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理综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7
湖北省八校(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R=U I可知,若电阻两端所加电压为0,则此时电阻阻值为0 B .由E=F q可知,若检验电荷在某处受电场力大小为0,说明此处场强大小一定为0 C .由B=F IL 可知,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受磁场力大小为0,说明此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为0D .由E=n tΦ∆∆ 可知,若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大小为0,则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也为0 2.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频率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A .B .C .D .3.如图,小球甲从A 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 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30°,已知B 、C 高度差为h ,两小球质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A.小球甲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B.甲、乙两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hC.A,B两点高度差为4D.两小球在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4.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恰好放在质量也为m的圆弧槽内,它与槽左、右两端的接触点分别为A点和B点,圆弧槽的半径为R,OA与水平线AB成60°角,槽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滑轮与重物C相连,桌面上的那段细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实验知道,当槽的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将从槽中滚出,滑轮与细绳的质量都不计,要使小球不从槽中滚出,则重物C的质量M应小于()A.m B.2m C.1)m D.1)m 5.如图,人造地球卫星M、N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N连线与M、O连线间的夹角最大为θ,则M、N的运动速度大小之比等于()ABCD二、多选题6.已知地磁场类似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地磁N极位于地理南极.如图所示,在湖北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导体线框abcd,线框的ad 边沿南北方向,ab边沿东西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使线框向东平移,则a点电势比d点电势低B.若使线框向北平移,则a点电势等于b点电势C.若以ad边为轴,将线框向上翻转90°,则翻转过程线框中电流方向始终为adcb方向D.若以ab边为轴,将线框向上翻转90°,则翻转过程线框中电流方向始终为adcb方向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其内电阻为r,V为理想电压表,L为阻值恒为2r的小灯泡,定值电阻R1的阻值恒为r,R3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敏电阻,电容器两极板处于水平状态,闭合开关S,电容器中心P点有一带电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电源负极接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2R的滑片上移,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若突然将电容器上极板上移,则小球在P点电势能增加C.若光照变强,则油滴会向上运动D.若光照变强,则AB间电路的功率变大8.如图所示,矩形单匝线圈abcd,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转动的周期为T,ab的中点和cd的中点的连线OO′恰好位于匀强磁场的边界线上,转轴OO′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阻值为R,外电阻的阻值也为R,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转过30°时的瞬时感应电流为I.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线圈的面积为4IRTB πB.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24I RC.t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2sine tTπ=D.t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22cosIRTtTππΦ=9.如图所示,甲图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参与波动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m s⁄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C.经过0.5s时间,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2m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E.经过0.5s时间,质点P的位移为零,路程为0.4m三、实验题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在粗糙的长木板上,小车A的前端装上撞针,给小车A某一初速度,使之向左匀速运动,并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后端粘有橡皮泥,橡皮泥质量可忽略不计)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匀速运动.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1)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 .实验时要保证长木板水平放置B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C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 .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 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碰撞前A 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 m/s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A 、B 两车的质量比值A Bm m 等于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1.某同学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欧姆表,可以选择的器材如下:①电池E (电动势和内阻均未知)②表头G (刻度清晰,但刻度值不清晰,量程I g 未知,内阻未知)③电压表V (量程为1.5V ,内阻R v =1000Ω)④滑动变阻器R 1(0~10Ω)⑤电阻箱R 2(0~1000Ω)⑥开关一个,理想导线若干(1)为测量表头G 的量程,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图中电源即电池E.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 1滑片至中间位置附近某处,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40Ω时,表头恰好满偏,此时电压表V 的示数为1.5V ;将电阻箱阻值调到115Ω,微调滑动变阻器R 1滑片位置,使电压表V 示数仍为1.5V ,发现此时表头G 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由以上数据可得表头G 的内阻R g =______Ω,表头G 的量程I g =_____mA .(2)该同学接着用上述器材测量该电池E 的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电路如图丙所示,电阻箱R 2的阻值始终调节为1000Ω:图丁为测出多组数据后得到的图线(U 为电压表V 的示数,I 为表头G 的示数),则根据电路图及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V ,内阻r =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该同学用所提供器材中的电池E 、表头G 及滑动变阻器制作成了一个欧姆表,利用以上(1)、(2)问所测定的数据,可知表头正中央刻度为____Ω.四、解答题1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杆的各部分均光滑,水平部分套有质量为m A =3kg 的小球A ,竖直部分套有质量为m B =2kg 的小球B ,A 、B 之间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且OA=3m ,OB=4m ,重力加速度g =10m/s 2.(1)求水平拉力F 的大小和水平杆对小球A 弹力F N 的大小;(2)若改变水平力F 大小,使小球A 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4.5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经过23s 时小球B 速度的大小.13.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 的第一象限中有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区域Ⅰ和Ⅱ,充满了方向均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Ⅰ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区域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 C 点坐标为(4L ,3L ),M 点为OC 的中点.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从C 点以平行于y 轴方向射入磁场Ⅱ中,速度大小为02qB L m,不计粒子所受重力,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区域相切时认为粒子能再次进入磁场.(1)若粒子无法进入区域Ⅰ中,求区域Ⅱ磁感应强度大小范围;(2)若粒子恰好不能从AC 边射出,求区域Ⅱ磁感应强度大小;(3)若粒子能到达M点,求区域Ⅱ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所有可能值.14.如图所示,上端带卡环的绝热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气缸内部被质量均为m的活塞A和活塞B分成高度相等的三个部分,下边两部分封闭有理想气体P和Q,活塞A导热性能良好,活塞B绝热。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5年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电现象与磁现象连续进行大量研究后,安培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B .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象C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D.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巧妙计算出地球的质量15.如图所示,物块A 、物块B 、平板车C 三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 A =3kg 、m B =2kg 、m C =5kg ,它们原来都静止,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平板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4。
