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第四册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3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图片为1979年《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头条新闻。
这条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A. 尼克松访华B. 中美建交C. 中日建交D. 重返联合国【答案】B【解析】A.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
B.中美建交是1979年。
C.中日建交是1972年。
D.中国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
2.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政策()A.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 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 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故错误;C项为“打扫屋子再请客”,故错误;D项为“另起炉灶”,故错误。
故选A。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分别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A.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B.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C.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的资料D.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的有关材料【答案】D【解析】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A项错误;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中美建交于1979年,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故C错误;《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故D正确。
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篇一: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
如:1825年修建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需高达10万英镑的投资,当时没有一个企业或个人能独立承担,于是组建了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公司。
公司通过发售股票的办法,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并在短短一年中完成了铁路建设,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还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所以,股份制解决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这一关键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
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
2、为什么说现代工厂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首先,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
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其次,现代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需要。
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所以,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一)练习和测评1、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问:“你有孩子吗?”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
”你如何理解这位丝织工的回答?这位丝织工的回答反映了在工业时代初期英国工人的悲惨境遇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 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B. 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 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 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答案】A【解析】“向将军、大名贷款”反映了其经济实力;“购买武士身份”、“参与藩政”说明他们希望提高政治地位,故A正确;单从经济实力强和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这些现象无法反映出要求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故B错误;CD材料完全未体现,故CD排除。
故选A。
2.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中对以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 保留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B. 人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C. 推行军国主义政策D.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藩阀专政,在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大肆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换言之,就是实现‘上’即统治阶级的要求。
特别是以军事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为中心。
……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
”上述现象最符合()A.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B.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C. 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D. 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答案】C【解析】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正在推行工业革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与材料中“军事优先”冲突,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这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残余,与“现代化为中心”不符合,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的曰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材料中“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相符合,故C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凯末尔推行改革,与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不是展发军事技术,故D项错误。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治维新是下列哪个国家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A、法国B、日本C、俄国D、德国2、下列哪项不是明治维新所采取的措施?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废除农奴制,给予农民自由C、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文明开化,推行西方生活方式3、题干:以下关于《五箇条御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明治天皇颁布的维新宣言B. 明确了“破除旧习,取法世界先进”的原则C. 强调了天皇的至高无上地位D. 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体现4、题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幕府,设置地方县制B. 重建军制,实行征兵制C. 实行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D. 创办国营企业,推动工业化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殖产兴业政策?A. 支持发展国营企业B. 鼓励私人企业发展C. 实施义务教育D. 推行殖产兴业贷款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变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农业生产得到大幅提升B. 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C. 社会阶级结构出现明显变化D.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7、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领导者是谁?A、中曾根康弘B、福泽谕吉C、明治天皇D、伊藤博文8、明治维新的措施之一是?A、废井田置、课租削B、倡导“朱子学”C、承认土地私有D、禁止武士佩戴刀剑9、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下哪项不是这些改革措施的内容?()A. 军事改革B. 推行文化开放C. 实行义务教育D. 重新划分国内封建领地 10、下面关于《五箇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五箇条》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B. 《五箇条》强调日本政府实行内政废藩置县C. 《五箇条》规定了议员由天皇直接任命D. 《五箇条》确立了日本近代的议会制度11、题干:《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下哪项不是其改革内容?A. 推行“殖产兴业”B. 实施义务教育C. 建立君主立宪制D. 保留封建等级制度12、题干: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哪种情况?A. 农民起义频繁B. 商人阶层崛起C. 落后封建制度阻碍社会进步D. 民族矛盾尖锐13、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措施中,哪一项直接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D、废除等级制度14、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但它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历史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百年战争的影响●英国:战败后,英国统治阶级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显。
