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心电图
- 格式:pdf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69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上可以见到起搏刺激脉冲“钉样标记”、以及由其引起的心房和(或)心室激动波,称为起搏心电图。
认识和了解起搏心电图对于分析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辨别所出现的问题即判断起搏心律与患者主述之间的关系等十分重要。
一、北美和英国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代码(NBG编码)NBG 编码目前人们一直在应用。
起搏器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 O 代表心房心室都不起搏; S 是单腔的,可以是心房,也可以是心室。
第二个字母是感知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心房心室都能感知; O ,没有感知; S 是单腔感知。
第三个字母代表起搏器感知以后的反应。
如果是 T ,感知到一次心腔的电活动之后,就会触发一次心电活动; I 是抑制,就是每感知到一次心脏的电活动,就会抑制这次电脉冲的发放; D 是T 加 I ,既可以是 T ,也可以是 I , T 和 I 两个都有;如果是 O ,既没有 I ,也没有 T ,既不触发,也不抑制,就是不作反应。
第四个字母现在用的越来越少。
P ,既有频率和或输出程控的功能;所有起搏器都有这个功能,所以现在不带 P 这个字母了。
M ,是代表频率、输出、灵敏度、方式等多项的程控, C 是通讯遥测的意思,目前所有的起搏器都具有这个功能,所以 M 和 C 也不再出现了。
R 是频率调制,是起搏器能不能够自动的进行频率调制。
如运动、需要代谢量增大时,它就会使起搏频率自动的加快;如果是在休息、睡眠,就会把起搏频率自动的减慢,更符合生理性的频率调节的功能。
第五个字母,是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功能。
目前由于导管消融的出现,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器几乎没有了,在用的都是植入性的除颤器里,可以用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功能来自动的终止快速的心律失常。
所以第五个字母,现在在起搏器上已经几乎失去了他的意义。
二、正常起搏心电图(一)正常起搏心电图首先前边要有刺激信号波,一个钉样的标记,单腔的钉凸样的脉冲比较大;双腔的比较小。
、起搏信号起搏信号是指起搏器系统的脉冲发生器不断发出起搏信号,经电极导线刺激起搏心脏。
起搏信号脉冲也称之为钉样标记(spike),宽度为0.4-0.5ms。
刺激信号又称钉样信号,持续0.4ms左右,双极电极起搏脉冲低,单极电极起搏脉冲高,心电图机阻尼、脉冲衰减等可影响钉样信号的形态。
由于双极和单极的天线长度不同,因此起搏信号可大可小。
图1A为双击起搏心电图,B为单级起搏心电图图3所示为右心房起搏心电图(单极-双极)、起搏功能起搏功能是指起搏脉冲发放后使所起搏心腔发生有效除极的功能。
起搏功能的判定方法为观察信号后有无卡尔波群,如果起搏后没有卡尔波群就认为起搏不良。
图4图6图4所示为正常起搏功能心电图,图5所示为异常起搏功能心电图,图6所示为假性异常起搏功能心电图,不按时发出的脉冲(R-SvS-S )可造成假性起搏不良。
三、基础起搏间期基础起搏间期:即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是指在无自身心律的情况下连续两个起搏信号之间的时距。
在双腔起搏器中为下限频率。
单腔起搏器的基础间期就是指来源于心房或心室的一个单极信号,只要测量一个连续的两个起搏信号之间的刻度就可以确定基础间期,连续两个起搏信号之间的间期多少是人为规定的,如可以设定病人心律间隔为60次,两个起搏之间的间期就是1000毫秒。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连续两个起搏信号之间的间期图7为室早心电图图8图8为基础起搏间期四、起搏逸搏间期起搏逸搏间期是指起搏信号与前一个自身心搏(P/QRS )之间的时距,即自间的间期,如图9所示1000毫秒的起搏间期,测量发现这个间期不等于起搏器间期1200个毫秒,我们把这个间期称之为滞后五、滞后滞后是指当起搏器的逸搏间期长于起搏间期时,称为频率滞后。
滞后的种类很多,如双腔起搏器AV滞后等,滞后的目的是自身心律优先。
图10所示为滞后心电图特点。
如果规定起搏器的基础起搏间期是60次,结果这是1200毫秒的话,恰好此为一房颤病人,间期比设置的起搏间期会长,因此在整个心电图中看不到起搏信号,因为赶不到一个信号之后不用起搏,所以心律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自身的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