活时间或从效果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除技术、药物等条件方面外。
还存在伦理发展与法规建设滞后的问题。
因此,全面阐述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保障实现器官移植真正造福于民的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和伦理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器官移植现状伦理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古印度的外科医师就用从病人本人手臂上取下的皮肤来重整鼻子。
这种植皮术实际上是一种自体组织移植技术,它及此后的异体组织移植术成为如今异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先驱。
器官移植是将健康的细胞、组织或脏器移植到另一部位(自体或异体),使其恢复生理功能的过程。
由于脏器移植代表了当今器官移植的主体,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器官移植指的是脏器移植。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已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其条例明确,规范人体器官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我国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早在1974年就成功移植了第1例肾脏。
1977—1983年,18个单位施行肝移植57例,其中,受着年龄最大62岁,原发病系中晚期肝癌52例(91%),最长存活264天。
1979年卫生部与同济医科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第1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建立了器官移植登记处,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器官移植专家。
1991年—1996年,广州、武汉、天津、上海、杭州、南京、沈阳、成都等地又陆续施行了35例,质量较前有所提高,开始出现了长期存活者。
近几年,我国器官移植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开展的各种器官移植我国都已经开展,虽然从整体看来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但在一些先进的移植中心某些器官的移植我国效果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某些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免疫无反应状态。
这种状态对于维持自身免疫稳态和防止自身免疫病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有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的能力,但同时也需要能够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免疫耐受的建立有助于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移植免疫是指移植物与宿主之间发生的免疫反应。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移植物被认为是外来的,因此宿主的免疫系统会试图攻击移植物。
这种免疫反应是导致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耐受可以通过诱导免疫系统接受移植物来实现,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
免疫耐受的机制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主要发生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通过母体传递的免疫耐受分子教育胎儿免疫系统。
外周耐受则是在生命过程中通过接触自身组织和其他抗原逐渐建立起来的。
这些机制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和防止自身免疫病至关重要。
在移植免疫中,免疫耐受的诱导对于提高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调节剂和免疫接种等。
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少移植排斥的发生。
然而,免疫耐受的诱导也需要注意平衡,以避免过度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在实际应用中,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例如,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可以使器官移植患者减少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的研究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为治疗自身免疫病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提供可能。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
免疫耐受对于维持自身免疫稳态和防止自身免疫病至关重要,而移植免疫则涉及到移植物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
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生活质量,造福患者。
免疫耐受,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状态,它使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忽略那些对机体无害的抗原。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一、单选题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Rh血型抗原B.mH抗原C.异嗜性抗原D.HLA抗原E.超抗原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A.急性排斥B.超急排斥C.亚急性排斥D.慢性排斥E.以上均不是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
肾移植一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A.迟发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严重感染4.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A.GVHRB.H VGRC.I型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肿瘤5.超急排斥主要由:A.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B. T h细胞和Tc引起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E. 增强抗体引起6.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A.HLA-DP、HLA-CB.HLA-DR、HLA-A、BC.HLA-DQ、HLA-CD.HLA-A、BE.HLA-B、C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A.移植物供血不足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C.MHC的不相匹配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8. GVHR主要见于:A.肾脏移植B.心脏移植C.骨髓移植D.肺脏移植E.脾脏移植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基质细胞D.造血干细胞E.巨核干细胞11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A.自体移植B.同种同基因移植C..同种异基因移植D.异种移植E.以上均不是12.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哪种反应A.超急性排斥B.急性排斥C.慢性排斥D.GVHRE.迟发性排斥13.移植排斥主要有下列哪种细胞介导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DC14.使用环孢菌素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增高B.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C.肾功能损伤D.过敏反应E.肝脏毒性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C.I型超敏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C.宿主的免疫系统D.移植物内微血管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8.下列有关同种异体移植的描述错误的是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C.具有免疫记忆D.由同种型抗原引发E.参与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19.下列哪种移植无需免疫抑制剂A.同种肾移植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C.异种心脏移植D.同卵双生肝移植E.以上均不是20.能避免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最理想方法是:A.清除供者提供的移植物内预存抗体B.清除供者提供的移植物内免疫细胞C.受者血液净化D.