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教案(春)
- 格式:doc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106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电路、设计电路、调试电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具体章节或知识点]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点1]- [重点知识点2]- [重点知识点3]教学难点:- [难点知识点1]- [难点知识点2]- [难点知识点3]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实验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电路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电路实验操作。
2. 指导学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问题: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分享成果: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七、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路图、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互动软件:利用互动软件,提高课堂互动性。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反馈。
---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工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元件;(2)掌握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学会使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电工测量工具;(4)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利用模拟电路,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认识电工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操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节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元件1. 电路的概念及组成2. 电路元件的分类及作用3. 电路的状态第2节欧姆定律及功率公式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电能的计算第3节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1.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 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电能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第4节简单电路的分析与实践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2. 串并联电路的实践操作3.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5节模拟电路的分析与应用1. 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及特点2.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3. 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路知识;2. 利用实物演示、模拟电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原理;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学》及相关辅助教材;2. 实验器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路元件等;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4. 网络资源:查找与电工学相关的视频、案例等资源,用于课堂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对电路知识的理解程度;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学时安排:40学时三、教学目标:1. 掌握电工基础知识,了解电流、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2. 学习安全使用电器设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测量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第一课:电工基础概念(2学时)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3. 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第二课:电器设备的使用与安全(4学时)1. 安全使用电器设备的基本原则;2. 学习如何正确接线和拔插电器;3. 常见电器故障的排除方法。
第三课:电路测量(8学时)1.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 电阻的测量方法;3. 学会使用万用表进行电路测量。
第四课:直流电路(6学时)1. 了解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会使用电阻箱和干燥电池进行直流电路组装;3. 实验测量直流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第五课:交流电路(8学时)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使用电容器和电感器进行交流电路组装;3. 实验测量交流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第六课:故障排除与维修(6学时)1. 学习常见故障的识别和排除方法;2. 掌握电路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进行简单电路故障排除实践。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评分,评价其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能力。
3. 作业和考试:布置课后作业和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总结性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
七、教学资源:1. 课本:《电工基础教程》,出版社:XX出版社,作者:XXX;2.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万用表等。
八、参考教学资料:1. 电工基础知识ppt;2. 电工实验操作指导书。
以上是电工基础课程的教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电工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2)掌握电路元件的特点、使用方法和电路搭建技巧;(3)熟悉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关注电工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认识电工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1讲:电工学概述1. 电工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电工学的基本分支和应用领域3. 电工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第2讲:电路元件1. 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性质2. 电源、开关和导线的作用和选用3. 常用电路符号和电路图的阅读第3讲:电路分析方法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2. 电压、电流的测量和仪表使用3. 欧姆定律、功率计算和电能转换第4讲:电磁场的基本规律1. 磁场和电流的关系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第5讲:电路搭建与实验1. 基本电路的搭建与调试2. 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3.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三、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讲解:通过PPT、教材等资料,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进行授课和讲解;2. 实验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 问题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考核与评价: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学》教材或相关资料;2. PPT课件:授课用的PPT课件;3.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4. 网络资源:电工学相关的网站、论文和视频等资源。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幅值、相位等基本特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交流电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 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幅值、相位等基本参数。
