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炼字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9
含英咀华品味诗歌——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炼字”的含义与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考的“炼字”类型。
2.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察方式。
3.规范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进行试卷讲评之前,我们先来看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全校期中考各主观题得分情况”,我们尤其要注意“满分人数”这一列,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除作文外的12道主观题中,只有一道题的满分人数为0,那就是第16题,第16题是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炼字题(板书题目: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第二组数据是“全区第16题的得分情况”,由表可知,在全区4506名学生中,只有1名同学获得满分6分,而全区平均分是1.62分;第三组数据是“咱们班第16题的答题情况”,从中看到这道题最高得分是3分,有王晓玥、孙睿、徐翊翔、程子衡4位同学,更多的同学分值区间主要集中于1-2分这个分数段。
基于这三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道题的作答很不理想。
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共同来“含英咀华,品味诗歌”(板书题目:含英咀华,品味诗歌)。
01任务一:梳理新知,明确考点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即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炼字题考什么?炼字题怎么考?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①根据学案中设计的课前预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
③归纳、概括炼字题常考的词语类型及题目类型。
明确:①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屏幕上的一道趣味填字,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间各加一个字,大家会填什么呢?其实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相传,这是苏小妹给苏东坡出的一道题,当时苏东坡脱口而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苏小妹的诗:“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被苏东坡拍案叫绝的上品诗到底好在哪里呢?“扶”字形象地写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失”字准确地描绘了梅花在月光照映下黯然失色的形态,生动地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你们看,一字之差便彰显境界之别。
为了用好一个字,诗人们可谓费尽心思,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成为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途径,诗人炼字往往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那么他们煞费苦心所炼的字好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鉴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诗歌炼字的方法。
(3分钟)首先我们来尝试品析杜甫《蜀相》中的两个妙字。
大家一起来读一遍……有人说这首诗颔联中的“自”、“空”两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为什么?请同学们思考2分钟,并把答案写在纸上,再与组内成员讨论2分钟,最后请每组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都很不错,那么我们来看看参考答案,大家说说,哪种解释更全面更具体?(生:参考答案比较全面)那么我们根据这个提示来总结一下:诗歌炼字有什么方法可循?有哪些步骤?请……同学回答。
好了,这是大家共同总结出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用1分钟作笔记(12分钟)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鉴赏其他的字词,看看我们这一次的分析会不会更全面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白居易《南浦别》,大家齐读一遍。
请同学们思考3分钟,并把答案写在纸上,再与组内成员讨论2分钟,最后请每组代表发言。
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发言……很好,大家基本上都运用我们所总结出的方法来进行赏析,只是具体的程度各有不同,总之我们记住了,诗歌炼字的方法是:意,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