现用大小相等的力F =10N 分别作用在A 和B 上,方向如图所示,则地面对C 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0B .2NC .4ND .20N16.如图1所示,电场线MN 是一条竖直线。
2015年湖北省八校联考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5•湖北二模)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论证说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C.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D.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析】:解:A、伽利略通过铜球在斜面上的实验及合理外推,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故B正确;C、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故C正确;D、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在t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t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解析】:解:A、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t1时刻,甲图象的斜率大于乙图象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B错误;C、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是分析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3.(6分)(2015•湖北二模)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按计划将在2015年3月份陨落在水星表面.工程师找到了一种聪明的办法,能够使其寿命再延长一个月.这个办法就是通过向后释放推进系统中的高压氦气来提升轨道.如图所示,设释放氦气前,探测器在贴近水星表面的圆形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释放氦气后探测器进入椭圆轨道Ⅱ上,忽略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所受外界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轨道Ⅰ上A点运行速率小于在轨道Ⅱ上B点速率B.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可能等于在轨道Ⅰ上速率C.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远离水星过程中,引力势能和动能都减少D.探测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A点加速度大小不同【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AB速度大小.探测器机械能是否变化要看是否有外力对探测器做功,当万有引力刚好提供探测器所需向心力时探测器正好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供大于需,则探测器做逐渐靠近圆心的运动,若是供小于需,则探测器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解析】:解: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探测器与水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则知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故A错误;B、在椭圆轨道远地点A实施变轨成圆轨道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万有引力小于飞船所需向心力,所以应给飞船加速,故在轨道Ⅱ上速度大于A点在Ⅰ速度,在Ⅱ远地点速度最小为,故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在这两数值之间,故可能等于在轨道Ⅰ上的速率,故B正确;C、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远离水星过程中,引力势能增加,动能较小,故C错误.D、探测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A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同,根据F=ma知加速度相同,故D错故选:B【点评】:卫星变轨问题,要抓住确定轨道上运行机械能守恒,在不同轨道上的卫星其机械能不同,轨道越大机械能越大4.(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虚线AB和C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 点,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N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B.C、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C.在虚线AB上O点的场强最大D.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O处的电势能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考点】:电势能;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特点,可以比较A与B,C与D电势、场强关系及O、B电势高低;根据电场线疏密可知,在M、N之间O点场强最小;利用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可比较负电荷在O、B电势能大小.【解析】:解:A、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结合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对称性特点可知,A、B场强相同,A点电势较高.故A错误.B、如图,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对称性,C、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故B 正确.C、根据电场线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可知,在AB之间,O点处电场线最疏,场强最小.故C 错误.D、O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则负电荷在O处电势能小于在B处电势能.故D错误.故选:B.【点评】:这类问题要巧妙利用电场线、等势面分布对称性的特点,再根据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高低,电场线的疏密判断场强的大小.5.(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一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一台阶顶端以4m/s的水平速度抛出,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m,如果台阶数足够多,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小球将落在标号为几的台阶上?()A. 3 B.4 C. 5 D.6【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解.【解析】:解:如图:设小球落到斜线上的时间t,水平:x=v0t竖直:y=因为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m,所以斜面的夹角为45°,则代入数据解得t=0.8s;相应的水平距离:x=4×0.8m=3.2m台阶数:n=,知小球抛出后首先落到的台阶为第四级台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6分)(2015•湖北二模)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C.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α)g D.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第一次放置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可得M和m的质量关系,进而可求第二次放置M的加速度,轻绳的拉力.【解析】:解:第一次放置时M静止,则:Mgsinα=mg,第二次放置时候,由牛顿第二定律:Mg﹣mgsinα=(M+m)a,联立解得:a=(1﹣sinα)g.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T﹣mgsinα=ma,解得:T=mg,故A错误,B正确,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该题的关键是用好牛顿第二定律,对给定的情形分别列方程,同时注意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应用.7.(6分)(2015•湖北二模)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L1、L2为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R为定值电阻,阻值为7.5Ω.当开关S闭合后()A.L1的电阻为Ω B.L1消耗的电功率为7.5WC.L2的电阻为7.5Ω D.L2消耗的电功率为0.3W【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电源内阻不计,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不变.灯泡是非线性元件,根据L1、L2的电压,由伏安特性曲线可读出电流,由R=算出它们的电阻.【解析】:解:A、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路端电压为3V.L1和两端的电压为3V,由图可知,此时的电流为0.25A,所以电阻值:Ω,故A错误.B、由伏安特性曲线可以读出L1和两端的电压为3V,由图可知,此时的电流为0.25A,L1消耗的电功率为:P=UI=3.0×0.25=0.75W,故B错误.C、在乙图上做出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由于R与L2串联,所以二者的电流值是相等的,由图可以读出,此时二者的电压都是1.5V时,二者电压的和等于3.0V,此时的电流值是0.2A.所以R2==7.5Ω,故C正确D、L2消耗的电功率为:P′=U′•I′=1.5×0.2=0.3W,故D正确.故选:CD【点评】:在分析电阻的I﹣U与U﹣I图线问题时,关键是搞清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也就是说是K=,还是K=R.对于线性元件,R=,但对于非线性元件,R≠.8.(6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xoy平面为光滑水平面,现有一长为d宽为L的线框MNPQ 在外力F作用下,沿正x轴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空间存在竖直方向的磁场,磁场感应强度B=B0cos x(式中B0为已知量),规定竖直向下方向为磁感应强度正方向,线框电阻R,t=0时刻MN边恰好在y轴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力F为恒力B.t=0时,外力大小F=C.通过线圈的瞬间时电流I=D.经过t=,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由题意明确感应电动势的规律,根据导体切割磁感线规律和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方法可求得电流及热量.【解析】:解:A、由于磁场是变化的,故切割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为变值,安培力也会变力;故要保持其匀速运动,外力F不能为恒力;故A错误;B、t=0时,左右两边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0,方向相反,则感应电动势E=2B0LV;拉力等于安培力即F=2B0IL=;故B正确;C、由于两边正好相隔半个周期,故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同,经过的位移为vt;瞬时电动势E=2B0Lccos;瞬时电流I=;故C正确;D、由于瞬时电流成余弦规律变化,故可知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故产生的电势Q=I2Rt=;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及交流电规律,要注意交流电有效值定义在本题中的迁移应用;本题选题新颖,是道好题.