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3
素质拓展各项加分细则(一)社会实践类模块:(累计不超过2学分)1.暑期社会实践每次0.5学分,大学期间最高不超过1学分。
(上交资料需有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单位盖章证明的原件或复印件,另须附上3000字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思政课程社会调研1学分(挂科同学没有此项加分),此项加分由思政部负责认定。
3.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满56小时加o.5分,满112小时加1分,需有校团委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证明盖章。
最多累积不超过1学分。
4.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者,每学期经学生处考核合格者可加0.5学分,期末写出不少于2000字心得体会。
最多累积不超过1学分。
(二)科技创新类模块:(科技创新类比赛获得校级证书加0.5海报设计大赛之类奖项加0.5)作者超过2位,由指导教师或第一作者分配分数,分数合计不得超过成果总分.(三)创业实践类模块: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或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类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并获得前三名可获得2学分。
(四)职业技能类模块.(最多不超过两学分)科技创新类比赛获得校级证书加0.5海报设计大赛之类奖项加0.5中级职业技能证书0.5高级职业技能证书1分职业上岗或从业资格1分计算机国家二级0.5分,计算机国家二级以上1分,驾照0.5分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0.5六级1分,外语专业八级1分校级英语竞赛加0.5,省级国家级参照第二模块4表格非师范类专业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0.5分人力资源证书0.5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非会计专业1分。
会计专业0.5分CAD证书0.5分/电工证0.5分,高级电工证1分钢琴,古筝等级证书非专业十级以上加0.5分,获得证书时间必须在大学期间。
(五)校园文体类模块1.参与大型节目演出的学生,每参加2次大型节目演出可获得0.5学分,最多累计不超过1学分。
需找团委相关活动负责老师开证明。
2.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获得1个学分。
考核由院社团联合会进行审核,合格比例不超过本社团注册会员总数的20%,评议结果需报院团委审核认定。
素质拓展学分认定标准一、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方面:(1)在学生的素质拓展认证中,主要记载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
参加党校、团校学习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标准如下:(2)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的,可获得0.2个第二课堂学分,参加班级组织的思想政治主题活动或主题团日活动的,可获得0.1个第二课堂学分;优秀团日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可获得0.2个第二课堂学分;项目化活动(具体认定单位为学校学生工作项目办公室,项目化活动一学年累计超过1个第二课堂学分的,按照1学分计。
)参照团日活动给予第二课堂学分。
(3)参加或组织与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政治理论相关的竞赛活动获奖,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标准如下:(如设有单项奖等同于三等奖)观众获得0.1个学分。
党团员能认真履行义务、能按时参加党团组织活动、无违法乱纪行为、无不诚信纪录,并且在参与校园文明建设和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方面有特别突出的事迹或获得校级以上相关表彰的经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统一标准后可酌情给予0.2—1 个第二课堂学分。
(4)参军学生服役期满回校,给予“第二课堂”学分2分。
服役期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给予“第二课堂”学分1分,获得三等功给予“第二课堂”学分2分,获得二等功给予“第二课堂”学分4分,获得一等功给予“第二课堂”学分6分。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在学生的素质拓展认证中,主要记载学生组织或参加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和取得的成绩。
(1)凡参加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需填写《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经组织方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服务对象单位盖章确认后,每次达 2小时的给予0.1个第二课堂学分,一学年累计超过1个第二课堂学分的,按照1学分计。
(2)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1分,参加挂职锻炼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1分,一学年累计不超过1分。
(3)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由志愿者服务部统一提交申请,活动每满两个小时给与第二课堂学分0.1分,一学年累计超过1个第二课堂学分的,按照1学分计。
素质拓展学分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学分和特长学分。
基本学分指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5个方面分别必须获得1个以上基本学分。
特长学分指学生在完成基本学分的前提下在素质拓展六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另外获取的学分。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方面应完成4学分1.积极参加校、院。
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每次计0.5、0.2学分。
*校级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团日(0.25)、优秀团日活动(0.5)、升旗仪式(0.2)、主题班会(0.2),由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
2.积极参加人生导航行动,完成大学生涯设计,计0.3学分。
3.积极参加校、院党校、团校等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每次计0.2学分。
可重复累计,最高1学分;被评为党、团校优秀学员的每次计0.5个学分。
4.“爱心家教”满24小时计0.5学分,最多计1学分。