教学难点:1. 交流电的相位与直流电的区别。
2. 交流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电器都是用交流电供电的,那么交流电究竟是什么呢?它有哪些特性呢?二、新课讲授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2. 交流电的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完整的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3. 交流电的频率:单位时间内交流电完成的周期数。
4. 交流电的幅值:交流电在某一时刻的电流值。
5. 交流电的相位:交流电在某一时刻的相位角。
三、案例分析1. 以家用照明电路为例,分析交流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比较交流电与直流电在相位上的区别。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交流电的频率与周期成反比。
()2. 填空题:一个正弦交流电的周期为0.02秒,则其频率为________Hz。
五、课堂小结1. 总结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 强调交流电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思考交流电与直流电在相位上的区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学电子教案教案标题:电工学电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工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工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教案目标:1. 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和电路元件的使用;3. 学会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进行电路测试和测量;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电工学基础知识1. 介绍电工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3. 通过实例解释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
第二课: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1. 介绍电路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2. 演示如何根据实际电路绘制电路图;3. 讲解串联、并联和混合电路的分析方法;4.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图绘制和分析练习。
第三课:电路元件的使用和连接1. 介绍常用的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2. 讲解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3. 演示如何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搭建;4. 引导学生进行电路搭建和实验操作。
第四课:电路测试和测量1. 介绍万用表和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 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3. 演示如何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波形;4.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测试和测量实验。
第五课:电路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1. 讲解常见电路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2. 演示如何使用故障排除工具和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电路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实践;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针对每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个人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
电工学第六版教案《电工学第六版》教案一、课程简介《电工学第六版》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电路理论和电机学知识,了解电力系统、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电机、电力电子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计算和设计电工系统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电路分析基础(8学时)- 电路元件与电路定律- 电路分析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2. 电机与变压器(12学时)- 变压器- 电机概述- 异步电机- 同步电机- 直流电机3. 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8学时)- 电力系统概述-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整流器与逆变器4.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基础(12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计算机组成与原理5. 控制理论与应用(8学时)- 控制理论概述-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常用控制系统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和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与要求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电工学教案电工学教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对象: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教授学时:40学时授课方式:理论授课 + 实践操作教材:《电工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 学习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使用;4. 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三、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1)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单位;(2)电路的分类;(3)基础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电路分析方法(1)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3)电压、电流分压与分流原理。
3. 电路元件特性与使用(1)电阻器的特性和应用;(2)电感与电容的特性和应用;(3)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和应用;(4)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4. 电路的设计与调试(1)安全用电知识;(2)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流程;(3)实际电路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调试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路交流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五、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电工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测试学生对电路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1)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的讲解;(2)电路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学生互动。
