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天 的 图 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案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秋天的图画》教案1《秋天的图画》阅读提示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
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
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这不正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呼朋引伴地来欣赏秋天的图画吗?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我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秋天的图画》识字写字教学建议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
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确定指导的重点和方法。
可用猜字、玩认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
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应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
“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
“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对要求写的字,要认写结合,先认后写。
不管是以前认的还是在本课认的,都要注意复习巩固,要求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能认,单独出现也能认。
要通过组词语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分析和数笔画来记住字形,通过范写指导学生写端正,写美观。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秋天的图画》探究活动通过“我会读,我会画,我会做”,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联系课文、观察和想象,用图画描绘秋天。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秋的画报》课件一、教学内容《秋的画报》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季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特点,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象,学习描述秋天景色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知道秋天的一些常见景象。
2. 学习描述秋天景色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秋天的景色。
重点:认识秋天,学习描述秋天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秋的画报》,图片,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关注秋天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课件《秋的画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景象,学习描述秋天景色的词汇。
(3)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秋天景色,鼓励幼儿用新学的词汇进行描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秋天的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象,例如: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蓝蓝的天空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秋天的景象,让幼儿用新学的词汇进行描述。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秋的画报》2. 内容:秋天的特点:金黄、丰收、凉爽、落叶描述秋天景色的词汇:金黄的树叶、蓝蓝的天空、丰收的果实、飘落的树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秋天2. 答案要求:运用新学的词汇描述自己画的秋天景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绘画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学习描述秋天景色的词汇。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秋天词汇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秋天景象,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秋游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篇《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在本课教学中,我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听音乐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
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
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
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
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绳子又放回文中。
同时有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
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
”就记住了“梨”字。
随即教师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这样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
即认字,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教师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
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从读中感知、感悟。
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
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
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
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
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反思本课的教学工作!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知道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
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欣赏画面,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一定顺序写下来)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
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接受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
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通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
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
秋天的图画秋天的图画1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果园里,桔子像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苹果涨红了脸,像是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菜园里,一根根黄瓜像是一根根油条,挂在瓜藤上;南瓜躺在地上,正在比着大小呢!田野里,高粱举着火把;稻谷正向人们低着头,像一群承认错误的孩子。
树林里,一片片树叶随风舞动,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蛐蛐发出“嚁——嚁”的响声,是一曲动听的小夜曲。
星期六的下午,老师和我们准备好筐子、书夹,登上汽车,准备去大自然里找秋天。
一来到果园,我们便被那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苹果树依然茂盛,树上结满了宝石般的苹果。
桂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它有四片花瓣,顏色淡黄淡黄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灌木丛像大树的卫士,紧紧地围住,树丛中隐藏着朵朵野花,它们互相比美,为碧绿的灌木丛增添了几分美意。
我们兵分两组,老师和我、小军、小红去采集苹果;小明、小丽去采集树叶标本。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苹果树下,大家踮起脚尖来摘,老师个子高,伸出两只手,嗨!一下就摘了两个苹果。
我把脚尖一踮,伸出一只手,抓住了一个苹果,用力一扯,苹果就落入筐中。
小军个子矮,只能跳起来摘,好不容易摘到了一个苹果,就已累得他满头大汗。
小红在地上捡着掉落的苹果,她头一次看见这么多苹果,很高兴,喜笑颜开地说:“看,我捡了这么多苹果!”这时,大家已经汗流浃背了,老师看见大家这么累心疼地说:“大家休息一会儿吧?”同学们齐声回答说:“老师,我们不累!”大家继续干了起来。
瞧,旁边那几个同学正在拾树叶呢。
小明对小丽高兴地说:“小丽,我捡到了活化石——银杏叶!”小丽也发现了一片火红的枫叶,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书夹里。
天色已不早了,大家开始互相展示自己的成果了。
那苹果圆圆的,像是一个个涨红了脸的孩子。
它红中带点黄,“屁股”上还有一块“疤”呢!拿起来一闻,啊!真香!我忍不住啃了一口,又甜又脆,真好吃!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果园。
真希望明年再来啊!秋天的图画2秋姑娘像一位魔术师,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秋天。
[秋天的图画课文原文]秋天的图画课文秋天的图画课文篇一:秋天的图画课文原文《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
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
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秋天的图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秋天的图画》教学案教学内容秋天的图画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
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喜爱,能背诵课文。
重点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
会写“波、浪”等8个字。
能背诵课文。
难点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喜爱。
“作、丽”的字形。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2、直观感知:播放秋天音乐风光片。
3、引导回顾、表达: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4、总结学生感想,导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5、出示课题并朗读。
猜字谜识“图”字:一个大镜框,冬天里面藏。
二、朗读感悟1、初读感悟。
a、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b、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注意正音。
c、各人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d、朗读展示: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e、师引读课文,感知全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野。
梨树。
苹果。
稻海。
高粱。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f、用多种形式朗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句话,要读出感情。
《秋天的图画》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材简析《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来亲身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金色的稻田,稻子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1.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梨笼浪粱燃勤劳①带拼音读;②去拼音读;③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秋天的图画
——五彩缤纷的秋天
作者:代申奥指导:代红东邓红夏公公走了,秋阿姨静悄悄地来到了大地。
大雁排成“人”字从北方飞来。
树林里银杏树从以前的绿色变成了金黄色。
每当银杏叶从树上飘下时:有的变成了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再看看那边,枫叶似火,在空中,枫叶是一点点火花;在地上,枫叶为人们铺上了圆形的红地毯。
梧桐树上挂着无数只小手。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压弯了腰,高梁小姐染红了头发,玉米公公长出了几根胡须。
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梨子挂在树上像一个个灯泡;橘子像一个个小小的橙红色的灯笼。
花园里,菊花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金黄的……彩色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坪坝里,人们唱着歌去摘果子。
蚂蚁正在努力的寻找食物。
以前,我认为秋天只有红、橙、金黄,这几种颜色,没想到秋天不仅仅有这几种颜色,还有淡黄色、紫红的、雪白的……要是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天空中看看大地的颜色,我想大地的颜色一定是一道绚丽的彩虹!。
1、秋天的图画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
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板书设计:
1 秋天的图画
梨子
苹果
稻海
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