5.无偿献血一次计0.5学分,最多计1学分.6.学生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事迹,在省、市级媒体报道或通报表扬的每次计1分。
校媒体报道、有关部门表扬的(有书面材料)计0.5分。
7.积极参加活动并获得表彰按照每次计0.3-0.5学分。
*校级表彰是指由校团委、学生处等学生工作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评选表彰活动,主要包括:十佳大学生(0.5)、优秀学生干部(0.3)、优秀团干部(0.4)、优秀团员(0.3)、三好学生(0.4)、军训先进个人(0.5)、社会实践先进个人(0.4)、十佳学习标兵(0.4)、优秀青年志愿者(0.4)等;社团表彰类按校级表彰认定;其他部门的评选表彰须报团委备案后按校级标准予以认证。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应完成4学分1.学生参加百场讲座报告并有听课标签和听讲记录或学习体会的,每场计0.1学分,累计不得超过1学分。
2.学生个人在班级、院(社团)、学校举办讲座(报告会)、独唱(奏)音乐会或艺术作品展览且反响较好的,每次分别计0.2、0.5、1学分。
一、社会实践表一:社会实践学分标准表二、读书学分(一)学分主要认定内容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经过考核和认定等程序,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可以获得学分,这种学分被称作读书学分。
2、校团委通过组织专家教授荐书、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荐书等活动,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书籍供学生参考选择阅读。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书目,阅读完毕后向指导教师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学分认定。
(三)读书学分的分值计算与认定依据1、本科生在校期间要阅读不少于20本的指定书目。
每阅读一本书籍,经考核认定合格的,可以获得0.1学分,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获得0.2学分,总学分为2学分。
2、读书学分的认定依据为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学生阅读每本书目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小时。
活动的效果主要是依据学生提供的读书笔记、书评和其他相应的证明材料,主要考察学生对书目基本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后的感受。
3、获得读书学分的项目不再参加校内其他学分的申报,已获得其它学分的项目不再进行读书学分的申报。
(五)读书学分的认定程序1、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选定书目并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每本书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笔记(手写),交指导教师审阅。
学生每学年阅读书目不得少于5本。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不给予学分认定:(1)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者;(2)不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有关材料者;(3)已经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课程书目不作为学生选择的范围,学生选择此类书目阅读将不给予认定学分。
三、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学分(一)学分主要认定内容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学分主要对学生参加各种省级以上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党校团校培训、技能培训及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各学院(部)组织的各种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情况进行学分认定。
校团委每学期初确定可以授予学分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并对各种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布。
素质拓展学分体系标准一.品德修养(5项)最高学分:2.0 (注:每学期申报一次)(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2项)总要求:每学年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达到一定的社会正面影响力,经认证可获得0.5学分。
校、院团委提供材料,学院认定。
1.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要求:每学年积极参加校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达到一定的社会正面影响力,经认证可获得0.5学分。
2.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要求:每学年积极参加院两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达到一定的社会正面影响力,经认证可获得0.5学分。
(二)学校重大活动具体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具有奉献精神的重大活动,经认证每次可获得0.1学分。
(三)志愿者服务总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志愿者服务达到20小时(含)以上,经认证后可获得0.5学分。
1.校志愿者活动具体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校级组织的志愿者服务≥20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5学分;志愿服务19—16(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4学分;志愿服务15—12(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3学分;志愿服务11—8(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2学分;志愿服务7—4(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1学分;4小时以下不得分。
2.学院志愿者活动具体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院级组织的志愿者服务≥20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5学分;志愿服务19—16(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4学分;志愿服务15—12(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3学分;志愿服务11—8(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2学分;志愿服务7—4(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1学分;4小时以下不得分。
