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鸡蛋变脸-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0.80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蛋宝宝变形记》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启发幼儿对物体变形的认知,增强其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美术作品的制作,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美感考虑到的幼儿特点1.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尚未充分发展2.注意力短暂,情绪波动较大3.精细动作尚未成熟,需要感官刺激以增强运动协调能力教学准备1.板书《蛋宝宝变形记》的主题和相关画面2.提供足够的颜色、材料和工具,如彩色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3.适当准备一些形状各异的蛋壳,或者自己动手制作蛋壳模型进行演示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主题提问:各位宝宝有没有听说过“蛋宝宝”呢?蛋宝宝变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演示如何用简单语言引导幼儿回答问题,鼓励幼儿自由表达)第二步:讲解活动流程1.分发彩色纸和水彩笔,让每个宝宝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蛋2.准备蛋壳,并对蛋壳进行一些形状的改变(老师可以先进行一定程度的演示,激发宝宝的兴趣)3.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蛋壳和画出来的彩色纸蛋组合起来,并对组合出的“蛋宝宝”进行进一步加工4.最后呈现出宝宝们自己设计和制作的“蛋宝宝变形记”第三步:学生操作1.让宝宝根据自己对蛋宝宝的理解,用彩色笔自由绘制蛋的形状和色彩,寻找灵感2.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蛋壳的改变,例如加洞、削尖、压扁、摺叠等3.在蛋壳上进行画画、贴纸、涂色等创作,反复尝试和调整直到满意4.组合蛋壳和“蛋宝宝”彩图,构造出自己的“蛋宝宝变形记”,最后呈现出来第四步:课堂总结1.师生共同阅读作品,并对宝宝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2.整理课堂留下来的材料和工具3.下一课堂预告:《魔法千纸鹤》教学评价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启发幼儿对物体变形的认知,增强其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美术作品的制作,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美感至此,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蛋宝宝变形记》结束。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创新发掘,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多的灵感和成长。
美术鸡蛋造型的做法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原理;2.掌握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鸡蛋进行美术造型;2.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鸡蛋造型。
四、教学准备。
1.准备足够数量的鸡蛋;2.准备颜料、毛笔、彩绘工具等;3.准备一些美术鸡蛋造型的范例。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美术鸡蛋造型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示范。
教师向学生展示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原理。
3.讲解。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鸡蛋造型的基本方法。
4.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动手进行美术鸡蛋造型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5.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鸡蛋造型作品,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美术鸡蛋造型的实践探索,提高他们的美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七、作业布置。
布置学生进行美术鸡蛋造型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美术鸡蛋造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八、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十、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美术鸡蛋造型实践,拓展美术鸡蛋造型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十一、教学反馈。
向学生征求对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体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十二、教学改进。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效果评价,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蛋宝宝变形记》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蛋的形状和特点,了解蛋宝宝变形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创作,掌握蛋宝宝变形的技巧。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鸡蛋、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彩纸、皱纹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美术活动室,光线充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鸡蛋的形状、颜色和特点,引发幼儿对蛋宝宝变形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简单讲解蛋宝宝变形的过程,示范如何将鸡蛋变成各种有趣的形象。
3. 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将鸡蛋变成自己喜欢的形象。
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蛋宝宝作品。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创作等活动,让幼儿掌握了蛋宝宝变形的技巧,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生活中的蛋制品,如鸡蛋、鸭蛋、皮蛋等,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特点,并与家长分享蛋宝宝变形的故事。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美工区,投放相关的材料,如蛋宝宝模具、彩纸、剪刀、胶棒等,让幼儿自主创作蛋宝宝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色彩、构图等方面,鼓励幼儿发挥个性化的表现。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蛋宝宝变形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对手工材料的认知和运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蛋宝宝变形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满乐趣。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蛋形纸板、各种装饰材料(如毛线、彩纸、彩笔、剪刀等)、双面胶、固体胶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布置成蛋宝宝主题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蛋宝宝手指游戏,活跃气氛。
