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微信延续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756.91 KB
- 文档页数:5
互动微信平台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调查表明,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已成为世界上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6%-97%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控制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认知、治疗依从性等密切相关。
患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国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但患者出院后仍会不断地遇到问题,受到个人知识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患者不能及时请教医护人员,故影响自我效能。
随着通讯业的日益发展,微信平台用户已经超过6亿,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
我院内分泌科自2016年1月对2型糖尿病人出院后通过微信进行延续健康管理,增强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了生活方式,血糖控制达标,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6-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1年,并且应用口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楚,能沟通,可独立使用微信软件者。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不愿合作或语言沟通有障碍;不能使用微信软件者。
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采取常规的出院宣教:如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方案、并发症的预防等疾病知识,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后2周内给予1次电话随访,然后定期糖尿病门诊随访,不再给予其他干预措施。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嘱患者关注科室“甜蜜家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及加入“甜甜圈”微信群;通过互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管理与咨询。
实施方法:组建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申请“甜蜜家园”微信公众号,组建“甜甜圈”微信群。
微信平台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进展摘要:微信平台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媒体力量,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其应用于健康教育中则可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本文简述了糖尿病以及延续性护理概念,分析了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性护理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现目前微信平台在糖尿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希望为糖尿病疾病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糖尿病前言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由于糖尿病相关用药、并发症以及患者个体情况等差异,短时间内患者及其亲属并不能掌握这些内容,且灵活应用的程度一般较低,进而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好,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也较差。
相关研究显示,可以通过延续性护理中微信平台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以及时解答患者疑惑,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而保证疾病控制效果[1]。
1 相关概念简述1.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主要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导致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受胰岛素影响,一般为分泌缺点或者是功能受损两种。
糖尿病可以分为Ⅰ型、Ⅱ型两种类型,前者发病年龄大多较低,且起病急骤,多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后者发病年龄大多偏高,所以常常存在其他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现目前糖尿病有效根治办法,相关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缓解症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检测、饮食控制、生活运动习惯等便十分重要。
1.2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指的是采取措施使得患者能够在各种健康照顾环境下能获得连续性的护理,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主要内容包括了出院计划、转诊、家庭护理、随访等多项内容,其涉及到信息延续、管理延续以及关系延续等方面。
其主要的作用不是提供院外长期护理,而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护理活动,解答其疑惑,进而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受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现目前医院与患者及其亲属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多,包括有微信、QQ、网页、电话等,医院应注重利用现代技术以充分发挥延续性护理的作用。
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科健康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效果研究吴耿茂;陈奕春;黄明韬;刘凯珊【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24(14)1【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科健康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全科医学科门诊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试验组以微信平台为载体开展全科健康管理,两组均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干预后糖尿病自我效能(DMSES)和自我行为管理(2-D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干预后糖尿病生活质量(A-DQOL)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和治疗情况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2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对于疾病管理的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微信平台为基础上的全科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总页数】5页(P175-179)【作者】吴耿茂;陈奕春;黄明韬;刘凯珊【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广东省榕城区西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应用微信平台对初发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2."全科-专科"分级管理模式对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队列研究3.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足风险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4.基于视联网+微信平台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5.基于微信平台的HAPA理论的健康行为干预在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信平台在家庭医师签约中有效稳定患者血糖血压及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病率逐渐增加,给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旨在建立健康管理关系,提供个性化、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
微信平台作为目前最流行的社交应用之一,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只能在医院或诊所中提供医疗服务,患者需要频繁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存在诊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的问题。
而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医患之间的随时沟通,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便利性。
微信平台还支持医生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和健康教育,有效辅助家庭医生实现患者的血糖、血压管理,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探讨微信平台在家庭医师签约中有效稳定患者血糖血压及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微信平台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效果,可以为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微信平台在家庭医师签约中有效稳定患者血糖血压及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及时监测血糖血压等健康指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风险。
通过借助微信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加强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促进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健康管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开展本研究,旨在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改善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多方参与、全程覆盖的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意义在家庭医师签约中,通过微信平台实现患者血糖血压及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风险,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约社会成本。
160【护 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 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张晶晶(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洛阳 471000)【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小时血糖(2 hPPG)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实施微信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微信延续护理;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水平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20. 069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20-0160-03作者简介:张晶晶,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糖尿病护理,电话:152********。
相关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约为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5%,其临床症状为消瘦、多食、多尿、多饮、疲乏无力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生活规律、自我监测等[2]。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院外缺乏监督,自我管理行为较差,以致血糖控制不佳,影响预后效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聊天软件,具有互动性、实时性、操作简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为延续护理服务提供便利[3-4]。
微信健康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的观察目的探讨通过微信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探讨其积极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为对照组(229例)和观察组(221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并根据基础疾病情况给予药物调脂、控制血压等处理,对照组在就诊及复查时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每周通过微信途径将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发送给患者,并给予督促其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后糖尿病控制情况。
结果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0±0.5)mmol/L,高于对照组的(7.4±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9,P=0.022)。
观察组餐后2 h血糖为(7.5±0.7)mmol/L,高于对照组的(8.9±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8,P=0.019)。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为(5.7±0.2)%,低于对照组的(6.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26)。
血脂控制情况: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信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优化血脂控制,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标签:2型糖尿病;微信健康管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
指南强调,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重视降糖、降压、调脂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降低不但依赖于高血糖的控制及物质代谢异常,更依赖于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的调整。
因此,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也是糖尿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1]。
微信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社区62名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创建微信公众平台,指导病人和家属共同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
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健康教育知识,并让患者或家属把每日运动量、饮食照片、用药情况、血糖监测的结果发到微信群,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给予适当指导。
结果:经过6个月的个体化指导,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干预前。
结论:采用微信干预可以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关键词】微信干预;健康教育;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302-02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项基本措施之一,如何有效地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众多医务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
然而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教育。
随着手机通讯的飞速发展,给网络化的健康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1]。
本研究用微信平台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并用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作为评价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社区62名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4±6.09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病程10±3.23年;高中及以上学历2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4例。
纳入标准:(1)符合WHO1999年推荐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2)病人意识清楚,有一定的阅读和沟通能力;(3)病人本人或家属有智能手机并会使用微信;(3)自愿参加本研究。
(4)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2 方法1.2.1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选用台湾王璟璇[3]修订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调查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3月·临床护理·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作者简介]王延利(1974-),女,山东潍坊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健康营养护理工作。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
指南强调,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重视降糖、降压、调脂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降低不但依赖于高血糖的控制及物质代谢异常,更依赖于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的调整。
因此,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也是糖尿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1]。
新的时代必然催生新的理念与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微信成为人们日常必备软件,利用微信对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效果值得研究。
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对尝试对来诊的糖尿病患者实行微信健康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共纳入229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7.1±3.6)岁;男女比例128/101例;病程(9.4±1.3)年;体重59~84kg,平均(67.4±3.3)kg;伴有高血压60例,高脂血症105例;就诊时空腹血糖(8.9±0.9)mmol/L,餐后2h 血糖(16.3±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0.1)%;应用胰岛素治疗111例,口服药物治疗91例,口服药物加胰岛素治疗27例。
观察组共纳入221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7±3.5)岁;男女比例124/97例;病程(8.9±1.1)年;体重54~87kg,平均(66.3±3.9)kg;伴有高血压68例,高脂血症101例;就诊时空腹血糖(8.6±0.8)mmol/L,餐后2h 血糖(15.8±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0.3)%;应用胰岛素治疗109例,口服药物治疗92例,口服药物加胰岛素治疗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