(四)学习习惯总要求:每学期无旷课、迟到、早退及课堂不良行为者,经认证可获得0.1学分。
(五)生活习惯总要求:每学期在寝室检查中获优秀4次(含)以上且无不合格,经认证每位寝室人员可获得0.1学分。
二.科技活动(3项)最高学分:4.0(注:每学年申报一次)(一)学科竞赛总要求:学科竞赛的记分按照《浙江树人大学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浙树办教[2010]23号文件执行。
12级本科需修满素质拓展课共8个学分,其中专业素质拓展课4个学分,基本素质拓展课4个学分。
专业素质拓展课,即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基本素质拓展课,即其余与学业相关,能够拓展学生素质的技能证书。
例:12酒本导游资格证书2调酒师证2咖啡师证2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2电子商务师2会展策划师证2市场营销师资格证4营养师证4专业素质拓展课小计4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英语四级证书2英语六级证书4口语合格证书3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2计算机等级三级证书3计算机等级四级证书4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4教师资格证书2秘书资格证2会计资格证书2机动车驾驶证(C 证以上)2素质拓展课基本素质拓展课小计4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12物业: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证2助理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4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4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证4专业素质拓展课小计4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英语四级证书2英语六级证书4口语合格证书3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2计算机等级三级证书3计算机等级四级证书4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4教师资格证书2秘书资格证2会计资格证书2机动车驾驶证(C 证以上)2素质拓展课基本素质拓展课小计4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不拘泥于以上证书,详情见《10关于技能、论文 、获奖证书学分认定办法5》12级专科需修满素质拓展课共6个学分,其中专业素质拓展课4个学分,基本素质拓展课2个学分。
专业素质拓展课,即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基本素质拓展课,即其余与学业相关,能够拓展学生素质的技能证书。
例:12酒专:导游资格证书2调酒师证2咖啡师证2中级前厅服务员证2中级餐厅服务员证2中级客房服务员证2高级餐厅服务员证4营养师证4专业素质拓展课小计4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英语四级证书2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2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2教师资格证书2秘书资格证2会计资格证书2机动车驾驶证(C 证以上)2素质拓展课基本素质拓展课小计2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12烹饪:中级烹调师证书2中级营养师证书2中级面点师证书2火锅师调味师证书2专业素质拓展课小计4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英语四级证书2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2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2教师资格证书2秘书资格证2会计资格证书2机动车驾驶证(C 证以上)2素质拓展课基本素质拓展课小计2在校期间需修满4个学分不拘泥于以上证书,详情见《10关于技能、论文 、获奖证书学分认定办法5》13级本科需6个拓展课学分,分为必修和选修,拓展必修课2个学分(即养成教育)。
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及计算办法为了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保证“素质拓展计划”的顺利开展,使第二课堂的教育与第一课堂紧密、有效地衔接,制定本办法。
一、课目的设立、性质、范围1.针对“素质拓展计划”设立“素质拓展实践”课目,纳入教学计划。
2.“素质拓展实践”为学生指定选修课目,11级本科共计14学分,12级本科共计10学分, 13级本科共计14学分。
累计不足14或10学分者,不能毕业。
3.“素质拓展实践”课目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实践环节以外的所有由学院或者系(部)组织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类讲座、竞赛和校内外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课(军事理论、军训)不在其列。
二、学分计算办法本计算办法包括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所列举六项素质拓展学分的计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
(一)关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1.参加学院党校或团校的各种培训班学习并结业者,根据学习时间计算学分。
2.参加党、团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按参加活动时间计算学分。
3.在学校组织的思想教育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竞赛中获奖者,获1个学分。
集体项目获奖者,每人分别获1个学分,参加正式比赛未获奖者,可获0.5个学分。
4.因见义勇为或好人好事受到国家、省级、学校表彰者分别获3、2、1个学分。
(二)关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1.参加学校、系(部)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并合格者,记1个学分。
2.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成果)中获得省、市、校级表彰者分别可获2、1.5、1个学分;集体获奖的其队员分获1.5、1、0.5个学分。
3.参加各种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并完成任务者,按活动的时间记分。
