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训练:112地球的运动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6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三)地理·地球运动规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位于同一经线上,BC位于赤道,D为BC中点。
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A.北京的昼长大于上海B.AC经线在南半球的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C.美国的圣诞树销售火爆D.孟买盛行西南季风2.若C点的时刻为13:00,则D点的地方时为A.7:30 B.9:30 C.8:30 D.8:00 下图中弧L为某个经线圈的一部分。
O为该经线圈的圆心。
M、N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太阳光与L在同一平面且相切于N,a为半径OM和ON的夹角,读图回答3~4题。
3.若M、N所在纬度为72°N,则夹角a为A.18° B.36° C.23.5° D.47°4.如果N地在南半球,那么a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江淮地区刚好在伏旱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C.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D.北京的日出时间逐渐提早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时18分,日本东北地区的三陆海域(37.8°N,144.2°E)发生了7.3级地震。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日本地震时刻相符的是6.当日本发生地震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球正位于右图中公转轨道的①②段 B.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快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高温多雨 D.此日,上海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如图,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8地。
到达时北京时间为l4时28分,且该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
据此回答7~9题。
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10°S,83°E) B.(10°N,157°E)C.(10°S,157°E) D.(10°N,83°E)8.考察船到达B地时,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550千米 B.1100千米 C.2330千米 D.4660千米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2° B.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2°C.此时,长江处于丰水期D.盛行西风带南移控制地中海沿岸下图为某日局部地区昼夜分布图,阴影表示夜。
----------------------------- 适裁能攜训-----------------------------------------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PQ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B . L所代表的夹角为30°C .地球经过Q点后,公转速度最慢D .地球经过P点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PQ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L所代表的夹角为黄赤交角;当地球公转经过Q点时,为北半球餐至日,接近近曰点,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地球公转经过P点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2 .当地球位于P点时()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B.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C.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D・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P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无极昼的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2015-长春质检]太阳能路灯既环保又节能,近年来发展迅速。
新疆和硕县几乎村村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但有时受自然条件影响,能量不足,影响了太阳能路灯的推广。
若能智能调节太阳能电池板角度,使之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能,可以有效解决能量不足问题。
下图为太阳能路灯示意图。
据此主成3~4题。
3 •长春(44°N附近)若安装太阳能路灯f在一天中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能,则太阳能电池板水平方向上角度变化幅度应最大设置为约()A . 46°B ・ 52°C . 90°D . 185°答案D 解析夏季时,长春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动角度应大于180。
4•太阳能路灯在新疆能得到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新疆()A・技术发达B.经济发达C •能源短缺D.太阳能丰富答案D 解析 新疆深居内陆,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故太阳能路灯在新疆能得到大力推广。
强化提能作业2地球的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未来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将实现绕火星、落火星、巡火星的“三步”并“一步”。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到2020年,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将实现大跨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②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解析:火星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并没有厚厚的大气层;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得多,而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相差不大,故其四季长度比地球长;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差不大;据八大行星位置可知,火星和地球与太阳距离都较适中。
答案:B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③解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保证了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这是地球温度适中的首要条件;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使地球上昼半球的温度不太高,同时夜半球的温度也不太低,昼夜温差较小;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也使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这一切条件都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
答案:B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曲线中()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解析:图中曲线数值最大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即图中①曲线;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故②曲线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曲线呈现不规则的波浪状,联系地球气压带判断,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空云量多,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高空云量少,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少,故③曲线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因为地球高纬度冰雪覆盖,反射率高,故图中低纬度数值小而高纬度数值大的④曲线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规律专练(含答案)「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地理地球运动规律专练,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选择题(100分)(2018?北京东城期末检测)2018年12月2日1时48分(北京时间),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飞越甲地(0°,178°E)上空时,火箭和探测器实现成功分离。
据此回答1~3题。
1.器箭分离时“嫦娥三号”探测器飞越( )A.亚洲上空? ?B.南美洲上空C.大西洋上空?? ?D.太平洋上空解析根据甲地的坐标(0°,178°E)可知,其位于太平洋。
