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接头与管座角接头焊缝超声波探伤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34.01 KB
- 文档页数:18
1 T型接头与管座角接头焊缝超声波探伤 姚志忠
1. T型接头与管座角接焊缝的结构形式
① T型接头类型:按JB/T4730-2005标准图24、图25和图26规定。
② 管座角接头焊缝按JB/T4730-2005标准图22和图23规定。
③ T型接头焊缝超声波探伤几个标准应用范围:
标准 适用厚度范围 适用T型接头类型 检测范围
T规 8~25mm,>25~35mm时参照执行 Ⅰ类、Ⅱ类 T型接头及热影响区
JB/T7602-94 卧式内燃锅炉平管板与
炉胆或筒体T型接头 Ⅰ类K型坡口
Ⅲ类 T型接头及热影响区
GB11345-89 8~300mm Ⅰ类、Ⅱ类
内径大于200mm
的管座角焊缝 焊缝本身宽度加上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区域
(最小10mm,最大20mm)
JB/T4730-2005 T型焊缝:6~50mm
管座角焊缝:8~300mm Ⅰ类、Ⅱ类
内径大于200mm
的管座角焊缝 焊缝本身宽度加上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区域
(最小5mm,最大10mm)
JB3144-82 40~120mm 筒体内径≥800mm
接管内径≥200mm
接管外径≥250mm 焊缝两侧熔合线外5mm区域
及焊缝本身
2.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
① 探伤仪:A型显示脉冲反射式探伤仪,推荐采用数字探伤仪。
要求:频率1~5MHz。
T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其余:动态范围不小于26 dB。
衰减器精度:任意相邻12 dB误差≤1 dB,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 dB。
衰减器总量80 dB以上,且连续可调,步进档级≤2dB。
采用数字式探伤仪的优点:
a. 可准确测出缺陷波声程,有利于区分缺陷波与非缺陷波,有利于判伤。
b. 缺陷深度和水平距离可随时转换,有利于定位。 2 c. 有利于准确测出缺陷本身高度和埋藏深度。
d. 可打印出缺陷回波图像及缺陷参数和检验报告,提供真实缺陷纪录数据。
e. 可储存数据,在复测时核查对比。
② 探头
探头晶片尺寸:园晶片直径≤14mm,方晶片任一边长≤13mm(T规规定)、≤16mm(GB/T7602规定)。
直探头和双晶直探头:盲区不大于5mm,双晶直探头声束交点应与翼板厚度相对应。
斜探头K值:规和GB/T7602规定:K=1.0~2.5。
GB11345规定:板厚<25mm,β=70°(K2.5)
板厚在25~50mm,β=60°(K2.5、K2.0)
板厚>50mm,β=45°(K1、K1.5)
JB/T4730和JB3144规定:
板厚8~25mm,K=3.0~2.0(β=72°~60°)
>25~46mm,K=2.5~1.5(β=68°~56°)
>46~120mm,K=2.0~1.0(β=60°45°)
实际探伤时斜探头要求:
前沿不应过大,一般取≤10mm。
对根部未焊透等缺陷,尽量选用K1探头。
探测频率:板厚δ>25mm时采用2.5MHz。
16mm<δ≤25mm时采用2.5MHz较好,也可用5 MHz。
δ≤16mm时应采用5MHz。
③ 系统性能
灵敏度余量:系统有效灵敏度必须大于评定灵敏度10dB以上。
远场分辨力:斜探头Z≥6dB。
直探头X≥30dB。
3. 试块:
① CSK-ⅠA 测定仪器、探头及系统性能。
② CSK-ⅢA(Φ1×6短横孔)调节扫描线比例、灵敏度,绘制距离-波幅曲线。
③ RB-T(Φ2×40长横孔)T规推荐,与CSK-ⅢA作用相同。
④ RB-Z(平底孔Φ2、Φ3、Φ4)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对比试块。
⑤ 当探伤面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42W时,(W–探头接触宽度),应采用与探伤面曲率相同对比试块。 3 4. 耦合剂:(T规和JB/T7602已作出规定)
① 推荐采用机油、甘油、浆糊,使用温度≤50℃。
② 试块上调节仪器和产品上检测应采用相同耦合剂。
5. 检测面与扫查范围
检测面和扫查范围确定的原则有两点,一是确保声束入射方向尽量与所欲检测的主要缺陷垂直,二是声束的扫查范围必须确保扫查到T型接头焊缝和管座角接焊缝的全体积及热影响区范围。为此,必须合理选择探测面和斜探头的入射角度。
① T型接头焊缝的检测面和斜探头K值
第一种检测方法:用一种K值(K1或K2)的斜探头在JB/T4730-2005图24、25和26所示翼板外侧位置1利用直射波作单面双侧探伤,当发现缺陷后再用另一种K值探头作进一步复查,确定缺陷方向、位置和埋藏尺寸。
第二种检测方法:用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在JB/T4730-2005图24、25和26所示位置3检测焊缝与翼板间未焊透或未熔合,翼板侧面焊缝下层状撕裂及焊缝中其它缺陷。