(2)教师出示蛋形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蛋的形状。
2.蛋宝宝变形创作(1)教师展示蛋宝宝变形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点。
(2)教师示范蛋宝宝变形的过程,讲解创作方法。
(3)幼儿分组进行蛋宝宝变形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蛋宝宝展示(1)幼儿将完成的蛋宝宝作品展示给全班小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学会分享和交流。
4.蛋宝宝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蛋宝宝接力赛,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带领幼儿玩蛋宝宝捉迷藏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
2.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进行蛋宝宝变形创作。
2.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蛋宝宝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营造浓厚的创作氛围。
3.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节日或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蛋宝宝相关的手工制作和游戏。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蛋宝宝变形记》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师招聘试讲教案1. 引言1.1 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及目的《蛋宝宝变形记》是一项专门为幼儿园小班设计的美术活动。
在现今社会,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艺术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蛋宝宝变形过程,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美术创作,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我,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次活动还将为教师资格证面试和教师招聘试讲提供一个实用的教案模板,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活动,使幼儿能够认识并了解基本的绘画材料与工具,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使用水彩笔、油画棒等绘制线条和图形。
学习利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个性和情感,培养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参与到蛋宝宝变形记的创作过程中,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用绘画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美术创作,引导幼儿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育幼儿珍惜自己的创作成果,尊重他人的艺术创作。
2.4 教学环境与材料准备•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准备绘画纸张、调色盘、水杯等绘画工具;•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充满想象力的创作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在教学《蛋宝宝变形记》这一活动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宝宝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如形状、颜色、线条等;•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美的快乐,提高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2 教学难点针对幼儿园小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形状认知:对于形状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小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想象力发挥: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蛋宝宝变形记”作品,是小班教学的一个难点;•情感态度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热爱,是教学难点之一。
美术教案鸡蛋上作画一、课程引入想一想我们平时吃的鸡蛋都是差不多的样子,但是今天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让它们在保持美味的同时,变得更加美丽和独特。
这节课我们会教大家如何在鸡蛋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可以是动物、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卡通人物。
让普通的鸡蛋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吧!是不是很有趣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在鸡蛋上作画的奇妙旅程吧!1. 课程背景介绍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程是在鸡蛋上作画,别看这个题目听起来简单,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创意和技巧哦。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鸡蛋,经过我们的巧手,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利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创作出令人惊艳的艺术作品。
无论是喜欢画画的同学,还是对艺术有一点点兴趣的朋友,这个课程都会让你们收获满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充满创意和乐趣的美术世界吧!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在鸡蛋上作画这一有趣的美术活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创作的乐趣,并了解鸡蛋这一平凡物品也能变得不普通。
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在鸡蛋上作画的基本技巧。
毕竟鸡蛋表面是光滑的,怎样让颜色更好地附着在鸡蛋上,需要我们仔细引导孩子们去摸索。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鸡蛋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作,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创作欲望,发挥出无限的创意。
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细心。
在鸡蛋上作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希望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学会静心创作,体验专注带来的成就感。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和分享,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让我们共同期待孩子们的作品,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1. 掌握鸡蛋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开始学习鸡蛋画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鸡蛋画听起来好像挺神秘的,但其实就是在鸡蛋上画画。