●法国: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也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1、形成时间:15世纪末2、形成要素●英国:⑴政治:英国封建贵族在内战(“玫瑰战争”)中实力丧失殆尽,再也没有力量与王权对抗。
⑵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各地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统一市场由此形成;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⑶文化: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的民族语言。
●法国:⑴政治: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⑵经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推动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⑶文化: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语。
三、君主专制1、形成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级大多支持加强皇权。
2、评价:君主专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1、西欧商品货币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黄金;2、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3、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地圆说、指南针)二、新航路开辟的简况(15、16世纪之交)●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葡] 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亚欧航路;[西] 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欧美航路;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3、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4、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自然界存在这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发现的。
这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世界。
”做出这一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Darwin B.Watt C.Einstein D.Newton2.如果说工业革命的第一波是“煤与铁的革命”,那么工业革命的第二波是A.“钢与电的革命”B.“煤与电的革命”C.“钢与铀的革命”D.“化学与汽车的革命”3.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
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4.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写道:“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这表明康德认为A.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B.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自由C.启蒙运动就是要实现自由和理性D.言论自由是实现启蒙的重要条件5.这个时代的哲人们认为自由包括许多形式:免于专横权力、言论自由、贸易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审美的自由。
与“这个时代的哲人们”直接相关的一项是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6.“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重在强调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自然权利说D.人生而平等7.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8.下表是英国不同领域经济指标所占比重变化表(单位:%)。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 殖民扩张的全球范围基本完成B. 国际会议制度的建立C.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推广D. 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立2、以下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经济因素是()A. 国际贸易的增长B. 国际投资的增加C. 国际组织的建立D. 全球性的思想文化交流3、题干: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通过《航海条例》确立了其海上霸权的地位,这一条例的核心内容是:A. 对外贸易实行保护主义B. 鼓励海外殖民扩张C. 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D. 对外国船只进行严格限制4、题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标志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 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C. 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D. 1884年柏林会议召开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选读》中提到:“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这主要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哪种现象?A、商品经济的衰退B、资本与市场的全球扩张C、城市化进程的减缓D、封建割据的增多6、在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极大提升,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以下哪项发明对全球贸易的兴盛起了关键作用?A、蒸汽机B、电灯C、电话D、汽车7、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B. 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市场带来了第一批大量商品C. 新航路的开辟虽然没有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9、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扩张B、殖民主义的扩张和领土的划分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0、题干: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基础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加剧的结果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11、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俄国的落后,并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旨在加强国家政权和农奴制,但同时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道路。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德国统一的主要推动者是谁?A. 威廉一世B.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C.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D. 约阿希姆·冯·皮洛夫2、德国在普法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A. 兰斯条约B. 洛万条约C. 慕尼黑协议D. 凡尔赛条约3、题干:19世纪末,德国容纳法国赔款的资本投入本国的重要目的是()A、弥补普法战争中的损失B、打破国际封锁,改善国际环境C、发展德国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D、积极对外扩张,实现欧洲霸权地位4、题干:在统一的进程中,德意志各邦普遍废除了哪项制度,促进了统一进程的快速发展?()A、封建等级制度B、代议制议会C、自由贸易体系D、关税保护制度5、普鲁士在19世纪中期推动德国统一的主要手段是:A. 文化宣传B. 经济封锁C. 政治谈判D. 军事征服6、下列哪一项不是德国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 大量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B. 实施有效的工业政策C. 建立关税同盟促进内部贸易D. 