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2015•湖北二模)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研究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一金属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 点,记下小球静止时球心的位置A,在A处放置一个光电门,现将小球拉至球心距A高度为h 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1)如图乙,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 1.04cm;(2)该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如下:高度h=0.21m,挡光时间△t=0.0052s,设小球质量为m=100g,g=9.8m/s2.计算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0.206J,动能的增加量△Ek=0.200J,得出的结论:在误差范围内,小球机械能守恒,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小球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判断是否相等.【解析】:解:(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10mm+0.1×4mm=10.4mm=1.04cm.(2)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h=0.1×9.8×0.21≈0.206J.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v==m/s=2m/s,则动能的增加量△Ek=mv2=×0.1×22=0.200J,可以看出,在误差范围内,小球机械能守恒,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故答案为:(1)1.04;(2)0.206;0.200;在误差范围内,小球机械能守恒;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瞬时速度.10.(9分)(2015•湖北二模)现有一只电压表有刻度但无刻度值,提供以下可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要求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压表的满偏电压Ug.A.待测电压表V1,满偏电压约3V,内阻RV1=3000Ω,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A约0.1Ω;C.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RV2约15kΩ;D.标准电阻R1=10Ω;E.标准电阻R2=10kΩ;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0Ω;G.学生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不计;H.开关一个.①如图方框中已画出部分实验电路图,请你完成剩余的部分电路图,并标上题目中所给仪器的字母代号.②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压表V1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计算出满偏电压Ug为(用字母表示),式中除题目已给的物理量外,其他字母符号表示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是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题意及给出的仪表进行分析,明确实验中应采用的接法及电路图;(2)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利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满偏电压值.【解析】:解:①待测电压表内阻已知,若能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可明确其不同刻度处时的电压,根据格数即可求得满偏电压值;因电压表中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小,不能用用让其与待测电流表相串联,故只能用电压表并联的方式测出电压值,而V2量程过大,故应串联一保护电阻;原理图如图所示;(2)若V2示数为U,则流过V1的电流I=;待测电压表的示数为:IR1=R1;故满偏电压Ug=;其中U是直流电压表V的指针指到第n格时,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点评】:本题为探究型实验,要注意根据题意明确实验原理,注意所给仪器的正确使用,学会分析问题非常关键.11.(13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直径MN为竖直方向,环上套有两个小球A和B,A、B之间用一长为R的轻杆相连,小球可以沿环自由滑动,开始时杆处于水平状态,已知A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1)若B球质量也为m,求此时杆对B球的弹力大小;(2)若B的质量为3m,由静止释放轻杆,求B球由初始位置到达N点的过程中,轻杆对B 球所做的功.【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杆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列式求解即可.(2)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和两球速率相等的关系列式,即可求出B到达N点的速度,再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功.【解析】:解:(1)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mgtan60°=mg(2)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又vA=vB对B,运用动能定理得:联立以上各式得:答:(1)此时杆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mg.(2)B球由初始位置到达N点的过程中,轻杆对B球所做的功为﹣mgR.【点评】:第1小题是三力平衡问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或者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第2小题,要把握住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运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12.(19分)(2015•湖北二模)真空中存在一中空的柱形圆筒,如图是它的一个截面,a、b、c为此截面上的三个小孔,三个小孔在圆形截面上均匀分布,圆筒半径为R.在圆筒的外部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方向与圆筒的轴线平行,在图中垂直于纸面向内.现在a处向圆筒内发射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其质量为m,带电量为q,使粒子在图所在平面内运动,设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若粒子碰到圆筒即会被吸收,则:(1)若要粒子发射后在以后的运动中始终不会碰到圆筒,则粒子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何要求?(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则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有何要求?【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粒子若由a射向c,由c出磁场后,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向左,粒子将向左偏转,若再次射入圆筒时从a进入指向c,则粒子偏转360°,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若从a射向b,则圆心到c的距离一定大于圆心到a的距离,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粒子只能从a射向b.若粒子从a射向b,依题意,出圆筒后再次射入从a圆筒时,方向指向b,则粒子偏转360°,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出圆筒后再次射入从c圆筒时,方向指向b,则粒子的偏转角是300°,这也是不可能的,做不出轨迹的图象;所以粒子进入圆筒后从a指向b,从b进入磁场偏转后只能由c进入圆筒,且方向指向a.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然后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出粒子运动的半径,即可求出粒子速度的大小;(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结合(1)的分析与粒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粒子运动的轨迹只能是从a到b,然后到c,再到a,等等,粒子运动的方向是从a指向圆心.做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然后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出粒子运动的半径,即可求出粒子速度的大小;【解析】:解:(1)依题意,粒子进入圆筒后从a指向b,从b进入磁场偏转后只能由c进入圆筒,且方向指向a.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1,粒子的偏转角是240°,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得:粒子运动的圆心一定在圆筒上,而且粒子的半径r=R.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所以:联立得:;(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由粒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粒子运动的轨迹只能是从a到b,然后在外侧的磁场中到c,在圆筒内再到a,然后在外侧的磁场中到b,在圆筒内再到c,然后在外侧的磁场中到a,如图2.粒子运动的方向是从a指向圆心.做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粒子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cd⊥oc,bd⊥ob,所以粒子的偏转角:β=240°,所以:∠bod=30°,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圆弧的圆半径为r′,粒子的偏转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所以:答:(1)若要粒子发射后在以后的运动中始终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从a指向b;(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则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方向由a指向圆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清楚粒子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数学知识即可正确解题;根据题意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个模块中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3-3】(15分)13.(6分)(2015•湖北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B.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加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D.