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法作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格式:pdf
- 大小:153.14 KB
- 文档页数:4
土木工程力学作业05任务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影响线的横坐标是(B)A. 截面的位置B. 单位移动荷载的位置C. 固定荷载的位置D. 移动荷载的位置2.绘制影响线采用的是( D ) A. 实际荷载B. 移动荷载C. 单位荷载D. 单位移动荷载3.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的形状特征是(A) A. 直线段组成B. 曲线段组成C. 直线曲线混合D. 变形体虚位移图4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理论依据是( B )A. 虚力原理 B. 虚位移原理 C. 位移互等定理 D. 叠加原理5 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应用的原理为(C)A. 变形体虚功原理B. 互等定理C. 刚体虚功原理D. 叠加原理6 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假设有( A )A 杆件为刚性杆B 杆件为弹性杆C 杆件为塑性杆D. 杆件为弹塑性杆7 由主从结构的受力特点可知:附属部分的内力(反力)影响线在基本部分上( A )A. 全为零B. 全为正C. 全为负D. 可正可负8 图示梁截面C剪力影响线在C右侧邻近的竖标值为( C )A. 0B. 0.5C. 1D. -19 图示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K截面的最大弯矩是(A )A. B. C. D.10 图示静定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值(绝对值)是(C )A. B. C. D.11 图示梁的某量值的影响线,其中竖坐标表示P=1作用在( D )A. K点产生的值B. K点产生的值C. D点产生的值D. D点产生的值12 对于图示影响线竖坐标含义的论述正确的是( B )A. 为P=1在C点时产生的B. 为P=1在C左时产生的C. 为P=1在C点时产生的D. 为P=1在C左点时产生的13. P=1在梁ABC上移动,图示影响线是何量值的影响线(B)A. B. C. D.14.图示伸臂梁的影响线为哪个量值的影响线?( B )A. Q AB.C.D.15 根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A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在B点的纵坐标为 ( C )A. 5B. -5C.D. -116 图示梁A截面弯矩影响线是( A )A. B.C. D.17同一结构,不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ω,考虑阻尼时的自振频率为ωD,则(D )A. B. C. D. ω与ωD的关系不确定18.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主要计算(A)A. 频率与周期B. 振型C. 频率与振型D. 动力反应19 在动力计算中,体系自由度数N与质点个数M( D )A. 总是相等B. N总是大于MC. M总是大于ND. 不确定20 在低阻尼体系中不能忽略阻尼对什么的影响?(C)A 频率B. 周期C. 振幅 D. 主振型21 结构动力的基本未知量是( A )A. 质点位移B. 节点位移C. 多余未知力D. 杆端弯矩22 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物理参数是(C)。
作静定结构影响线的三种简单⽅法作静定结构影响线的三种简单⽅法作影响线的基本⽅法有静⼒法和机动法,但是对于复杂的静定结构,仅仅运⽤静⼒法或机动法求解其内⼒影响线是不够的,往往不能迅速得到正确结果.我们参考资料归纳了三种简便⽅法,并借助例题进⾏阐述.这些⽅法均建⽴在静⼒法、机动法的基础之上,仍然遵循刚体的虚功原理,其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可归纳为:⾸先进⾏必要的静⼒计算或分析,考虑是否可以简化处理;再考虑辅以结构等效变形,进⾏结构简化;最后针对简化的机构运⽤机动法进⾏求作,便可迅速⽽⼜准确地确定复杂结构的内⼒影响线.这些⽅法的优点是既可以避开复杂静⼒计算、分段讨论,⼜可以解决机动法不能直接确定复杂静定结构内⼒影响线的难题。