长期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7、19世纪中叶,德国统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B. 普鲁士完成王朝战争C.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D. 柏林墙倒塌8、德国统一后,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A. 君主立宪制B. 民主共和制C. 法西斯独裁制D. 社会主义制度9、德国完成统一的标志是哪一年?A、1866年B、1870年C、1871年D、1875年 10、俾斯麦对于德国统一的主要贡献是什么?A、推行君主立宪制B、发动了普法战争C、实施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D、出版了宣传民族主义的著述11、题干:在以下哪项事件中,德意志帝国宪法首次被写入国家法律?A. 宪法确立之年B.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C. 威廉一世登基典礼D. 行宪会议召开12、题干:以下哪个组织在1871年前后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与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A. 北德意志联盟B. 德意志关税同盟C. 德意志帝国议会D. 德意志中央银行13、俾斯麦在推行铁血政策的过程中,最直接的目标是什么?A. 扩大普鲁士的领土B. 推动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C. 实现德意志的统一D. 增强军队战斗力1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赋予了谁极大的权力?A. 议会B. 联邦议会C. 帝国议会D. 皇帝15、19世纪末,德国统一后,德意志帝国的宪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皇帝的权力?A. 国家元首B. 军事指挥权C. 国会选举权D. 签署法律16、在德国统一过程中,下列哪位人物是“铁血宰相”,对德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A. 奥托·冯·俾斯麦B. 卡尔·马克思C. 亚历山大·冯·洪堡D.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的过程中,采取了鲜明的现实主义方针,即“铁血政策”。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人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并在其著作中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A. 奥古斯丁B. 但丁C. 布鲁诺D. 马基雅维利2、宗教改革运动中,哪位人物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教义,这一教义对后来的基督教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A. 马丁·路德B. 加尔文C. 耶稣D. 约翰·加百列3、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A、复古主义、注重形式B、人文主义、强调个性C、唯物主义、科学至上D、反叛教会、打破教条4、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什么问题?A、教会的腐败和赎罪券的泛滥B、君主专制的加强C、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D、科学技术的进步5、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中世纪的“基督教人文主义”之父是?A. 喻洋B. 马丁·路德C.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D. 约翰·威克利夫6、题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特点是?A. science(科学)B. religious reform(宗教改革)C. humanism(人文主义)D. monarchialism(君主主义)7、文艺复兴时期,以下哪位艺术家被后世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A. 米开朗基罗B. 达芬奇C. 拉斐尔D. 威廉·莎士比亚8、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观念主要反对的是什么?A. 天主教会的教皇权威B. 天主教的七项圣事C. 天主教的祈祷仪式D. 天主教的宗教艺术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倡导的核心思想是:A、神权至上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禁欲主义 10、宗教改革初期,马丁·路德提出了著名的“因信称义”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反对的做法是:A、通过教会购买赎罪券以获得救赎B、建立学校的教育体系C、神父必须受过高等教育D、修道院的生活理念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广泛传播的一种思想是:A. 重神论B. 唐斯康的人类中心论C. 民族主义D. 理性主义12、以下哪个宗教改革家被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秘书长梅茨赴监狱调查定额出售赎罪券的行为:A. 加尔文B. 路德C. 怀特黑德D. 布鲁诺13、以下哪位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A. 哥伦布B. 培根C. 拉伯雷D. 埃拉斯谟斯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A. 《圣经》翻译成白话文B.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C. 加尔文创立日内瓦教会D. 英国宗教改革15、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愚昧统治,提出“人权”,提倡人性。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历史示意图反映的是()A. 百团大战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2.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
这样的战略态势()A.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 出现在辽沈战役结束后C.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D.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这个地方应该是指,大别山地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造成了材料中的态势特点,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B.辽沈战役主要是解放了东北地区。
C.渡江战役之前,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所有地区。
D.决战时机成熟,应该是在1948年8月,材料反映的应该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1946年11月,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指出:“蒋介石在其攻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
”这份电报第一次用到“人民解放战争”这个概念,取代之前一直使用的“自卫战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战后民主建国努力的失败B. 中共取得战争的优势地位C. 中共基本方针策略的转变D. 国民党当局发动重点进攻【答案】A【解析】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内战已经爆发,国共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共产党争取民主建国的努力失败了,所以会出现材料中人民解放战争这一概念。
B.1946年底,中共在战争中处于弱势。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如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其中文字“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
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
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
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
”图中所示的战役的是()A. 辽沈战役B. 平津战役C. 淮海战役D. 徐州会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
”、“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排除AB。
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故排除D。
2.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将之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48年8月,国民政府为了阻止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宣布停用法币,进行金圆券改革,冻结全国物价。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 国共双方态势发展变化明显B. 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C. 国民党赢得城市居民的支持D. 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答案】A【解析】3.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六集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片所体现的六大时代主题先后顺序是()A. 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B. 峥嵘岁月伟大转折千年局变中国新生继往开来世纪跨越C. 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大转折继往开来世纪跨越D. 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伟大转折中国新生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千年局变是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峥嵘岁月是指1919年—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世纪跨越是20世纪初的三个代表;继往开来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因此先后顺序是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故A项正确。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有人说19世纪初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革命的推动B.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 1832年议会改革D. 等级观念已经消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指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能够和传统贵族拥有相同的政治权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832年议会改革,但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取得政治权力的根根原因还是通过工业革命取得了大量财富,故A是主要原因。
