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7课1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测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工业革命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工业革命测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1.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A. 法国B. 英国C. 美国D. 德国答案:B2. 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答案:C3. 工业革命中,被称为“蒸汽机之父”的科学家是?A. 牛顿B. 瓦特C. 法拉第D. 达尔文答案:B4. 工业革命对以下哪个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A. 农业B. 手工业C. 制造业D. 商业答案:C5. 工业革命期间,哪个国家成为了“世界工厂”?A. 中国B. 印度C. 英国D. 法国答案:C二、填空题6.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_________。
答案:蒸汽机7. 工业革命期间,_________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答案:珍妮纺纱机8. 工业革命使得_________成为了主要的能源。
答案:煤炭9. 工业革命导致了_________的大规模扩张。
答案:城市化10. 工业革命后,_________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
答案:工人阶级三、简答题11. 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促进了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
其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诞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兴起和资本家的崛起,对后来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2. 描述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生活的影响。
答案: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生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工业革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许多原本从事农业的人口转移到城市,成为工业工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且缺乏劳动保护,导致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史料导入多种因素和条件结合在一起共同促成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英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旧的生产体系的无力满足,这促使企业家们去寻找并接受一系列新发明所提供的新的制造方法。
工业革命就这样发生了。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说明促成“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的因素和条件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时期“新的制造方法”的主要表现。
提示:(1)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2)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名师精讲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最根本的前提。
(2)英国具备了相关的资本原始积累。
①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3)英国的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经过长期的殖民争霸战争,尤其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市场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
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例题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解题指导:题干的意思是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由此判断,答案为C项。
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题与答案浅析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一、进步作用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并掌握了世界殖民地霸权,其他国家在十九世纪中叶又落后于英国,因而英国便成为“世界工厂”。
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商品供应者,其他各国则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
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有50%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外国来供应。
英国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即在土地贵族之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
3.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
4.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
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
5.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
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断地积累资本,并扩充和改进机器设备,那些小工业制度过渡到工场手工业,以及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高一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第7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有答案)
第7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五年高考新标真题演练
1(2007海南卷)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2018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3.(2018宁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越大
4.(2018广东基)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达标1.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开始于( )A.棉纺织业 B.采矿业C.化学工业 D.交通运输业答案:A2.(2014·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C.工厂 D.垄断组织答案:C3.(2014·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扩张的根本动机是( )A.掠夺黄金等财富 B.输出鸦片C.贩卖黑奴 D.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答案:D4.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C.西班牙 D.英国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依据“19世纪中叶”“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项。
答案:D5.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9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数量急剧上升,农民数量下降,故选B项。
答案:B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使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完全瓦解B.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此时封建的落后的经济体制仍存在,故选A项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第七主题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题概述】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面貌和世界格局。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考点透视】1、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的到来(1)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改进蒸汽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旅行者号”机车: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4)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②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③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电力的广泛使用: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电车、电话、电报、电灯等新发明涌现出来。
(2)爱迪生及其发明: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
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A.积累了丰厚的资本B.市场需求不断扩大C.雇佣劳动力充足 D.生产技术持续进步2、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
这“两个先决条件”是( )A.政治制度和阶级基础 B.世界市场和技术积累C.自由劳动力和资本积累 D.土地和自由劳动力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
17世纪初,英国就颁布了《专利法》,明确规定发明人可享有14年的技术专利垄断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
此后200年间,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这些举措使得英国(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D.取得海上霸主地位4、英国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这句话旨在强调(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B.廉价商品是人们首要的追求目标C.社会需求推动了技术的革新D.社会变革与工业革命同步发展5、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是指(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轮6、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交通信号灯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煤的广泛使用 B.电的广泛使用C.工业革命的兴起D.汽车等新式工具的出现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解析:两次工业革命一直以来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对于本部分内容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
【知识梳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资金:殖民掠夺等原始资本积累。
4、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成果1、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2、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蒸汽机车和汽船出现。
(三)影响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3、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4、世界市场: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等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条件1、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制度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二)成就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2、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3、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三)影响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要点透析】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相同点①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2)不同点①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科学技术史课后题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答案一: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
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答案二:政治: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国际条件: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航路3、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条件优越,海上运输便利,为商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4、军事:18世纪中叶,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控制了主航道,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5、思想:政府推行重商主义6、经济中心:新航路的开辟,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7、资本:○1通过海外贸易,建立了东印度公司,○2进行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将财富迅速转化为资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掠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货物8、劳动力:○1推行圈地运动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2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9、资源:○1国内煤铁资源丰富,○2海外殖民地的原料产地供给10、技术市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11、市场:18世纪英国已为最大殖民国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促使英国发生工业革命。
第7课 1 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1.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C.圈地运动的进行D.手工工场的发展解析: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从政治保障的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符合条件的只有B。
2.“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由“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可知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其政治前提,①正确;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条件,②正确;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结果,③错误;殖民霸权的建立扩大了市场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④正确。
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资产阶级政权强调人人平等,强调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说,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这也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诸多条件中,最为重要又最直接的是()A.工人人数的增多B.海外市场的扩大C.生产技术的积累D.资本的增多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发生的各种条件的分析认识。
A项不是条件,B、C、D三项都是条件,其中C、D两项属于基本条件,B项属于直接因素,正是因为市场的扩大才推动了技术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
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A.海外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的发展C.大工厂的确立D.圈地运动的进行解析:D.海外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的是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改进,故B项错误;大工厂的确立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品,对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故C项错误;圈地运动造成大量农民丧失了他们赖以生活的资源,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货币工资,然后到市场去购买消费品,对国内市场的扩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
6.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解析:A。
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B、C、D三项错误。
7.(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7 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英国的农业革命( )A.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解析:B。
农业革命主要是提高农业效率和带来大量劳动力,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农业发展,粮食增产,拥有大量劳动力,都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农业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18世纪英国以工场手工业经济为主,农业不是经济主体,故C项错误;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会推动人口流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故D项错误。
8.一位历史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讨论一个有关近代英国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段:甲: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的无情掠夺和奴隶贸易,从海外获取了远超他国的财富乙:在英国避难的加尔文教徒敢于创新,他们中涌现出许多企业家和发明家丙:英国逐步确立了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丁:被剥夺了土地的劳动者沦为乞丐和流浪者,他们为了糊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请问他们讨论的话题是 ( )A.英国殖民帝国地位确立的原因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C.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并予以总结归纳的能力。
文中所说的为英国。
甲在强调资本,乙在强调发明家和创新精神,丙在强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丁在强调劳动力。
综合以上四句话可知这正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前提和条件。
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殖民帝国地位的确立与其制度、经济、军事等相关,但与劳动力等无关,可排除。
B 在材料中只有丙中能体现,其他三句话无法体现,可排除。
D在材料中更是无法体现,可排除。
综上,本题选C。
9.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直接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属于技术革命,而英国之所以要搞技术发明是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根据以上分析,A、B、D项均错误。
10.(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
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
到了1840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
”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 )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C.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D.完善了机器动力装置解析:B。
由材料“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
到了1840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
”可见工业革命的开展得益于英国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
故选B。
11.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影响技术革命创新的条件。
根据关键信息“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其余A、B、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无关,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2.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
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
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解析:C。
由材料中“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13.“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C。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表明工业革命是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B项偷换题干概念,材料显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非“历次”;D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
14.“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地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 )A.英国工业革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B.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C.英国工业革命成果辉煌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惊人解析:A。
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虽然B、C、D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但都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说,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5.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