给与免疫抑制剂E.诱导受体对移植抗原的耐受21.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转录B.干预细胞周期C.抑制T细胞应答D.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E.抑制同种异型反应的效应相22.直接识别的含义是:A.识别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B.识别经处理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多肽C.主要由抗体介导引起损伤的排斥反应D.病理表现为急性血管炎、急性间质炎E.于宿主免疫力缺陷或极度低下造成二、多选题1.免疫细胞如何在移植物排斥中发挥作用A. APC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B. Tc直接杀伤靶细胞C. NK细胞参与杀伤靶细胞D. Th1介导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靶器官损伤E. Th辅助B及Tc细胞活化2..间接识别正确的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B.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C.被激活细胞为CD4+T细胞D.对环孢菌素A不敏感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通过间接识别方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3.提高肾移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A.ABO血型鉴定B.HLA配型C.增强受体免疫应答能力D.使用免疫抑制剂E.去除移植物中的B细胞4.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有A.血型抗原B.MHC-I类抗原C.异嗜性抗原D.MHC-Ⅲ类抗原E.MHC-Ⅱ类抗原5.关于GVHR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急性排斥为主B.病理特点为皮肤、肝、肠道上皮细胞坏死C.常见于骨髓移植D.受者体内预存抗体引起E.同种异型抗原参与移植排斥应答6.关于直接识别正确的是A.不同于经典抗原识别B.CD8+T细胞识别同基因型MHC-I类分子C.MLR试验证实受者体内有1%~10%T细胞那识别同种异型抗原,故反应强烈D.对环孢菌素A敏感E.主要引起急性排斥反应7.下列哪种免疫抑制剂具有肾毒性:A.环孢菌素AB.FK506C.雷帕霉素D.考的松E.CD25抗体8.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有:A.T淋巴细胞B.巨噬细胞C.过客白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二、填空题1.根据受体和供体的组合,把移植分为四种类型:、、和。
八年制《外科学》PPT目录第1章绪论陈孝平第2章外科病人临床资料的采集与分析(选修)沈峰第4章无菌术戴显伟第5章围手术期处理李宗芳第6章外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吴肇汉第7章输血吴志勇第8章外科休克吴肇汉第9章外科营养李宁第11章麻醉吴新民、王俊科、唐冰第12章外科重症监测与治疗薛张纲第13章心脑肺复苏薛张纲第14章疼痛治疗吴新民第15章皮肤、软组织外科疾病杨连粤第16章外科感染吴文溪第17章创伤和武器伤王正国第18章烧伤和冻伤黄跃生第20章整复外科和组织移植曹谊林第21章器官移植第1节概述陈实第2节移植免疫严律南第3节器官切取和灌洗保存严律南第4节肾移植陈实第5节肝移植陈规划第6节心脏移植、肺移植和心肺移植陈实第7节胰腺和胰岛移植陈实第8节小肠移植陈规划、张彤第22章肿瘤肿瘤概论郑树、陈益定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叶俊、陈益定第23章微创外科技术(选修)第2节腔镜外科技术一、腹腔镜郑民华第3节内镜外科技术王永光第24章颅内压增高与脑疝万峰第25章颅脑损伤于加省第26章颅内肿瘤万峰第31章颈部疾病武正炎第32章乳房疾病武正炎第33章胸部损伤石应康、杨建第35章肺部疾病廖永德第36章食管疾病朱珉第38章心脏疾病石应康、杨建第40章腹外疝刘景丰第41章腹部损伤姜洪池第42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王海波第43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王忠裕第44章小肠疾病李宁第45章阑尾疾病李宗芳第46章结、直肠肛管疾病汪建平第47章肝脏疾病陈孝平第48章门静脉高压症陈孝平第49章胆道疾病戴显伟、项帅第50章胰腺疾病第1节解剖生理概要张圣道第2节急性胰腺炎张圣道第3节慢性胰腺炎张圣道第4节胰腺囊性病变张圣道第5节胰腺癌赵玉沛第6节壶腹部癌赵玉沛第7节胰腺内分泌肿瘤赵玉沛第52章脾脏疾病及脾切除的适应证姜洪池第53章急腹症张宗明第55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外科处理原则吴志勇第56章小儿腹部外科疾病新生儿急腹症冯杰雄第3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冯杰雄第5节先天性肠闭锁与肠狭窄冯杰雄第7节无神经节细胞症金先庆第8节直肠肛门畸形孙晓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魏明发第57章血管外科王玉琦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第58章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陈忠第59章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叶章群第60章泌尿系统损伤叶章群第61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那彦群第62章泌尿系结核典型病例影像资料孙西钊第63章泌尿系统梗阻那彦群、林建第64章尿石病典型病例影像资料孙西钊第65章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陈忠、叶章群第66章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那彦群、林建第67章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陈忠、叶章群第68章男性节育、不育和性功能障碍那彦群第70章骨折概述段德生、武汉第73章手外伤裴国献第74章下肢骨折与关节损伤王沛、雪原第75章骨盆及髋臼骨折王满宜第78章周围神经损伤裴国献第79章断肢(指)再植裴国献第80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裴国献第84章非感染性关节炎邱贵兴第85章运动系统畸形第5节脊柱侧弯邱贵兴第87章骨肿瘤郭卫。
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重要性引言器官移植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健康的器官移植给需要的患者,可以拯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器官移植并非一项简单的手术,而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其中,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免疫系统与器官移植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移植器官来自于另外一个人的体内,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物质,并试图攻击和清除它。
这就是为什么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因。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攻击。
虽然免疫抑制剂可以帮助器官移植成功,但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由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当病原体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御。
首先,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会迅速启动,通过发炎和吞噬病原体的细胞来抵御入侵。
然后,特异性免疫反应会逐步启动,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和分子会识别和攻击特定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与器官移植的相互作用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移植器官中的细胞和分子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
这会引发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可以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种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器官移植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由于患者体内已存在的抗体,攻击移植器官中的血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移植器官迅速衰竭。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后几天到几周内,是由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攻击移植器官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移植器官无法正常工作。
慢性排斥反应则是在移植后数月到数年内逐渐发展起来,表现为器官功能的逐渐下降。
免疫抑制剂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以减轻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