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E.空调机作为制冷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所以制冷机的工作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布朗运动;分子势能.【分析】: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物体的内能;正确理解好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析】:解:A、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有些分子的速率增加,也有些分子的速率会减小,只是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加.故B错误.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温度没有变化,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吸热,内能增加,所以分子之间的势能必定增加.故C正确.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故D正确;E、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产生了其它影响,即消耗了电能,所以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故E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于这些基本知识一定注意加强记忆和积累.其中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不同的表述要准确理解.14.(9分)(2015•湖北二模)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上部有长24cm 的水银柱,封有长12cm的空气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180°,求在开口向下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发生漏气.【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在玻璃管转动过程中,根据P=P0+hcosθ可知,转动的角度增大,封闭气体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水银溢出,整个过程封闭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即可.【解析】:解:设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的压强为p1=p0+ρgl1 ①式中,ρ和g分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会流出,设此时空气柱长度为x,则p2=p0﹣ρg[(l1+l2)﹣x]②式中,p2为管内空气柱的压强.由玻意耳定律有p1l2S=p2xS ③S为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由①②③式和题干条件得x=20 cm答:在开口向下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为20cm.【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这类问题注意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状态求解.【物理3-4】(15分)15.(2015•湖北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E.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考点】:电磁波的产生;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光的干涉.【分析】:当策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现象;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由光的衍射现象:绕过阻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偏振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即可求解.【解析】:解: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防止行走的频率与桥的频率相同,桥发生共振现象,故A正确.B、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波的频率均有关,故B错误.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不透明的小圆盘发生衍射时形成的;故C错误;D、加偏振片的作用是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大透射光的强度;故D正确;E、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E正确;故选:ADE.【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衍射与干涉现象,掌握机械能与电磁波的区别,注意电磁波的预言与证实,理解偏振片的作用.16.(2015•湖北二模)如图所示,AOB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6°,今有一细束单色光在横截面内从OA边上的点E沿垂直OA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线直接到达AB面且恰好未从AB面射出.已知OE=OA,cos53°=0.6,试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②光线第一次从OB射出时折射角的正弦值.。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
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15.16.17.C .W=21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21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如图所示。
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A .h gL v h L66g 211<< B .()hg L Lv h L 64g422211+<< C .()h g L Lv h L64216g 222211+<< D .()hg L Lv h L 6421g 422211+<<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
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
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B . 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C . 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 . 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20.如图(a ),一物体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 )所示。
2015武汉高三二月调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面的2015武汉高三二月调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注意:文章底部有word版下载2015武汉高三二月调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试卷类型(A)湖北省部分学校2015届高三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命题:武汉二中考试时间:2015年2月10日上午9:00—11:30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0 16 P 31 Cu 64选择题共21小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8.下列方法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9.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S2- xr、K+、Ca2+半径逐渐增大D. , 与得电子能力相同10.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B.在含有BaS04沉淀的溶液中加人Na2S04固体,c(Ba2+)增大C.含ImolKOH的溶液与lmolC0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 ) = c (HCO 3- )D.改变条件使醋酸溶液中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值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11.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 o:B(g)#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 (A) = 0. O25mol • L- 1 • min"1B.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人0. 5molA、l. 5molB,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 5mol • L_ 112.分子为C5H902Cl且分子中含有羧基和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A. 4B. 5C. 6D. 713.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0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 )A.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低B端高26. (15分)硫酸亚铁铵又称莫尔盐,是浅绿色晶体。
湖北省 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考试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共 16页,满分3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卡密封栏中相应位置。
3.考生答题时,第Ⅰ卷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材料完成1—2题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
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
1.有关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就北京而言,夏季的霾主要以燃煤、土壤粉尘、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为主B 、 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全年高温多雨,不会出现霾C 、 东北、华北地区农民在田地燃烧大量麦秆和稻草,产生的霾都发生在秋季D 、 降雨、大风等天气有利于霾的扩散 2. 有关雾或霾的特点和影响是( ) A 、霾一般有日变化,雾的日变化不明显B 、能见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为霾,小时为雾C 、雾使地面水汽不易蒸发,滋润土地,同时又具有保温作用D 、露点高低主要受凝结核的影响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
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二)或公路涵洞的方式。