1、结构等效法有些静定结构形式⽐较复杂,可以利⽤刚⽚法则进⾏等效,并且在静定结构中,若等效替代静定结构内部某⼀⼏何不变部分,则只能改变本部分的受⼒⽽不会改变其余部分的反⼒或内⼒.我们可以利⽤静定结构的这⼀特性并结合刚⽚组成法则,等效变形较复杂的静定结构,这样可以简化体系、利于快速求作结构内⼒影响线,这就是所谓的“结构等效法”.有时,复杂静定结构内⼒影响线⽆法直接利⽤机动法进⾏求解,灵活利⽤结构等效法可以解决这⼀难题,⽐如:不能直接利⽤机动法求作静定平⾏弦桁架内⼒影响线,可通过刚⽚法则简化并与相应机动简⽀梁⽐较,从⽽将机动法推⼴到静定平⾯桁架内⼒影响线的求作中;或抓住平⾏弦桁架荷载传递等效于结点荷载这⼀特点,分别考虑上弦承载及下弦承载的情形,并依据上、下弦杆结点位置确定对应结点荷载分布情况,然后借助结点荷载作⽤下的主梁某内⼒影响线求作桁架内⼒影响线.如图所⽰,求作图⽰结构HA的影响线.解:由刚⽚构造规则不难分析,△ADC及△BEC均可视为由铰接的三⾓形依次增加⼆元体形成的⼏何不变体系,故可以取L型刚⽚ADC及BEC进⾏等效替换,从⽽下部分的桁架可以运⽤三铰刚架进⾏等效替换,如下图所⽰.然后利⽤三铰刚架的关系式求作HA的影响线即可.2、斜率分析法由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影响线的虚功原理可知:拟求静定结构内⼒Z的影响线,可以撤去与Z相应的约束并使体系沿着Z的正⽅向发⽣虚位移£z=1,此时结构对应的荷载位移图为所求静定结构内⼒Z的影响线.也就是说,在竖向单位移动荷载P=1作⽤下,静定结构内⼒影响线取结构的竖向位移图;在⽔平单位移动荷载P=1作⽤下,静定结构内⼒影响线取结构的⽔平位移图;在单位移动⼒偶M=1作⽤下,静定结构内⼒影响线取结构的转⾓位移图,⽽当转⾓位移很⼩时,有等价关系,所以此时结构内⼒影响线可取竖向位移图的斜率.影响线竖距的正负号可规定如下:当结构转⾓位移⼝与单位移动⼒偶M=1⽅向⼀致时,取负号;反之,取正号.这就是所谓的“斜率法”,此种⽅法仅适⽤于求解静定结构在单位移动⼒偶M=1作⽤下的内⼒影响线.如图所⽰,试求作图⽰结构在单位移动⼒偶m=1作⽤下的Mc、Qc的影响线.解:分别撤去所⽰静定结构与Mc、Qc相应约束,并令结构分别沿其正⽅向发⽣的虚位移为“l”,然后分别作出结构的竖向位移图,如图所⽰,最后分别取结构竖向位移图的斜率即为所求图⽰结构Mc、Qc 的影响线,分别如图所⽰.3、联合分析法静定结构的内⼒影响线由分段的直线段组成,故可先运⽤机动法分析静定结构影响线的轮廓特征即影响线有⼏段及其相互位置关系(铰接或平⾏),再利⽤静⼒法确定各直线段特征点竖标便可确定所求静定结构的内⼒影响线,这就是所谓的“联合分析法”。
作静定结构影响线的三种简单方法作影响线的基本方法有静力法和机动法,但是对于复杂的静定结构,仅仅运用静力法或机动法求解其内力影响线是不够的,往往不能迅速得到正确结果.我们参考资料归纳了三种简便方法,并借助例题进行阐述.这些方法均建立在静力法、机动法的基础之上,仍然遵循刚体的虚功原理,其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可归纳为:首先进行必要的静力计算或分析,考虑是否可以简化处理;再考虑辅以结构等效变形,进行结构简化;最后针对简化的机构运用机动法进行求作,便可迅速而又准确地确定复杂结构的内力影响线.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避开复杂静力计算、分段讨论,又可以解决机动法不能直接确定复杂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的难题。
1、结构等效法有些静定结构形式比较复杂,可以利用刚片法则进行等效,并且在静定结构中,若等效替代静定结构内部某一几何不变部分,则只能改变本部分的受力而不会改变其余部分的反力或内力.我们可以利用静定结构的这一特性并结合刚片组成法则,等效变形较复杂的静定结构,这样可以简化体系、利于快速求作结构内力影响线,这就是所谓的“结构等效法”.有时,复杂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无法直接利用机动法进行求解,灵活利用结构等效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比如:不能直接利用机动法求作静定平行弦桁架内力影响线,可通过刚片法则简化并与相应机动简支梁比较,从而将机动法推广到静定平面桁架内力影响线的求作中;或抓住平行弦桁架荷载传递等效于结点荷载这一特点,分别考虑上弦承载及下弦承载的情形,并依据上、下弦杆结点位置确定对应结点荷载分布情况,然后借助结点荷载作用下的主梁某内力影响线求作桁架内力影响线.如图所示,求作图示结构HA的影响线.解:由刚片构造规则不难分析,△ADC及△BEC均可视为由铰接的三角形依次增加二元体形成的几何不变体系,故可以取L型刚片ADC及BEC进行等效替换,从而下部分的桁架可以运用三铰刚架进行等效替换,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三铰刚架的关系式求作HA的影响线即可.2、斜率分析法由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的虚功原理可知:拟求静定结构内力Z的影响线,可以撤去与Z相应的约束并使体系沿着Z的正方向发生虚位移£z=1,此时结构对应的荷载位移图为所求静定结构内力Z的影响线.