(三)关于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同类竞赛只取最高学分,不重复记学分)1.参加全国或国际学科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获4、3.5、3、2.5个学分。
2.参加省级学科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获3、2.5、2、1.5个学分。
素质拓展学分体系标准一.品德修养(5项)最高学分:2.0 (注:每学期申报一次)(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2项)总要求:每学年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达到一定的社会正面影响力,经认证可获得0.5学分。
校、院团委提供材料,学院认定。
1.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要求:每学年积极参加校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达到一定的社会正面影响力,经认证可获得0.5学分。
2.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要求:每学年积极参加院两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达到一定的社会正面影响力,经认证可获得0.5学分。
(二)学校重大活动具体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具有奉献精神的重大活动,经认证每次可获得0.1学分。
(三)志愿者服务总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志愿者服务达到20小时(含)以上,经认证后可获得0.5学分。
1.校志愿者活动具体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校级组织的志愿者服务≥20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5学分;志愿服务19—16(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4学分;志愿服务15—12(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3学分;志愿服务11—8(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2学分;志愿服务7—4(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1学分;4小时以下不得分。
2.学院志愿者活动具体要求:每学期积极参加院级组织的志愿者服务≥20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5学分;志愿服务19—16(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4学分;志愿服务15—12(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3学分;志愿服务11—8(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2学分;志愿服务7—4(含)小时经认证后可获得0.1学分;4小时以下不得分。
(四)学习习惯总要求:每学期无旷课、迟到、早退及课堂不良行为者,经认证可获得0.1学分。
(五)生活习惯总要求:每学期在寝室检查中获优秀4次(含)以上且无不合格,经认证每位寝室人员可获得0.1学分。
二.科技活动(3项)最高学分:4.0(注:每学年申报一次)(一)学科竞赛总要求:学科竞赛的记分按照《浙江树人大学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浙树办教[2010]23号文件执行。
大学生素质拓展分值计算表按照《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试行)》中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分值计算办法,六项素质拓展内容的得分相加得出素质拓展总分(六项: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
学院 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素质拓展总分六项素质拓展内容分数计算明细表:序号项目折算得分备注该项目次数 (按学年)分值内容分类 1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参加党课、青马培训结业 0.32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党团活动等策划0.3不能累计只能取最高分,每学期限加0.6分3主持0.34参与 0.1每学期限加0.5分5 见义勇为或好人好事受表彰 国家级 1.0 不能累计只能取最高分 6 省级 0.87 市级 0.68 校级 0.4 9 二级学院 0.210 无偿献血提供献血证 0.3每学期最多只能加一次 11 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国家级 0.5不能累计只能取最高分,集体项目加分减半 12 省级 0.4 13市级0.314 “优秀艺术团团员”“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校级0.215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参加社会实践获表彰国家级0.5不能累计只能取最高分,集体项目加分减半16 省级0.417 市级0.318 校级0.219 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外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完成任务0.2每学期累计不超过0.6分20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参加学术科技竞赛(若获奖,可在对应等级按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0.6、0.4、0.2、0.1分。
集体项目队员加分减半)国家级0.6同类竞赛只取最高分21 省级0.522 市级0.423 校级0.324 二级学院0.225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核心刊物第一作者0.826 核心刊物第二作者0.527 非核心刊物第一作者0.528 非核心刊物第二作者0.229 获国家级发明专利每项0.530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若获奖,可在对应等级按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0.6、0.4、0.2、0.1分。
素质拓展学分一、素质拓展学分包括三部分:读书笔记、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大学四年需修足8学分1、读书笔记:共20篇每篇0.1分共交5学期三年内共2分最少一学期4篇2、社会实践:共4分必须分为6个学期完成大一2篇各0.5分共1分大二2篇各0.75分共1.5分大三2篇各0.75分共1.5分3、科技文化活动:需修够2分(可以<2 缺少的分数由读书笔记补缺)分数由各种活动的证书(不同等级证书加分不同,需素拓部认定)和听取报告及讲座(校级0.1分院级0.05分)记录构成二、要求1、读书笔记:必须用山东理工大学信纸颜色自选字数>1000 摘录不得超过30%否则无成绩注意字体间距(不要太挤)以及字体辨认度封面格式:四篇分别制作封面在第一页注明书名、作者以及出版社2、社会实践:只要电子版字数>2000字抄袭<30%社会实践报告要求:(一)、排版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2.8cm,左右2.8cm。