答案 D2.器箭分离时,甲地的区时为( )A.1日21时48分? ?B.1日5时40分C.2日5时48分? ?D.2月21时40分解析根据甲地的经度为178°E可知其所在时区为东十二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当北京时间为1时48分时,甲地的区时为1时48分+4小时=5时48分,因为没有跨越日界线,所以日期不变。
答案 C3.下图中能反映此日后 20天时全球昼长分布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此日后20天为12月22日,即冬至日,该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 D(2018?合肥质检一)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4~5题。
4.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海口? ?B.拉萨C.合肥? ?D.北京解析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
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
答案 D5.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3时20分? ?B.15时20分C.2时? ?D.14时解析由MO以东为东半球可知,MO为20°W,由晨昏线分布可知此时为20°W为18时,北京时间(120°E 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3时20分。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地理意义【特别提醒】(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二、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1.方向的判断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易错分析(1)易错点:认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
第一部分知识综合篇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高考题
一、选择题
(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
解析:6月22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当地为23°26′N;甲地6月22日正午
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
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接近南回归线,且位于南回归线以
北。
丁地12月22日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说明丁地比甲地更接
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
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乙—丙—丁—甲。
自北向南依次是:
甲—丙—乙—丁。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四地线速度由大至小为乙—丙—丁—甲。
答案:1.B 2.D
(2010·天津文综)读图,回答3~4题。
3.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解析:由题意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此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区时为4月30日7时10分,位于东七区的新加坡区时为4月30日19时10分,位于中时区的伦敦区时为4月30日12时10分,位于西三区的巴西利亚区时为4月30日9时10分。
答案:C
4.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解析:新加坡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为春秋分日前后,最小值出现时间为冬至日;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其纬度位置在16°S附近,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值出现时间为夏至日前后;伦敦不在极圈以内,不会出现极夜现象;纽约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时最小。
答案:D
二、综合题
5.(2010·上海地理)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
____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__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
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解析:(1)由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知,图中经度为西经度,再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可知为西半球。
甲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
(2)由图中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甲地位于37.5°W与
22.5°W之间的中点位置,故可推知甲地经度为30°W,由上题可知甲地地方时为6时,
而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E。
(3)甲地为30°W,地方时为6时,乙地经度为22.5°W,即可算出乙地地方时为6∶30,
而乙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即可知乙地该日6∶30日出,再根据昼长=(12时-日出时
间)×2,即可算出乙地白昼时间长约11小时。
(4)由题可知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0°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算出该日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为69°,由此推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之间最合适的夹角
约为69°。
答案:(1)西6(2)北东经60°(3)11(4)69°
二、模拟题
一、选择题
右图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时分出现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图,
回答1~2题。
1.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1级B.2级
C.3级D.4级
2.当“三星伴月”出现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
解析:第1题,月球是地月系的成员,水星、金星和土星是太阳系的成员,因而,图中
的天体系统级别只有2级。
第2题,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且向南移动。
答案:1.B 2.C
2010年8月12日格林尼治时间11时54分,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东南171公里处(1.3°S,77.4°W)发生
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200公里。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属实的是() A.泰山顶日东升
B.开罗城细雨霏霏
C.长江三峡水浪汹涌
D.悉尼歌剧院霞光灿烂
4.该地震属于() A.浅源地震B.中源地震C.多源地震D.深源地震
5.该日赤道上属于新一天的白昼时间约为() A.6 B.8 C.12 D.20
解析:第3题,格林尼治时间为中时区的区时,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应为8月12日19 时54分,正处于夏季丰水季节。
第4题,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
第5题,此时120°E约为20∶00,所以90°E为18∶00,90°W为6∶00,180°为0∶00,所以赤道上属于新一天的白昼时间段为90°W~90°E,为12时。
答案:3.C 4.B 5.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高楼大厦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了节省用地并提供更多的绿化用地,楼房建设出现了高层化的特点,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材料二甲图是我国某小区平面图,乙图是该小区中相邻两栋住宅楼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小区住户入住后发现:春分日南楼正午影长刚好是60米。
材料四已知:tan 30°≈0.577,tan 45°=1,tan 60°≈1.732
(1)简述小区中荷花池和绿地的环境意义。
(2)小区的底层住户因为采光条件与开发商发生纠纷并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
的知识为底层住户提供有力的证据。
(3)一个投资商欲在该小区开一个超市,现有①②③④四处可以选择,请你给投资商选
一个理想的地址,阐明选择的理由。
答案:(1)有利于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吸烟滞尘,净化
空气;有利于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2)该小区楼高103.5米,楼间距为60米,而春分日南楼正午影长为60米,根据三角函数正切,可计算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因此,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以推知该
地纬度为30°N,因此可以得出:该地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60°,而太阳高度角越小,楼影越长,所以该小区底层住户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正午无法采光。
(3)①位于街角路口,交通通达度好;邻近住宅区、学校、医院,接近消费人群,市
场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