也就是说,在竖向单位移动荷载P=1作用下,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取结构的竖向位移图;在水平单位移动荷载P=1作用下,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取结构的水平位移图;在单位移动力偶M=1作用下,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取结构的转角位移图,而当转角位移很小时,有等价关系,所以此时结构内力影响线可取竖向位移图的斜率.影响线竖距的正负号可规定如下:当结构转角位移口与单位移动力偶M=1方向一致时,取负号;反之,取正号.这就是所谓的“斜率法”,此种方法仅适用于求解静定结构在单位移动力偶M=1作用下的内力影响线.如图所示,试求作图示结构在单位移动力偶m=1作用下的Mc、Qc的影响线.解:分别撤去所示静定结构与Mc、Qc相应约束,并令结构分别沿其正方向发生的虚位移为“l”,然后分别作出结构的竖向位移图,如图所示,最后分别取结构竖向位移图的斜率即为所求图示结构Mc、Qc 的影响线,分别如图所示.3、联合分析法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由分段的直线段组成,故可先运用机动法分析静定结构影响线的轮廓特征即影响线有几段及其相互位置关系(铰接或平行),再利用静力法确定各直线段特征点竖标便可确定所求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这就是所谓的“联合分析法”。
一、 判断题(本大题分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说明:如果您认为下列说法是正确的,就在题号前的□中打“√”,否则打“×”)。
□1、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的影响线均为折线组成。
□2、矩阵位移法中,原荷载与对应的等效结点荷载一定使结构产生相同的内力和变形。
□3、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T 是正交矩阵。
□4、简支梁的弯矩包络图为活载作用下各截面最大弯矩的连线。
□5、极限荷载应满足单向机构、内力局限和平衡条件。
□6、阻尼对体系的频率无影响,所以计算频率时不考虑阻尼。
二、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分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影响线的依据是 。
A 、刚体体系虚力原理;B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C 、刚体体系虚位移原理;D 、变形体的虚位移原理。
( )2、当截面的弯矩达到极限值——极限弯矩时,该截面应力 。
A 、继续增加;B 、不再增加;C 、迅速增加;D 、缓慢增加。
( )3、所示结构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时(不计轴向变形),其未知量数目为 个。
A 、5;B 、3;C 、2;D 、4。
( )4、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共振时与动荷载相平衡的是 。
A 、惯性力;B 、恢复力;C 、阻尼力;D 、没有力。
三、填充题(本大题分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____处填上答案。
)1、单元刚度矩阵是 与 之间的联系矩阵,其元素()e ij k 的物理意义是 。
2、一矩形截面杆件,横截面尺寸为b ×h ,材料的屈服极限为σs ,强度极限为σb ,则其屈服弯矩为 ,极限弯矩为 。
3、一单自由度体系,质点m 在初始位移0.685cm 的条件下产生自由振动,一个周期后质点的最大位移为0.50cm ,则体系的阻尼比ξ为 ,共振时动力系数μ为 。
4、图3所示简支梁,(a )为截面C 的弯矩影响线,(b )为在荷载F 作用下梁的弯矩图,图(a )中y C 的含义为 ,图(b )中y C 的含义为 。
第一章绪论1.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类(1)杆件结构(2)板壳结构(3)实体结构2.本课程讨论的范围是杆件结构理论力学研究的刚体的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刚体的力学分析,材料力学研究的是单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结构力学研究杆件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3.结构力学的任务:(1)结构的组成规律、合理性是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2)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以便进行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验算(3)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在动力何在作用下结构的反应4.计算简图选择原则是:计算简图:用一个能反映其基本受力和变形性能的简化的计算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
