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牧童》教学反思《牧童》是一幅图。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
课堂伊始,我以学生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
再聊到吕洞宾,学生谈得不亦乐乎。
有的同学说他是八仙之一,有的同学说到有关他的歇后语、黄梅戏。
轻松自在的聊天中师生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使用任何课件,只是紧紧围绕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教学。
我先让学生读通读顺古诗,学生普遍出现前后鼻韵母音节不分,翘平舌音节不分的情况。
通过教师带读,同桌互读纠正,学生能流利、正确朗读了。
接着由读到悟,在整个理解诗意,悟其情感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有的同学从“铺”字体会草的翠色欲流、生机勃勃,就像软软的毯子和草场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有的同学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和牧童顽皮与可爱;有的同学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无忧无虑、充满野趣的牧童生活,还有的学生的脑海里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在汇报的过程中,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
在闭目想象环节之后,几个学生以纪实片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牧童晚归休憩图。
此时学生眼中是鲜活的古代儿童的生活而不是诗句。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由“不脱蓑衣卧月明”展开想象。
学生有的说牧童在欣赏大自然演奏的乐曲——青蛙呱呱、小溪潺潺,有的说他在跟天上的星星聊天,学生的脑海里有无穷无尽的新奇想法。
在想象中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自由自在,野外生活的美妙、惬意。
然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后习题中有一个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把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单元目标及教学反思,可直接打印)第二组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组内容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一《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
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
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口语交际。
习作‛安排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
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意在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者其他中外伟人、名家有关童年生活的书,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重点:1.掌握本组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难点: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2.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
《古诗词三首》2课时(冬阳。
童年。
骆驼队》2课时《祖父的园子》1课时《童年的发现》2课时(儿童诗两首)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2课时回顾。
拓展二1课时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牧童X舟过安:X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5.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牧童》(1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古诗词三首牧童 1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忙碌的场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儿童在冬天将冰块当做钲来敲击,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然后突然冰块碎裂,发出的声音像玻璃碎了一样。
3.《村晚》是宋朝诗人雷震的作品,描述了池塘里长满了草,山峰将落日的光辉含在水中,牧童骑在牛背上横吹短笛,笛声随意吹奏,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三首诗词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生字1【蓑】读音:suō巧记:一字横穿哀的口(衰),头顶草(艹)帽雨不愁。
字义: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组词:蓑衣蓑笠造字:形声法造句:蓑衣是古时候人们常用的防雨工具。
笔顺:“艹”两竖上开下合;下部点正,第五笔横长。
2【牧】读音:mù巧记:对“牛”写文(攵)章。
字义:放养牲口组词:牧民牧羊牧场牧歌放牧牧童游牧畜牧业造字:会意法造句:牧民在草原上尽情地放声歌唱。
笔顺:左右等宽。
“”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
3【遮】读音:zhē巧记:富“庶”之“辶”地。
字义:掩盖,掩蔽,挡组词:遮盖遮蔽遮丑遮挡遮掩遮阳遮阴造字:形声法造句:错误是遮盖不住的。
笔顺:“灬”四点要协调,两边大,中间小;“辶”捺伸展。
字歌:庶字变化多有草变甘蔗有鸟是鹧鸪走之把脸遮4【醉】读音:zuì巧记:士“卒”“酉”时相见。
字义:①喝酒过多,神志不清②沉迷,过分地爱好组词:①醉酒醉汉醉话②陶醉醉心沉醉造字:会意法造句:我陶醉在这秀美的山川景色之中。
笔顺:左右等宽。
左边宜短;右边宜长,末笔为悬针竖。
字歌:酉时喝醉酒碎石大如斗憔悴心烦闷猎犬猝然走5【媚】读音:mèi巧记:姑娘()画“眉”。
字义:①美好,可爱②巴结,逢迎组词:①娇媚妩媚②谄媚献媚造字:形声法造句:荷花开得娇媚动人。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的“目”宜窄且长。
6【锄】读音:chú巧记:现金(钅)资“助”。
字义:①用锄弄松土地,除草②用来弄松土地和除草的农具组词:①锄草②锄头造字:形声法造句:爸爸扛着锄头去田间干活了。
笔顺:左窄右宽。
两边宜长,中间宜短。
7【剥】读音:bāo巧记:别后(刂)“录”用。
字义: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常用于口语)组词:剥皮剥壳剥花生剥莲蓬造字:会意法造句:工人用机器剥花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畅朗诵、背诵古诗词。
2.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明白得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和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4.想象诗词所刻画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课前预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咱们天天都在编织着漂亮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咱们的欢乐、妄图和追求。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小孩的身上是不是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一想词语的意思,想一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睬解的地址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明白得诗意。
1.再读古诗,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能够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依照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情感。
1.教师有情感朗诵,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伙儿听。
3.学生采纳不同形式的朗诵,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情感。
语文五年级下人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刘萍教材分析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词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
学情分析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
可以说,读它们的时候,就好似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已久的古老的故事。
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难点深入悟读,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画面,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
教学方法想象画面体悟法:在画中了解诗意想象诗境。
朗读体悟法:有感情朗读诗词,体会诗词意境。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享受美好的“童年”,提到童年,你想到什么?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情景,感觉古人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牧童》,《舟过安仁》。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学习《牧童》1. 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
2. 说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过渡:美好的景致,我们总是用诗情画意、如诗如画的来形容,由此可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伴。
三、画中寻诗1. 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困难。
2. 今天,这首诗你们一定都知道每诗的意思,一点都不难,我们一起走进画中寻找诗句,说出诗意。
3. 出示课件,看画寻诗。
(设计意图:这首诗浅白如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在画中寻诗,便于学生了解诗意,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_________
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
篙:棹:
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