故选A。
2.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
……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答案】A【解析】1800﹣1850年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导致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故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C是工业革命的条件,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19世纪晚期,为了尽量扩大生产的规模和集约程度,进而追求更多的利润,资本家们渐渐放弃了过去一贯倡导的放任原则。
他们开始以各种方法控制产品的成本和售价,甚至将手伸到了其他相关领域。
这种变化()A.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 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D. 促使全面干预的经济理论诞生【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所述史实为垄断现象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对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对飞速发展的生产力的促进。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
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列宁旨在说明()A.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 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D.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说明列宁强调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革命道路,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新时期,故B符合题意;A、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2.以德·安·沃尔科戈诺夫为首的俄国右翼学者曾指责列宁和十月革命把俄国从文明的康庄大道上推开,使之“脱离了普遍的和平发展的道路”。
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普遍的和平发展的道路”指社会主义道路B. 十月革命促进俄国的社会转型迅速完成C. 俄国的暴力革命方式不利于其和平发展D. 俄国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的新的现代化道路【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并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右翼学者却认为其偏离了“文明的康庄大道”,由此推测右翼学者更认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而指责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故选D项;“普遍的和平发展的道路”应指资本主义道路,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2024年华师大新版第四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17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手握相当于国家的战争、立法、贸易、治安、宣战等权力,并采取资本联合的方式,最终将贸易扩大到全球,成为“海上马车夫”。
这说明荷属东印度公司A. 适应早期殖民扩张的需求B. 推动了荷兰制造业的发展C. 垄断了大西洋的三角贸易D. 主要目的是加强世界联系2、1603年荷兰在马六甲海战中截获了葡萄牙的瓷器运输船,此后荷兰著名瓷都代尔夫特开始崛起。
它前50年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后50年工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纪末达到高峰。
推动代尔夫特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 荷兰推行重商主义政策B. 中国明清之际社会动荡C. 世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D. 工业革命带来技术革新3、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提供给西欧各国不断壮大的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阶层,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 西欧出现价格革命D. 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4、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
“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
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理解正确的是A. 州的独立性不断增强B. 政治体制在实践中走向完善C. 州是美国独立的关键D. 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5、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上,迪金森把即将成立的美国各级政府比作太阳系,他把联邦政府比作太阳,把各邦比作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主张让他们在自己适当的轨道上自由运行。
这说明他认为A. 地方政府应该无条件服从中央政府B. 地方政府的主权应该高于中央政府C. 地方政府应该与中央政府地位平等D.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该适当分权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17世纪中期,英荷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它曾经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它曾经为西欧的文艺复兴做出了传承的贡献,它到了近代遭到了来自几乎所有列强的入侵。
它是()A. 清王朝B. 奥斯曼帝国C. 蒙古帝国D. 阿拉伯帝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故选B;ACD均不符合“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排除。
故选B。
2.如图斜线部分为古代某帝国的疆域图,它当是()A. 罗马帝国B. 阿拉伯帝国C. 蒙古帝国D. 奥斯曼帝国【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可知,该帝国涉及地中海周围地区,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包括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依据图示图示中的“伊斯坦布尔”,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范围,故D项正确。
A项的疆域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的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的疆域主要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
3.除了规定伊斯兰教的教义外,《古兰经》还对虔诚徒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
因此()A. 伊斯兰教国家的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有严格区分B. 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C. 穆罕默德是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最高统治者D. 所有阿拉伯人都要接受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指导【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兰经》不仅规定伊斯兰教的教义,还指导信徒众的社会生活,由此可以得出,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故B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高三第四册练习卷一.选择题:(60分)1.观察下图。