读图完成3—4题鄂南高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荆州中学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铁路交通D 、水运4.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 、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B 、防城市内涝C 、阻止行人穿行D 、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读下列图和表格,完成5—6题5.结合图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比例小,产业水平低B 、产业结构由大到小的比例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 、表一中X 行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D 、制造业所占比例下降,总产值也逐年减少 6.对以上资料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以消费服务为主、制造业高技术化、就业结构知识化等B 、淘汰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C 、制造业消耗资源较多,劳动密集度高,对环境的影响大,所以产业比例减小D 、苹果手机属于X 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是该企业升级的关键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下列7—8题Ⅰ政府因素 Ⅱ教育、医疗 商业、金融、 信息、贸易、 Ⅲ制造Ⅳ建筑、矿产 Ⅴ农林牧渔 1953年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图(图三) 100 90 8070 60 5040 3020 100 2007200119951989198319771971196519591953百分比% 1月均温年降水量7月均温地形剖面7.读图可知( )A 、①地海拔700m 左右,1月均温- 7°C 左右B 、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mm 的地理分界线C 、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D 、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8.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B 、①地发展草原畜牧业②地优质苹果是地理标志性物产C 、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D 、①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②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阅读下列表格,完成9—10题(人类灌溉用水量也包括在内)。
2015年湖北省八市联考高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6分)(2015•湖北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就是基本单位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D.牛顿在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给出了引力常量【考点】:物理学史.【分析】: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牛顿用“月﹣地“检验法验证了牛顿定律的正确性.再结合法拉第和牛顿的贡献进行答题.【解析】:解:A、“力”不是基本物理量,“牛顿”也不是力学中的基本单位,故A错误;B、牛顿用“月﹣地“检验法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B错误;C、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故C正确;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给出引力常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2.(6分)(2015•湖北模拟)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地缓慢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Q受到MN的弹力逐渐减小B.Q受到P的弹力逐渐减小C.Q受到MN和P的弹力之和保持不变D.P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均保持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圆柱体Q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杆MN的支持力和半球P对Q的支持力,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杆MN的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半球P对Q的支持力方向和大小都变,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合成法得到各个力的变化规律;最后对PQ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情况.【解析】:解:A、B、对圆柱体Q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杆MN的支持力和半球P对Q的支持力,如图: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杆MN的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半球P对Q的支持力方向和大小都变,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得到N1=mgtanθN2=由于θ不断增大,故N1不断增大,N2也不断增大;故A错误,B错误;C、Q受到MN和P的弹力的矢量和与重力平衡,保持不变,故C正确;D、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MN杆的支持力N1,地面的支持力N3,地面的静摩擦力f,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N1=mgtanθ由于θ不断增大,故f不断增大;物体Q一直保持静止,N3=(M+m)g,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先对物体Q,再对物体PQ整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出各个力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处理.3.(6分)(2015•湖北模拟)近几年我国在航空航天工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实现了载人的航天飞行,又实现了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如图所示,在某次航天飞行实验活动中,飞船先沿椭圆轨道1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的P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1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的机械能比圆轨道2上的机械能大B.飞船在圆轨道2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在此圆轨道2上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通过P的加速度小于沿圆轨道2运动的加速度【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根据周期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角速度的大小关系.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只受地球万有引力作用,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飞船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是否相同就是看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否一样.【解析】:解:A、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机械能增加,故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的机械能比圆轨道2上的机械能小,故A错误.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航天员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航天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航天员此时的加速度就是万有引力加速度,即航天员出舱前后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都受重力,故B正确.C、因为飞船在圆形轨道上的周期为90分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根据ω=可知角速度与周期成反比,所以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故C错误.D、飞船变轨前后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均为万有引力加速度,据可知,轨道半径一样则加速度一样,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圆形轨道上,航天器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航天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向心加速度,无论航天器是否做圆周运动,空间某点航天器无动力飞行时的加速度即为万有引力加速度,此加速度只跟物体轨道半径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4.(6分)(2015•湖北模拟)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x轴上且长为2L,高为L,纸面内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在t=0时刻恰好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导线框中的电流﹣位移(I﹣x)关系的是()A.B.C.D.【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电磁感应与图像结合.【分析】:将整个过程分成三个位移都是L的三段,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由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l是有效切割长度,分析l的变化情况,确定电流大小的变化情况.【解析】:解:位移在0~L过程: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正值.I=,l=x则I=x位移在L~2L过程: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先为顺时针方向,为正值,后为逆时针方向,为负值,故ACD错误.位移在2L~3L过程: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负值.I=(2L﹣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感应电势势公式E=Blv的理解.l是有效的切割长度,可以利用排除法做此题.5.(6分)(2015•湖北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正方体空间ABCDEFGH,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只在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则电势差U BC<U HGB.若只在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则B、H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若只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C、G两点的电势相等D.若只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D、F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匀强电场的理解:在匀强电场中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之间电势差相等.