第二周(1)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2)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的讲解。
第三周(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讲解;(2)电压和电流分压与分流原理的讲解。
第四周(1)电阻器的特性和应用的讲解;(2)电感与电容的特性和应用的讲解。
电工学教学设计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课程编码:T1020011、T1020012英文名称:ELECTRIC TECHNIQUE ,ELECTRONIC TECHNIQUE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学时学分:电工学上(电工技术),总学时78(5学分)。
授课62学时,实验16学时。
电工学下(电子技术),总学时78(5学分)。
授课62学时,实验16学时。
授课对象:机械、车辆、交通、材料、热动等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二、教学目标电工学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专业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些非电专业唯一的一门电类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在非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扎实、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用电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具有运用计算机电路仿真的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新技术。
三、授课对象分析授课对象为机械、车辆、交通、材料、热动等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
学生学过与本课程有关的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等课程。
这些学生入学分数较高,通常数学、外语基础较好,理解力较强。
他们在工科数学分析中学习的微积分、微分方程、矩阵等知识,以及在大学物理中学习的电磁学等知识与本门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大多数同学对这些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有些同学只是模糊地记得。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开始,老师会强调这些基础知识对本门课程的作用,提醒学生注意。
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比较认真、好学,能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其中有15%左右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渴望对课程内容有较深程度度的掌握和理解,但有些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或者对本门课程认识不够,不能完成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电工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2)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特性;(3)使学生了解电路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电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2. 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特性;3. 电路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2. 电路元件特性的理解;3. 电路测量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电路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2. 介绍电工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电工学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1. 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电路元件、电路参数等基本概念;2. 电路的基本定律: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介绍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分析方法;4. 电路的基本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及其特性;5. 电路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讲解万用表的使用、电路连接方法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元件特性;2.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复习:第三章的主要内容。
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发电机的装一个绕组,这个绕组在发电机的磁场中旋转时,发电机就发出一相交流电,叫单相交流电;但单相交流电很少用,通常用的是三相交流电。
那么三相交流电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使用呢?学习本课后我们就知道了。
【讲授新课】§4-1 三相交流电一、三相交流电的三个优点1、三相发电机比体积相同的单相发电机输出的功率要大。
2、三相发电机的结构不比单相发电机复杂多少,而使用、维护都比较方便,运转时比单相发电机的振动要小。
3、在同样条件下输送同样大的功率时,特别是在远距离输电时,三相输电比单相输电节约材料。
二、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由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
发电机结构示意图如课本图4-1所示,产生的三个对称正弦交流电动势分别为:e U=E m sin(ωt)V;e V= E m sin(ωt-120°)V;e W=E m sin(ωt+120°)V (针对性课堂练习:课本P108第2题)波形图相量图相序——三个交流电动势到达最大值(或零)的先后次序。
规定每相电动势的正方向是从线圈的末端指向始端,即电流从始端流出时为正,反之为负。
三、三相四线制线电压: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
相电压:相线与中线之间的电压。
U线=√3 U相线电压总是超前于对应的相电压30°。
小结:三相交流电的三个优点、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相四线制作业:习题册P31二、三复习:三相交流电的三个优点、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相四线制引入新课:我们知道,三相交流电一般采用星形联结,三相交流电的采用星形联结可使电源提供二种电压: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压。
那么,三相负载如何接在三相电源上,从电源获得电能呢?U=3U线相本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4-2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一、几个概念1、三相负载:接在三相电源上的负载。
2、对称三相负载:各相负载相同的三相负载,如三相电动机、大功率三相电路等。
3、不对称三相负载:各相负载不同,如三相照明电路中的负载。
二、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把三相负载分别接在三相电源的一根相线和中线之间的接法(常用“Y”标记)。
U线=√3U相I线Y=I相Y=U相Y/Z相三、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把三相负载分别接在三相电源每两根相线之间的接法(常用“△”标记)。
四、三相负载的功率在三相交流电源中,三相负载消耗的总功率为各相负载消耗的功率之和。
在对称三相电路中,有:P=3U相I相cosφ=3P相对称三相负载的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式分别为:Q=√3 U线I线sinφ= 3U相I相sinφS=√3 U线I线= 3U相I相举例:已知某三相对称负载接在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源中,其中R6Ω,X相 = 8Ω。
试分别计算该负载作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时的相 =相电流、线电流及有功功率。