这是公元哪一年代西方人了解的世界?(注:图片中的白色区域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A .1000年代B. 1300年代C. 1600年代D. 1800年代2.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4.奠定了文艺复兴运动基础的是A.商品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B.近代民族国家普遍形成C.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普遍出现D.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5.“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
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中衍生出来的。
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
能够反映“modern”产生时的历史新现象的是①宗教改革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民族国家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 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
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7. 17世纪末,英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在经济领域就是A.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政权C、圈地运动迅速发展D、近代工业城市兴起8. 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9.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
对此,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A.地理形势相同 B.文化传统相同 C.关系世代友好 D.殖民活动影响10.“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
”上述规定主要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主张A.开明专制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11. 法国大革命中,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法令是A、《人权宣言》B、制宪会议的法令C、雅各宾派颁布的法令D、《法国民法典》12. 1860年代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这么说:“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造就了拿破仑的权势。
但是,拿破仑的权势却也扼杀了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A 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评价,前后不一,相互矛盾,不足采信。
B 托尔斯泰的论点充满了天意支配人事的迷信,乃不当的历史观。
C 托尔斯泰针对拿破仑所做不同之事,给予不同的评价,并不矛盾。
D 托尔斯泰说拿破仑的权势推论是正确的,因为后来拿破仑果然称帝。
13.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是A.封建统治与民主要求矛盾B.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 D.殖民压迫激起民族意识和民族反抗14. “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
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美]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带来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款C.德国矿产资源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15.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这本书中只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 通信电缆开始铺遍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B 英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C 英国的机器和技术只保持本国使用D 美国已经迎头赶上英国16.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条件包括①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政局稳定②欧美各国基本实现了初步工业化③工场手工业的积累④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A.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7.200多年来,美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目前,它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 B.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C.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18. 明治维新后较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变化,正确的是A、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B、由半封建割据状态转变为民主国家C、封建的等级制度被完全的身份平等所代替D、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19.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赴欧美考察,代表团的首脑人物之一木户孝允在给国内写信时说:“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十年后之弊病,……确立牢不可破之国基者唯在于人”。
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明治维新中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B.废除买卖土地禁令,确认土地私有C.引进西方技术,迅速发展工商业D.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20.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和北美普遍发生了各种形式的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大潮,从而使资本主义在欧美取得全面胜利.从根本上这得益于A.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潮流B.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倾向C.政治领域的民主化运动D.外交领域的殖民化趋势21.20世纪初英国人说:“纵世界万国,与我断绝交易,我亦足以自供也。
”这说明A.英国的殖民地十分广阔B.英国的经济实力独占鳌头C.英国实施光荣孤立政策D.英国的资本输出世界第一22.列宁所说的“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
”,指的是A.《乌托邦》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井冈山的斗争》23.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形象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D.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24.“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5.15世纪,意大利人是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番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26.18世纪,西方人所谓“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
“乌木”是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27.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28.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29.英国革命歌颂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30.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持续四年其中有些好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之外,在19世纪发生地最惨烈的战争。
”该战争应是()A.普法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美国内战 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二、非选择题:(90分)31.(16分) 阅读材料: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32.(10分)阅读地图,回答问题(1)这幅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什么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2)这一事件带来什么影响(6分)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论它们如何运作,不论它们的原因和结果如何,这些机械价值无限,它们都归功于这位具有独创精神的有用天才,不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将想起他的功绩……游手好闲、懒惰、愚蠢的冷漠、漫不经心的粗枝大叶,处处使得人们束缚起来,步祖先的后尘,没有思想,缺乏研究,也没有雄心。
如能摆脱这一切,你一定能积德。
从布林德利(Brindley:英工程师)、瓦特、普里斯特利、哈里森(Harrison:英钟表师,发明钟的补偿摆)、阿克莱特(Arkwright:英发明家)这些人的工作中,在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涌现了源源不断的思想,产生了多么努力的精神、多么巨大的创造力量……对于参观过瓦特蒸汽机的人而言,还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是他无法激起的?——亚瑟·扬《英格兰威尔斯游记》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