同时注意电场线和等势线是垂直的【解析】:解:A、B、若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BC之间的电场强度要大于HG之间的电场强度,结合它们与A之间的夹角关系可得电势差U BC>U HG,故A错误;B、若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由于B与H到A的距离不相等,使用B、H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相等.故B错误;C、C、若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AE连线的垂直平分平面是等势面,等势面两侧的点,一定具有不同的电势,使用C、G两点的电势一定不相等.故C错误;D、若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具有对称性,即上下对称,左右对称,D与H上下对称,所以电场强度大小相等;H与F相对于E点一定位于同一个等势面上,所以H与F两点的电势相等,则D、F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从比较新颖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点电荷的电场与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的理解,因此一定从多个角度理解匀强电场的特点,多训练以提高理解应用能力.6.(6分)(2015•湖北模拟)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4: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100Hz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5VC.P向左移动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都减小D.P向左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电功、电功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根据瞬时值表达式可以求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可求得结论.【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A 错误;B、由图象可知,原线圈的电压的最大值为311V,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电压的有效值为:,所以B正确;C、P左移,R变大,副线圈电流减小,所以原副线的电流变小,故C正确;D、由C分析可知,原副线的电流变小,而电压不变,故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C.【点评】: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另外还要清楚变压器各量之间的制约关系.7.(6分)(2015•湖北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足够长的水平固定直杆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球同时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0和竖直向上的力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其中竖直向上的力F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做匀速运动B.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D.小球的最大速度为,恒力F0的最大功率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出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运动情况,恒力的功率等于力乘以速度.【解析】:解:AB、刚开始运动,加速度为,当速度v增大,加速度增大,当速度v增大到符合kv>mg后,加速度为:,当速度v增大,加速度减小,当a2减小到0,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不正确;C、当阻力为零时,加速度最大,故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故C正确.D、当加速度为零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时有:F0=μ(kv﹣mg),故速度为:v=,故恒力F0的最大功率为P=Fv=,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牛顿二定律表示出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难度适中8.(6分)(2015•湖北模拟)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物体接触(未连接),如图中O点,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向左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如图中B点,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 后,物体开始向右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距B点为3x0,C点是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的位置,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A.撤去F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大小为﹣μgB.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C.从B→C位置物体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大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D.撤去F后,物体向右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最大【考点】:功能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本题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撤去F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再做变减速运动,最后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撤去F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物体离开弹簧后通过的最大距离为3x0,由动能定理求解弹力滑动摩擦力力所做的总功;当弹簧的弹力与电场力、滑动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速度最大,可求得此时弹簧的压缩量,即可求解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解:A、撤去F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大小为a==﹣μg,故A正确;B、撤去F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再做变减速运动,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故B正确;C、由动能定理可知,弹力做功减去摩擦力做的功的绝对值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故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大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故C正确;D、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故到C点时的动能最大,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解答的关键,要抓住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即可得到加速度是变化的.对于物体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间的关系通常应用动能定理结合功能关系解决.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5分)(2015•湖北模拟)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小明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外力的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同的重物P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A、B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小明得到了物体A、B的加速度a与轻质弹簧秤弹力F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A、B所示,(1)(多选题)由图甲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不水平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物体C.实验中重物P的质量应远小于物体的质量D.弹簧秤的读数始终为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2)小明仔细分析了图乙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m A小于m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物体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μA大于μ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本题(1)选项A写出木板水平时加速度的表达式讨论即可;选项C根据光滑轻质滑轮特点可知,绳子拉力始终等于弹簧秤读数,与重物P质量大小无直接关系;选项D对重物P 列出加速度的表达式,然后讨论即可.题(2)的关键是根据a﹣F分别写出A和B加速度a与拉力F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再根据斜率和截距的概念即可求解.【解析】:解:(1)A、长木板水平时,对物体A或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即a=﹣μg,所以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所以A正确;B、实验要求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所以B正确;C、由于动滑轮是轻质光滑的滑轮,所以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一定等于弹簧秤的读数,与重物P质量大小无直接关系,所以C错误;对重物P析,当加速度为a时,应有Mg﹣2F=Ma,可得F=,所以只有当a=0时,F才等于,所以D错误;故选:AB(2)设加速度大小为a,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B应有F﹣μmg=ma,可得:a==对物体A应有μmg﹣F=ma,可得:a=μg﹣=+μg根据a﹣F图象斜率绝对值k=可知,B的斜率大于A的斜率,所以,即小于;再根据纵轴截距大小等于μg可知,由于A的截距大于B的截距,所以大于;故答案为:(1)AB;(2)小于,大于【点评】:应明确:①若滑轮是“轻质光滑”的,则滑轮两端绳子的拉力都相等;②涉及到图象问题,应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纵轴物理量与横轴物理量的表达式,然后再根据斜率与截距的概念即可求解.10.(10分)(2015•湖北模拟)一个刻度没标数值的电压表量程约为9V,内阻R x约为6kΩ,现要较为准确地测其内阻R x,且各仪表的示数不得少于满量程的.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A.电流表A1:量程3mA,内阻约50ΩB.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2ΩC.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r1=1kΩD.电压表V2:量程60V,内阻r2约50kΩE.定值电阻器R1:阻值R1=5.1kΩF.