这种代替实际结构的简化计算图形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1)计算简图应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性能(2)保留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使计算简图便于计算5.结构与基础间连接的简化活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定向支座6.材料性质的简化材料一般假设为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或弹塑性的7.结构承受的荷载可分为体积力和表面力两大类。
体积力指的是结构的重力或惯性力等,表面力指的是由其他物体通过接触面传给结构的作用力8.杆件的分类梁:受弯为主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有水平推力且截面以受压为主刚架:由梁和柱等直杆组成的结构,杆件间的结点多为刚结点,主要内力为弯矩桁架:由两端为铰的直杆组成,当荷载作用于结点时,各杆只受轴力9.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凡用静力平衡条件可以确定全部支座反力和内力结构称为静定结构凡不能用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全部支座反力和内力的结构成为超静定结构10.荷载的分类按时间:恒荷载,活荷载按性质:静力荷载,动力荷载第二章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1.根据杆件体系的形状和位置,杆件体系可以分为两类: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2.把杆件体系中的一部分杆件或结点勘察是具有自由度的运动对象,而将另一部分杆件或连接勘察是对这些刚片或结点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约束3.自由度:描述几何体系运动时,所需要改变的坐标数目4.约束:使体系减少自由度的装置或连接分为两大类:支座约束和刚片间的连接约束5.约束代换和瞬铰一个简单铰相当于两个约束,两根链杆也相当于两个约束,约束是可以代换的瞬铰:如果连接两个刚片的两个链杆不在刚片上相交,则两链杆的交点处,形成一虚铰,虚铰的位置是变化的,6.在杆件体系中能限制体系自由度的约束,称为必要约束对限制体系自由度不起作用的约束,称为多余约束7.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的组成规则三个:(1)一刚片和一个点用不共线的两个链杆连接(2)两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或三个全不平行也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连接(3)三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相连第三章静定梁1.截面法:计算杆件指定截面的内力的基本方法2.内力图是表示杆件上个截面内力沿杆长度变化规律的图形3.弯矩图的纵坐标一律画在杆件受拉纤维一侧,剪力图和轴力图可画在杆件任一侧,但需注明正负号4.在分布荷载和无荷载段,内力图为连续图形,而在荷载的不连续点,内力图也出现不连续的变化5.控制截面是指荷载的不连续点,如分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集中力作用点和集中力偶作用点6.弯矩图叠加是指弯矩纵坐标(竖标)的叠加,而不是指图形的简单拼合7.解题方法(1)简支斜梁计算支座反力和内力的方法是隔离体平衡和截面法(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简支斜梁的支座反力和相应的平梁的支座反力是相同的(3)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斜梁的弯矩图和相应的平梁的弯矩图是相同的(4)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斜梁有轴力,斜梁的剪力和轴力是相应平梁的两个投影8.静定多跨梁的组成特点是:可以在铰处分解为以单跨梁为单元的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第五节 机动法作影响线作静定结构支座反力或内力影响线时,除采用静力法外,还可以采用机动法。