第三种检测方法:用斜探头在JB/T4730-2005图24、25和26所示的腹板上位置2和位置4利用直射波和反射波(一、二次波)进行探测,可探测根部和中间未焊透,腹板侧未熔合及焊缝中其它缺陷。当腹板厚度大于25mm时,可用K1和K2探头联合探测,当腹板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时,可用K1和K2.5探头联合探测。
对根部未焊透和腹板侧未熔合及热影响区裂纹等缺陷,用K1探头效果较好,当一次波探不到焊缝根部时,可适当增加探头K值或减小探头前沿距离。
在实际探测时,可选用第一种探测方法为主,并辅以第二种探测方法为辅进行联合探测,也可选用第三种探测方法为主并辅以第二种探测为辅进行联合探测。
② 管座角接头焊缝的检测面和斜探头K值
a. 插入式管座角焊缝检测方法:按JB/T4730-2005图22所示,采用直探头在接管内壁于位置1进行探测;采用斜探头在筒体外壁位置2利用一次波与二次波进行探测;对厚壁筒体也可在筒体内壁探测;采用斜探头在接管内壁位置3利用一次波进行探测,也可喜爱接管外侧利用二次波探测。斜探头K值可根据板厚选择,当板厚小于或等于20mm时可选用K1和K2.5联合探测,当板厚大于20mm时可选用K1和K2联合探测。
b. 安放式管座角焊缝如JB/T4730-2005图23所示,按下列方法探伤:
采用直探头在筒体内壁于位置1进行探测,采用斜探头在接管外侧利用二次波于 4 位置2利用一次波与二次波进行探测;对厚壁筒体也可在接管外侧利用二次波探测。斜探头K值可根据板厚选择,当板厚小于或等于20mm时可选用K1和K2.5联合探测,当板厚大于20mm是可选用K1和K2联合探测。
③ 探测面宽度
斜探头在翼板外侧位置1探测,筒体移动区P1为:P1≥K(T+δ)+t。
式中:K——斜探头K值
T——翼板厚度(mm)
δ——焊缝宽度(腹板厚度方向mm)
t——腹板厚度(mm)
斜探头在腹板两面作单侧单面探测,筒体移动区P2为:P2≥2Kt+δ
式中:δ——焊缝宽度(翼板厚度方向mm)
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在翼板面扫查时,筒体移动区为焊缝轮廓线之间区域。
6. 关于扫描线比例
① T型接头焊缝探伤扫描线比例调节:
当板厚小于或等于25mm时,扫描线比例利用CSK-ⅢA试块推荐按深度2:1,水平2:1或水平1:1调节。当板厚大于25mm时,扫描线比例利用CSK-ⅢA试块推荐深度1:1调节。
② 管座角焊缝探伤扫描线比例调节:
直探头探伤时,可利用工件上或试块上已知尺寸的底面回波来调整适当比例。斜探头探伤时,为有利于对缺陷判断,推荐声程比例法,即利用CSK-ⅠA或ⅡW2试块按声程比例调节,使最大探测声程位于探伤仪扫描线上第6~8格之间。
7. 关于检测灵敏度
T型接头和管座角接头焊缝超声波探伤时,检测灵敏度应根据所探产品规定执行的标准要求调节。
JB/T4730-2005标准规定斜探头按表19和表20规定。直探头按表21(管座角焊缝)和表22(T型接头)规定。
JB/T7602-94规定:用CSK-ⅢA,不用RB-T。
评定线Φ1×6-12dB
定量线Φ1×6-6dB
判废线Φ1×6+2dB
T规规定:CSK-ⅢA和RB-T用途相同,其原因为:
① 两者反射体类型不同,RB-T为Φ2×30长横孔,CSK-ⅢA为Φ1×6短横孔,两者灵敏度 5 不相等。
② 两者距离-波幅曲线规律不同:
RB-T的Φ2×30长横孔遵循30lgX即(9 dB)距离-波幅曲线规律。CSK-ⅢA的Φ1×6短横孔在近场遵循30lgX即(9 dB)长横孔距离-波幅规律,在远场遵循平底孔40lgX即(12 dB)的距离-波幅曲线规律。
③ 两者的检测对象不同
RB-T控制未焊透等线状缺陷为主。
CSK-ⅢA控制点状缺陷为主,也可控制线状缺陷,对中厚板灵敏度偏高。
当探测曲面工件按下列办法执行:
ⅰ. 如图1所示,当探头与曲面工件接触面最大尺寸W及曲面工件直径D满足下式时,可按平板工件要求进行探测,一般可不必进行检测灵敏度曲面修正。
a. 一般要求时:
W<D2 (1)
式中:W——探头与工件接触面最大尺寸,对直探头为探头直径(此时晶片尺寸比此值还要小),对斜探头,当作筒体纵向探测时为筒体宽度,作周向探测时为筒体接触面长度;
D——工件直径,在外部探测时为工件外径,内部探测时为工件内径。此时,筒体接触面与工件最大间隙h≤0.5mm。其耦合效果约为平板工件的50%左右。
(1)式推导为:设R为曲面半径(探头在内部探为内半径,探头在外部探为外半径),则R=2D。
由图得R2=(2W)2+(R-h)2
得R2=42W+R2-2Rh-h2
当h=0.5时得R2=42W+0.25=42W
即W=D2
当W≤D2或R≥42W时
可满足检测要求,故JB/T4730-2005等标准均运用这一结果。此时一般 6 不必进行修正,如要精确探伤,还可比平板试块提高3dB左右灵敏度。
图1探头与曲面工件接触示意图
b. 较高要求式
W≤D221 (2)
此时探头接触面与工件最大间隙h≤0.06mm,其耦合效果约为平板工件的80%左右。
(2)式中推导与(1)式相同,只要取h=0.06mm即可求得,此时可不必进行灵敏度修正。
ⅱ. 当探头接触面尺寸与工件直径不能满足式(1)和式(2)时,就应采用曲面试块调节探伤条件。
a.直探头探伤,曲面试块的探头接触面曲率半径应与工件曲率半径相同,材质也应相同。试块反射体按所执行的标准要求。
b. 斜探头探伤曲面试块材质和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其反射体可为离探测面一定深度h的Φ2横孔。
此时斜探头入射点可在任一标准试块90°棱角上测试。斜探头折射角可按图2所示方法测试。
图2 斜探头用曲面试块测定折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