2、行距:全部采用26磅行距。
3、页码:每页下端居中,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2,3等,不要写“第1页”或“-1-”等(要有目录)。
4、页眉:注明“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二)、标题1、社会实践名称(居中、一号宋体、加粗)。
2、参与者资料(居中、小四宋体):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并依次注明地点、起止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活动小时数<等于活动天数×8>)(三)、摘要(报纸等媒体的介绍)“摘要”两字用黑体加粗4号字居中,摘要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
(四)、正文1、正文层次标题题末不加标点符号。
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字连续编号,如:“1”,“2.1”,“3.1.2”,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
一级标题从前言起编,一律用黑体加粗4号字,左顶格;二级标题用黑体加粗小4号字,左顶格;三级标题用楷体加粗小4号字,左顶格。
2、正文其他部分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
素质拓展学分申请项目一览表团发〔2012〕2号关于要求做好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专业奖励与素质拓展学分申请的通知各分院团委、学生会、社团、各班级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学院大学生专业奖励与素质拓展学分的申请工作,现将具体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对象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二、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至5月21日第一批申请时间2月21日-3月9日第二批申请时间3月13日-3月30日第三批申请时间4月3日-4月20日第四批申请时间4月24日-5月21日三、申请流程1.申请人如实填写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专业奖励与素质拓展学分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见附件1),附上学生证复印件及所申请项目相关证明材料,须将证明材料及申请表装订在一起(申请表在上,证明材料在下)。
2. 个人申请材料以班级为单位,须在所属分院规定的上交时间内按时交至各分院素质拓展中心。
如超过本批次上交时间的申请人,请在下个批次上交。
3.各分院素质拓展中心必须准确核实各申请资料,在申请表上填写分院意见后,填写好本分院素质拓展学分汇总反馈表(以下简称反馈表),确保信息无误,将反馈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将纸质版与整理好的学生申请材料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装袋,申请材料顺序与反馈表顺序保持一致,每批次按照指定时间上交,上交时间分别为3月13日(第一批)、4月3日(第二批)、4月24日(第三批)、5月25日(第四批)下午1320前交至学生服务大厅(4-207)素质拓展窗口。
学院直接将材料递交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认证。
4.每批审核完毕后,审核结果将及时在团委网站(申请学分类别_1_ 1.必修素质学分 2.专业奖励学分 3.素质拓展学分项目说明___参加社团活动满45小时_______________ (需附项目证明材料)拟申请___1_个学分,充抵__ __公选/专选修、专业课课程。
项目实施部门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分院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专家组鉴定意见□鉴定未通过□鉴定通过,属项目范畴组长签字年月日城市学院团委意见□获取必修素质学分分□获取素质拓展学分分,可充抵课程□获取专业奖励学分分,可充抵课程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城市学院教学科研部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附件2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专业奖励与素质拓展学分延期申请表(正联)姓名性别学号学院班级申报时间20 20 学年第学期联系方式E-mail 申请学分类别__ 1.必修素质学分2.专业奖励学分3.素质拓展学分项目说明______________ ___ 拟申请____个学分,充抵__ __公选/专选修、专业课课程。
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概述1.创新类学分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及科技竞赛活动,参与或主持完成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发明专利,参加开放实验室活动,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听取或主讲学术讲座等获得的学分。
2.素质拓展学分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文化竞赛活动,听取或主讲文化讲座,发表文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各类技能资格证书等获得的学分。
3.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堂内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实习环节获得学分外,还必须取得4个以上(含6个)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其中创新类学分不得低于2个学分,方可毕业。
4.创新学分认证标准:1.创新学分可加分的项目:1、听取学术、文化讲座和报告(院、校级人文素质报告、科技学术讲座、中北大讲堂、润学讲坛、人文素质报告等)。
2、学生组织和开展各种学术、文化讲座(组织并主讲学术、文化讲座).3、各类学科竞赛以及各种赛前专业培训(例如:科普知识竞赛、国防知识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等)。
4、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5、由学生主持并研究各类科研课题,该项必须由学院科研科认证。
6、在各类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杂志上发表非本专业学术性文章.7、在各类正式出版的报纸、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科学术论文。
8、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9、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为国际或国内领先或者先进科研成果。