机动法作影响线的理论依据是刚体体系的虚位移原理,即:刚体体系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在任何微小的虚位移中,力系所做的虚功总和等于零。
一、机动法作影响线的原理及步骤下面以作图10-15(a)所示简支梁的支座反力B F 影响线为例,说明机动法作影响线的原理和步骤。
为了求支座反力B F 的影响线,先将与其相应的约束去掉,即去掉B 处的支座链杆,代以正方向的未知支反力B F (假设向上为正)。
此时,原结构变成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几何可变体系。
然后让此体系产生微小的刚体虚位移,即让梁绕A 点作微小转动,记B F 作用点沿力作用方向上的位移为z δ,单位力1F =作用点沿力作用方向上的位移为F δ,如图10-15(b)所示。
图10-15 机动法作影响线的基本原理(a)简支梁 (b)与B F 相应的虚位移图 (c) 与B F 相应的单位虚位移图 (d)B F 影响线 图10-15(a)所示体系处于力平衡状态,图10-15(b)所示体系处于满足边界条件和协调条件的虚位移状态。
根据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图 10-15(a)体系中的外力(包括支座反力)在图10-15(b)所示刚体位移上所做虚功之和等于零,即可列出下列虚功方程:0..=+F z B F F δδ由于1F =,即得: zF B F δδ-= (10-16a ) 由于1F =是移动的,所以F δ是随着变化的,它是荷载位置x 的函数。
而z δ为B F 作用点沿其正方向的位移,在给定虚位移状态下是一个常数,与荷载位置x 无关。
因此式(10-16a )可写成:)().1()(x x F F z B δδ-= (10-16b )式中,()B F x 表示量值B F 的影响线;)(x F δ表示单位荷载1F =作用点的竖向位移图。
由此可见,B F 影响线与竖向位移图F δ成正比,即将竖向位移图F δ的竖标除以常数z δ并反号后,就得到量值B F 的影响线。
§ 8.5 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机动法——以虚功原理为基础,把作内力或反力影响线的静力问题转化为作位移图的几何问题。
刚体的虚功原理——刚体体系在某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体系发生的任何微小的允许的虚位移中,力系所 作的虚功总和恒等于零。
满足约束条件1.简支梁反力影响线F RBRB B F F F d d +×= R B F F d =-F RB 与d F 的变化规律一致,故可用荷载作用点的位移图比拟影响线。
Å1F =1ABF =1AB Fd 刚体的虚功原理:F RB1 = B d 1 F = 1= B d F d 规定与F方向一致为正F RB影响线 F RB 与d F 差一个负号,在此为d F 负,故F RB为正。
RB BF F F d d +× Å1(1)简支梁反力F RB影响线 R BF =1ABP =1AB Pd 刚体的虚功原理:R B1 = B d 1F = 1= B d F d 规定与F方向一致为正 0= P =1P =11 R B F F d =-F RB影响线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反力或内力影响线的步骤: 1.解除与所求量值对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 力,使结构变成可变体系;2.使体系沿约束力的正向发生单位虚位移, 如此得到的位移图即为该量值的影响线;杆 轴以上的图形部分取正、反之取负。
静定结构撤除一个约束后是几何可变体系,发 生的均是刚体位移,故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 影响线都是直线或折线图形。
机动法绘制影响线的优点:不经具体的静力计算即可迅速确定 影响线的轮廓,并可与静力法所做的影 响线进行校核。
F =1ABCabl(2)简支梁弯矩M C 影响线M CM CÅla by1= + B A d d a yA »d by B »d lab y =\ Ad B d C’M CM C ABC1 = + B A dd 1 = + by a y M C影响线(3)简支梁剪力F QC影响线Q CQ C1= C d Ålal byF =1ABaby 1y 212 1 = + = y y C d by a y 2 1 = l a y =1 lb y =2 12 y aby = \F QC影响线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