鸡蛋创意表情绘画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鸡蛋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鸡蛋进行创意绘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利用鸡蛋进行创意绘画。
2、难点,如何在鸡蛋上绘制出生动的表情。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好鸡蛋、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用鸡蛋绘制的表情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图案是如何绘制的。
2、讲解绘画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鸡蛋的特点,如表面光滑、易碎等,并告诉学生如何在鸡蛋上绘制图案。
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绘画方法,如用颜料在鸡蛋上画出眼睛、嘴巴等。
3、学生实践。
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在鸡蛋上绘制各种表情。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4、展示作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鸡蛋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鸡蛋进行创意绘画。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绘画技能也有所提高。
通过展示作品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变脸》教案《变脸》教案15篇《变脸》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空心图案和实心图案的不同。
2、通过玩套盒、正反拓印套盒,感受套盒在画面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3、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玩过套盒玩具。
2.不同形状的套盒玩具若干。
3.加了糨糊的水粉颜料,每组一张黑色卡纸、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套盒。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套盒玩具。
这些套盒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呀?我们来和它们玩一玩吧!(2)教师:你刚才是怎样套盒玩游戏的?(3)教师:套盒有大有小,有圆有方。
它们可以排排队,可以套在一起,还可以反过来搭高。
2、幼儿随意拓印。
(1)教师:套盒还可以蘸点颜料印着玩呢!谁知道可以用套盒的哪里蘸颜料呢?(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颜料盘中的套盒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套盒进行拓印。
要点提示颜料盘中的套盒,有的是正着放的,有的是反着放的。
在印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套盒交替印。
3、幼儿欣赏套盒正反拓印出的图案。
(1)教师:套盒的两张小脸印出来的图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像什么?(2)教师:点点是用套盒的哪边印出来的?圈圈是用套盒的哪边印出来的'?(3)教师:好多点点和圈圈在一起,它们在玩什么呀?活动建议☆活动廷伸引导幼儿在套盒正反两面不同的印迹上进行想象和添画,感受不同的画面效果。
☆区角活动①美术区:卒心、实心两种不同的玩具或蔬菜头(如圆柱积木和管状玩具、藕头和胡萝卜头)、颜料、画纸,让幼儿在拓印过程中,比较感受印迹的不同。
②智力区:不同形状的套盒玩具,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套盒的大小变化,以及正面“套”,反面“搭”的不同玩法。
☆环境创设①用幼儿的作品装饰班级的游戏区角,让幼儿感受套盒印画的装饰效果。
②设置拓印展区,展示套盒添画的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衣服、装饰画上空心和实心的图案。
《变脸》教案2活动目标:1、在与同伴玩变脸游戏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并描述同伴的面部变化特点。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蛋宝宝变形记》教案名称:蛋宝宝变形记适用年龄段:幼儿园小班(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间:一次活动时间为60分钟,分为三个阶段。
教学准备:1. 准备蛋壳(一个幼儿一颗);2. 提前将蛋壳煮熟并清洗干净;3. 准备彩色橡皮泥、彩笔、彩纸、剪刀等美术材料;4. 准备幼儿绘本《蛋宝宝变形记》。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引入(15分钟)1. 老师先带领幼儿们集体观看绘本《蛋宝宝变形记》。
2. 老师可以向幼儿们提问,如:“你们看到了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蛋宝宝变成了什么?”等,引导幼儿们对故事进行简单讨论。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30分钟)1.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蛋壳,并提供彩笔和剪刀等工具。
2. 给幼儿们展示彩色橡皮泥,并示范给蛋壳涂抹橡皮泥,使蛋壳变得有趣多彩。
3. 鼓励幼儿们动手使用彩色橡皮泥为蛋壳涂抹、揉捏,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蛋宝宝都不同样。
4. 为了让蛋宝宝变得更加生动,可以提供彩纸、剪刀等材料供幼儿们剪贴和装饰。
第三阶段: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要求每个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蛋宝宝放在桌子上,并轮流向大家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
2.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作品欣赏和讨论,鼓励幼儿们彼此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
3. 老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幼儿们的作品进行总结,如:“你们的蛋宝宝都非常有创意!”、“大家的作品都很棒,每个蛋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等。
教学延伸:1. 可以再次观看绘本《蛋宝宝变形记》,让幼儿们通过绘本再次回想起美术活动的过程;2.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们合作完成更大型的蛋宝宝作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蛋宝宝,增加亲子互动。
鸡蛋变脸教学目的:1、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绘画,开拓视野。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对材料的运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初步了解人物的表情。
教学重点:对材料的使用教学难点:鸡蛋变成脸蛋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1、感受鸡蛋1、看一看:什么颜色,2、什么形状?3、摸一摸:有什么感觉?2、鸡蛋的用处(简要)3、对人物脸蛋的认识:1、脸上有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
2、人物表情:喜:眉弯,眼眯,嘴上翘;怒:瞪眼,咬牙,眉上竖;哀:眼、嘴向下,眉头皱;乐:眉开,眼弯,咧嘴笑每个表情分别请学生上台表演,然后总结其特点,出示课前准备的范画。
4、鸡蛋变脸:1、你用什么工具把鸡蛋变成一张脸?2、你要把它变成一个怎样的脸?(什么表情)
3、作品欣赏。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把手中的鸡蛋变成一个脸蛋。
5、作品展示。
个别学生讲解作品。
6、课堂总结。
表扬绘画认真,作品质量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