10、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参加开放性及创新性实验室活动.2。
创新学分考核标准表5. 素质拓展学分认定标准1.素质拓展学分可加分的项目:1、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各类体育赛事、征文比赛、宿舍文化大赛等)。
2、在校期间获得各类技能资格证书(例如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以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二级乙等以上)、健美操、跆拳道、钢琴、电子琴等各类全国考级获得相应证书、英语六级、雅思、托福、GRE以及国家劳动和人事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等).3、参加学校推荐选派的赴境外参加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社会调研等活动,经学校相关部门认定合格,达到中方和外方培养要求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体系表及赋分标准一、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体系表二、具体赋分标准注:以下活动均为系级及系级以上项目第一部分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1、军事训练,参加由学生工作部门等组织的军训(1学分)2、新生入学教育,参加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安全法制教育、适应性教育等。
(每次计0.2学分)第二部分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2、理论学习活动,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活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各种结合时政的研讨会等(每次计0.2学分)3、各级党校培训(每次计0.2学分)4、各级团学干部培训(每次计0.2学分)5、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文明修身”、“诚信、责任教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为主题的演讲赛、征文(书法、画)大赛、辩论赛等(每次计0.3学分)6、以扶贫支教为重要内容的各项实践活动,包括义务校外辅导、义务家教、义务维修等(每次计0.3学分)7、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包括助残(每次计0.2学分)、助老(每次计0.2学分)、献血(每次计0.5学分))、献骨髓(3学分)、捐款捐物等(每次计0.2—1学分)8、典型见义勇为行为,如救火、救灾、抗洪、抢险、勇斗歹徒等每次计(3学分)9、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6学分)、国家励志奖学金(4学分);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3学分);获得市级荣誉称号(2.5学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团干等荣誉称号(2学分),校级单项积级分子、系级荣誉称号(1学分)第三部分科技学术与创新实践1、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项1.5学分);省级(每项1学分)。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电子竞技比赛、结构模型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英语比赛等(每项1.5学分),省级(每项1学分)。
3、其他全省、全国级别科技学术创新类比赛(每项1.5学分),省级(每项1学分)。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大学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央16号文件的相关精神,顺应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厘清当前我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特制订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忠诚感、责任心;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培养内容与方式“xx师范大学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由校学工部制定颁布、组织协调,面向全校各年级本科生实施,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补充,也是对原有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通过开发“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发布《大学生素质拓展导航手册》,指导学生选修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学分,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综合素质。
本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培养目标体系、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导航,培养目标体系是学生素质拓展的方向,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是学生修读素质拓展学分的课程载体,素质拓展导航是学生素质拓展发展的活动载体,其中,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管理,与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课程体系的开设并行。
三、培养目标体系(一)为祖国发展和教育事业献身的忠诚感、责任心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具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和道德原则。
(二)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专业思想明确,具有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完善知识、能力结构的理想、信念和激情;具有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运用网络新媒体搜索、获取、处理、传播信息的基本信息处理技能。
(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即学生要有良好的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具有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协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自我认同,自我热爱,具有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