小结: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三相负载的功率作业:课本P109:5、6、7题复习: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三相负载的功率引入新课:我们现在的用电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输过来的,这次课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讲授新课】§4-3 发电、输电和配电常识一、发电厂的种类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地热发电厂等。
二、电力网和电力系统1、电力网: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传输和分配到用户的输配电系统,简称电网。
2、电力系统:将发电厂、电力网和用户联系起来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如图所示:3、输电原则:容量越大,距离越远,输电电压越高。
三、变配电及配电方式电能进入工厂后,还要进行变电(变换电压)和配电(分配电能)。
变电所的任务是受电、变压和配电;而配电所只受电和配电。
配电方式基本有放射式、树干式两种类型。
放射式优点:供电可靠、互不影响、操作控制方便;缺点:耗材多、占地多、投资高。
树干式优点:耗材少、投资省;缺点:影响大、可靠性差、操作控制不灵活。
小结:发电厂的种类、电力网和电力系统、变配电及配电方式作业:P110:13复习:发电厂的种类、电力网和电力系统、变配电及配电方式引入新课:俗话说,电是无牙的老虎,如何使用好它,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安全用电知识.【讲授新课】§4-4 安全用电常识一、触电方式及安全常识1、触电方式有三种:单相触电(220V)、两相触电(380V)、跨步电压触电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内脏及神经系统造成破坏。
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弧烧伤、熔化的金属渗入皮肤等。
3、安全电流:交流30mA及其以下;直流40mA及其以下。
4、人体电阻:一般干燥皮肤时约2kΩ,皮肤潮湿或有损伤约800Ω。
5、安全电压:交流36V及其以下,直流48V及其以下。
二、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1、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可靠地连接。
它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供电系统。
2、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相接。
采用保护接零须注意事项:①保护接零只能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②接零导线必须牢固可靠,防止断线、脱线。
③零线上禁止安装熔断器和单独的断流开关。
④零线每隔一定距离要重复接地一次。
一般中性点接地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Ω。
⑤接零保护系统中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要接零,绝不可以一部分接零,一部分接地。
小结:触电方式及安全常识、保护接地、保护接零作业:P110:14复习:触电方式及安全常识、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引入新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安全用电知识.【讲授新课】§4-4 安全用电常识(2)二、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3、家庭安全用电家庭配电示意图4、漏电保护器原理图: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1)判断电线或用电设备是否带电,必须用试电器(或测电笔),决不允许用手触摸。
(2)在检修电气设备或更换熔体时,应切断电源,并在开关处设置“禁止合闸”的标志。
(3)根据需要选择熔断器的熔丝粗细,严禁用铜丝代替熔丝。
(4)安装照明线路时,开关和插座离地一般不低于1.3 m。
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插座、灯头等,也不要用湿布去擦灯泡。
(5)在电力线路附近,不要安装电视机的天线;不放风筝、打鸟;更不能向电线、瓷瓶和变压器上扔物品。
在带电设备周围严禁使用钢板尺,钢卷尺进行测量工作。
(6)发现电线或电气设备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在带电状态下,决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7)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小结: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作业:P110:15、16复习:配电的相关知识。
引入新课:我们大家用的手机充电器、车床上照明灯、电视机使用的高压包它们需要的低压电、高压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就给了我们的答案【讲授新课】§5-1 变压器课前准备:小型变压器模型一、变压器的作用1、主要功能是改变交流电压的大小。
2、改变电流、变换阻抗等。
二、变压器的结构1、主要组成部分:铁心和绕组铁心:变压器的磁路通道,同时也是变压器的骨架。
为了减小涡流和磁滞损耗,铁心通常由磁导率较高又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绕组:变压器的电路部分。
由绝缘良好的漆包线或纱包线绕制而成。
工作时与电源相连的绕组称为一次绕组,与负载相连的线圈称为二次绕组。
2、变压器符号:3、变压器分类:按绕组和铁心的安装位置不同,分为心式和壳式两种。
(如课本图5-3所示) 三、变压器工作原理 1、变压原理:理想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端电压之比等于绕组的匝数比。
小结:变压器的作用、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工作原理 作业:课本P124:1、3题212121N N E E U U ==复习:变压器的作用、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工作原理引入新课:我们大家用的手机充电器、车床上照明灯、电视机使用的高压包它们需要的低压电、高压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就给了我们的答案【讲授新课】三、变压器工作原理 2、变流原理:变压器工作时,一次、二次绕组中的电流跟匝数成反比。
3、变换阻抗原理:如图把带负载的变压器看成是一个新的负载,并用R ′L 表示,则有R ′L = (N 1/N 2)2 R L (因为I 12 R ′L = I 22 R L ;I 1/I 2=N 2/N 1)R ′L 是R L 在变压器一次侧中的交流等效电阻。
121221N N U U I I ==四、常用变压器1、三相变压器:有三相干式变压器和三相油浸式变压器2、电焊变压器:3、互感器和钳形电流表小结:变压器的作用、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工作原理常用变压器作业:课本P124:1、3题复习:变压器工作原理、常用变压器引入新课:由实验导入新课。
在装有手柄的蹄形磁铁两极间放入一个笼型导体,磁铁与笼型导体间并无机械联系,但当转动手柄带动蹄形磁体旋转时,可以看到笼型导体也会跟着磁体旋转;若改变磁体的转向,则笼型导体的转向也随之改变.【讲授新课】§5-2 三相异步电动机课前准备:电动机模型一、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定子:电动机静止部分,包括机座、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
产生旋转磁场。
2、转子:电动机的旋转部分,包括转轴、转子铁心和转子绕组。
产生电磁转矩。
结构示意图如课本图5-16二、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原理(导体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偏转)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极数和转速:异步电动机的转速n 必定小于旋转磁场转速n 0(又称同步转速),旋转磁场转速与电动机的转速之差称为转差。
转差——旋转磁场转速与电动机转速之差。
转差率——转差与旋转磁场转速之比。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识读与维护 1、铭牌识读型号:Y-112M-4是指国产Y 系列异步电动机,机座中心高度112mm ,中机座(M 中机座,L 长机座,S 短机座),磁极数为4极。
绝缘等级:按绝缘材料允许最高温度划分。
见下表:pfn 600=%100000⨯-=∆=n n n n n S 0)1(n S n -=绝缘等级 E B F H C最高工作温度(℃)120130155180大于180防护等级:IP后两位数字,第一为表示防固异物的等级,第二位表示防水等级。
工作制:S1表示连续工作制(S2表示短时运行工作制,S3表示断续运行工作制)噪声等级:LM82dB表示噪声等级为82dB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用原则根据负载大小选择电动机的功率;根据负载转速选择电动机的转速。
3、电动机起动前的检查①检查电动机铭牌所标电压、频率是否与使用的电源电压、频率相等,接法与铭牌所标是否相符。
②新电动机或长期不用的电动机,使用前应用兆欧表检查各相绕组间及各相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正常值都应为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