定值电阻器R2:阻值R2=30ΩG.电源:电动势约15V,内阻约0.5ΩH.滑动变阻器0~20ΩI.导线若干、单刀单掷开关一个(1)除被测电压表、G、I肯定需外,最少还需ACEH器材(填序号);(2)用你所选最少器材以及G、I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原理图;(3)根据所画原理图,写出R x的表达式(用某次电表的测量值、已知量表示)R x=,并指明表达式中所设物理量是哪些仪表测量时的示数U1为电压表V1的示数、I1为电流A1的示数.【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应该遵循“安全、精确和操作方便”的原则,(2)将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需串联电阻起分压作用.通过待测电阻的大小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由于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从测量误差角度确定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解析】:解:(1)通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为:,且待测电表无刻度,故还需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应该遵循“安全、精确和操作方便”的原则可选取:ACEH;(2)电压表V1量程太小,直接并在待测电压表两端容易烧毁,故需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1,又电压表电阻很大,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故设计电路如图所示:(3)根据欧姆定律流经电压表V1的电流为:…①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得流经待测电压表的电流为:I x=I1﹣I0…②根据欧姆定律得:…③①②③联立得:故答案为:(1)ACEH;(2)如图所示(3),U1为电压表V1的示数、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点评】:本题关键要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选择电流表,并确定安培表的内、外接法和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法;要明确安培表的内、外接法的误差来源.11.(13分)(2015•湖北模拟)光滑水平面上,一个长平板与半圆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半圆弧面(直径AB竖直)与平板上表面相切于A点,整个装置质量M=5kg.在装置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装置与小滑块一起以v0=12m/s的速度向左运动.现给装置加一个F=64N向右的水平推力,小滑块与长平板发生相对滑动,当小滑块滑至长平板左端A时,装置速度恰好减速为0,此时撤去外力F并将装置锁定.小滑块继续沿半圆形轨道运动,且恰好能通过轨道最高点B.滑块脱离半圆形轨道后又落回长平板.已知小滑块在通过半圆形轨道时克服摩擦力做功W f=9.5J.g=10m/s2.求:(1)装置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大小;(2)长平板的长度l;(3)小滑块最后落回长平板上的落点离A的距离.【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以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即可.(2)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即可.(3)利用滑块恰好经过最高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抛运动列方程求解.【解析】:解:(1)分析M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代入数据解得:a1=12m/s2设装置向左运动到速度为0的时间为t1,则有:v0﹣a1t1=0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t1=1s装置向左运动的距离:x1==12×1m﹣0.5×12×1m=6m(2)对m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代入数据解得:a2=4m/s2设滑块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为v1,则:v1=v0﹣a2t1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1=8m/s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2==12×1m﹣0.5×4×1m=10m则平板长为:l=x2﹣x1=10m﹣6m=4m(3)设滑块在B点的速度为v2,从A至B,由动能定理得:﹣mg×2R﹣W f=在B点有:mg=联立解得:R=0.9m,v2=3m/s小滑块从B点飞出做平抛运动:2R=联立解得:t2=0.6s落点离A的距离为:x=v2t2=3×0.6m=1.8m答:1)装置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大小6m;(2)长平板的长度l为4m;(3)小滑块最后落回长平板上的落点离A的距离1.8m.【点评】:弄清问题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灵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是解题的核心,此题综合性较强.12.(19分)(2015•湖北模拟)如图甲所示,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二象限有一半径为R=a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的圆心O1坐标为(﹣a,a),与坐标轴分别相切于P点和N点,整个圆形区域内分布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中未画出).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度在纸面内从P点进入圆形磁场区域,速度方向与x轴负方向成θ角,当粒子经过y轴上的M点时,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已知M点坐标为(0,).带电粒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q.忽略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求:(1)带电粒子速度v大小和cosθ值;(2)若带电粒子从M点射入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已知带电粒子在该磁场的一直作用下经过了x轴上的Q点,Q点坐标为(a,0),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大小为多大?(3)若第一象限只在y轴与直线x=a之间的整个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仍为B.方向垂直纸面,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B﹣t图)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在t=0时刻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此时某带电粒子刚好从M点射入第一象限,最终从直线x=a边界上的K点(图中未画出)穿出磁场,穿出磁场时其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该粒子始终只在第一象限内运动),则K点到x轴最大距离为多少?要达到此最大距离,图乙中的T值为多少?【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中做圆周运动,确定出圆心和半径,由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得v的大小.由几何关系求解cosθ值;(2)带电粒子以平行于x轴正方向的速度从M点进入磁场区域中做圆周运动,根据几何知识求出轨迹半径,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B.(3)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由几何知识求解K点到x轴最大距离.根据轨迹的圆心角求解图乙中的T值.【解析】:解:(1)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2,离开圆形磁场区域时的位置为H,连接PO1HO2可知,该四边形为菱形,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a由于qvB=m得:v=由于PO1在竖直方向,半径HO2也为竖直方向,由图可知:r+rcosθ= a解得:cosθ=(2)由图可知,带电粒子以平行于x轴正方向的速度从M点进入磁场区域中做圆周运动,设半径为r3,由几何关系有:tanβ==,β=37°则:cosβ==得:r3= a而r3=得:B′= B(3)由图知:圆O4与直线x=a相切于C点,圆O5与y轴相切于D点,两圆弧相切于E点,带电粒子运动到K点时离x轴距离最大,。
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15、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
如图所示,某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探头的原理为电阻分压,ac间的电阻是cd间电阻的(n-1)倍,某次测量中输出端数字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输入端的电压为()A、nUB、UnC、(1)n U-D、1Un-16、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某人从某一高度处竖直跳下到达水平地面。
从脚尖着地、双腿逐渐弯曲到静止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一直向下做减速运动B、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C、人处于失重状态D、人处于超重状态17、如图1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长为10m,一小滑块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滑块的动能E k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取斜面底端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小滑块的重力势能E p 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求出()A 、斜面的倾角B 、小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C 、小滑块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D 、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8、“超级地球”是指围绕恒星公转的类地行星。
湖北省 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命题学校:黄石二中 出题人:物理,化学,生物备课组 审题人:彭军 祝成文 王长力考试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论证说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D. 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15.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物体在t 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 t 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 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16.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按计划将在2015年3月份陨落在水星表面。
工程师找到了一种聪明的办法,能够使其寿命再延长一个月。
这个办法就是通过向后释放推进系统中的高压氦气来提升轨道。
