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和技术解读共43页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23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管理规范》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管理规范1. 引言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重症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方法,能够提供有效的呼吸和心脏支持,为患者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可能。
为了确保ECMO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制定本规范以供各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2. 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 重症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等。
- 重度心衰患者: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移植等手术后重症患者。
- 其他适合ECMO辅助治疗的病例。
2.2 禁忌症- 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 无法进行ECMO支持的并发症,如无法进行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等。
- 其他不适合ECMO技术的患者。
3. 治疗程序3.1 评估与准备3.1.1 评估- 根据患者情况,评估其是否适合ECMO治疗。
- 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胸片等。
3.1.2 准备- 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充足准备,包括ECMO装置的检查和准备,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参与准备工作。
3.2 操作技术3.2.1 技术要点- 确保手术操作环境的无菌与安全。
- 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和插管方式。
- 进行相关血管和气道操作,确保血流和气流的畅通。
- 合理设置ECMO参数,包括氧合器通气量、血管泵速等。
3.2.2 监测与调整-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液凝血指标等。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ECMO参数,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并发症与处理- 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感染、血栓等。
-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减少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4. 质量管理与评估4.1 质量管理- 建立ECMO技术治疗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
- 定期评估和监测ECMO治疗的质量与安全。
4.2 评估与总结- 对每例ECMO治疗进行评估与总结,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
5. 结束本规范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治疗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规范,希望通过遵循本规范,能够提高ECMO技术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病例管理指南》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病例管理指南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呼吸和循环障碍的支持。
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ECMO技术病例管理的指导。
1. 总述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通过在患者体外建立氧合循环,提供呼吸和循环支持。
ECMO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病症,包括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后的心源性休克以及围手术期的危重病患者。
2. 病患选择适宜ECMO治疗的病患应符合以下条件:- 严重的呼吸和/或循环衰竭- 经过适当的治疗后仍无改善- 没有明显的禁忌症3. 治疗方式ECMO治疗包括:- 置入血外循环管道- 连接到氧合器和泵- 通过控制血流动力学,提供呼吸和循环支持- 监测和调整相关参数4.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非常关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病情评估和监测- 呼吸机管理- 循环支持- 体液平衡和营养支持- 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5. 异常情况处理ECMO治疗中可能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如出血、溶血等。
及时的异常情况处理对于病患的存活和康复至关重要。
6. 移除ECMOECMO治疗的时机和方式需要谨慎把握。
一般应在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逐渐恢复的情况下,逐步减少ECMO支持并最终解除。
7. 临床评估对ECMO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定期评估非常重要,以调整治疗策略并提供良好的临床支持。
8. 持续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ECMO技术的持续教育和培训,以保证技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病例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旨在提供有关ECMO技术病例管理的基本指导。
对于具体情况,请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治和管理。
ECMO(体外膜肺氧和)ECMO是体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它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1953年Gibbon为心脏手术实施的体外循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不但使心脏外科迅猛发展,同时也将为急救专科谱写新的篇章。
在心脏手术期间,体外循环可以短期完全替代心肺,而可以实施心内直视手术。