如图所示,设释放氦气前,探测器在贴近水星表面的圆形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释放氦气后探测器进入椭圆轨道Ⅱ上,忽略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所受外界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轨道Ⅰ上A 点运行速率小于在轨道Ⅱ上B 点速率 B .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可能等于在轨道Ⅰ上速率C .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远离水星过程中,引力势能和动能都减少D .探测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A 点加速度大小不同17.如图所示,虚线AB 和CD 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 点,两个等量异AB 鄂南高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华师一附中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荆州中学2 1种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 、N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B .C 、D 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C .在虚线AB 上O 点的场强最大D .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O 处的电势能大于在B 处的电势能18. 如图所示,一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一台阶顶端以4m/s 的水平速度抛出,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m ,如果台阶数足够多,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小球将落在标号为几的台阶上?A. 3B. 4C. 5D. 619.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 、m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
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 ,斜面仍保持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绳的拉力等于M 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 gC .M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 -mM g 20.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3.0V ,内阻不计,L 1、L 2为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R 为定值电阻,阻值为7.5Ω。
当开关S 闭合后 A .L 1的电阻为112ΩB .L 1消耗的电功率为7.5WC .L 2的电阻为7.5ΩD .L 2消耗的电功率为0.3W21.如图xoy 平面为光滑水平面,现有一长为d 宽为L 的线框MNPQ 在外力F 作用下,沿正x 轴方向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空间存在竖直方向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B 0cos πd x (式中B 0为已知量),规定竖直向下方向为磁感应强度正方向,线框电阻为R 。
t =0时刻MN 边恰好在y 轴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力F 为恒力 B .t =0时,外力大小F = 4B 02L 2v RC .通过线圈的瞬时电流I = 2B 0Lv cos πvtdR D .经过t = d v ,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 = 2B 02L 2vd R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研究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在一根m M 甲 乙甲乙/V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一金属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 点,记下小球静止时球心的位置A ,在A 处放置一个光电门,现将小球拉至球心距A 高度为h 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Δt 。
(1)如图乙,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 = cm ;(2)该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如下:高度h =0.21 m ,挡光时间Δt =0.0052 s,设小球质量为m =100g ,g=9.8 m/s 2。
计算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 p= J ,动能的增加量ΔE k = J ,得出的结论: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9分)现有一只电压表有刻度但无刻度值,提供以下可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要求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压表的满偏电压U g 。
A .待测电压表V 1,满偏电压约3V ,内阻R V1=3000Ω,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 ;B .电流表A :量程0.6A 、内阻R A 约0.1Ω;C .电压表V 2:量程15V 、内阻R V2约15kΩ;D .标准电阻R 1=10Ω;E .标准电阻R 2=10kΩ;F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200Ω;G .学生电源E ,电动势15V ,内阻不计; H .开关一个。
①方框中已画出部分实验电路图,请你完成剩余的部分电路图,并标上题目中所给仪器的字母代号。
②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压表V 1的指针偏转了n 格,可计算出满偏电压U g 为 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式中除题目已给的物理量外,其他字母符号表示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13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直径MN 为竖直方向,环上套有两个小球A 和B , A 、B 之间用一长为3R 的轻杆相连,小球可以沿环自由滑动,开始时杆处于水平状态,已知A 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
(1)若B 球质量也为m ,求此时杆对B 球的弹力大小;(2)若B 的质量为3m ,由静止释放轻杆,求B 球由初始位置到达N 点的过程中,轻杆对B 球所做的功。
25. (19分)真空中存在一中空的柱形圆筒,如图是它的一个截面,a 、b 、c 为此截面上的三个小孔,三小孔在圆形截面上均匀分布,圆筒半径为R 。
在圆筒的外部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其方向与圆筒的轴线平行,在图中垂直于纸面向内。
现在a 处向圆筒内发射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其Bc(1)若要粒子发射后在以后的运动中始终不会碰到圆筒,则粒子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何要求?(2)如果在圆筒内的区域中还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 ,则为使粒子以后都不会碰到圆筒,粒子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有何要求?(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方框图黑。
注意所做题目都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大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则每学科按所答的第一题评分。
33.【物理3—3】(15分)(1) (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A .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B .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加C .一定量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D .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E .空调机作为制冷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所以制冷机的工作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2)(9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上部有长24 cm 的水银柱,封有长12cm 的空气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6 cmHg ,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180o,求在开口向下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
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发生漏气。
34.【物理3—4】(15分)(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A. 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 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C. 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E. 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9分)如图所示,AOB 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6°,今有一细束单色光在横截面内从OA 边上的点E 沿垂直OA 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线直接到达AB 面且恰好未从AB 面射出。
已知OE = 35OA ,cos53º=0.6,试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②光线第一次从OB 射出时折射角的正弦值。
35.【物理3—5】 (15分)(1)(6分)下列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A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 .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 k 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C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D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E .将核子束缚在原子核内的核力,是不同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另一种相互作用(2)(9分)如图所示为两块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的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1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点),放于木板2的最右端,木板3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板2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木块1停留在木板3的正中央,木板3碰撞前的初速度v 0为多大?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