同时,在心脏手术室快速建立的体外循环后抢救成功率非常高。
学者们立即有了将此技术转化为一门支持抢救技术的想法。
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
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肝素抗凝与出血的矛盾、溶血、生物材料组织相容性差。
探索的路是漫长的,ECMO的构想从第一例体外循环就产生,但始终突破不了维持数小时的时间限制。
直到1972年,Hill报道3天的体外循环成功抢救外伤患者。
于是一些医院相继开展ECMO,但很快因低成功率而告一段落。
八十年代一些医院将ECMO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成功。
1993年Zwushenberrger等对5000例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调查表明,其生存率为82%,而常规治疗死亡率为80%。
这又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并于1994年做出阶段性的总结:ECMO对新生儿的疗效优于成人,对呼吸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心脏功能衰竭。
随着医疗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的支持时间不断延长,成人的疗效不断提高,从而被更广泛地用于临床危重急救。
甚至一些医疗中心将ECMO装置定为救护车基本配置,使ECMO走向院前而更好地发挥急救功能。
ECMO的原理ECMO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
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
ECMO的基本结构: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一、开展的背景ECMO适应症因其强大的心肺替代功能并且操作简单而非常广泛。
由于ECMO的出现使许多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如ARDS,心跳呼吸骤停等。
(一)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在有ECMO条件的医院,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首选传统急救同时实施V-A ECMO。
(二)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功能衰竭不但会减少组织器官血供,更严重的是随时会有心跳骤停的可能。
ECMO可改善其他器官及心脏本身的氧合血供,控制了心跳骤停的风险。
常见于重症爆发性心肌炎、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
(三)急性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是ECMO支持实施最早成功率很高的病种。
常见有感染、火灾气体吸入、刺激性气体吸入、肺挫伤。
(四)各种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患、酸碱电解质重度失衡、重症哮喘、溺水、冻伤、外伤、感染。
这些是常见的ECMO治疗适应症。
二、理论基础ECMO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
ECMO的基本结构: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
ECMO主要分为两种方式:V-V转流与V-A转流V-V转流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另一静脉。
通常选择股静脉引出,颈内静脉泵入,也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双侧股静脉。
原理是将静脉血在流经肺之前已部分气体交换,弥补肺功能的不足。
V-V转流适合单纯肺功能受损,无心脏停跳危险的病例。
可在支持下降低呼吸机参数至氧浓度≤60%、气道压≤40cmH2O,从而阻断为维持氧合而进行的伤害性治疗。
需要强调V-V转流是只可部分代替肺功能,因为只有一部分血液被提前氧合,并且管道存在重复循环现象。
V-A转流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后泵入动脉。
成人通常选择股动静脉;新生儿及幼儿由于股动静脉偏细选择颈动静脉;也可开胸手术动静脉置管。
带你了解体外膜肺体外膜肺氧合是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了体外循环系统,以为其提供持续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膜肺可长期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已经成为难治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还能最大限度延长并发心肺衰竭重症患者的生命,为其获取原发病救治的机会。
一、体外膜肺的工作原理体外膜肺氧合是把体内血液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以血泵或体外循环机把血液灌入体内,用于支持一部分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让心肺获得最大程度的休息,为心肺功能和肺功能恢复争取宝贵的时间。
体外膜肺实际上是指改良的人工心肺机,而膜肺与血泵是其最核心内容,分别发挥人工肺与人工心的功能。
体外膜肺运转过程中自静脉引出血液,膜肺吸收氧而排出二氧化碳,由气体交换的血,基于泵的促进回至静脉,也可回至动脉。
前者在体外呼吸支持而发挥作用,后者由于血泵与心脏的泵血功能彼此替换,不仅支持体外呼吸,还对心脏支持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患者严重损害了肺功能,采取常规治疗无果时,体外膜肺则负责交换气体,保证肺充分休息,为患者赢得了康复时间。
同样患者严重损害心肺功能时,血泵也能取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基本的血液循环。
体外膜肺运动过程,心和肺获得最大限度的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此时,膜肺能有效排除二氧化碳和获取氧,体外循环机可在机体内循环往复流动。
该种心和肺支持:1)高效交换气体以及支持有效循环;2)长时间支持灌注为心肺争取恢复时间;3)预防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而引起的氧中毒;4)防止机械通气损伤气道;5)治疗中可采取人工肾调节机体内环境和电解质。
体外膜肺适应证由于其强大心肺替代功能,操作简单,且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由于其的出现使很多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显著升高,具体应用在以下方面:第一,不同原因造成的心跳呼吸骤停,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医生选择传统急救方式时,先考虑进行V-AECMO。
第二,急性严重性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对组织器官血供持续减少,甚至会引发心跳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